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便利化发展制度性障碍与对策

时间:2022-11-02 08:43:54

贸易便利化发展制度性障碍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中国在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建设中进步很大,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贸易便利化发展的程度仍然相对滞后,并存在一定的制度性障碍。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贸易便利化发展制度性障碍的表现形式,并分析了成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从政府和行业协会两个层面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

关键词:贸易便利化;制度性障碍;制度建设;路径选择

贸易便利化通常是指为消除或减少资源在跨国流动、配置过程中的机制性和技术性障碍,政府通过简化程序,协调法律法规和标准,采用新技术和其他有效方法,以提高贸易的运作效率。中国经过入世后十几年的发展,2013年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贸易便利化程度却相对滞后。与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相比,我国现行的海关监管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中国贸易便利化发展制度性障碍的表现形式

1.1口岸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协调成本高,工作效率低

我国口岸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海关、税务、检验检疫、外汇监管等,这些机构在管理职能上互相补充,形成了完整的管理体系,但在行政隶属上却又彼此独立,各自为政,因此在实际进出口业务中经常出现业务交叉、重复管理、沟通协调不畅、信息共享复杂等问题,形成了成本高、效率低的局面。

1.2海关的行政与监督、“单一窗口”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

我国海关的行政监督、与企业合作平台建设均不足,又加上缺乏第三方的监管,海关的绩效考核仍是以自评的方式进行,因此贸易便利化的推动速度缓慢。同时TFA(《贸易便利化协定》)所要求的“单一窗口”是指贸易相关资料的一次性提交、一次性申报。而我国目前的状况,除上海等自贸区试点将“单一窗口”制度延伸到了食药监、税务、林业等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离全面实现“单一窗口”还有很大差距。

1.3海关贸易便利化水平呈区域失衡状态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口岸海关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物流通速度。同时由于各级机构对上级部门实施的改革措施在理解上存在偏差,不同口岸执法水平差异较大,部门之间协调困难,效率低下也成为严重阻碍贸易便利化速度的主要原因。

1.4相关海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透明度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海关的执法依据主要包括:海关法律、与海关执法相关的法律;海关行政法规;海关规章、海关公告、与海关执法相关的其他部门部委文件规定、海关总署制发的规范性文件等。这些执法依据总数达到1500多件,对各利益相关方而言,实际应用效果很差。地方相关部门对这些法律法规的可获得性低,查找不便;同时这些具体操作文件下达基层的速度较慢。

2中国贸易便利化制度性障碍的成因

2.1外部环境因素

当前,国际贸易的便利化发展呈以下六个特征。(1)制定贸易便利化规则的主体复杂,复杂的形式常见为“一极与多元并存”;(2)在相关对口的国际组织参与下,贸易便利化发展就容易趋专业化,逐渐从“综合性”向“专业性”发展;(3)贸易便利化进程的巴尔干化(指进程碎片化,参差不齐),不同关境区/国家的贸易便利化进程、区域性/双边自由贸易区内贸易便利化进程、国际组织间贸易便利化主张都呈现巴尔干化的特点;(4)国际贸易便利化规则的内向发展,各国为提升本国的贸易竞争力,制定自己的相关法律;(5)贸易便利化规则主旨差异化,各国对贸易便利、安全与限制中作多种选择;(6)贸易便利化规则从国际层面表现为软法化,从国内层面表现为技术化。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在进行贸易便利化的制度建设中,缺乏标准的国际规则的指导。对一国的创新与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的贸易便利化制度建设发展速度落后于国际要求的进步速度,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制度性障碍。

2.2内部环境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堪称奇迹,但是制度建设的速度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这是我国贸易便利化发展存在制度性缺陷的内部原因。(1)法律建设落后。中国无论是在国内立法还是国际法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不仅立法的起点低,发展速度也跟不上国际法律建设的节奏,中国在贸易便利化的相关立法中,也呈现出无法跟上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2)政治制度的特殊性。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殊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在政策制定尤其是经济政策的制定中需要顾及的因素较多。(3)经济发展质量的限制。虽然中国已经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但是中国在经济与贸易发展中更多是“量”的发展,而“质”的发展落后于“量”的发展。综上所述,贸易便利化的制度建设不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更不仅仅是贸易便利化领域的问题,而是政治、经济、法律各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中国贸易便利化发展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

3.1政府视角的路径选择

3.1.1通关制度改革

根据WCO(世界海关组织的简称)的相关研究,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较好地完成海关管理的组织目标、提高进出口贸易商的守法水平和促进贸易便利化、加强海关与商界的联系。对通关制度进行改革,首先是海关依据风险高低对管理对象进行分类管理。这种通关管理作业模式的特点是实施差别化通关模式,其核心理念是让海关的角色向贸易参与者转移。这里可以借鉴国际上普遍实施的AEO制度,AEO即海关当局根据通关记录将部分企业认证为诚实守法的经营企业,对这类“可信任的”和“低风险的”企业实施便利通关制度。为保证通关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有效的物流监管,我国海关不但要完善查验决策辅助系统的功能,同时还要对职能部门监管现场通关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推行查验绩效评估。为使风险管理能够有效运行,还需要全面提高海关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对工作人员的风险应用能力进行集中培训,提高海关各系统人员交流,提高监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我国海关的监管效能。

3.1.2关税制度改革

关税是国际贸易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税的降低和结构调整有利于各国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由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市场准入水平不高,这阻碍了我国贸易便利化的实行。为加快贸易便利化的进程,我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关税体制:(1)尽快将繁琐复杂的关税取消,通过简化税制,为货物的通关提供最大化的便利,同时调整税制结构,提高关税的有效保护率并保证政府税收;(2)对国外市场准入制度的变化密切关注,经常举办出口市场政策法规宣讲会,使出口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国外市场的政策法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3.1.3口岸管理制度改革

电子口岸将有关货物进出口的资金流、信息流、货物流的电子数据有效整合,统一共享到公共数据中心,在统一的计算机网络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电子口岸的推广使用能在最短时间,以最低成本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避免了企业在业务中伪造单证或者弄虚作假,有力地打击了走私、逃汇、骗汇、骗税等非法活动。同时,通过发挥电子口岸公共信息平台的作用,改革现行通关流程,可以建立统一的口岸数据共享平台,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我国海关应加快研究开发与推广电子口岸的适用范围,在各地区推动地方电子口岸能力建设,通过升级改造软件、硬件资源,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持,提高通关效率。为简化通关流程,将整个通关流程作为监管对象,通过建立统一的口岸信息平台,实现部门间的通力合作,逐步实现“单一窗口”制度模式,提升我国口岸管理水平,简化通关流程。

3.1.4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制度改革

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是通关程序中的重要一环,根据我国在该领域的不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制度改革:(1)为实现贸易便利化,必须加快推进国家间的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领域的互认工作,检验检疫结果的互认、实验室认可的互认工作等,一致的标准更能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2)提升行政执法和质量管理能力,做到科学监管、依法监管和人性监管。(3)加大基础性标准体系的比重,拓展标准化体系的覆盖。(4)消除现有标准的相互抵触现象,废除与当前经济发展不符合国际标准的部分。

3.1.5金融结算制度改革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低迷恢复期和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世界金融市场动荡也将进一步加剧,为推进我国贸易便利化进程,就必须进一步调整和充实我国的金融结算制度。我国应逐步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范围,通过与多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等措施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从而为贸易便利化的发展提供支持。

3.1.6其他改革措施

在国际海关合作中,我国海关应加强自身制度建设,进一步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在区域性海关合作中,应大力倡导新型海关合作模式,探讨统一的合作程序,建立我国与世界各国海关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研究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国际边境合作与有效合作机制,以为我国创造良好的改革环境。

3.2行业协会视角的路径选择

3.2.1改革现有的行业协会体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有的行业协会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在组织运作的过程中存在低效率、缺乏积极性的问题。改革现有的行业协会体制,首先应在企业与行业协会之间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决策协调机制。企业间信息的沟通和决策的协调有助于降低企业的信息获取成本,并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其次,建立贸易便利化共享数据库,使各企业的数据库与中心库链接,并定期更新数据库,以保证信息的实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3.2.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

充分发挥贸易企业行业协会的力量,借助协会力量,鼓励有实力的外贸企业与小额贸易企业建立互惠和联合经营模式,把小额贸易企业享有的政策优势与客户、资金、人员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达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的,逐步扩大贸易规模。海关与行业协会双方须建立长效的联系配合机制,拓宽沟通渠道,加强海关与企业的沟通联系,使海关通过协会充分了解企业的想法、企业通过协会及时掌握海关的管理要求。

4结语

目前,中国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从国际环境市场来看,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经济增长动力缺失;从国内市场环境来看,中国要解决国内企业生产成本较高、技术创新不足、品牌价值较低等问题,从而实现企业层面的“走出去”。基于国际角度和国内视角,我国应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便利化合作,努力提升自身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以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改善促进经贸发展,为本国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基础条件。

作者:席岩 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燕秋梅.国际贸易便利化发展状况及我国的应对措施[J].商业时代,2010(33).

[2]赵世聰.国内贸易便利化研究现状及展望[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1(3).

[3]李轩.东北亚地区贸易便利化的发展状况、面临挑战与对策研究[J].亚太经济,2013(9).

[4]孔庆峰,董虹蔚.“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测算与贸易潜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