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11:32:28

越冬管理

越冬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甘蓝秋冬季、管理措施、对策

一、异常天气对越冬甘蓝的不利影响

(一)温度对越冬甘蓝的影响

结球甘蓝喜温和气候,比较耐寒,一般在月平均温度7oC~25cc的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与结球。幼苗的耐寒能力随苗龄增大而增强。多数越冬甘蓝品种如新丰、争春、傲雪1号、傲雪3号等,6-7叶大的植株可长期忍耐一1Occ—一12cc低温安全越冬。茎粗0.6cm以上的植株才能接受春化影响。温度对越冬甘蓝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植株的生长速度。进一步影响安全越冬能力。秋冬季长期低温阴雨天气,多导致播期延后和幼苗生长迟缓,植株营养体过J、进入越冬阶段,常发生冻害,成熟期推迟。相反。秋末冬初气温偏高,可促使甘蓝幼苗生长过快,植株营养体过大越冬,则易通过春化。出现未熟抽薹现象。降低产量和品质。

(二)湿度对越冬甘蓝的影响

结球甘蓝组织中含水量在90%以上。它的根系分布较浅、叶片大、蒸发量多,所以,要求比较湿润的栽培环境。甘蓝在80%-90%的空气湿度和70%-80%的土壤湿度中生长良好,其中尤从对土壤湿度要求比较严格。甘蓝生长前期阴天多雨,土壤水分过多,妨碍根系的生长和吸收功能的发挥,进一步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导致植株弱小,叶片发黄,耐寒力差,冬季易受冻害。如果甘蓝生长前期天气少雨多风。土壤缺水。再加空气干燥,容易引起基部叶片脱落.抗逆能力降低,也不能安全越冬。

二、越冬甘蓝栽培异常天气的应对措施

(一)早春上市品种的应对措施

在黄淮流域,新丰、傲雪1号甘蓝秋季早播越冬栽培。于7月20日~8月1O日育苗,9月15日前定植。12月-3月采收,在立冬前必须形成6-7成包球。否则,春季易抽薹。为达到此长相指标,冬前栽培措施应以促为主。

1、增温降湿,叶面施肥。

秋冬季遇阴雨连绵,低温寡照天气,应采取增温降湿措施,改善不良生长环境。一是排水防涝。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预防涝灾发生。二是中耕松土。要勤中耕,促进土壤蒸发放墒,提高表土层地温及透气性,促进根系的发育及功能的发挥。三是覆盖地膜。小拱棚保护。如阴雨低温天气持续过长,幼苗生长严重受阻,冬前无望形成6-7成包球,应覆盖地膜或拱棚促成栽培。四是叶片施肥与保护。叶面每周喷施1次0.3%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喷有机液肥或植物细胞膜稳态剂。提高植株的营养水平和抗逆能力,加快生长速度。结合施肥叶面喷洒50%多菌灵600倍液或70%代森猛锌800倍液,预防病害发生。

2、增湿降温,促根发育。

秋季遇高温少雨,持续干旱天气,应采取增湿降温措施。营造适宜生长环境。一是JJ、水勤浇。经常保持土壤和田间空气湿润。随植株长大逐渐加大灌水量,浇水后及时松土保墒,促进根系活动。二是随水追肥。每次浇水随水冲施或水前穴施磷酸二铵或三元复合肥10~15kg/667m,肥水猛攻。

(二)晚春上市品种的应对措施

在黄淮流域,新丰、争春、傲雪13、4号甘蓝晚播越冬栽培于9月25日10月1O日育苗,l1月上、中旬定植。45月份采收。安全过冬的长相指标为片健壮叶,茎粗0.5cm。冬前管理应以控为主,促控结合。

1、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甘蓝苗期抗逆性弱,对高温高湿等不良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差。因此,苗期管理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采取适当的应变措施。技术路线为前促后控,前期以促为主,苗龄25天达适宜定植指标达标后立即控水蹲苗促壮,做好随时定植的准备。一是苗床位置地势要高.不易积水且排水通畅,床土要肥沃、重施农家肥。二是在适播期内择期播种。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温度偏高宜晚播,温度偏低宜早播。三是播种后苗床要设立棚架,以便能够及时覆盖农膜、草苫或遮阳网,防止烈日曝晒高温灼伤和雨水冲击。四是要加强苗期水份管理,及时排除或补充苗床水分。经常保持床土湿润状态,还要及时拔除杂草,适时间苗分苗、蹲苗,预防病虫害发生。公务员之家

越冬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板栗;冬季;管理措施

要想板栗连年丰产,必须打破种板栗只采不管的做法,特别是盛果期的栗树,更要做好采收后的管理工作;否则会影响翌年板栗的产量和品质。经过多年的栽培和探索,笔者认为板栗的冬季管理应着重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板栗收完以后,及时喷施1次叶面肥

栗树经1年的开花结果及梢枝生长,消耗了体内大量养分,采后及时施肥可以恢复树势,增强叶片的生命力,使其继续进行光合作用,积累营养以供下年发叶开花结果。叶面肥一般采用0.4%的尿素和0.3%的磷酸二氢钾,要均匀地施在叶片表面和背面,并适宜在早晚施。

二、对板栗园进行清理

先将树枝上未落的空苞、虫害苞皮用竹等击落,然后将其清理起来与杂草一起堆放,减少害虫的越冬场所,并可让其腐烂分解作肥料用。可在主杆涂1m高的石硫合剂,集中处理落叶和栗壳,结合施肥铲除杂草,并全园撒施1次石灰。

三、全园深翻改土

板栗叶片落光时,一般结合施基肥对全园进行深翻改土。深度在20~30cm,树冠外宜深,树干周围宜浅。翻土时,有目的地损伤一小部分根系,以便发新根、增强对肥水的吸收。翻园可疏松土质,并减少害虫的越冬场所。在翻土时要结合土地梯台的整修维护,以使土地保水保肥。

四、施基肥

这是栗园综合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保证栗树发育生长和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施肥以干燥粪肥及磷钾为主,按产量施肥,每生产100kg板栗,施干燥粪肥50kg、钾肥0.2kg、磷肥1kg,施肥后再盖1层细土,并在主杆周围铺稻草防冻,如遇干旱时应浇水抗旱。农家肥施入土壤后,需要经过腐烂分解才能被根系吸收。因此,基肥必须早施才能发挥肥效。一般在秋末落叶后施用为好。有些绿肥杂草等,也可在雨季压肥。一般是在树冠枝外20~30cm处挖宽40cm、深40~50cm的环状沟或2条对称长方形沟,露晒2~3d。

五、冬季修剪整形

板栗的冬季修剪是指板栗落叶后至翌春发芽前进行的树体管理工作,它是促进板栗持续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以12月至次年2月为最佳修剪时期。在修剪整形过程中,首先要将病虫害枝全部剪掉,集中烧毁,减少虫源。

板栗极喜光,3年以下的幼树修剪要求培植低干、中冠、少主干、多母树的自然圆头形或自然开心形树体结构。冬剪时对选留的冬级骨干枝的延长枝进行适当短截,除疏去全部纤弱枝与个别竞争枝外,余者不动,以利用其顶芽向外延伸从而扩大树冠。可采用开心形修剪法:幼砧嫁接苗生长到50~60cm时摘心定干,当年发出几个强旺的新梢。冬季修剪时选留角度开张的作为主枝(开张角度40°),为使主枝之间有一定的距离(25cm),只选留1个主枝,1个比较直立的中心枝进行短截,剪留30cm,其他枝条疏除。第2年夏季选留第2、3主枝,第3年主要是培养侧枝。这种树形具有光照好、结果面积大、树体矮小、便于管理的优点,适合于密植栗园。开心形树形是通过冬夏修剪相结合快速形成的,如果只靠冬季修剪,树形形成慢,并且角度难以掌握。

对结果树的修剪要因树制宜,以疏剪为主,疏剪与短截相结合。栗树上结果母枝的多少及其强弱是决定来年产量的重要标志。修剪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栗树的内外、上下各部分都能抽生强健的结果母枝,充分利用空间,尽量增加结果部位。要防止树冠的枝梢过密,保证内膛通风透光和内膛枝条的良好生长。对过密的纤细枝、雄花枝要全部疏除,节约养分,短截一小部分枝条,培养强健的更新枝,给来年打下基础。对过旺的徒长枝,长得密的应疏除,有一定空间的应保留下来。保留的徒长枝1年后转变为结果母枝。

结果母枝的修剪方法:这类枝条的顶端以下有几个芽苞完全混合花芽,是抽生结果枝的部位,不能短截,要尽量保留枝组。经过多年抽生结果枝以后,它才逐渐老化。抽生的结果枝细弱,所结的果实小、商品价值差,这类枝组应该进行回缩、更新。回缩一般是轮流进行,完成1棵栗树的回缩更新需要3~4年。这既不影响产量,又能使枝组更新。公务员之家

放任树的冬剪方法:这种树骨干枝轮生重叠,结果枝多在树冠,冠内小枝纤弱濒于死亡。冬剪时要先确定骨干枝,余者疏除;对冠内交叉枝和端已衰弱的骨干枝,要进行回缩;同时要疏除纤弱枝和过密母枝。

越冬管理范文篇3

今天,稽查大队召开20*年—20*年安全越冬工作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总公司20*至20*年度安全越冬工作方案》文件精神,认真落实总公司安全越冬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在以往稽查大队安全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当前的安全工作形式,结合大队实际,部署今冬明春安全工作任务,动员大队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集中精力、认真执法、热情服务,为稽查工作的有序开展和企业改革改制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20*安全工作回顾

20*年,稽查大队的安全工作在上一任领导班子及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以深入开展“安全工程”、强化安全管理为目标,针对稽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队积极调整内部管理,与各科队签订《关栓、摘表安全责任状》,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巡检投牌、清理占压、值班待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为总公司安全稳定供气提供了保障,并超额完成了全年工作指标,为大队进一步开展安全越冬工作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二、20*年—20*年安全越冬工作安排

根据总公司安全越冬工作目标,为了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针对大队的工作实际,制定了《稽查大队安全越冬工作方案》,明确了今冬明春安全工作任务,并结合安全越冬期间对科级干部的考察工作,经大队领导班子认真研究,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责任制落实,严格工作程序

刚才,大队领导班子与各科队签订了安全越冬责任状。今年总公司安全越冬方案和实施办法都突出强调了责任制的落实,今年的安全工作大队也将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人,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稽查工作的安全管理,严格履行关栓、摘表工作程序。并且大队将不断加强对稽查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按规定落实好安全责任,更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求中层干部做到的我们领导班子首先做到;要求职工做到的中层干部首先要做到,大队将把中层干部在安全越冬期间的工作表现列入干部考察范围,作为今后干部聘用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

首先,进一步完善“阳光稽查”制度,为稽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科学、合理的燃气稽查制度是做好稽查工作的规范和准则。为此,本着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稽查工作制度,为规范执法行为,确保稽查工作安全有序进行,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

其次,针对食堂、锅炉等重点防范部位,制定安全管理制度,采取专人专管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使加强重点部位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杜绝重点部位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加强调度室的管理与值班值宿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报警电话24小时畅通,制定值班值宿制度,从提高稽查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入手,通过安全培训和演练,努力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技能及职业道德水平,做到处理紧急措施及时到位。

第四,制定事故处理预案,并有计划的进行事故处理演练,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安全越冬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坚实的预防基础。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稽查管理

今冬明春的安全越冬工作,首先,大队将继续加强进户栓、调压箱背部、阀门井、“三沟”等燃气设施的投牌抽查工作,增强巡检人员的监管意识;第二,加大清理占压工作力度,确保燃气管线安全输气;第三,加强同各供气管理部门沟通与协作配合,做好对加装防盗封用户的抽查工作,主动经常的深入各供气管理部门调查了解用户窃气的案情,主动帮助各单位解决刁蛮用户造成的工程、收费等各种疑难问题,用真诚的服务增强联合打击窃气和违章用气的力度。

(四)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提高职工防范意识

在开展安全越冬期间,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开展安全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利用参观安全展览和安全教育等工作方法和措施,结合企业改革改制,从提高职工工作热情,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入手,积极开展安全培训工作,为确保安全越冬工作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

(五)安全越冬工作与中层干部考核相结合,为干部聘用提供依据

为了优化中层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对中层干部的管理与监督、激励与约束,不断提高中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大队领导班子将采取述职、民主测评、综合评议等形式,按德才兼备标准、群众公认程度、工作实绩选人用人,通过考核评出政治可靠、求真务实、有本事、肯干事、能干事的中层干部,为下一步的干部聘用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六)加强领导、分兵把口,确保安全越冬工作有序进行

为了使安全越冬工作扎实有序的开展起来,领导班子采取分兵把口的工作方式,定期对各部门进行岗位轮换,通过岗位轮换,使稽查员不断地超越自我,增强沟通,提高业务及执法水平,为竞争上岗的推进做好铺垫。

(七)加强纪律建设,塑造大队形象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打赢安全越冬这一仗,就必须有铁的纪律做保障,特别是中层干部,要起到表率作用,严格遵守大队的各项规章制度,廉洁自律、遵章守纪、克己奉公、以身作则,带动大队职工,全面完成今冬明春的安全越冬工作。

要注意树立大队的良好形象,鉴于现有工作环境的制约,大队职工要注意扰民矛盾的发生,注重保持办公环境及周边环境的卫生,为大队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做好铺垫。

越冬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果树病虫害;冬季;防治技术

冬季,果树进入休眠期,各种病虫害也进入越冬阶段。处于越冬休眠状态的病虫害,虽然耐受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强,但其数量有限、不活动、越冬场所比较集中。因此,冬季是防治病虫害的有利时机,可采用与栽培管理、果树修剪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简单,一法多治,一举多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冬季是农闲时节,劳动力不紧张,落叶果树喷药容易均匀周到,既省药效果又好[1,2]。因此,利用冬季有利时机,做好病虫害防治,对确保果树高产、稳产有重要意义。现将冬季果树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剪除病虫枝

许多害虫以虫卵、卵块的形态在芽、嫩枝、叶子上越冬,病菌在病枝上越冬。如苹果白粉病是以菌丝在芽鳞痕、瘦弱病枝、当年生新梢上越冬,炭疽病以菌丝干枯枝、破伤枝、病果台和病僵果中过冬,另外在这些地方越冬的还有梨茎峰、苹果红蜘蛛卵、黄刺蛾蚜虫卵、苹果腐烂病菌等。对以上越冬的病虫害,应结合冬季修剪,剪除干枯枝、病虫枝,摘除病僵果,除净越冬卵茧并集中烧毁深埋,以减少多种病害的枯枝侵染源和虫口数量。对修剪所造成的伤口必须涂波尔多液、843康复剂和腐必清液加以保护。

2清洁果园

很多危害果树的害虫和病菌都在落叶以及杂草中越冬,所以应清除果园内的杂草、枯枝、落叶、落果、死树。如苹果褐斑病、灰斑病和梨的黑星病等病菌的越冬场所都在残枝落叶和杂草中,葡萄白腐病、桃褐腐病的病菌大部分在残果上越冬,梨木虱、梨网蝽、金纹细蛾等害虫多在杂草落叶中越冬;苹小卷叶蛾、山楂红蜘蛛等害虫多在树洞里、剪锯口处越冬,通过清扫可起到消灭越冬病原物的作用[3]。清除的时间最好在初冬季节,把清出的东西全部集中起来烧毁或堆积起来沤制肥料。

3果树刮皮

果树刮皮是冬季防治果树害虫的关键措施。有句农谚:“要想吃好梨,年年刮树皮。”因为许多危害果树枝干的病菌都潜伏在老皮、翘皮及裂缝中越冬。在果树的粗皮裂缝中还有许多潜伏越冬的害虫,如毛虫、梨蝽象、苹果小卷叶蛾、梨小食心虫、山楂叶螨等,通过认真细致的刮皮,不仅可以消灭这些病虫害,还可更新树皮,促进树体生长。果树刮皮要掌握4点:一是刮皮时间应该在冬季土壤结冻后到立春惊蛰前进行;二是刮皮要彻底,不要只刮树的主干,应将果树所有枝干的粗皮、翘皮刮除;三是刮皮深度要适宜,要掌握“小树、弱树宜轻;大树、旺树宜重”的原则;四是刮皮时要在树下铺上塑料布,以便于集中收拾销毁。

4树干涂白

树干涂白可减轻日灼和冻害,提高果树的抗病能力,破坏病虫的越冬场所,延缓果树的萌芽和开花,使果树免受春季晚霜的危害,又可兼治树干病虫害,起到防冻杀虫的双重作用。涂白剂配制比例为:石灰10~12份、黏土2份、石硫合剂原液2份、食盐1~2份、水36~40份,可加少量杀虫剂,搅拌均匀后涂抹树干。涂白的位置以树干基部为主,高约1m,涂抹时要由上而下,涂在树干和枝干上,对树干南部及树杈向阳处重点涂,在果树落叶后至封冻前涂最为适宜[4]。

5果园深翻

利用冬闲园地耕翻既是改良土壤、促进果树增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消灭越冬害虫的有效办法。在土壤内越冬的果树害虫很多,如桃小食心虫、枣步蛐等,可将土壤深层的害虫及病菌翻至地面而被冻死、干死或被天敌吃掉,使深埋地下的病虫不能羽化出土而被闷死。耕翻的时间最好在土壤临近封冻时进行,耕翻深度以25~30cm为宜。

6诱杀灭虫

利用害虫对越冬场所有独特的选择性,秋后在果树的主干上绑草或破麻袋片,也可把草搓成绳悬挂在树上,诱集害虫化蛹越冬,然后在翌年春天果树萌芽前把束草解下集中销毁。据调查,这种方法,对梨小食心虫、枣粘虫、旋纹潜叶蛾、苹果小卷叶蛾、苹小食心虫、山楂红蜘蛛等害虫都有很好的诱集作用。

7药剂防治

有的病虫在树的其他部位越冬,因此在清理、刮皮、剪除后,喷含油量为4%~5%的柴油乳剂和3~5°Bé石硫合剂1~2遍,既能杀菌又能灭虫,对蚧壳虫、红蜘蛛、苹果腐烂病以及梨树黑星病、葡萄黑痘病、白粉病等都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对于蛀干害虫天牛等,可采用人工钩杀或用触杀剂农药稀释成有效浓度往蛀孔内灌注。

8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植物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会引起害虫的再次猖獗和形成抗性,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应注意改善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在果园中给害虫天敌增添食料或设置隐蔽越冬场所,使天敌种群能够顺利生存、繁衍。把果园周围的天敌招引进来,比如啄木鸟可在果树枝干上觅食吉丁虫、透翅蛾等蛀干害虫。

9加强果园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

冬季肥源较足,多施有机肥料,可以改良土壤,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病防虫能力,如葡萄植株的营养主要靠冬天施有机肥料即基肥,结果植株如不施肥,将消弱抗病力,炭疽病、褐斑病发生较多。施有机肥料可增强植株抗旱能力,适当施钾肥,既可提高树体的抗病性能,也可改善果品的质量。

冬季是果树的休眠期,同时也是病虫害的越冬期,是病虫害一年中最弱的时期,便于彻底消灭,选择冬季预防和消灭虫害,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参考文献

[1]姬宜改.果树休眠期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河北果树,2005(1):52.

[2]邓广军,刘林.如何在冬季消灭果树病虫害[J].农村.农林.农民(A版),2004(12):32.

越冬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果树病虫害;冬季;防治技术

冬季,果树进入休眠期,各种病虫害也进入越冬阶段。处于越冬休眠状态的病虫害,虽然耐受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强,但其数量有限、不活动、越冬场所比较集中。因此,冬季是防治病虫害的有利时机,可采用与栽培管理、果树修剪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简单,一法多治,一举多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冬季是农闲时节,劳动力不紧张,落叶果树喷药容易均匀周到,既省药效果又好。因此,利用冬季有利时机,做好病虫害防治,对确保果树高产、稳产有重要意义。现将冬季果树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一、剪除病虫枝

许多害虫以虫卵、卵块的形态在芽、嫩枝、叶子上越冬,病菌在病枝上越冬。如苹果白粉病是以菌丝在芽鳞痕、瘦弱病枝、当年生新梢上越冬,炭疽病以菌丝干枯枝、破伤枝、病果台和病僵果中过冬,另外在这些地方越冬的还有梨茎峰、苹果红蜘蛛卵、黄刺蛾蚜虫卵、苹果腐烂病菌等。对以上越冬的病虫害,应结合冬季修剪,剪除干枯枝、病虫枝,摘除病僵果,除净越冬卵茧并集中烧毁深埋,以减少多种病害的枯枝侵染源和虫口数量。对修剪所造成的伤口必须涂波尔多液、843康复剂和腐必清液加以保护。

二、清洁果园

很多危害果树的害虫和病菌都在落叶以及杂草中越冬,所以应清除果园内的杂草、枯枝、落叶、落果、死树。如苹果褐斑病、灰斑病和梨的黑星病等病菌的越冬场所都在残枝落叶和杂草中,葡萄白腐病、桃褐腐病的病菌大部分在残果上越冬,梨木虱、梨网蝽、金纹细蛾等害虫多在杂草落叶中越冬;苹小卷叶蛾、山楂红蜘蛛等害虫多在树洞里、剪锯口处越冬,通过清扫可起到消灭越冬病原物的作用。清除的时间最好在初冬季节,把清出的东西全部集中起来烧毁或堆积起来沤制肥料。

三、果树刮皮

果树刮皮是冬季防治果树害虫的关键措施。有句农谚:“要想吃好梨,年年刮树皮。”因为许多危害果树枝干的病菌都潜伏在老皮、翘皮及裂缝中越冬。在果树的粗皮裂缝中还有许多潜伏越冬的害虫,如毛虫、梨蝽象、苹果小卷叶蛾、梨小食心虫、山楂叶螨等,通过认真细致的刮皮,不仅可以消灭这些病虫害,还可更新树皮,促进树体生长。果树刮皮要掌握4点:一是刮皮时间应该在冬季土壤结冻后到立春惊蛰前进行;二是刮皮要彻底,不要只刮树的主干,应将果树所有枝干的粗皮、翘皮刮除;三是刮皮深度要适宜,要掌握“小树、弱树宜轻;大树、旺树宜重”的原则;四是刮皮时要在树下铺上塑料布,以便于集中收拾销毁。

四、树干涂白

树干涂白可减轻日灼和冻害,提高果树的抗病能力,破坏病虫的越冬场所,延缓果树的萌芽和开花,使果树免受春季晚霜的危害,又可兼治树干病虫害,起到防冻杀虫的双重作用。涂白剂配制比例为:石灰10~12份、黏土2份、石硫合剂原液2份、食盐1~2份、水36~40份,可加少量杀虫剂,搅拌均匀后涂抹树干。涂白的位置以树干基部为主,高约1m,涂抹时要由上而下,涂在树干和枝干上,对树干南部及树杈向阳处重点涂,在果树落叶后至封冻前涂最为适宜。

五、果园深翻

利用冬闲园地耕翻既是改良土壤、促进果树增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消灭越冬害虫的有效办法。在土壤内越冬的果树害虫很多,如桃小食心虫、枣步蛐等,可将土壤深层的害虫及病菌翻至地面而被冻死、干死或被天敌吃掉,使深埋地下的病虫不能羽化出土而被闷死。耕翻的时间最好在土壤临近封冻时进行,耕翻深度以25~30cm为宜。

六、诱杀灭虫

利用害虫对越冬场所有独特的选择性,秋后在果树的主干上绑草或破麻袋片,也可把草搓成绳悬挂在树上,诱集害虫化蛹越冬,然后在翌年春天果树萌芽前把束草解下集中销毁。据调查,这种方法,对梨小食心虫、枣粘虫、旋纹潜叶蛾、苹果小卷叶蛾、苹小食心虫、山楂红蜘蛛等害虫都有很好的诱集作用。

七、药剂防治

有的病虫在树的其他部位越冬,因此在清理、刮皮、剪除后,喷含油量为4%~5%的柴油乳剂和3~5°Bé石硫合剂1~2遍,既能杀菌又能灭虫,对蚧壳虫、红蜘蛛、苹果腐烂病以及梨树黑星病、葡萄黑痘病、白粉病等都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对于蛀干害虫天牛等,可采用人工钩杀或用触杀剂农药稀释成有效浓度往蛀孔内灌注。

八、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植物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会引起害虫的再次猖獗和形成抗性,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应注意改善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在果园中给害虫天敌增添食料或设置隐蔽越冬场所,使天敌种群能够顺利生存、繁衍。把果园周围的天敌招引进来,比如啄木鸟可在果树枝干上觅食吉丁虫、透翅蛾等蛀干害虫。

九、加强果园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

冬季肥源较足,多施有机肥料,可以改良土壤,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病防虫能力,如葡萄植株的营养主要靠冬天施有机肥料即基肥,结果植株如不施肥,将消弱抗病力,炭疽病、褐斑病发生较多。施有机肥料可增强植株抗旱能力,适当施钾肥,既可提高树体的抗病性能,也可改善果品的质量。

冬季是果树的休眠期,同时也是病虫害的越冬期,是病虫害一年中最弱的时期,便于彻底消灭,选择冬季预防和消灭虫害,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姬宜改.果树休眠期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河北果树,2005(1):52.

[2]邓广军,刘林.如何在冬季消灭果树病虫害[J].农村.农林.农民(A版),2004(12):32.

越冬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果树病虫害;冬季;防治技术

冬季,果树进入休眠期,各种病虫害也进入越冬阶段。处于越冬休眠状态的病虫害,虽然耐受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强,但其数量有限、不活动、越冬场所比较集中。因此,冬季是防治病虫害的有利时机,可采用与栽培管理、果树修剪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简单,一法多治,一举多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冬季是农闲时节,劳动力不紧张,落叶果树喷药容易均匀周到,既省药效果又好[1,2]。因此,利用冬季有利时机,做好病虫害防治,对确保果树高产、稳产有重要意义。现将冬季果树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剪除病虫枝

许多害虫以虫卵、卵块的形态在芽、嫩枝、叶子上越冬,病菌在病枝上越冬。如苹果白粉病是以菌丝在芽鳞痕、瘦弱病枝、当年生新梢上越冬,炭疽病以菌丝干枯枝、破伤枝、病果台和病僵果中过冬,另外在这些地方越冬的还有梨茎峰、苹果红蜘蛛卵、黄刺蛾蚜虫卵、苹果腐烂病菌等。对以上越冬的病虫害,应结合冬季修剪,剪除干枯枝、病虫枝,摘除病僵果,除净越冬卵茧并集中烧毁深埋,以减少多种病害的枯枝侵染源和虫口数量。对修剪所造成的伤口必须涂波尔多液、843康复剂和腐必清液加以保护。

2清洁果园

很多危害果树的害虫和病菌都在落叶以及杂草中越冬,所以应清除果园内的杂草、枯枝、落叶、落果、死树。如苹果褐斑病、灰斑病和梨的黑星病等病菌的越冬场所都在残枝落叶和杂草中,葡萄白腐病、桃褐腐病的病菌大部分在残果上越冬,梨木虱、梨网蝽、金纹细蛾等害虫多在杂草落叶中越冬;苹小卷叶蛾、山楂红蜘蛛等害虫多在树洞里、剪锯口处越冬,通过清扫可起到消灭越冬病原物的作用[3]。清除的时间最好在初冬季节,把清出的东西全部集中起来烧毁或堆积起来沤制肥料。

3果树刮皮

果树刮皮是冬季防治果树害虫的关键措施。有句农谚:“要想吃好梨,年年刮树皮。”因为许多危害果树枝干的病菌都潜伏在老皮、翘皮及裂缝中越冬。在果树的粗皮裂缝中还有许多潜伏越冬的害虫,如毛虫、梨蝽象、苹果小卷叶蛾、梨小食心虫、山楂叶螨等,通过认真细致的刮皮,不仅可以消灭这些病虫害,还可更新树皮,促进树体生长。果树刮皮要掌握4点:一是刮皮时间应该在冬季土壤结冻后到立春惊蛰前进行;二是刮皮要彻底,不要只刮树的主干,应将果树所有枝干的粗皮、翘皮刮除;三是刮皮深度要适宜,要掌握“小树、弱树宜轻;大树、旺树宜重”的原则;四是刮皮时要在树下铺上塑料布,以便于集中收拾销毁。

4树干涂白

树干涂白可减轻日灼和冻害,提高果树的抗病能力,破坏病虫的越冬场所,延缓果树的萌芽和开花,使果树免受春季晚霜的危害,又可兼治树干病虫害,起到防冻杀虫的双重作用。涂白剂配制比例为:石灰10~12份、黏土2份、石硫合剂原液2份、食盐1~2份、水36~40份,可加少量杀虫剂,搅拌均匀后涂抹树干。涂白的位置以树干基部为主,高约1m,涂抹时要由上而下,涂在树干和枝干上,对树干南部及树杈向阳处重点涂,在果树落叶后至封冻前涂最为适宜[4]。

5果园深翻

利用冬闲园地耕翻既是改良土壤、促进果树增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消灭越冬害虫的有效办法。在土壤内越冬的果树害虫很多,如桃小食心虫、枣步蛐等,可将土壤深层的害虫及病菌翻至地面而被冻死、干死或被天敌吃掉,使深埋地下的病虫不能羽化出土而被闷死。耕翻的时间最好在土壤临近封冻时进行,耕翻深度以25~30cm为宜。

6诱杀灭虫

利用害虫对越冬场所有独特的选择性,秋后在果树的主干上绑草或破麻袋片,也可把草搓成绳悬挂在树上,诱集害虫化蛹越冬,然后在翌年春天果树萌芽前把束草解下集中销毁。据调查,这种方法,对梨小食心虫、枣粘虫、旋纹潜叶蛾、苹果小卷叶蛾、苹小食心虫、山楂红蜘蛛等害虫都有很好的诱集作用。

7药剂防治

有的病虫在树的其他部位越冬,因此在清理、刮皮、剪除后,喷含油量为4%~5%的柴油乳剂和3~5°Bé石硫合剂1~2遍,既能杀菌又能灭虫,对蚧壳虫、红蜘蛛、苹果腐烂病以及梨树黑星病、葡萄黑痘病、白粉病等都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对于蛀干害虫天牛等,可采用人工钩杀或用触杀剂农药稀释成有效浓度往蛀孔内灌注。

8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植物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会引起害虫的再次猖獗和形成抗性,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应注意改善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在果园中给害虫天敌增添食料或设置隐蔽越冬场所,使天敌种群能够顺利生存、繁衍。把果园周围的天敌招引进来,比如啄木鸟可在果树枝干上觅食吉丁虫、透翅蛾等蛀干害虫。

9加强果园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

冬季肥源较足,多施有机肥料,可以改良土壤,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病防虫能力,如葡萄植株的营养主要靠冬天施有机肥料即基肥,结果植株如不施肥,将消弱抗病力,炭疽病、褐斑病发生较多。施有机肥料可增强植株抗旱能力,适当施钾肥,既可提高树体的抗病性能,也可改善果品的质量。

冬季是果树的休眠期,同时也是病虫害的越冬期,是病虫害一年中最弱的时期,便于彻底消灭,选择冬季预防和消灭虫害,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参考文献

[1]姬宜改.果树休眠期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河北果树,2005(1):52.

[2]邓广军,刘林.如何在冬季消灭果树病虫害[J].农村.农林.农民(A版),2004(12):32.

越冬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罗非鱼;越冬鱼种;生产养殖技术

1罗非鱼越冬鱼种养殖生产技术应用措施

1.1做好水温控制工作。在罗非鱼越冬鱼种养殖的时候,技术人员必须要根据天气情况的分析,将水温控制在15℃以上,满足罗非鱼越冬需求。例如:技术人员搭建保温棚,利用保温棚保温效果保持罗非鱼生存环境的温度,减少寒气的侵袭,满足其水温条件。1.2做好前期管理工作。在罗非鱼越冬养殖的前10天要对其进行密集适应驯养,使得罗非鱼鱼种可以适应越冬养殖环境,在最初的三天之内,不可以对其进行投食处理,在三天之后,应用漂浮饲料的方式开展驯养活动,提升鱼种的养殖工作质量。在鱼种进入鱼池七天左右,要利用晶体的敌百虫对鱼塘进行喷洒处理,提高杀虫工作质量。此外,保证池塘水深在1.5米以上,池塘保水性能好,保证水源充足。1.3全面控制养殖密度。罗非鱼越冬鱼种生产养殖期间,技术人员必须要做好密度控制工作,利用各类管理技术对其进行控制,根据鱼种实际规格等,明确鱼种的放养密度,在此期间,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将鱼种养殖的密度控制在50kg/亩左右,提升养殖工作质量。1.4饲料喂食措施。在罗非鱼越冬鱼种生产养殖的时候,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饵料的喂食,保证可以满足越冬鱼种的生长需求。此时要注意的是,越冬饵料喂食区别于夏季的饵料喂食,冬季养殖的时候必须要制定完善的营养方案,合理对饵料进行搭配处理,将饵料混合在面团中,然后放入食台里,保证可以更好的对其进行喂食。同时,养殖技术人员还要保证越冬饵料的喂食量度,每次投食要保量2%左右,每天喂食的次数为两次左右,在此期间,不可以喂食已经霉变的饲料。在出现病害的时候,养殖技术人员必须要对其进行换水处理,全面控制投食量。1.5制定完善的增氧制度。在罗非鱼越冬鱼种养殖期间,养殖技术人员必须要全面控制增氧工作,在发现罗非鱼出现轻微浮头现象的时候,就要立即开展增氧活动,为了可以降低增氧成本,必须保证对增氧机进行定时处理,提升其工作经济效益。1.6病虫害预防措施。罗非鱼越冬鱼种经常会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影响着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疾病防治方案,在疾病防治的时候,首先,技术人员要全面控制水温,主要因为罗非鱼属于热带鱼种类,在水温低于15℃的时候,就会降低罗非鱼的抗病能力,难以保证其疾病防御效果。其次,相关技术人员要科学选择鱼种,不可以选择带病的鱼种,切断病源。再次,技术人员需要全面控制水质情况,如果水质的溶氧不足,将会导致罗非鱼的血液组织受到一定的伤害,降低罗非鱼的疾病抵抗能力。因此,技术人员要及时清理鱼池中的杂物,科学应用增氧机械设备,严格控制增氧时间,为罗非鱼鱼种的生长营造良好环境。最后,相关技术人员要全面预防罗非鱼车轮虫与水霉病,保证鱼池的清洁性。一旦发现有罗非鱼鱼种感染了此类疾病,就要利用强效灭虫雷100克和硫酸铜对其进行治疗,剂量控制在300-350g/m3左右,保证可以更好的对其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每天都要对鱼池中的水进行更换处理,消除其中存在的病菌与毒害。

2罗非鱼越冬鱼种生产养殖注意事项

在罗非鱼越冬鱼种生产期间,技术人员必须要全面掌握各类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保证可以提升养殖业的经济效益。2.1在养殖期间,要科学选择养殖季节,例如:广西地区天气较冷,尤其是桂北区域,平均年气温较低,因此,相关技术人员要将准备越冬时间控制在每年的10月份左右,保证可以提前做好越冬准备,提升自身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2.2在越冬出池的时候,技术人员必须要全面控制水温,保证水温在19℃以上,保证可以做好出池工作。同时,要利用科学技术对鱼种进行温度过渡处理,避免鱼种在出池的时候发生应激反应,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结语在罗非鱼越冬鱼种生产养殖期间,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技术应用方案,科学控制水温与饲料喂食工作,制定完善的疾病预防方案,逐渐提升自身工作效率与质量,提高罗非鱼越冬的成活率及养殖质量。

参考文献

[1]欧宗东,陈冬兰.罗非鱼的繁殖关键技术[J].当代水产,2012(1):59-60.

[2]秦志清,曾占壮,樊海平等.罗非鱼越冬期斜管虫和车轮虫并发病的防治[J].水产养殖,2012,33(12):50-51.

越冬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东北林蛙;人工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东北林蛙(Ranadybowskii)是吉林省林区重要的野生经济动物,具有药食同源特性,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根据其生活习性可划分为繁殖期、森林生活期及越冬期3个生物学时期[1]。目前,东北林蛙主要采取“人工助繁,天然放养,封沟管理”的生态养殖方式,即“人养蝌蚪,天养蛙”的模式。除了成蛙交配产卵、卵在体外水中受精、卵的孵化及蝌蚪这4个阶段在水中生活外,幼蛙、成蛙主要在陆地生活。户国等指出,21世纪初期,东北林蛙的养殖模式主要有自然散放、全人工养殖和增殖3种方式,以人工增殖模式最为普遍,但近10余年人工增养殖方面没有突破性进展[2]。

1东北林蛙人工养殖技术

1.1繁殖期人工养殖

从早春开始,一直持续到初夏,是东北林蛙繁殖的季节。除回捕率较低外,困扰东北林蛙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雌蛙比例较低。据调查,吉林省东北林蛙雌雄比约为3∶7,雌蛙的价格却是雄蛙的10倍,因此,提高东北林蛙雌雄比的研究尤为重要。张士俊等研究表明,东北林蛙蝌蚪发育期是蝌蚪体重快速增长期,也是雌雄分化的主要时期;同时提出在蝌蚪发育期采取人工干预,从蝌蚪鳃盖完成期(第25期)始,到口裂发育期(第42期)止,通过换水和遮阴等手段避免高温,降低蝌蚪饲养池水体温度,控制水温最高不得超过22℃,雌蛙比例可提高25%左右,从而提高林蛙产值,增加蛙农收入[3]。高雅针对林蛙繁殖期成活率低等问题,提出林蛙蝌蚪期植物性饲料与动物蛋白配比要合理,蛋白质含量应在30%左右,同时每日增加光照12h,强度为4000lx的红光,以满足蝌蚪生长发育需求[4]。

1.2森林生活期人工养殖

森林生活期是东北林蛙生长发育进行时期,也是其生长发育最重要的阶段,主要受自然环境和天敌的影响。东北林蛙喜好阴雨潮湿的生活环境,自然条件下如遇干旱少雨或郁闭度低、林下湿度低的环境,导致昆虫种类、数量资源匮乏,加之天敌的危害性影响,直接影响东北林蛙的生长发育及存活率[5]。佟庆等针对东北林蛙入林生活期因昆虫数量匮乏而导致的林蛙可食用活饵料数量稀缺问题,提出利用牲畜粪便吸引大量昆虫繁殖的方法,以补充天然活饵料的不足[6]。变态幼蛙上岸期昆虫种类、数量匮乏尤为严重,大密度的变态幼蛙在变态池四周附近活动,活动区域内适口昆虫数量根本满足不了庞大的幼蛙群体需要,造成存活率大幅降低,直接影响林蛙产量的提高。崔铁花等对300只东北林蛙变态幼蛙进行了耐饥饿的破坏性试验,研究表明幼蛙在完成变态后的6~8d是耐饥饿极限,需在幼蛙变态后的第5d前供给到适口活饵料,才能提高幼蛙存活率[1]。徐太成等提出人工繁殖蝇蛆喂养东北林蛙幼蛙的方法,蝇蛆是一种高蛋白饲料,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幼蛙存活率,因此,幼蛙辅助喂养是十分必要的[7]。同时,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天敌的防治也是十分必要的,其中较普遍的天敌为鼠类、黄鼬、蛇类、鸟类等,可投放鼠药或用器械捕杀等方法防治鼠害,通过采取人工看护或设网捕捉方式对鸟类进行防治[8]。

1.3越冬期人工养殖

东北林蛙越冬是在自然环境下正常的生理现象,主要受温度控制,是其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行为,越冬时间一般从10月初到第二年3月末,长达5~6个月的时间,安全越冬是提高东北林蛙成活率的重要保证。柏永明等提出室内越冬法养殖东北林蛙,对东北林蛙越冬密度、成活率及越冬时间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龄林蛙由于体质虚弱等原因,其死亡率高于2龄、3龄林蛙;越冬池水体的pH、溶氧量、氨态氮水平是林蛙室内越冬的重要指标[9]。张士俊等通过对东北林蛙在不同环境下越冬水中溶解氧质量浓度(DO值)监测,得出当DO值低于1.6mg·L-1时为林蛙死亡临界值,提出东北林蛙安全越冬关键因素是DO值,水体中DO值在实际生产中低于2.0mg·L-1,可通过投放CaO2的人工增氧方式,改善东北林蛙越冬环境,提高存活率,延长安全越冬时间[10]。依据东北林蛙越冬生态习惯,创建安静、避光的林蛙越冬环境,避免受到外界的干扰,让林蛙在人工环境中顺利冬眠、安全越冬,有利于林蛙存活率的提高[11]。

2东北林蛙疾病防控与管理

2.1疾病防控

东北林蛙蝌蚪期的常见疾病主要有:气泡病、肠胃炎、出血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烂皮病等。蝌蚪期的科学养殖是林蛙养殖的重要环节,蝌蚪生长受温度、饲料、病害等因素的影响,科学喂养不仅可以提高蝌蚪体重,还能为蝌蚪变态提供物质储备,提高变态幼蛙的成活率;病害防治能够有效抑制病害扩散,为提高蝌蚪存活率和变态率提供保障[12]。幼蛙和成蛙的常见病为红腿病(又称败血症),还有黄皮病、烂皮病,肠胃炎等。

2.2管理

人工养殖需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控制养殖密度,按时、按量投喂食物,发现发病个体及时分离治疗,防止疾病蔓延[13]。

3东北林蛙养殖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越冬管理范文篇9

一、加强饲养管理

越冬前期应适度加强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增强肥满度,提升鱼体抗病御寒能力。在投喂配合饲料时应添加“艾乐”+“新肝宝”+“穿梅三黄散”增强鱼体抵抗力,避免越冬期鱼体内营养元素不足而导致免疫力下降遭受寄生虫等病原体侵袭的问题,保证水产养殖对象越冬成活率。

二、适时并塘

过早并塘会影响秋季育肥,若过晚并塘,在出池并塘时容易因鱼体损伤而继发感染水霉,影响越冬效果。并塘后鱼类的密度也是影响越冬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密度太低浪费水面,密度太大影响效果。究竟投放多少密度为好,这又取决于池塘的水源、水质、池底淤泥和有机物多少等条件。

三、加强越冬期的水质管理

越冬管理范文篇10

一、提高明冰比例,及时扫雪除尘,保持最好的透光度

冰下水体中的溶解氧主要来自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俗称的“生物增氧”。因此,越冬初期封冰的冰质好坏直接影响到越冬期间水体中的溶解氧的高低和越冬鱼类的安全,所以越冬的冰面必须保持较大比例透光效果好的明冰,及时扫雪除尘,让冰面保持清洁透明,让冰下有足够的光照,确保光合作用的充分进行。

1.合理处理池塘乌冰,保证明冰比例。乌冰的出现多数是由于封冰时遇到大风或雨雪天气,导致冰层出现皱褶或含气泡、杂质等导致透明度低下。如果乌冰层较薄,可采用船压破等人力的方法将乌冰捞出,重新冻结明冰。如果乌冰较厚时,可等到冰层能承受人的重量,利用切割机械把冰分块破解并把乌冰推入靠边的冰层中,露出的水体重新冻结明冰。此项工作需要多人配合完成,做好人身安全保护措施,注意操作安全。

2.扫雪除尘,保持冰面光洁。池塘冰面扫雪除尘一般可采取人力或机械来完成,扫雪除尘面积应达到池塘越冬面积的80%以上。大中型水域扫雪除尘应采用机械来完成,前期可采用小型机械进行清除,后期可采用大型机动机械进行(扫雪车),效果较好。大中型水域除雪时应选择水体较深,越冬鱼类集中的区域进行选择性除雪,可采用打雪趟子方法进行,除雪时一定强化安全措施,确保除雪机械和人员安全。

3.及时清扫,提高效率。一般雪停后应马上清扫,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明冰,达到最佳透光水平。

二、加强监测,科学分析,提高技术指导和管理水平

越冬期间对越冬水体的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浮游生物等相关水质指标进行必要的监测,是保障越冬鱼类安全的前提条件,实际越冬过程中多以对溶解氧监测为主。

1.合理确定监测频次。一般刚封冰时,日照时间较长,冰层较薄,透光率高,如果冰质正常,一般不会出现低溶氧,监测的间隔可以长一些,但随着冰层的加厚和日照时间的缩短,加之水质的改变,监测的间隔将适当缩短。通常情况下11月至12月中旬,每1周或10天测1次;12中旬至次年2月,每3天~7天测1次;此后至冰开始融化,每10天测1次。如果溶解氧一直保持在6~15mg/L安全的范围,波动不大,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溶解氧较低、变化幅度较大的水体,间隔时间应缩短,监测的频率适当高些,在低氧或波动较大的时期每天监测1次。

2.科学分析检测指标。当溶解氧波动较大时,如在2~3天内变化幅度达到40%以上,要进行水质综合指标检测,尤其是浮游动物、植物的数量指标检测,找到溶解氧波动的原因,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一般经验值是:当溶解氧降低至3.5mg/L时,应及时采取增氧措施,确保在短时间内能保证溶解氧达到5mg/L以上。当溶解氧大于15mg/L,也应采取降低溶解氧措施,避免气泡病发生。

3.综合防范,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在做好水质检测的同时应提高综合防范能力,加强巡塘和观察,尤其对冰眼处要勤观察,注意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和越冬鱼类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科学合理施救,降低越冬损失

150余天的越冬期,越冬鱼类要受到水体环境、天气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尽管采取了种种措施,仍难免会出现意外,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必须采取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者综合的方法进行救治。

(一)预防低溶氧

1.注水补氧。就是把含氧量较高的水,或者是把经过一段流程,把水中溶氧增加的水注入越冬池,来提高越冬池水的含氧量,同时又补充增加了越冬池的水量。

2.增氧机补氧。最好使用射流式增氧机增氧或纳米管微孔增氧机械,将空气注入冰下水体,使空气扩散到冰下水中,从而增加水中的氧气。此方法操作简便,效果较好,大功率的适用于小水库。尽量不使用叶轮式增氧机增氧,降低水温过快,容易造成小型越冬水体的水温降至1℃以下,导致越冬鱼类冻伤。

3.原池水循环补氧。是在无水源的条件下采用的一种补氧方法。将越冬池中缺氧的水,通过电力等动力带动水泵,将水提出或搅拌,使之与空气充分接触,以提高水中的溶氧,然后再流回原池,增氧效果明显。但是该方法在面积较小的水面尤其是气温较低时不宜长时间应用,容易造成水温过低,冻伤越冬鱼类。

4.增氧剂增氧。泼洒化学增氧剂,按照产品说明操作,均匀泼洒,可防止低氧、解救缺氧。此方法成本较高,只能用于救急,不是提高水体溶解氧的根本方法。

5.施肥增氧。该法方法是最为常用的“生物增氧”法,也是相对科学实用的增氧措施,而且保持的增氧效果持久,但是从施用到发生作用的时间较长,应提前施用。磷酸盐是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性因子、越冬水体可施放过磷酸钙来补充。如果施用氮肥(如尿素、铵盐)要慎重,在pH>7的冰下水体中易产生氨,对鱼有害。

透光良好的越冬水体、水中无大量浮游动物、水色又较深(透明度低于50cm)而溶氧仍大幅度下降时,就应当施肥。对一些长时间不能补充水或补水而水源营养盐含量极少的水体,在封冰后不久就应着手施肥。生物增氧施用化肥时,最好使用磷肥,少用或不用氮肥,避免氨氮升高,致鱼中毒。

越冬池水中因营养盐不足而使浮游植物产氧减少引起氧量下降时,要追施无机肥,方法是:将硝酸铵和过磷酸钙混合装入稀眼布袋挂在冰下。挂袋深度应超过最大冰厚。施用量约为2m水深时亩施硝酸铵2.5~3kg,过磷酸钙1.5~2kg。不缺氮肥的可以只施过磷酸钙。水中营养盐含量可以测定,也可以通过观测池水溶氧、水色、浮游动物变化来判断。如扫雪透光良好的池塘,水中没有大量浮游动物的池塘,要定期添注新水以保持水深,切忌大量补水,以免抑制浮游生物的繁生。

水源方便的越冬池,应定期向越冬池注水,一般20~30d注一次。具体多长时间注一次水,每次注多少,要依越冬池水位下降和溶氧情况来确定。注水是安全越冬的有效措施。

(二)预防高溶解氧

高溶解氧主要是由于水体过肥,光合作用过强造成的。当水体中的溶解氧长期处于大于15mg/L,或者更高时,极易引发越冬鱼类气泡病,主要表现为鱼体的体表、鱼鳍等部位出现泡状,并发症状是体表局部溃烂和水霉病,死亡率非常高。由于多数养殖者只关注低溶氧,忽略高溶氧,因此在每年的越冬过程中都会发生越冬鱼类因发生气泡病而造成大批死亡的事例。

预防的方法主要是随时观测水质监测结果,当发现溶解氧长期处在15mg/L以上,并有继续上升的可能时,可采取换注井水或浮游植物含量较少的江河、水库水,降低水体的肥度。也可以在降雪后适当减少清雪面积,降低光照强度,从而减弱光合作用,达到降低溶解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