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思考

时间:2022-04-21 10:19:39

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思考

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和基础

之所以说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和基础,这是由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决定的。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农业产业结构的市场化。现代农业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生态需求。二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集约化。由过去的粗放化、兼业化向机械化、良种化、专业化、规模化融为一体的生产方式转变。三是农业经营方式的产业化。组建龙头企业,架起市场与农户的桥梁。四是农业生产技术的智能化。现代农业机器体系基本形成并广泛得到应用,实现农业生产设施的自控化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智能化,电子、激光、遥感技术及人造卫星技术也逐渐运用于农业。五是农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1]概括说,现代农业的特征是:市场化、集约化、产业化、智能化、信息化。从五个特征来看,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个核心和基础,没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个核心和基础,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工具就不能真正在农业中发挥作用,市场化、集约化、产业化、智能化、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在这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经营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经营组织。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2]从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情况看,我国农业已经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已经到了由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的新阶段。而我们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却发育不健全。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农村常住人口中老人、儿童比重上升,人们戏称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部队是386199部队。国家第二次农业人口普查显示,2006年末,以农业为主要行业的从业人员中,年龄41—50岁的人口占23.1%,而51岁以上的占32.5%。与1996年第一次农业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当时51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口比重为18.11%,相当于此后年均增加1.44个百分点。51—60岁农业人口比重在第一次农业普查时为10.81%,第二次农业普查时则上升至21.3%。可见,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已经显现。农业后继乏人问题日益凸显,今后“谁来种地”、“地怎么种”“产品怎么加工销售”,日益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也就是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育不健全,已经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所以,在这样一个新阶段,要实现这两大转变,要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产品怎么加工销售”问题,就必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大多是从传统农户中脱颖而出的新型主体。传统农户主要追求维持生计,而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则能充分地进入市场,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一般具有较高的收入;他们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对土地和农业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他们拥有较强技术实力和较多的资金,具有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他们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他们思想意识超前,拥有较为先进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共赢意识,能够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所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是应该大力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坚持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重点,着力提高家庭经营的集约化水平。要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技能培训,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核心农户,使之成为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能力、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建立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农民合作社,是开展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有效组织载体,是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促进农民联合与合作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骨干力量,已经成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市场主体。[3]因此,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加快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在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因势利导,培育发展了一批农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展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4]

(一)发展成效明显

1.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近年来,我们国家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促流通、建基地、强产业、培育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民增收中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坚持把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群体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措施。通过扩规升级、提质增效、拉长产业链条等措施,扶持壮大了一批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生产水平较高、市场潜力大的龙头企业。逐步健全完善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推进了农业生产向集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比如平度市目前已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10多家。其中,农业产业化青岛市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2.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和中央及各级政府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合作社从无到有、发展很快,有效的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平度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合作社发展有一定代表性。目前平度市合作社呈现出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领办主体多元化。有农村专业大户、经营能人组建的;有农村干部组建的;有基层农业技术、农业机械、畜牧等部门组建的;有农业龙头企业组建的。二是分布范围广。合作社分布范围越来越广,跨乡镇、跨县市的合作社也在不断增加。如平度顺科蛋鸡产销合作社的188名社员中,30%是胶州和即墨市的。三是合作层次深。从生产领域的合作开始,逐步向品牌、流通、加工等经营领域发展,初步形成了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的生产经营格局。[5]从全国面上看,这三个特点也非常明显。3.农业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初具规模。近几年,各地都十分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不断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明确土地流转的原则,规定土地流转的程序和土地流转的监督管理,为推进和规范土地流转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一些种养大户举家迁入农业生产园区安营扎寨,兴起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新模式,逐步形成了家庭农场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家庭农场的经营主体一般为专业大户或者职业农民。4.新型职业农民开始形成。新型职业农民是一种职业,不是一种户籍意义上的身份。现代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荷兰、日本、西欧现代农业发展的历程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正因为如此,现在全国各地都注重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内,开始形成和发展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一批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的产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1.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弱。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业企业是龙头,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龙头企业的带动。具体表现为:一是龙头企业整体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特别在粮食、蔬菜和果品等农业主导产业上,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二是龙头企业、生产基地虽然都与农户建立了一套利益联结模式,但从总体上看,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中,农民处于绝对劣势,参与谈判的话语权不够,没有或只得到了很小一部分增值收益。特别是“公司+农户”联结模式比较松散,一些行业订单履约率不高。三是农产品精加工滞后,大多数以加工初级产品为主,在当前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势下,已成为提升农产品档次,扩大品牌知名度,提高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四是龙头企业货款融资较困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多是季节收购型且缺乏抵押担保物的企业。这类企业主要从事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资金需求季节性强、时间急、需求量大,在收购旺季资金供需矛盾较为突出,融资比较困难。2.农民合作社功能发挥有限。一是合作社经营带动能力还不强。大部份合作社主营业务是初级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地位和竞争力仍然弱小。二是规范化运作有待提高。不少合作社民主制度落实不到位、合作社财务很不规范。承担市场风险的意识薄弱,只能利益共享而不能风险共担。合作社与社员的利益联结不紧密。社员观念比较落后,监督意识比较淡薄。三是合作社发展存在极大不平衡性。主要受政府推动的力度、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合作社的理事长等经营团队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平度市1582家合作社只有300多家发挥作用较好,其中农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170多家,农村专业大户、经营能人牵头组建的70多家,农村干部牵头组建的60多家,其余多数只是进行一般性的技术指导,有相当一部分成立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核或享受优惠政策,根本没有实质性运作。3.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有待进一步培育。土地规模经营是要建立在工业化、城镇化基础上的,没有产业对就业的支撑和城市对人口的容纳,快速推进规模经营是不可能的。目前我们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所以,农业生产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还比较普遍。特别是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土地、资金等要素的制约,土地流转速度并不快。当然,近几年,随着土地流转、农田整治、园区建设的推进,逐步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但这些种养大户仍然是单兵作业、各自为战,没能较好地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也难以实现规模效益。由于农业效益较低,影响了职业农民的形成和发展。所以说,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与新型职业农民有待进一步培育。4.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还不能很好的融合。由于专业服务加“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营机制没有形成,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发展的组织模式没有建立起来,导致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及农业社会服务组织,它们在各自的机制内,发挥着作用,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整合,农业生产的上下游产业链没有较好地链接,特别是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育,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策

(一)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提高农业从业者素质,是更好地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提升农业生产手段和现代化装备水平、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强化扶持政策。积极推进建立完善创业兴业、风险支持、信息服务、劳动保障等内容的综合扶持政策体系。新增农业补贴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倾斜。二是加大对传统农民的培养提升力度。通过培训模式、培训手段、培训方法上的创新,加快培育一批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加大返乡农民创业培训。积极扶持和引导返乡农民工参加农业技能培训,将农民工培训工作纳入同级财政补贴范围,培训投入逐步增加,培训补贴标准不断提高。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激发返乡农民投资创办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热情,引导他们将积累资金投资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四是建立职业农民孵化园。用建设工业企业孵化园的理念,探索建设现代职业农民创业孵化园。园内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新产品,新技术示范基地。重点培训经营模式,营销模式等农业经济市场管理知识。重点培养大学生村官,使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学农的大中专毕业生扎根农村,运用所学知识发展现代农业。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投入到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建设中,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投资者、管理层。

(二)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

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经营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组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和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建立土地流转激励机制。对有一定规模的流入方,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建设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依法引导和鼓励各类主体采取直接转包、租赁及委托发包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发展规模经营创造条件。[7]要紧紧抓住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好,积极引导农民依法流转土地,大力推动土地向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集中,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加速发展。探索试行集体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所有权的抵押贷款,解决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的融资困难,促进规模经营的发展。

(三)加快农民合作社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就是农民不断学习现代农业知识,以及不断改造传统小农的自我超越过程。一是要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政府主要做好引导和服务,不搞行政干预,真正实现“民办、民管、民受益”。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给予合作社税收、用水、用电、土地流转、生产和附属设施用地、发展休闲旅游、加工销售用地方面的优惠和倾斜。允许合作社以其自有资产作抵押等形式办理贷款手续,以解决资金方面的不足。支持有一定规模和出口能力的合作社申报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切实增强其市场营销能力。三是要建章立制,实行规范化运作。健全《章程》,依《章程》运行管理。健全财务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健全内部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内部决策机制。四是要创新思路,拓宽合作社发展空间。加强产销衔接,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在合作社中建立农技推广组织,增强依靠科技增产增收的能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社。要积极探索成立农民股份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社。支持同一类型的合作社走联合发展的路子。

(四)多途径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对技改投入、产品研发、外向开拓等方面加大扶持,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提高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引导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连接机制。通过建立“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供、销利益连结机制,拉长产业链条。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设立风险资金、利润二次分配制等形式,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关系。支持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共同体等,让农民真正得到实际的好处。三是通过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农产品购销合同,规范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的农产品购销关系。规范合同内容,明确责权利,真正实现保底收购。四是创新农业龙头企业贷款担保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增强企业赢利和抗风险能力,破解农业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

(五)注重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

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本身就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既包括公益性服务还包括经营性服务,是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有机整体。要引导公共服务机构转变职能,逐步从经营性领域退出,主要在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土壤环境监测、农作物统防统治、区域疫病防控、产品质量监管等方面下功夫。要加强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培育,要把农资经销企业、农机农技服务公司等纳入政策支持范围来扶持。重点在农产品加工、储藏、包装、品牌创立和宣传、信息提供、金融保险等服务领域做文章。重点发展“公共服务机构+农资农技服务公司+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农资经营公司+农户”等模式的社会化服务。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供销合作社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双重特征,这既是供销合作社自身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要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六)完善新型主体成长的政策法律环境

一是要持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财政投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体系、技术体系、加工流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生产组织体系和现代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构建。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农业现代园区示范、休闲农业升级、农业经营机制创新、现代农业人才引进培养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作。二是要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政策运行环境和农业创业就业环境,鼓励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和发展。加快出台完善扶持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在土地流转、融资借贷、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营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良好的发展壮大的成长环境。三是确立土地流转和稳定的土地使用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制度,确立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法律地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营造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存在和成长的法律环境。

作者:宿爱梅工作单位:中共平度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