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单证课程教学研究

时间:2022-01-22 09:56:34

国际贸易单证课程教学研究

1概述

1.1国际贸易单证课程的特点。国际贸易各环节都涉及单证,懂得单证才能真正做好贸易,才能胜任单证员、跟单员等职业岗位。单证课程有如下显著特点:专业性强,单据种类内容繁多,涉及复杂的专业术语和知识;实践性强,处理的从买卖合同签订开始到合同履行结束期间每一个环节的具体业务,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国际性强,单证工作依据国际惯例和规则,使用国际通用语英语处理单证,对英语实用能力要求较高。国贸等专业都开设了单证课,但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具有更好的英语基础;因此教学应侧重于培养用英文进行贸易沟通的技能,并强化英文思辨能力。1.2国际贸易单证课程的教学现状。我校国际贸易单证课程现行方法是课堂教学加实训环节。课堂教学的具体方式是:讲授基本贸易流程、结算方式、信用证和各种单据的要点及规范,然后分析案例和单据样张,讲解难点、突出重点,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教会学生如何审核、修改和缮制单证。实训环节包括两部分:在实验室用教学软件模拟实训;去企业实习,实践操作单证业务。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问题:以讲授为主,师生互动少;学生被动接受,思辨过程欠缺;对各种单据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不透彻,对单证的处理工作不系统,整体性不强。实训环节困难重重,学生在实训中常常出现各种问题,其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没有为实训环节打下良好基础。为了给后续的实训环节奠定更牢固的基础,有必要改善单证课程教学效果,因此,本文提出国际贸易单证课堂教学的SSCT方法。1.3国际贸易单证课程教学相关研究现状。近十年来,国内学者不断探索单证课程教学。一类研究尝试从宏观上指明单证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如:张帆[3]分析了外贸单证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普遍性问题并提出改进思路;倪琳[4]从教学方法和内容、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单证课改革的方向。另一类研究从微观上阐述单证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如:张淑欣[5]介绍了单证课程改革过程中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具体做法,指出其教学方法深受02至05级四届学生的喜爱;刘兴[6]基于合作学习理论,提出SWCPR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倡导情境案例导入、强调工学结合、推动小组互助、渗透双语教学、贯穿前续课程。以上两类研究论述透彻,但缺少实证,本文将在构建SSCT教学方法之后进行实证研究,用数据说明教学效果和学生接受程度。华坤[7]引入项目任务式教学法,通过对比外经外贸系08与09级学生的期末成绩,发现该教学法可以加强学生操作能力,提升教学效果。但该研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两届学生学习单证课之前的整体专业水平是否有显著差异;学生期末备考的努力程度以及考试当天的状态对仅有的这一次成绩是否有影响。此外,教学效果评价因素中除了考试成绩,其它一些因素是否也很重要,比如:09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项目任务式教学法的认可度或满意度等。鉴于此,本文在项目任务式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以国际贸易流程阶段为导向的SSCT教学方法,并在两组学生实验前专业水平无显著差异的前提下,对比三次测试成绩,并调查实验组对SSCT教学方法的认可度。

2SSCT教学方法的框架及内涵

SSCT方法是指以学生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为基础,以国际贸易流程阶段(Stage-based)为导向,以案例分析(Case-based)为核心,以分组讨论(Team-based)为特征的教学方法。2.1以学生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为基础信息化社会知识更新快,各国贸易往来频繁,学校所学知识不可避免会过时,拥有过硬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随时适应不断繁荣的贸易市场,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SSCT教学方法从以下三方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价值,树立目标,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单证课课前自主学习行为的重要性,并渐渐内化为内部动机,促进学生学习单证课程内驱动力的形成。其次,构建自主学习环境:分层分类提供自主学习材料。分层材料是指不同难度层级的自主学习材料,包括入门型材料(如:单证业务基本要求、国际贸易必备环节)和提高型材料(如:单证缮制技巧);分类材料是指提供给学生的应该是不同类别的自主学习材料,如:国际惯例(UCP600等)、计算方法(出口报价核算等)。最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提问或填表等方式确定目标任务,要求学生一边阅读学习材料一边思考,在不断提取知识的同时锻炼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任务完成之后,要求他们自我判断、自我反思。自主学习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不断互动中进行的,确保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是SSCT方法的坚实基础。2.2以单证流程阶段(Stage-based)为导向以流程阶段为导向就是以实际的单证工作流程为主线,分解成不同阶段,把每个阶段的单证串起来,作为该课程的具体内容。让单证业务不同阶段的各个要素渗透在教学中,使每个阶段的教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最后将各个阶段整合起来,融合在一起,使整个业务流程的学习过程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SSCT教学方法中除了教学内容以单证流程阶段为导向之外,考核测试评价也以单证流程阶段为导向,根据不同流程阶段的难度高低和专业性强弱设定加权平均成绩。让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自然地学习应用英语,获得单证业务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2.3以案例分析(Case-based)为核心SSCT是以案例分析为核心,侧重案例品质和深度,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有其显著特点。从内容上来看,案例应该具有时效性和本地性。SSCT方法中的案例除了来自经典教材、专著、单证员或者跟单员考试真题,更多的来自本国或本地业绩较好的外贸企业和媒体报道,真实鲜活,具有本土色彩当地特色。通过隐去或调整合作企业的公司名称和品名规格的方式确保企业的重要信息不被泄漏,同时保留案例的关键点供学生深度探究,让学生学习间接经验、提高思维能力。案例还应该具有连贯性和层次性。连贯性是指同一笔交易在整个流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会发生问题,展示案例时要注意内在关联性,通过分析讨论具有连贯性的案例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单证业务流程,明确流程的整体性。层次性是指同一个流程阶段的问题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展示案例时要注意分多个层次,由易入难,由简单到复杂,供学生研究探讨。从形式上来看,传统单证课堂是由教师自己分析案例,辅以少量提问,而SSCT方法中的案例分析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分组自由讨论,相互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热情,教师只是案例探讨的引导者和管理者。2.4以分组讨论(Team-based)为特征分组讨论是SSCT教学方法的一个显著特征。有效讨论的前提是科学合理分组。国际贸易单证课程的教学班通常为四十人,主要根据前期商务课程成绩的优良中低,性格内外向,处事沉着或急躁,以及其它特质搭配;尽可能使每组成员之间能够优势互补,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实力大致相当。分组讨论围绕案例分析展开。在课前自主学习相关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各小组成员先按照案情简介分饰不同角色,从不同角度各自思考同一案例,然后课上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与监控下,在组长的协调和参与下,各抒己见、相互协商,最终达成小组共识。在按照流程阶段进行探讨和学习之后,小组成员分饰进口商、出口商和银行,从申请开证开始,到审核修改信用证,再到缮制审核单据,模拟真实单证业务。在本组发言完毕,别组提问讲评完毕之后,教师集中点评,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去认识、解决问题。

3SSCT教学方法实证研究

3.1研究问题侧重回答如下问题:国际贸易单证课程SSCT教学方法是否切实可行?相对于传统单证课程教学,SSCT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如何?学生对单证课程SSCT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如何?3.2研究对象以安徽工程大学80名商务英语方向学生为研究对象。该80名学生为2013级两个自然班的学生。语言类和商务类前期课程种类相同,商务类各前期课程期末总体成绩无显著差异,单证课所选教材相同,教学大纲和教学学时相同。为了反映SSCT方法的教学效果,在两个自然班中随机抽取一个班(40人)为实验组,另一个班(40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SSCT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加课后练习),教学内容为《国际贸易单证实务》[8],每周2学时,15周共30学时。3.3研究方法采用阶段测试和问卷调查相结合辅以访谈的方法。按照国际贸易单证工作流程阶段,总共进行三次测试,分别在第5周、第9周和第13周进行。测试不提前通知学生,只在开学第一次课说明本学期将随机随堂测验,分数计入平时成绩。测试由同一教师按照相同客观标准评阅。问卷调查于第15周课后进行,采用匿名方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共80名学生当面发放,问卷包括三部分:个人简况、看法感受、经历行为[9],后两部分均采用Likert量表(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测试结果和问卷调查结果均使用SPSSStatistics17.0进行统计分析。测试及问卷调查之后,辅以深入访谈,访谈对象是在两组学生中各抽取6名,共12名具有不同特质的学生(如:课上活跃度高中低、考试成绩好中差)。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国际贸易单证流程阶段测试结果按照国际贸易单证工作流程阶段进行的三次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单证流程第一阶段学习结束后,实验组有效测试38人,平均成绩为94.3947分,对照组有效测试36人,平均成绩为92.1111分,独立两样本t检验结果为0.034,小于0.05,表明两个班这一阶段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在第二阶段的测试中,实验组平均成绩(94.3421)高于对照组平均成绩(92.0556),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学生阶段二测试成绩呈显著性差异(0.013<0.05)。第三阶段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效测试均为36人,实验组平均成绩96.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成绩91.9444,t检验结果为0.001(小于0.05),组间差异是显著的。两组标准差明显不同,实验组三个阶段标准差分别为3.83821,3.10428,3.81257,均低于对照组(5.17565,4.44615,7.29753),说明实验组分数的离散程度低于对照组分数的离散程度,即实验组班上的成绩差异更小,对照组班级成绩相对参差不齐。商务英语方向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一定的国贸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使SSCT教学方法得以顺利在国际贸易单证与流程课程中实现。本学期该课程30学时的教学实践证明了SSCT教学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同时,表1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SSCT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本课程考试成绩具有积极影响: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更高,实验组班上的成绩差异更小。SSCT教学方法比传统教学方法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4.2SSCT教学方法认可度问卷调查结果为了检验SSCT方法的实际实施情况,了解学生对该方法的认可程度,在学期结束前,对两组80名同学发放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2份,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问卷中关于学生实际学习经历和行为的题目共8题,满分5分(1.非常不认可,2.不认可,3.不确定,4.认可,5.非常认可),从答案来看:实验组同学比对照组同学能够更频繁地进行课前自主学习;更多地以单证工作流程阶段为导向来学习;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频率更高。而且,这些差异都是显著的(t检验结果分别为0.008,0.037,0.038均小于0.05)。问卷中关于学生实际学习观念和看法的题目共8题,满分5分(1.非常不认可,2.不认可,3.不确定,4.认可,5.非常认可),从答案来看:实验组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t检验结果为0.575,0.863,0.670均大于0.05),也就是说,两组同学的学习观念是相似的,他们普遍认为课前自主学习会提高学习效果,按照单证工作流程阶段来学习更有效,参与小组讨论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对自己的学习更有帮助。另外,问卷中关于案例分析的题目共4题(经历行为2题,观念看法2题),满分5分(1.非常不认可,2.不认可,3.不确定,4.认可,5.非常认可),从答案来看: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际行动和思想观念两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t检验结果为0.891,0.347均大于0.05),即两组同学观念上都认为案例分析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同时实际行动中也都是以各种案例作为学习和探讨的对象。除了调查SSCT教学方法四个组成部分的实际实施状况之外,本次问卷还调查了学生对本学期单证课程教学方法的总体认可度(共1题,满分5分,1.非常不认可,2.不认可,3.不确定,4.认可,5.非常认可),结果如表3所示:单证课程教学方法的总体认可度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选择4.认可的有19人,选择5.非常认可的有16人,即:对SSCT教学方法的总体认可度为97.2%(其中非常认可44.4%);对照组选择4.认可的有25人,选择5.非常认可的有8人,即: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认可度为91.6%(其中非常认可22.2%)。相对于单证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更加认可SSCT教学方法。4.3后续访谈结果问卷调查之后深入访谈的结果同样显示了实验组学生对SSCT教学方法的认可。受访的12名学生中有10人明确表示喜欢SSCT教学方法,其中6人提出希望推广该教学方法。访谈过程中,学生也指出了SSCT教学方法目前存在的两个问题:课前自主学习给学生带来了时间方面的压力,大四学生需要准备各种面试,考研的同学时间更是紧张,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充分的课前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过程中用全英语交流的难度较大。

5结论

国际贸易单证课程的SSCT教学方法是可行的,对提高成绩有积极作用,能够切实提升教学效果,获得了学生的普遍认可。该方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深入把握贸易单证流程各阶段工作,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各工作环节之间如何高效衔接,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有明显优势的同时,SSCT教学方法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引导能力、应变能力、课堂掌控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对案例库建设提出了高要求,案例要定时更新,案例教学安排要有连贯性和层次性;对学生的课前努力提出了高要求,学生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协调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对师生双方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提出了高要求,目前只是中英双语教学,要真正实现全英文教学任重道远。由于时间篇幅有限,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使用的教学方法有限,只使用了SSCT教学方法,而国际贸易单证课程可以使用的其它教学方法,如:商务语篇教学法、机辅商务英语教学法等,都没有涉及,今后可以采用其它教学法来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单证课程教学效果;其次,本研究提出的SSCT教学法目前只在单证课堂做了实证研究,该教学法是否适用于其它课程,如国际营销、商务谈判等,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翁凤翔,裴妍莉.论宏观商务英语研究[J].外国语文(双月刊),2016,32(4):75-82.

[2]张武保.商务英语专业与学科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1-2.

[3]张帆.“外贸单证”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改进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3,(5):152-153.

[4]倪琳.高职院校外贸单证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市场,2011,(49):204-206.

[5]张淑欣.进出口单证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190-191.

[6]刘兴.基于SWCPR合作学习模式的国际贸易专业单证实践教学探究[J].职教论坛,2011,(27):80-82.

[7]华坤.高职外贸单证课程项目教学法探究[J].经济师,2011,(11):133-134.

[8]吴国新,李元旭,何一红.国际贸易单证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267.

[9]文秋芳,俞洪亮,周维杰.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80-82.

作者:黄邵娟 苏 涛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