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村镇发展问题及优化对策

时间:2022-12-12 10:42:48

现代化村镇发展问题及优化对策

1现代化村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待于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是现代化村镇发展和优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制约了现代化村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信息化程度较低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体系不够健全。农村专门网站平台未能有效展现农业信息,信息服务农民队伍未能健全。农民未能恰当重视,接收,掌握、理解和有效的运用农业信息。信息变化快、不同品种作物生产季节性强和周期长等问题,农民难以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市场风险依然制约农村的难度。集约化方面来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知识和质量安全意识较差,市场风险未能准确判断,抗风险机制和承受能力薄弱,市场价格走低时,未能有效维护种植农户的利益,由于得不到长期稳定有效的保护,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农户种植生产的积极性,威胁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农业生产过程中专业性的人才和科技开发相对匮乏。老龄化,小部分弃耕,大范围的耕地浪费,是困扰我国农村建设的问题,农民的收入得不到提高。许多农民缺乏学习与实践,滥用化肥和农药等,造成了土地的污染。在农业用水过程中,采用大水漫灌的方法,农业用地依然过度开垦,未能进行育山育林,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产量。把农村各项小规模的农事活动综合,改为集约化大规模生产,实际种植地区便会有所提高,而专人指导的管理耕作,便能够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3)农民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缺乏一定的市场化意识。农民小农意识强,没有远见,过分受制于传统农业。而经营理念中,过分满足既得利益,安于现状。缺乏合作意识与集体观念,乐于各家各户单干,商品经济思想未能改变,家庭经营者居多。重利轻学,意识浅薄,未进行长远打算,文化道德素质较低,从思想观念急需进一步转变。1.2民主政治建设在村镇难以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随之快速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我国的不断领导努力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出现了一系列民主形式,不同的实现途径也被创新性地探索出来,众多农民群众对基层民主建设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民自身的众多权益也得到了更为有效的保障。但我国目前仍然存在了许多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且仍有很多挑战,主要内容为:(1)农村基层组织存在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性缺乏的现象。目前来看,我国某些农村党员干部存在思想观念落后、组织能力缺乏,基层组织不负责任,凝聚力、组织力和战斗力不起功效,思想僵化、责任退化、组织弱化,“三化”问题十分严重,致使党建工作在农村的建设发展中作用难以得到正常的发挥作用。(2)人口流动变化引发村民自治发展新的问题。文化、道德等方面素质较高的村民,在一定程度上是村民自治的组织基础,但我国目前农民存在大量流出的现象,这不利于村民自治的稳定。众多素质较高的农民外出务工,一方面上看,村镇中可以参与选举的候选人减少,村委会班子素质降低,因此造成村委会工作水平的降低;而另一方面来看,留在村里的农民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没有经过培训学习,致使很多人并不能有效理解如何行使民主的程序和意义,从而容易引发民主的程序过分存于形式,民主决策易于成为少数村干部决策的保护伞。1.3村镇文化落后现象亟需重视文化是影响现代化村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文化能够带动现代化村镇的建设。近年来,乡村发展愈发被国家提高关注度,从而乡村文化问题愈加凸显,由于乡村文化建设缺少投入,基础性的了解和规划不全面,出现很多乡村文化形象建设流于形式,盲目跟风的现象,未能在本质上对乡村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视。(1)文化创造方式单一,过分注重形式。当前农村的文化活动被很多客观原因影响,存在过于单调的问题,秧歌、大鼓和戏曲等演出出现在逢年过节时,活动内容较为陈旧,而且经费紧张现象时常发生,以及组织者往往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业余文化团体更多的将自己精力放在演出赚钱上,缺乏平常的专业性练习,演员基本功水平堪忧,未能够达到向百姓传递优秀文化内涵的目的。喝酒、吸烟、打牌、打麻将等娱乐方式,逐渐成为部分农村落后地区文化不和谐的代名词,农闲时候空闲多,打牌和打麻将成为最主要的娱乐生活,秋冬时节,打牌和打麻将的风气愈发传播,某些农民沾染上的坏习惯,造成家破人亡的后果,严重威胁了农村的和谐环境。(2)文化人才队伍匮乏。在农村有相对较少的人愿意参加农村文化活动,而且愿意参加活动的农民也没有文化活动的技能和活力,同时又没有能够领导村民进行组织和排练的文化领袖,导致农村很难开展有关文化类活动。除此之外,由于农村的基础配套设施不全,待遇远远不如城市,许多文化工作者选择另觅他处。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乡村文化无法进一步的发展。(3)在农民能够对文化消费需求的承受支付范围能力之内的文化产品相对匮乏。上一级政府机构对农村的文化建设投资不足,这一系列原因大大限制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目前,大多数地区农村文化活动基本依靠乡镇政府机构的投资拨款,不少乡镇原来在财务方面就比较困窘,所以文化活动更是少之又少。许多农村文化工作站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政府,有些地方虽然设立了“农家书屋”,但只是一个空壳子,其中的书刊和报刊很少,而且全部都是政府发放的,种类少、针对性和实效性低,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极少,基本的文化活动也很难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无法发挥。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精力,主要投入在城市地区和乡镇地区,在对农村的投入与前两者比起来远远不足。面对农民持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产品具有一定针对性,这使得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2现代化村镇发展的优化对策选择

2.1经济方面。(1)加大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第一,应加大对农村工作的引导力度,增大对农村经济的资金投入,尤其是要在项目和用地等方面给予农村经济特殊照顾,农村经济要发展,一两种措施是不够的,需要的是多种措施并行,共同壮大农村经济。第二,要设立一些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在经济发展中起首领作用的农民,使农民更加积极地发展经济。(2)培养和引用农村经济发展人才。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办好农村教育是首要任务,对于偏远乡村应调整学校位置,合理布局,进行集中办学,改善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严格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教育普及率。同时,要培养一些技术型人才,培养适合当地农村发展的人才,农业、林业、果木管理和家庭畜养等方面是农村职业教育的要点,让更多农村人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为现代化村镇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根据各个村镇独有的特色来找准定位,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根据村镇的特色文化、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来进行策划和实施方案,杜绝盲从现象,一味的做农家乐,而是要有独树一帜的创意。在农村发展经济要就地取材,突出当地的传统特色,发挥区域特色优势。现在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目光逐渐转移到了养生,例如,绿色蔬菜、特色蔬菜种植是个优势产业,把“农户、基地、科技和合作组织”组合起来,构成蔬菜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建造出一个无公害、订单化生产的新型蔬菜产业基地,对于农民收入问题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要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只有发展特色经济,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才能进一步推动现代化村镇的发展。2.2政治建设方面。(1)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的制度化建设,制定基层民主建设立法。目前农村的基层民主制度主要是农民自治制度,它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良,并提高其实用性。制度建设是农村基层民主的基石,只有不断将制度进行改良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基层民主。要鼓励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变革,改变农民落后、狭隘的观念,这样就离村民自治更近了一步。(2)提高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宣传力度,在宣传形式方面要注重创新,不能一成不变。通过一些优秀的经典案例来转变农民过去的心理定式,让农民群众能意识并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民主权利,并以此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3)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农民了解和掌握民主决策和管理的要求以及方法,提高农民的民主管理能力。例如,通过加强村镇民主建设的宣传教育,鼓励群众积极参加选举、监督等重要活动,让他们明白民主政治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宣传教育的要有多种多样的方式,目的是让群众真正明白,加强村镇民主政治建设是保证农民群众权益的重要手段。2.3文化建设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文艺创作的资金投入。鼓励文艺工作者到农村体验生活,创作出贴近群众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作品。同时,作品要在农民的消费能力之内,以农村为题材的作品在市场处于劣势地位,国家应对文艺工作者增多鼓励政策,使他们在创新文化工作过程中获取一定的利益。农村文化的可发展空间大,但是发展资金不足,这就需要政府相关组织提供资金与人才上的支持,开拓农村文化消费市场。这些措施极有利于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加速现代化村镇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部分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同时它也是现代化村镇发展的重要标志。通过乡村文化特色来创办乡村文化产业项目,吸引游客来感受独特的乡村文化生活风情。通过亲身体验乡村生活来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以乡村的生产生活、民风民俗、农家小院、田地等为节点,打造一条专属乡村文化产业的系统链。开展乡村文化展览,建造历史文化长廊,创办乡村文化教育基地,让游客了解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渔猎文化的特色和历史。组织乡村歌舞、乡村风情、婚丧习俗、田园观光、男耕女织、喂养小动物等表演和比赛活动,提供具有淳厚风土人情的文化活动。在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同时,我们要坚持以生态文明为重点,处理好生产、生态与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通过“美化”、“绿化”和“规划”等措施,发展乡村振兴,同时要坚持文化导向,通过文化的不断渗透,实现乡村文化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彦随,杨忍.中国县域城镇化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学报,2012(67).

[2]金其铭.我国农村聚落地理研究历史及近今趋向[J].地理学报,1988(43).

[3]杨忍,刘彦随.中国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优化重组解析[J].地理科学,2015(9).

[4]杜连合.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环球市场,2018(2).

作者:侯秀芳 刘佳悦 刘威菡 尉春艳 单位:河北环境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