池塘草鱼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6:47:38

池塘草鱼

池塘草鱼范文篇1

关键词:草鱼;病害;治疗方法;预防措施

随着人们对草食性鱼类的需求越来越大,草鱼的养殖也愈来愈热。但是草鱼疾病多,难控制,易造成大量死亡。为提高养殖草鱼成活率,在草鱼养殖中要采取综合防治,提早预防和科学用药,为指导渔业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发病菌源及症状

草鱼常见病有2类,即新、旧三大病害。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是草鱼的旧三大病害,其病原分别是柱状嗜纤维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它们均属革兰氏阴性菌。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是草鱼的新三大病害。

1.1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

该病的致病菌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包括肠型点状气单胞菌、鱼害粘球菌、荧光假单胞菌等。患此病的鱼兼具赤皮、烂鳃和肠炎3种症状:病鱼体色和头部发黑,离群独游。反应迟钝,腹部膨大,两侧常有红斑,明显“蛀鳍”,肛门红肿突出,成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和血脓流出。剖开腹部,可见腹腔积液,肠壁充血发炎,后肠尤甚,肠黏膜细胞往往溃烂脱落,并与血液混合而成血污,充塞于肠管中;肝脏亦常有红色斑点淤血;病鱼鳃丝点状充血,末端腐烂,软骨外露,致使边缘发白,鳃丝上带有黏液和淤泥,严重时鳃盖骨表皮充血,发炎,腐烂,中间部分往往被腐灼成一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体表局部发炎,鳞片松动脱落,腹部两侧明显,鳍基充血,末端腐烂,鳞片脱落或鳍条腐烂处常有水霉寄生。

1.2病毒性出血病

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剖开腹腔、肠道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骨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剖开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鳃灰白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

1.3肝胆综合症

发病初期,池中病鱼漂游池边,反应迟钝,食量减少,目测体表无明显症状,仅有少部分鱼的眼球及眼眶发红,鳃丝肿胀,镜检无寄生虫。解剖发现,肠道无食,肝脏肿胀,呈白色、绿色或黄色,严重的肝脏呈糜散状与肠黏膜及脂肪粘连在一起,充塞于胸腔,胆囊有时肿大变黑,有时变无,腹水严重。发病一段时间后,死鱼数量激增。该病发生原因较复杂,投喂变质饲料,饲料中脂肪含量超标或长期投喂含喹乙醇饲料和养鱼水体受铜、氨等物质污染都会引发该病。

2发病原因

(1)长期投喂不合格饲料或高蛋白饲料,导致鱼类营养代谢不良,体质下降,体脂积累。

(2)部分饲料生产厂家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导致肝脏病变。

(3)水质条件长时间恶化,池塘中硫化氢、氨态氮严重超标,使得鱼类慢性中毒。

(4)个别养殖者为防草鱼“三病”在池塘内过频用药。

3治疗方法

草鱼在养殖过程中较其他鱼类品种更易发病,且多数是并发症,控制不好则造成大量死亡。据笔者观察,7~8月规格25~50g的草鱼发病多。平时日常管理除定期换水,用漂白粉、生石灰、二溴海因等消毒剂消毒调节水质外,还应采取投喂药饵,如拌有保肝药、烂鳃灵、肠炎灵(多为中草药)类的药饵,内服外用综合防治。另外草鱼发病时,常“三病”并发,可采取每100kg鱼体重用鱼必康200g加鱼菌净10g拌匀后,均匀地撒在浸湿的青饲料投喂。如果草鱼患的是病毒病,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再加内服鱼毒清,每100kg鱼体重5g,1次/d,连用5~7d;同时用强氯精或鱼菌清11号进行全塘泼洒消毒,隔天1次,连用2次。

4预防措施

(1)科学放养,是提高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养殖过密时,由于大量投饵,每天都有很多残渣剩饵和排泄物在池底积累,致使鱼类易感染各种疾病而造成大量死亡。因此,草鱼养殖密度要合理,一般放养22.5万尾/hm2左右。

(2)加强饲养管理,及早发现病情。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将鱼病的防治工作贯穿到整个养殖周期中,以免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3)对鱼塘鱼苗进行消毒与免疫。鱼苗下塘前,鱼塘及鱼苗要消毒。放苗前1周,鱼塘用生石灰600kg/hm2全池泼洒消毒。放苗时,用10~2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鱼苗20min。经消毒的鱼种还要使用草鱼“三联”疫苗及草鱼出血

病疫苗浸浴,也可防病害发生。

(4)养殖前期投喂些浮萍、水草。这是根据草鱼的生物学特性,补充维生素和其他物质,以增强其抗病能力。另外,可在饲料中掺一些细米糠、麸皮等,增加维生素和粗纤维含量,以提高草鱼的抵抗力。

(5)鱼塘定期消毒或杀虫。平时每隔15d消毒1次,发病季节7d进行1次消毒或杀虫。使用高效无毒的药物,如强氯精、鱼菌清11号、灭虫精等。

池塘草鱼范文篇2

关键词:草鱼;病害;治疗方法;预防措施

随着人们对草食性鱼类的需求越来越大,草鱼的养殖也愈来愈热。但是草鱼疾病多,难控制,易造成大量死亡。为提高养殖草鱼成活率,在草鱼养殖中要采取综合防治,提早预防和科学用药,为指导渔业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发病菌源及症状

草鱼常见病有2类,即新、旧三大病害。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是草鱼的旧三大病害,其病原分别是柱状嗜纤维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它们均属革兰氏阴性菌。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是草鱼的新三大病害。

1.1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

该病的致病菌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包括肠型点状气单胞菌、鱼害粘球菌、荧光假单胞菌等。患此病的鱼兼具赤皮、烂鳃和肠炎3种症状:病鱼体色和头部发黑,离群独游。反应迟钝,腹部膨大,两侧常有红斑,明显“蛀鳍”,肛门红肿突出,成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和血脓流出。剖开腹部,可见腹腔积液,肠壁充血发炎,后肠尤甚,肠黏膜细胞往往溃烂脱落,并与血液混合而成血污,充塞于肠管中;肝脏亦常有红色斑点淤血;病鱼鳃丝点状充血,末端腐烂,软骨外露,致使边缘发白,鳃丝上带有黏液和淤泥,严重时鳃盖骨表皮充血,发炎,腐烂,中间部分往往被腐灼成一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体表局部发炎,鳞片松动脱落,腹部两侧明显,鳍基充血,末端腐烂,鳞片脱落或鳍条腐烂处常有水霉寄生。

1.2病毒性出血病

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剖开腹腔、肠道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骨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剖开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鳃灰白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

1.3肝胆综合症

发病初期,池中病鱼漂游池边,反应迟钝,食量减少,目测体表无明显症状,仅有少部分鱼的眼球及眼眶发红,鳃丝肿胀,镜检无寄生虫。解剖发现,肠道无食,肝脏肿胀,呈白色、绿色或黄色,严重的肝脏呈糜散状与肠黏膜及脂肪粘连在一起,充塞于胸腔,胆囊有时肿大变黑,有时变无,腹水严重。发病一段时间后,死鱼数量激增。该病发生原因较复杂,投喂变质饲料,饲料中脂肪含量超标或长期投喂含喹乙醇饲料和养鱼水体受铜、氨等物质污染都会引发该病。

2发病原因

(1)长期投喂不合格饲料或高蛋白饲料,导致鱼类营养代谢不良,体质下降,体脂积累。

(2)部分饲料生产厂家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导致肝脏病变。

(3)水质条件长时间恶化,池塘中硫化氢、氨态氮严重超标,使得鱼类慢性中毒。

(4)个别养殖者为防草鱼“三病”在池塘内过频用药。

3治疗方法

草鱼在养殖过程中较其他鱼类品种更易发病,且多数是并发症,控制不好则造成大量死亡。据笔者观察,7~8月规格25~50g的草鱼发病多。平时日常管理除定期换水,用漂白粉、生石灰、二溴海因等消毒剂消毒调节水质外,还应采取投喂药饵,如拌有保肝药、烂鳃灵、肠炎灵(多为中草药)类的药饵,内服外用综合防治。另外草鱼发病时,常“三病”并发,可采取每100kg鱼体重用鱼必康200g加鱼菌净10g拌匀后,均匀地撒在浸湿的青饲料投喂。如果草鱼患的是病毒病,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再加内服鱼毒清,每100kg鱼体重5g,1次/d,连用5~7d;同时用强氯精或鱼菌清11号进行全塘泼洒消毒,隔天1次,连用2次。

4预防措施

(1)科学放养,是提高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养殖过密时,由于大量投饵,每天都有很多残渣剩饵和排泄物在池底积累,致使鱼类易感染各种疾病而造成大量死亡。因此,草鱼养殖密度要合理,一般放养22.5万尾/hm2左右。

(2)加强饲养管理,及早发现病情。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将鱼病的防治工作贯穿到整个养殖周期中,以免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3)对鱼塘鱼苗进行消毒与免疫。鱼苗下塘前,鱼塘及鱼苗要消毒。放苗前1周,鱼塘用生石灰600kg/hm2全池泼洒消毒。放苗时,用10~2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鱼苗20min。经消毒的鱼种还要使用草鱼“三联”疫苗及草鱼出血

病疫苗浸浴,也可防病害发生。

(4)养殖前期投喂些浮萍、水草。这是根据草鱼的生物学特性,补充维生素和其他物质,以增强其抗病能力。另外,可在饲料中掺一些细米糠、麸皮等,增加维生素和粗纤维含量,以提高草鱼的抵抗力。

(5)鱼塘定期消毒或杀虫。平时每隔15d消毒1次,发病季节7d进行1次消毒或杀虫。使用高效无毒的药物,如强氯精、鱼菌清11号、灭虫精等。

池塘草鱼范文篇3

关键词:草鱼;病害;治疗方法;预防措施

随着人们对草食性鱼类的需求越来越大,草鱼的养殖也愈来愈热。但是草鱼疾病多,难控制,易造成大量死亡。为提高养殖草鱼成活率,在草鱼养殖中要采取综合防治,提早预防和科学用药,为指导渔业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发病菌源及症状

草鱼常见病有2类,即新、旧三大病害。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是草鱼的旧三大病害,其病原分别是柱状嗜纤维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它们均属革兰氏阴性菌。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是草鱼的新三大病害。

1.1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

该病的致病菌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包括肠型点状气单胞菌、鱼害粘球菌、荧光假单胞菌等。患此病的鱼兼具赤皮、烂鳃和肠炎3种症状:病鱼体色和头部发黑,离群独游。反应迟钝,腹部膨大,两侧常有红斑,明显“蛀鳍”,肛门红肿突出,成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和血脓流出。剖开腹部,可见腹腔积液,肠壁充血发炎,后肠尤甚,肠黏膜细胞往往溃烂脱落,并与血液混合而成血污,充塞于肠管中;肝脏亦常有红色斑点淤血;病鱼鳃丝点状充血,末端腐烂,软骨外露,致使边缘发白,鳃丝上带有黏液和淤泥,严重时鳃盖骨表皮充血,发炎,腐烂,中间部分往往被腐灼成一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体表局部发炎,鳞片松动脱落,腹部两侧明显,鳍基充血,末端腐烂,鳞片脱落或鳍条腐烂处常有水霉寄生。

1.2病毒性出血病

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剖开腹腔、肠道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骨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剖开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鳃灰白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

1.3肝胆综合症

发病初期,池中病鱼漂游池边,反应迟钝,食量减少,目测体表无明显症状,仅有少部分鱼的眼球及眼眶发红,鳃丝肿胀,镜检无寄生虫。解剖发现,肠道无食,肝脏肿胀,呈白色、绿色或黄色,严重的肝脏呈糜散状与肠黏膜及脂肪粘连在一起,充塞于胸腔,胆囊有时肿大变黑,有时变无,腹水严重。发病一段时间后,死鱼数量激增。该病发生原因较复杂,投喂变质饲料,饲料中脂肪含量超标或长期投喂含喹乙醇饲料和养鱼水体受铜、氨等物质污染都会引发该病。

二、发病原因

(1)长期投喂不合格饲料或高蛋白饲料,导致鱼类营养代谢不良,体质下降,体脂积累。

(2)部分饲料生产厂家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导致肝脏病变。

(3)水质条件长时间恶化,池塘中硫化氢、氨态氮严重超标,使得鱼类慢性中毒。

(4)个别养殖者为防草鱼“三病”在池塘内过频用药。

三、治疗方法

草鱼在养殖过程中较其他鱼类品种更易发病,且多数是并发症,控制不好则造成大量死亡。据笔者观察,7~8月规格25~50g的草鱼发病多。平时日常管理除定期换水,用漂白粉、生石灰、二溴海因等消毒剂消毒调节水质外,还应采取投喂药饵,如拌有保肝药、烂鳃灵、肠炎灵(多为中草药)类的药饵,内服外用综合防治。另外草鱼发病时,常“三病”并发,可采取每100kg鱼体重用鱼必康200g加鱼菌净10g拌匀后,均匀地撒在浸湿的青饲料投喂。如果草鱼患的是病毒病,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再加内服鱼毒清,每100kg鱼体重5g,1次/d,连用5~7d;同时用强氯精或鱼菌清11号进行全塘泼洒消毒,隔天1次,连用2次。

4预防措施

(1)科学放养,是提高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养殖过密时,由于大量投饵,每天都有很多残渣剩饵和排泄物在池底积累,致使鱼类易感染各种疾病而造成大量死亡。因此,草鱼养殖密度要合理,一般放养22.5万尾/hm2左右。

(2)加强饲养管理,及早发现病情。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将鱼病的防治工作贯穿到整个养殖周期中,以免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3)对鱼塘鱼苗进行消毒与免疫。鱼苗下塘前,鱼塘及鱼苗要消毒。放苗前1周,鱼塘用生石灰600kg/hm2全池泼洒消毒。放苗时,用10~2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鱼苗20min。经消毒的鱼种还要使用草鱼“三联”疫苗及草鱼出血病疫苗浸浴,也可防病害发生。

(4)养殖前期投喂些浮萍、水草。这是根据草鱼的生物学特性,补充维生素和其他物质,以增强其抗病能力。另外,可在饲料中掺一些细米糠、麸皮等,增加维生素和粗纤维含量,以提高草鱼的抵抗力。

(5)鱼塘定期消毒或杀虫。平时每隔15d消毒1次,发病季节7d进行1次消毒或杀虫。使用高效无毒的药物,如强氯精、鱼菌清11号、灭虫精等。公务员之家

池塘草鱼范文篇4

关键词:草鱼;养殖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草鱼是一种以水草、藻类为食的淡水鱼种,其具有饲养便捷、易于管理、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等特点,在我国各地均有饲养区。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草鱼的养殖户数量逐年增加,其养殖技术也被不断完善,令草鱼养殖在整个水产养殖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对养殖业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草鱼养殖技术

1.1鱼苗选择。在进行水产养殖前,首先要选择适合进行养殖的鱼苗,在选择时,应该以大小均匀、体质健硕、无明显伤病的鱼苗为主;若是在养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自主孵化来培育所需鱼苗,保证养殖鱼苗的品质优良。为了提升草鱼的养殖效率,还应该提高池塘整体的物种丰富度,将鲫鱼、鲢鱼等进行混合放养。利用以饲料碎屑为食的鲫鱼在进食过程中对池塘底部淤泥的翻动作用,促进有机物矿化的转变过程,将水质进行改善。此外,为保障鱼苗养殖时的鱼体健康,在投放前还应该对其进行处理[1]。例如:山东某地在进行水产养殖时,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在鱼苗投放前都使用高锰酸钾和盐水溶液对鱼苗进行浸洗处理,以便灭杀鱼体中的病菌源及寄生虫残留的虫卵等。在用药结束2d以后,还应该根据池塘规格对其深施适量的生物有机肥,增强水体的肥力,促使鱼苗茁壮成长。1.2水产养殖区规划。养殖区域的水体环境会对草鱼产品最终的质量与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在养殖草鱼的过程中,就要对养殖区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水资源的充足供应,并完善相应的养殖设备,使物资交换有良好的交通环境。在对其进行规划时,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进行,避免养殖区及周围的水体环境被污染。例如某地在进行养殖池塘建设时,将其长宽比严格按照5∶3进行建设,并将池塘的深度设定为2.5m。此外,为了提升池塘对水体的利用率,严防水资源因渗入地底而造成的资源浪费,该地还及时在池塘底部铺设一层防渗水泥来达到更好的养殖效果。1.3饵料投放管理。在鱼苗投入池塘养殖后,应该及时对其进行管理与训化,可在饵料投放时添加具有标示性的信号,以便使其形成进食的条件反射,便于草鱼养殖中期管理工作的进行。同时,对饵料投放工作应该进行严格的管理,保障其能够定时、定量,避免因一次投料过多而对草鱼的正常生长造成危害[2]。例如:某地的草鱼养殖户在养殖初期时,多以水草、青草等做为投放饵料,为草鱼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与此同时,为了提升喂养饲料的安全度,在投放前还对其进行杀菌消毒工作,利用漂白粉溶液对投放的青饲料进行消毒。并定期向投食区施洒消毒液,保障草鱼生长的健康。此外,为了保障草鱼及水体环境的健康,还应该控制饵料的投放量,尤其是在高温天气时,采取挂篓、挂袋的方法控制草鱼的进食量,并将残余的饵料残渣及时捞出,确保草鱼的正常生长不受影响。1.4加强水质管理。养殖池塘的水质会对草鱼的养殖产生最为直观的影响,若是水体含氧量较低就会导致鱼群大批量死亡,若是水体呈现出富营养化则会导致水体有害病菌大量滋生,对鱼群的生长造成威胁。为了保证草鱼有一个较为良好的生长环境,就应该加强对水质的管理工作,在池塘中增设增氧设备,为鱼群提供充足的氧气含量。并且还应该将水体中的食物残渣等及时捞出,禁止将生活废水排入池塘中,保证池塘的各项元素趋于稳定的范围内,营造出良好的鱼群生长环境。此外,还应该定期对池塘的水体进行更换,保证池塘水体中各项物质的均衡,也提升了池塘中的氧气含量,提升草鱼的最终品质与产量。

2草鱼病害防治技术

2.1草鱼病症诊断。为了开展对草鱼的病害防治,应该积极开展对其病害状况的研究工作,以便正确的对其病症进行诊断,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便捷。草鱼在生长过程中,主要受到出血病、白头白嘴病、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等影响,导致最终的草鱼品质与产量大幅度下降。积极开展对疾病的研究工作,可以为水产养殖提供技术支持[3]。例如:某地的草鱼养殖户积极开展了对四种疾病的研究工作。2.1.1出血病。发现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主要对3~15cm的草鱼造成影响,导致鱼类变黑,食欲大幅度下降,在病害发展到一定时期时会使鱼的皮肤下呈现出血状态,甚至会导致整条鱼呈现鲜红色。对此病的防治可采用接种疫苗的方法来实现,若是疾病已经发生,则应该使用聚维酮碘对发病鱼群进行浸洗处理。2.1.2白头白嘴病。发现其是由一种叫常见的鱼类球菌属细菌引起的,会导致草鱼的头与嘴部呈现出一种乳白色的状态。伴随着出现鱼嘴肿胀,影响其进食与呼吸,致使患病的鱼群身材瘦弱、反应迟钝,常停留于岸边,并且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死亡。对其进行治理时,应该使用石灰水在池塘的周边进行施洒,达到对患病鱼群的治理作用。2.1.3草鱼烂鳃病。烂鳃病是由柱状屈挠杆菌引起的,多发生在夏末秋初阶段,发病鱼群的水温可达28℃以上。患病的鱼体多呈黑色并远离鱼群,其腮上粘液量增加,甚至出现腐烂现象。对这一病害进行治理则应该使用生石灰彻底清理池塘,将病原菌进行杀除,并将鱼群在高锰酸钾溶液或生理盐水中进行浸洗处理。随后,还应该将腐烂的蟑螂与饵料混合对其进行饲喂,达到对鱼群烂鳃病的综合治理效果。2.1.4肠炎病。因病毒性肠炎是由气单胞菌引起的,波及范围较广,会对整个养殖区内的所有鱼群进行感染,并且在全年都会引发这一病症。鱼体患病时会呈现黑色,并且游动速度减缓,出现食欲减缓或是不进食现象,体表会呈现出一种挤压、出血的状态。还有部分鱼群会出现腹部臌胀、头部出现凸起,甚至肛门处有黄色粘液流出。因此,应该积极研发治理方法。在喂养饲料时,对饲料进行良好控管,避免出现饲料变质的现象。定期向养殖池塘内施加石灰,保证整个水体呈现弱碱性,减少细菌滋生。此外,还可以使用土霉素、大蒜头或是含有大蒜素的大蒜粉与饲喂饵料进行混合,对鱼群进行饲喂,以达到对气单胞菌的灭杀效果。2.2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在草鱼的养殖过程中,为了避免其出现患病现象,应该依据患病产生因素为其营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例如:某地的养殖户为了达到对草鱼病害的预防,定期对池塘水体进行更换,以提升水体中的含氧量,促进鱼群食欲与自身代谢能力的提升,提高其对病菌的抵抗能力,以满足其健康成长的各项要求。此外,为了进一步优化池塘的养殖环境,还定期使用优质的光合菌对池塘进行消毒,以避免池塘中因鱼类正常代谢而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对水体造成较大的影响,最后因劣质水体的影响而使鱼群产生较多的鱼类传染病,影响养殖的整体经济效益。2.3为鱼苗接种疫苗。在鱼苗进行投放之前,应该使用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对其进行消毒,将其体表的病菌进行初步杀除。随后,为了进一步提升鱼苗对病害的抵抗能力,还应该为其接种相应的病害疫苗。将鱼类的三联疫苗对杀菌消毒过后的鱼苗进行注射,并将其置于养殖箱内进行观察,确认其将接种的疫苗良好吸收后再将其投入池塘中进行放养,保证草鱼的健康成长不受危害。

3结语

草鱼的养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对养殖与病害防治技术有实践的技术积累,如此才能够实现对草鱼养殖产量的提升。在进行草鱼养殖时,应该对养殖技术中的选苗、池塘规划、饵料投放、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的各类病症进行分析,制定消毒和接种疫苗的计划,以提升草鱼养殖的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广站.草鱼的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探讨[J].农家参谋,2019(03):109.

[2]郭志文.浅谈池塘养殖环境下草鱼大宗病害防治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8(22):55-58.

池塘草鱼范文篇5

1草鱼“三病”

1.1赤皮病

病原为萤光极毛杆菌。病鱼体表局部腐烂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鳍基部充血,鳍条间组织破坏,腐烂呈刷状,严重的病鱼,上下颚及鳃盖部分充血,出现块状红斑。全年均可发生,高峰期为4-6月。

1.2草鱼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为鱼害粘球菌。病鱼鳃丝腐烂,鳃盖的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常被腐烂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多数鳃丝尖端组织腐烂,造成鳃丝边缘残缺不全,鳃丝粘附有污泥。我市各地常见。可以造成草鱼大批死亡。通常水温在20℃时,开始出现病鱼,水温25℃-30℃是流行盛期。流行高峰期是5-6月。

1.3肠炎病

病原为肠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轻压腹,肛门流出一种黄色粘液,严重的病鱼肛门处后肠外翻,一提起鱼,肛门就有粘液流出。此病在我市各地流行广,危害大,死亡率高,常与烂鳃病、赤皮病同时发生。发病时间为4-6月。

2草鱼“三病”的综合防治

草鱼的三病常两病或三病同时发生,因此要进行综合防治,内服、外用并施。

2.1草鱼三病的预防措施

2.1.1彻底清塘

彻底清塘包括清整池塘和药物清塘。

(1)清整池塘。每年成鱼出池后,排干池水,挖(冲)去一层池底污泥,经过5-7天阳光暴晒,并加固池坎,防止池塘渗漏。

(2)药物清塘。养鱼池用生石灰彻底清池消毒。每667m2用生石灰100-150kg,先在池底挖几个小凼,将生石灰放入乳化,不待冷却立即遍洒全池,第二天早上用铁耙将塘泥耙动,使石灰与塘泥充分混合,以杀灭淤泥中的病原体及各种生物。

2.1.2水体消毒

在鱼病流行季节来临之前,定期用药物全池泼洒,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具体做法是:

(1)漂白粉。在细菌性鱼病流行季节,每半个月泼洒一次,按每m3用漂白粉1g溶于水中,沿池塘边和食场附近泼洒。

(2)生石灰。泼洒生石灰水对防病、治疗和改善水质都有很好的效果。每667m2平均水深1m,用生石灰25-30kg兑水后全池泼洒。每月泼洒一次,有防治烂鳃病、赤皮病等的效果,同时对池塘水质环境的改善有良好的作用。

2.1.3鱼体消毒

在鱼种下塘前,用15-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30分钟,或用3%-5%的食盐水对浸洗5-15分钟,以杀灭鱼种体表的病原体等。

2.1.4食场消毒

定点投喂的食场周围,常有残渣剩饵在附近的池底中,日积月累,这些残饵一方面由于细菌的作用腐败分解,消耗水中的氧气;另一方面为病原体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很容易引起鱼病的发生。所以在鱼病流行季节,每1-2周在鱼类吃食后,对食场进行一次漂白粉消毒。其方法是:每个食场一次用250g,先将漂白粉溶化在10-15kg水中,然后泼洒到食场水中进行消毒。

在鱼病流行季节,采用挂袋法和挂篓法交替进行食场消毒,这对预防鱼病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其具体做法是:

(1)在食场(台)各边框上悬挂内装100-150g漂白粉的小竹篓,每个食场(台)上挂3-6个,每天更换一次,连挂3天。由于草鱼喜欢在水的上层吃食,因此,竹篓应挂在水表层。漂白粉主要杀灭体表细菌。

(2)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挂袋:在食场(台)悬挂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布袋3个,每周一次,连挂3次,每个袋内装硫酸铜100g、硫酸亚铁40g。

2.1.5注射疫苗

实践证明,注射草鱼三病多联灭活疫苗后,草鱼的成活率可达到85%-95.9%。

2.2草鱼三病的治疗措施

草鱼三病的治疗,需采用外泼消毒液,内服抗菌药饲喂,内、外结合。

2.2.1全池泼洒药物。

漂白粉:按每m3用漂白粉1g溶于水中,全池泼洒;

五倍子:用五倍子煎水后泼洒,使池水成2-4ppm的浓度;

强氯精:用0.3-0.4ppm的强氯精溶液全池泼洒;

生石灰:用生石灰25-30kg/667m2兑水后全池泼洒。

2.2.2内服药饵

大蒜:每100kg鱼用1-2kg,将大蒜捣烂,捣成蒜泥,然后再加入饵料拌合,晾干后投喂,每天一次,连续用3天。大蒜药饵避免阳光照射,应现配现用。

池塘草鱼范文篇6

1草鱼“三病”

1.1赤皮病

病原为萤光极毛杆菌。病鱼体表局部腐烂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鳍基部充血,鳍条间组织破坏,腐烂呈刷状,严重的病鱼,上下颚及鳃盖部分充血,出现块状红斑。全年均可发生,高峰期为4-6月。

1.2草鱼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为鱼害粘球菌。病鱼鳃丝腐烂,鳃盖的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常被腐烂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多数鳃丝尖端组织腐烂,造成鳃丝边缘残缺不全,鳃丝粘附有污泥。我市各地常见。可以造成草鱼大批死亡。通常水温在20℃时,开始出现病鱼,水温25℃-30℃是流行盛期。流行高峰期是5-6月。

1.3肠炎病

病原为肠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轻压腹,肛门流出一种黄色粘液,严重的病鱼肛门处后肠外翻,一提起鱼,肛门就有粘液流出。此病在我市各地流行广,危害大,死亡率高,常与烂鳃病、赤皮病同时发生。发病时间为4-6月。

2草鱼“三病”的综合防治

草鱼的三病常两病或三病同时发生,因此要进行综合防治,内服、外用并施。

2.1草鱼三病的预防措施

2.1.1彻底清塘

彻底清塘包括清整池塘和药物清塘。

(1)清整池塘。每年成鱼出池后,排干池水,挖(冲)去一层池底污泥,经过5-7天阳光暴晒,并加固池坎,防止池塘渗漏。

(2)药物清塘。养鱼池用生石灰彻底清池消毒。每667m2用生石灰100-150kg,先在池底挖几个小凼,将生石灰放入乳化,不待冷却立即遍洒全池,第二天早上用铁耙将塘泥耙动,使石灰与塘泥充分混合,以杀灭淤泥中的病原体及各种生物。

2.1.2水体消毒

在鱼病流行季节来临之前,定期用药物全池泼洒,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具体做法是:

(1)漂白粉。在细菌性鱼病流行季节,每半个月泼洒一次,按每m3用漂白粉1g溶于水中,沿池塘边和食场附近泼洒。

(2)生石灰。泼洒生石灰水对防病、治疗和改善水质都有很好的效果。每667m2平均水深1m,用生石灰25-30kg兑水后全池泼洒。每月泼洒一次,有防治烂鳃病、赤皮病等的效果,同时对池塘水质环境的改善有良好的作用。

2.1.3鱼体消毒

在鱼种下塘前,用15-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30分钟,或用3%-5%的食盐水对浸洗5-15分钟,以杀灭鱼种体表的病原体等。

2.1.4食场消毒

定点投喂的食场周围,常有残渣剩饵在附近的池底中,日积月累,这些残饵一方面由于细菌的作用腐败分解,消耗水中的氧气;另一方面为病原体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很容易引起鱼病的发生。所以在鱼病流行季节,每1-2周在鱼类吃食后,对食场进行一次漂白粉消毒。其方法是:每个食场一次用250g,先将漂白粉溶化在10-15kg水中,然后泼洒到食场水中进行消毒。

在鱼病流行季节,采用挂袋法和挂篓法交替进行食场消毒,这对预防鱼病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其具体做法是:

(1)在食场(台)各边框上悬挂内装100-150g漂白粉的小竹篓,每个食场(台)上挂3-6个,每天更换一次,连挂3天。由于草鱼喜欢在水的上层吃食,因此,竹篓应挂在水表层。漂白粉主要杀灭体表细菌。

(2)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挂袋:在食场(台)悬挂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布袋3个,每周一次,连挂3次,每个袋内装硫酸铜100g、硫酸亚铁40g。

2.1.5注射疫苗

实践证明,注射草鱼三病多联灭活疫苗后,草鱼的成活率可达到85%-95.9%。

2.2草鱼三病的治疗措施

草鱼三病的治疗,需采用外泼消毒液,内服抗菌药饲喂,内、外结合。

2.2.1全池泼洒药物。

漂白粉:按每m3用漂白粉1g溶于水中,全池泼洒;

五倍子:用五倍子煎水后泼洒,使池水成2-4ppm的浓度;

强氯精:用0.3-0.4ppm的强氯精溶液全池泼洒;

生石灰:用生石灰25-30kg/667m2兑水后全池泼洒。

2.2.2内服药饵

大蒜:每100kg鱼用1-2kg,将大蒜捣烂,捣成蒜泥,然后再加入饵料拌合,晾干后投喂,每天一次,连续用3天。大蒜药饵避免阳光照射,应现配现用。

池塘草鱼范文篇7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时间和地点:本试验于2018年1-12月在福建省宁化县顺丰渔业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进行。2.池塘条件:试验塘选择2口面积均为10亩,2015年兴建的标准化商品鱼池塘。塘体呈长方形、南北走向、背风向阳;水源为山涧水,清新无污染,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常年水深保持在2.3m,水体透明度在35cm左右;壤土底质,疏松通透,保水保肥,塘底平整并略向排水口倾斜,进排水系统分开。将采用健康养殖技术的试验塘称为1#塘,采用传统养殖技术的对照塘称为2#塘。每口池塘均配自动投饵机一台,草台一个,此外1#塘配3kW微孔增氧机一台(配置10个增氧盘),2#塘配3kW叶轮式增氧机二台。3.放养前准备(1)清淤消毒:1月中旬,两口池塘于苗种放养前30天将水排干,进行清淤整修,池底淤泥控制在15cm左右,经曝晒霜冻10天后注入9cm新水,按每亩75kg的生石灰块灰化浆趁热全池泼洒,彻底杀灭池底病原体和野杂鱼等。(2)注水和肥水:2月6日,在1#试验塘每亩施500kg、2#对照塘每亩施800kg经发酵腐熟并与漂白粉按110:1充分搅拌均匀消毒的牛粪作为基肥培养浮游生物。放苗前6天在进水口安装60目的聚乙烯筛绢过滤,逐渐加水至1.6m,待池水变成豆绿色,透明度在30cm时在1#试验塘施用芽孢杆菌。4.鱼种放养(1)鱼种来源:草鱼、鲢鱼、鳙鱼、建鲤、团头鲂、鲶鱼等鱼种来自宁化县鱼种场,黄金鲫则从顺昌县兆兴鱼种有限公司引进。(2)苗种选择:放养的鱼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均匀、活泼溯水性强、无病无伤无寄生虫、眼睛水晶体光滑润泽,畸形率和损伤率不超过1%。(3)放养时间:2月16-28日陆续投放草鱼、鲢鱼、鳙鱼、建鲤、团头鲂等苗种;3月8日,每口池塘中又投放200尾南方大口鲶鱼种。(4)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及放养密度:试验采取主养草鱼,搭配混养鲢鳙鱼、建鲤、团头鲂、鲶鱼和黄金鲫。苗种下塘前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5分钟,草鱼种还需注射草鱼“四病”疫苗;鱼种投放应选择在进水口附近避风向阳处采取多点投放,前后温差不超过3℃。2月16日至3月8日,1#塘投放草鱼8000尾、净重1000kg,鲢鱼和南方大口鲶2200尾、净重215kg;2#塘投放草鱼4000尾、净重500kg,鲢鳙鱼、黄金鲫、建鲤、团头鲂、鲶鱼等7000尾、净重537kg。鱼种投放情况详见表1、表2。5.饲料投喂(1)饲料选择:试验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1#塘选择草鱼专用配合饲料作为生产用料,当鱼平均体重低于200g/尾时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0%,粒径2.0mm;平均体重超过300g/尾时选用蛋白质含量26%左右、粒径3.0mm的沉性颗粒料。2#塘则选择普通池塘淡水鱼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8%左右。(2)驯食:2月底当水温达到15℃便开始驯食,驯食期水质宜“清瘦”,每次定时喂食前在食台边敲击竹筒数响,刺激鱼体产生吃食条件反射,然后再开始呈扇形慢慢撒喂。每天投饵1次,约占鱼体重的0.5%,按“少—多—少”和“慢—快—慢”的节奏进行,持续10天养成聚群上浮水面抢食的习惯即可转入正常投喂。(3)投喂方法:饲料的投喂按照“四定”原则采用自动投饵机进行,同时根据水温、水质、天气和鱼的活动摄食情况调整日投饵率和投饵次数,一般以鱼吃七八分饱为宜,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当水温低于25℃每天投饵2次,分别为上午9:00和下午4:00,日投饵率为2.0%左右;当水温超过25℃时则每天投喂3次,分别上午8:30、中午1:00和下午4:30,投饵率控制在3.0%~3.5%左右。在7、8两月采用精料和青饲料相结合的办法,即精料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1.5%、青饲料占鱼体重的15%~20%,一般控制在吃完青饲料后仍有少数鱼在饲料台觅食为宜。当进入9月份即养殖后期,增加精料的投喂,采取逐渐加量的方式,但最大投喂量不超过鱼体重的4%~5%。6.日常管理(1)水质管理:水体交换与水位调节。为有利于提升池水温度,在养殖初期将池水保持在1.6m深,当进入5月中旬池水温度达到25℃时将水加至2.3m的最大深度以保持水温的恒定。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每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20cm,换水频率可根据鱼的摄食活动情况以及水质变化适当调整,采取先排后补,补充的池水需经消毒和过滤。追肥与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在1#塘施高效肥水王定向培育有益种群,在5-9月生长旺季每月3次选择水温和PH值较低的晴天上午按每亩0.8~1kg(用池塘水稀释)全池均匀泼洒,可视水质肥瘦情况,适量隔天补充。进入高温季节或养殖后期利用微生态制剂改善水体环境,每7天施芽孢杆菌1次,半个月施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1次,当遇阴雨天气、养殖水体氨氮含量偏高、浮游微藻繁殖过度时用光合细菌调节;若水体老化、PH值和亚硝酸盐含量偏高、有机物溶解过多、浮游微藻繁殖不足时施乳酸菌调节。同时开机增氧,全程调节养殖水体成“肥、活、嫩、爽”。适时增氧。1#塘使用微孔增氧,2#塘使用叶轮式增氧机增氧。增氧次数及时间可根据天气情况和池鱼动态灵活掌握,若遇晴转久雨、久雨转晴、闷热天或日降温大于5℃,则晚上10:00左右开机增氧3~5小时。在施肥或消毒后、水质恶化以及浮头等特殊或应急情况要及时开机增氧。(2)巡塘与抽检:每日巡塘3次,观察池鱼的活动摄食情况,池水水质变化及注排水,检查设施设备的防损,以及病死鱼的无害化处理等。每月随机抽检20尾草鱼的生长情况,详细测量记录生长数据,及时调整饲料蛋白质含量和投喂量。(3)鱼病防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定期对水体、食台、工具和网具消毒。每月两次使用新鲜块状生石灰350kg化浆沿池缘泼洒。进入6-8月,每月在饲料中添加药饵投喂2~3次,每次连喂3~4天,如添加烂鳃灵5g/kg预防烂鳃病,添加溃疡灵5g/kg预防赤皮病,添加黄连素2~3g/kg或大蒜素5g/kg预防肠炎病,与饲料拌匀投喂,每天2次。在整个养殖期间都严格执行渔药使用与休药期的规定。由于预防措施得当,生产管理又到位,注射了草鱼“四病”疫苗,1#试验塘和2#对照塘均没有较大鱼病发生。(4)养殖日志:为更好地进行总结分析,养殖日志对鱼种的放养、生长、收获情况,包括投饵施肥、鱼的活动摄食、水质监测、饲料和药物的选用以及病害防治等都进行了详细记录。

二、试验结果

1.收获情况对比:该试验至12月下旬,1#试验塘收获商品鱼15176.1kg,产值172043.2元;2#对照塘收获商品鱼8096.32kg,产值94474.6元。收获情况对比详见表3。2.经济效益分析:1#试验塘总收入172043.2元,其中草鱼152539.2元,占比88.67%;生产成本130335.76元;投入产出比为1:1.32,饲料系数为1.62,实现净利润41707.44元。2#对照塘总收入94474.6元,其中草鱼49401.6元,占比52.29%;生产成本83605.84元;投入产出比为1:1.13,饲料系数为2.08,实现净利润10868.76元。生产成本对比详见表4。

三、小结与讨论

池塘草鱼范文篇8

关键词:80︰20养殖模式团头鲂

80︰20养殖模式由美国奥尔本大学史密脱博士设计,该模式让鱼类直接摄食全价颗粒饲料以提高池塘产量,收获时主要产量(约80%)由一种摄食配合饲料的“高价值鱼”鱼类组成,其余的产量(约20%)由被称为“服务性鱼”的鱼类组成,如滤食性鱼类、凶猛性鱼类。它的特点是︰(1)放养品种少,一般是3~5种,起捕规格整齐。(2)不施肥,水质好,使用增氧机少,鱼病少,成本低,效益高。

重庆市水产研究所进行了蒲江一号团头鲂鱼种养至商品鱼的试验。试验的目的是利用80︰20池塘养鱼技术示范池塘养殖蒲江一号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

1材料与方法

1.1池塘条件

试验在重庆市水产研究所梁平养殖基地的两口池塘中进行,池塘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进排水设施完善。池塘编号和面积分别为,301号0.33hm2(5亩),302号0.37hm2(5.6亩)。试验池的平均水深1.8m,每口试验池塘配备3kW增氧机一台。

1.2鱼种投放

试验鱼种放养时间为2005年2月28日。

放养密度,301号为185.4kg/667m2,主要为蒲江一号128kg/667m2,搭配鲢鱼等1kg/667m2,鳙鱼25kg/667m2,草鱼2kg/667m2,湘云鲫kg/667m2。302号总放养密度180.4kg/667m2,主要为蒲江一号126.8kg/667m2,搭配鲢鱼等17.9kg/667m2,鳙鱼22.3kg/667m2,草鱼1.8kg/667m2,湘云鲫11.6kg/667m2。放养时试验鱼种规格整齐,年龄相同。蒲江一号团头鲂平均规格为97g。

1.3饲料投喂

试验池投喂商品颗粒饲料,饲料含粗蛋白30%,2400元/吨。采用人工投喂方式,每天投喂两次,上午9︰00–10︰30,下午5︰30–7︰00,一般按鱼体重量的3–4%投喂硬颗粒料,0.25kg以前按4%投喂,0.25kg以后按3%投喂。视天气情况有所增减。

1.4生产管理

每月用网打少量鱼测重,以确定鱼的长势和安排下阶段的饲养计划。每10¬–15天泼撒强氯精预防细菌性疾病一次。每月投喂苦参碱等药饵一次。

试验结束时,将试验池抽干塘,分别计算出每口试验池中各种鱼的平均体重、毛产量、净产量、饲料系数及成活率。试验过程中详细记录生产成本,试验结束后计算出净收入和投入产出比等经济指标。

2试验结果

试验到9月10日结束,共194天。301号试验池共投喂颗粒饲料3.9t,产各种商品鱼3878kg,667m2产鱼775.6kg;302号试验池共投喂颗粒饲料4.5t,产各种商品鱼4364kg,667m2产鱼779kg。蒲江一号70%达到500g,另有30%达到300g,且规格整齐,体色体型好。301号试验池饲养的鱼有3428kg达到上市规格,商品率为88%;302号kg公斤达到上市规格,商品率为86%。吃食性鱼类的饵料系数分别为1.72和1.68。各种鱼的增重倍数从4.0到13.6倍不等(表1、表2)。

表1301号池饲养效果

鱼类放养起捕成活率%增重

倍数投饵料

(kg)饵料系数规格

(kg/尾)重量

(kg)尾数吃食性鱼

(kg)规格

(kg/尾)重量

(kg)尾数吃食性鱼(kg)

蒲江一号0.1064066007150.5210038402263814.039001.72

0.34501500

草鱼0.101010012812.8

湘云鲫0.08658003004.6

鲢鱼0.21874054004.6

鳙鱼0.251255005004.0

合计927840538784.2

表2302号池饲养效果

鱼类放养起捕成活率

%增重

倍数投饵料

(kg)饵料系数规格

(kg/尾)重量

(kg)尾数吃食性鱼

(kg)规格

(kg/尾)重量

(kg)尾数吃食性鱼(kg)

蒲江一号0.1071073007850.5240048003456934.245001.68

0.36002000

草鱼0.101010013613.6

湘云鲫0.08658003204.9

白鲢0.191005204004.0

花鲢0.251255005084.1

合计1010922043644.3

3小结与结论

采用8O︰20池塘模式养殖的蒲江一号表现出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饲料转换率,并有商品率高的特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表3、表4、表5)。

本试验表明80︰20池塘主养蒲江一号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如果投放较大规格鱼种,提高商品率,在鱼价较高时大量上市,经济效益将会更好。

表3试验经济效益表(单位︰元)

鱼池成本成本合计收入利润投入

产出比

鱼种人工电力水费药费鱼池租金饵料

3011049220001000200030040009360291523658274301/1.25

30211480200010002000300448010800320604167296121/1.3

表4301号池放养鱼种成本和起捕商品鱼价值

鱼种放养出池

重量(kg)单价(元/kg)金额:元重量(kg)单价(元/kg)金额:元

蒲江一号640138320255010.627030

白鲢87652240062400

花鲢125675050063000

草鱼101212012891152

湘云鲫6512780300103000

合计92710492387836582

表5302号池放养鱼种成本和起捕商品鱼价值

鱼种放养起捕

重量(kg)单价(元/kg)金额:元重量(kg)单价(元/kg)金额:元

蒲江一号710139230300010.631800

白鲢100660040062400

花鲢125675050863048

草鱼101212013691224

池塘草鱼范文篇9

论文摘要介绍了池塘草鱼病害的种类、发生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随着人们对草食性鱼类的需求越来越大,草鱼的养殖也愈来愈热。但是草鱼疾病多,难控制,易造成大量死亡。为提高养殖草鱼成活率,在草鱼养殖中要采取综合防治,提早预防和科学用药,为指导渔业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发病菌源及症状

草鱼常见病有2类,即新、旧三大病害。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是草鱼的旧三大病害,其病原分别是柱状嗜纤维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它们均属革兰氏阴性菌。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是草鱼的新三大病害。

1.1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

该病的致病菌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包括肠型点状气单胞菌、鱼害粘球菌、荧光假单胞菌等。患此病的鱼兼具赤皮、烂鳃和肠炎3种症状:病鱼体色和头部发黑,离群独游。反应迟钝,腹部膨大,两侧常有红斑,明显“蛀鳍”,肛门红肿突出,成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和血脓流出。剖开腹部,可见腹腔积液,肠壁充血发炎,后肠尤甚,肠黏膜细胞往往溃烂脱落,并与血液混合而成血污,充塞于肠管中;肝脏亦常有红色斑点淤血;病鱼鳃丝点状充血,末端腐烂,软骨外露,致使边缘发白,鳃丝上带有黏液和淤泥,严重时鳃盖骨表皮充血,发炎,腐烂,中间部分往往被腐灼成一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体表局部发炎,鳞片松动脱落,腹部两侧明显,鳍基充血,末端腐烂,鳞片脱落或鳍条腐烂处常有水霉寄生。

1.2病毒性出血病

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剖开腹腔、肠道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骨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剖开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鳃灰白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

1.3肝胆综合症

发病初期,池中病鱼漂游池边,反应迟钝,食量减少,目测体表无明显症状,仅有少部分鱼的眼球及眼眶发红,鳃丝肿胀,镜检无寄生虫。解剖发现,肠道无食,肝脏肿胀,呈白色、绿色或黄色,严重的肝脏呈糜散状与肠黏膜及脂肪粘连在一起,充塞于胸腔,胆囊有时肿大变黑,有时变无,腹水严重。发病一段时间后,死鱼数量激增。该病发生原因较复杂,投喂变质饲料,饲料中脂肪含量超标或长期投喂含喹乙醇饲料和养鱼水体受铜、氨等物质污染都会引发该病。

2发病原因

(1)长期投喂不合格饲料或高蛋白饲料,导致鱼类营养代谢不良,体质下降,体脂积累。

(2)部分饲料生产厂家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导致肝脏病变。

(3)水质条件长时间恶化,池塘中硫化氢、氨态氮严重超标,使得鱼类慢性中毒。

(4)个别养殖者为防草鱼“三病”在池塘内过频用药。

3治疗方法

草鱼在养殖过程中较其他鱼类品种更易发病,且多数是并发症,控制不好则造成大量死亡。据笔者观察,7~8月规格25~50g的草鱼发病多。平时日常管理除定期换水,用漂白粉、生石灰、二溴海因等消毒剂消毒调节水质外,还应采取投喂药饵,如拌有保肝药、烂鳃灵、肠炎灵(多为中草药)类的药饵,内服外用综合防治。另外草鱼发病时,常“三病”并发,可采取每100kg鱼体重用鱼必康200g加鱼菌净10g拌匀后,均匀地撒在浸湿的青饲料投喂。如果草鱼患的是病毒病,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再加内服鱼毒清,每100kg鱼体重5g,1次/d,连用5~7d;同时用强氯精或鱼菌清11号进行全塘泼洒消毒,隔天1次,连用2次。

4预防措施

(1)科学放养,是提高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养殖过密时,由于大量投饵,每天都有很多残渣剩饵和排泄物在池底积累,致使鱼类易感染各种疾病而造成大量死亡。因此,草鱼养殖密度要合理,一般放养22.5万尾/hm2左右。

(2)加强饲养管理,及早发现病情。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将鱼病的防治工作贯穿到整个养殖周期中,以免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3)对鱼塘鱼苗进行消毒与免疫。鱼苗下塘前,鱼塘及鱼苗要消毒。放苗前1周,鱼塘用生石灰600kg/hm2全池泼洒消毒。放苗时,用10~2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鱼苗20min。经消毒的鱼种还要使用草鱼“三联”疫苗及草鱼出血

病疫苗浸浴,也可防病害发生。

(4)养殖前期投喂些浮萍、水草。这是根据草鱼的生物学特性,补充维生素和其他物质,以增强其抗病能力。另外,可在饲料中掺一些细米糠、麸皮等,增加维生素和粗纤维含量,以提高草鱼的抵抗力。

(5)鱼塘定期消毒或杀虫。平时每隔15d消毒1次,发病季节7d进行1次消毒或杀虫。使用高效无毒的药物,如强氯精、鱼菌清11号、灭虫精等。

池塘草鱼范文篇10

草鱼常见病有2类,即新、旧三大病害。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是草鱼的旧三大病害,其病原分别是柱状嗜纤维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它们均属革兰氏阴性菌。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是草鱼的新三大病害。

1.1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

该病的致病菌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包括肠型点状气单胞菌、鱼害粘球菌、荧光假单胞菌等。患此病的鱼兼具赤皮、烂鳃和肠炎3种症状:病鱼体色和头部发黑,离群独游。反应迟钝,腹部膨大,两侧常有红斑,明显“蛀鳍”,肛门红肿突出,成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和血脓流出。剖开腹部,可见腹腔积液,肠壁充血发炎,后肠尤甚,肠黏膜细胞往往溃烂脱落,并与血液混合而成血污,充塞于肠管中;肝脏亦常有红色斑点淤血;病鱼鳃丝点状充血,末端腐烂,软骨外露,致使边缘发白,鳃丝上带有黏液和淤泥,严重时鳃盖骨表皮充血,发炎,腐烂,中间部分往往被腐灼成一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体表局部发炎,鳞片松动脱落,腹部两侧明显,鳍基充血,末端腐烂,鳞片脱落或鳍条腐烂处常有水霉寄生。

1.2病毒性出血病

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剖开腹腔、肠道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骨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剖开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鳃灰白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

1.3肝胆综合症

发病初期,池中病鱼漂游池边,反应迟钝,食量减少,目测体表无明显症状,仅有少部分鱼的眼球及眼眶发红,鳃丝肿胀,镜检无寄生虫。解剖发现,肠道无食,肝脏肿胀,呈白色、绿色或黄色,严重的肝脏呈糜散状与肠黏膜及脂肪粘连在一起,充塞于胸腔,胆囊有时肿大变黑,有时变无,腹水严重。发病一段时间后,死鱼数量激增。该病发生原因较复杂,投喂变质饲料,饲料中脂肪含量超标或长期投喂含喹乙醇饲料和养鱼水体受铜、氨等物质污染都会引发该病。

2发病原因

(1)长期投喂不合格饲料或高蛋白饲料,导致鱼类营养代谢不良,体质下降,体脂积累。

(2)部分饲料生产厂家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导致肝脏病变。

(3)水质条件长时间恶化,池塘中硫化氢、氨态氮严重超标,使得鱼类慢性中毒。

(4)个别养殖者为防草鱼“三病”在池塘内过频用药。

3治疗方法

草鱼在养殖过程中较其他鱼类品种更易发病,且多数是并发症,控制不好则造成大量死亡。据笔者观察,7~8月规格25~50g的草鱼发病多。平时日常管理除定期换水,用漂白粉、生石灰、二溴海因等消毒剂消毒调节水质外,还应采取投喂药饵,如拌有保肝药、烂鳃灵、肠炎灵(多为中草药)类的药饵,内服外用综合防治。另外草鱼发病时,常“三病”并发,可采取每100kg鱼体重用鱼必康200g加鱼菌净10g拌匀后,均匀地撒在浸湿的青饲料投喂。如果草鱼患的是病毒病,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再加内服鱼毒清,每100kg鱼体重5g,1次/d,连用5~7d;同时用强氯精或鱼菌清11号进行全塘泼洒消毒,隔天1次,连用2次。

4预防措施

(1)科学放养,是提高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养殖过密时,由于大量投饵,每天都有很多残渣剩饵和排泄物在池底积累,致使鱼类易感染各种疾病而造成大量死亡。因此,草鱼养殖密度要合理,一般放养22.5万尾/hm2左右。

(2)加强饲养管理,及早发现病情。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将鱼病的防治工作贯穿到整个养殖周期中,以免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3)对鱼塘鱼苗进行消毒与免疫。鱼苗下塘前,鱼塘及鱼苗要消毒。放苗前1周,鱼塘用生石灰600kg/hm2全池泼洒消毒。放苗时,用10~2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鱼苗20min。经消毒的鱼种还要使用草鱼“三联”疫苗及草鱼出血

病疫苗浸浴,也可防病害发生。

(4)养殖前期投喂些浮萍、水草。这是根据草鱼的生物学特性,补充维生素和其他物质,以增强其抗病能力。另外,可在饲料中掺一些细米糠、麸皮等,增加维生素和粗纤维含量,以提高草鱼的抵抗力。

(5)鱼塘定期消毒或杀虫。平时每隔15d消毒1次,发病季节7d进行1次消毒或杀虫。使用高效无毒的药物,如强氯精、鱼菌清11号、灭虫精等。

(6)定期投喂药饵。每隔15d投喂1次,连用3~5d。若在饲料中加入大蒜素、三黄粉等药物进行投喂,效果更好。

(7)限制食欲。草鱼贪吃,只要环境适宜,食欲基本无节制,在高温季节特别要限制草鱼的吃食量,一般喂到8成饱即可。不能让草鱼吃夜草,每天坚持将剩余的残料捞出,尤其在发病季节要停食或减食,以减少对草鱼肠道的刺激,缓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