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制种区穗腐病出现与预防

时间:2022-06-28 05:21:26

玉米制种区穗腐病出现与预防

玉米是冀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该种植区域受品种抗病性、气候条件、栽培技术等因素影响,玉米穗腐病经常发生;特别是玉米制种田,不但造成减产,还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病粒光泽性差、颜色暗或不饱满,降低了种子的商品性和实用价值。

1发病症状

玉米穗腐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危害果穗及子粒,拨开发病果穗穗尖苞叶,发病果穗顶部或中上部变色,一般有大量白色菌丝附着在苞叶和子粒上,发病较严重的出现粉红色、黄褐色、黑褐色霉层,甚至果穗中上部腐烂。

2病原菌及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有串珠镰刀菌、禾谷镰刀菌、曲霉菌等,在种子、病残体上越冬,是第2年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风雨、机械、昆虫传播,主要从玉米植株伤口侵入,但通过花丝侵入、昆虫取食传染危害最重。

3发病条件

湿度是发病的关键因素,阴雨天气为病原菌的侵入创造了有利条件,适宜的温度为15~28℃,相对湿度80%以上。玉米品种的抗病性有差异,一般成熟时果穗下倾的品种较抗病,苞叶长而紧的品种发病重,甜玉米感病重。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导致感病,种植密度过大、氮肥施用量大、田间密闭空气流通性差、通透性差、湿度大多发重发。玉米螟取食果穗形成蛀孔,有利于病原菌直接侵染果穗,缩短发病时间;蛀孔使雨水直接进入果穗,湿度增高,为病原菌繁殖创造有利条件。

4防治措施

4.1选育抗病亲本,改良抗病基因培育对穗腐病有较强抗性的亲本,从根本上控制穗腐病的发生;建立无病制种基地,繁育无病亲本种子,减少初侵染源。

4.2改善耕作制度,清洁田园实行轮作倒茬,一般3年就能有效减少初侵染源,降低发病率;改单一行距为大小垄种植,增加农事活动空间,减少抽穗时造成的人为伤口,减少侵染机会,并有效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性。把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销毁;收获时健康穗、病穗分类堆放。

4.3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合理密植地膜覆盖制种技术可促进提早成熟,且改变了行间距,增加了通透性。合理密植,及时割除父本,既增强了田间通透性,又降低了田间湿度,创造了不利于发病的环境。

4.4加强田间管理中耕除草,培育壮苗,留匀苗,剔除三类苗,缩短母本抽穗时间,减少机械伤口;适当控制制种田中后期浇灌次数,降低田间湿度;推广配方施肥,施足基肥,增加有机肥,减少氮肥施用量,增加磷钾肥及微肥用量,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4.5站秆扒皮晾晒,早收获在母本子粒蜡熟中期,将苞叶拨开,增加果穗的透气性,既降低湿度、提高温度、减少发病率,还可促进早熟;扒皮时,对发现的病穗,在发病交界处折去发病部位,带出田间销毁。做到早收获、早晾晒、早脱粒,不要集中堆放,雨天防止雨淋。

4.6化学防治种子精选包衣,播种前,将种子精选,剔除瘪粒、小粒、病粒,晒种2~3d,用75%百菌清、50%多菌灵、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减少初侵染源。防治玉米螟,大喇叭口期用BT乳剂800倍液喷雾或灌心,玉米抽穗期用25%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重点喷施果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