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池塘有毒气体防范

时间:2022-09-26 05:17:00

越冬池塘有毒气体防范

在漫长寒冷的冬季,越冬水体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冰,导致冰下水生动植物新陈代谢所产生的一些有毒气体无法排到外界,再加上越冬水体的溶解氧降低,就会使这些有毒气体的毒性加强,从而严重危害越冬鱼类的健康,甚至会造成鱼类的大批死亡。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养殖产量的不断提高,单位池塘的越冬鱼量也不断增大,这种有毒气体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下面简单介绍北方地区鱼类越冬水体产生的主要有毒气体的种类及预防措施:

一、主要有害气体

1.二氧化碳。养殖水体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水生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氧化分解作用,一般来说,适量的二氧化碳对动物的呼吸有刺激促进作用,但过多则对鱼类有麻痹和毒害作用。水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鱼类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也随之增高,促使鱼类呼吸频率加快,严重时鱼类出现呼吸困难、昏迷和死亡。越冬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能超过25毫克/升。

2.硫化氢。在越冬水体中,如果长期供氧不足、池底淤泥厚、池底部缺氧等,硫化氢便会逐渐生成并积累起来。含有硫化氢的池水有明显恶臭味,类似臭鸡蛋味。硫化氢对大多数水生生物和鱼类有毒害作用。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需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我国北方地区常有大量的硫酸盐型盐碱地,在这种盐碱地上建造池塘如果底层缺氧,硫酸盐即被还原生成硫化氢和硫化物,它们溶解于水中即会对鱼类产生严重危害。

3.沼气(甲烷)。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池中产生沼气表明池底有机物过多,淤泥过厚。沼气往往以气泡的形式冒出水面,在气泡上升的同时会带走氧气,这对水生动植物呼吸极为不利,会对鱼类造成威胁。

4.氨气。氨气是鱼虾残饵、生物尸体、排泄物、底层有机物等经氨化作用产生的,被称为鱼虾的“头号隐形杀手”。氨对鱼虾的毒害作用依其浓度不同而不同,据报道,在0.01~0.02毫克/升的低浓度下,氨会干扰鱼虾渗透压调节系统、破坏鱼鳃的黏膜层并会降低血红细胞携氧的能力,鱼虾会出现慢性中毒现象,生长缓慢;在0.02~0.05毫克/升的浓度下,氨会和其他造成疾病的病原起加成作用,使鱼虾致病,加速死亡;在0.05~0.2毫克/升的次致死浓度下,会破坏鱼虾皮肤、胃、肠道黏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同时也会伤害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甚至直接造成生物体死亡;在0.2~0.5毫克/升的致死浓度之下,鱼虾类会急性中毒死亡。发生慢性氨中毒时,鱼表现为生长缓慢、体色难看、食欲下降、游动无力、经常浮头、鳃丝发紫、黏液增多、组织坏死等,部分可见肝、肾肿大出血或肝硬化。发生慢性氨中毒时,由于每天死鱼并不多,养殖者往往会误认为是细菌性疾病。发生急性氨中毒时,鱼虾发生组织缺氧而浮头(开增氧机或撒增氧剂都没有效果),表现为严重不安,体表黏液增多,体表充血,鳃部及鳍条基部出血明显,死亡前眼球突出,张大口挣扎,甚至出现异常狂游、乱窜,严重时窒息死亡。

5.氮气。在冬季封冰的养殖水体中,这种气体有时达到过饱和状态,对鱼类产生不良的影响。据有关资料介绍,过饱和的氮气蓄积在鱼的血液及组织中,使鱼患上气泡病,肉眼可见到很多大大小小的气泡积聚在鱼的鳃部、鳍部、表皮等,严重时会使鱼血液循环停止,导致大量死亡。

二、预防措施

为防止越冬期间池塘中有害气体的产生,要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越冬前期准备。准备越冬的池塘要注意清淤、消毒。在放鱼前10~15天把水排干,暴晒5~7天,然后用生石灰150千克/亩全塘均匀泼洒;控制水体中过多的有机物积累和污染,淤泥厚度以10~15厘米为宜。

2.越冬期间管理。①下雪天及时扫雪,尽可能保持冰面透明,使光线透入水中,促进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保证越冬池内有充足的溶解氧。越冬池中溶氧量充足,可以降低氨氮、亚硝酸态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浓度。②如果池塘有渗漏,要及时加注新水,有条件的可定期换掉一部分老水,可起到稀释水体中有毒气体的作用。③正确合理地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活菌制剂,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去除水体中的硫化氢和亚硝酸盐,改善池塘底泥、底质,稳定水体的pH值,加快水体中的能量和物质循环。目前使用活菌制剂已成为控制水体中氨氮的最主要措施之一。④在结冰前把增氧机移到投料台附近,每天定时开机1小时左右,这样增氧机附近水域即使在严寒的冬季也不结冰,从而使冰下水体长期通风换气,在提高水体溶氧的同时还能释放水体中的有毒有害气体。⑤注意经常观察和监测水质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pH值是池塘水质的一个重要指针,它直接影响着水体生态环境中各种化学或物理变化,影响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特别是对氨、硫化氢、碳酸氢盐等影响较大。当水体pH值低于5时,可通过冰眼全池灌注生石灰浆调节,每亩用40~50千克。当越冬池中氨偏高时则每亩可使用沸石粉40~50千克,以吸附降低氨的浓度。当越冬池中硫化氢高时,可使用硫酸亚铁解除,每亩用0.3~0.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