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对策思索

时间:2022-05-29 04:35:00

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对策思索

材料解析题,顾名思义,包括材料和解析两部分,因此其解题过程应包括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及回答问题三个环节。

一、阅读材料

1.初读材料,从宏观上把握整个材料题几则材料之间的共同点。具体来说,就要围绕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关键词语,初步了解每一个材料题大致的内容。最重要的是,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判断每一则材料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找出几则材料之间的共同点,从而大致把握本材料解析题的考察主题。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把握了几则材料的共同点,就把握了这个材料解析题的考察意图,也就把握了解题的方向。如2008年江苏高考24A改革史的题目,材料三中陈寅恪的话晦涩难懂,不少学生读后不知所云。但是联系材料一有关姓氏,材料二有关废太子,及材料三中的“塞外野蛮精悍之血”,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解题难度得以大大降低。

2.二读材料。这一次要精读材料,不放过一字一句,要基本弄懂每则材料的意思,这将为下一步解析材料奠定基础。世界史的材料多为翻译过来的文字,有的句子很长很拗口。如2009年高考23题英国史的材料。有的学生往往没读懂材料就急着做题,甚至不看材料就直接做题。所写的答案,要么是照搬照抄书本答案,要么是天马行空自由发挥,都脱离了教材,忘记了材料解析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就是材料,答题的得分低也就不足为奇了。为此,我们一定要精读材料,弄懂材料的主要意思。对于文言文材料,我们要像语文课上分析古文一样,进行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对于外文翻译过来的句子,可按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找出句子的主干。我们抓住了句子的主干,也就基本弄懂了句子的主要意思。如2009年23题第一问,“一个企图恢复个人权力的国王在议会已取得主导地位的时代想抗拒历史发展的潮流,终于造成国家的伤害、个人的悲剧”,学生一般不容易看懂其意思。其实,只要划分出句子主干,就可知:国王抗拒历史发展的潮流,造成对国家的伤害、个人的悲剧。这正是解答第1小问中政治根源的关键所在。阅读材料时,除读懂材料正文外,还要特别注意材料题开头的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有时候,这会给我们答题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2009年高考22题婚姻题第2小题第2小问“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其中“新中国的成立”这一点,在材料的正文中似乎找不到。再看材料二的出处“《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从1950年可知,事情发生于新中国成立以后。

3.精读问题。基本理解材料的意思后,就要仔细研读题目所提出的问题了。我们读材料的目的,还是为了回答问题。一旦题目没看懂,就会答非所问。而读懂了问题,就明确了解题的方向,为接下来提取有效信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一定要弄清楚题目“问什么”。读懂问题,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非常关键,如何形容它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二、精读问题,需要注意几点

1.看题目“问什么”,它规定了答题的内容,这是答题的主要目标。有的问题句子较长意思较复杂,可以通过划分句子主干的方法来确定题意。2009年高考23题第3问,“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通过划分主干,可知,题目要求阐释作者的观点,只要找准作者的观点,按要求阐释论证即可。

2.看答题类型,它规定答题的方式。材料题的答题类型是多样的,它也主要是通过提示语得出来的,答题类型不同,答题的具体方式也不同。常见的具体题型有陈述,分析,评价三大类。A.陈述型问题:要忠于材料或课本史实作答,常见的有指出、概括、说明等字眼;如2008年21题第1小题,“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B.分析型问题:要根据课本知识或材料,运用历史思维进行合理地推理演绎,逻辑要严密。分析型问题常见的有理解或分析背景、原因、条件、过程、变化、依据等等字眼,或比较异同关系等字眼。C.评价型问题:或根据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或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评价。有的评价题要求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有的评价题要求对作者在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方面的观点进行评价。要注意它们的不同,关键还是要明确题意。要学会用辩证的思维,一分为二地评价,切忌观点一边倒。同时,观点要鲜明突出,杜绝模棱两可的态度。如2010年考试23题第1小题第3问,“评价新经济政策”。

3.抓住限定语,即关键词。包括时间、空间、人物、事件、设问角度等字眼,或根据“分别”、“从……方面”等字眼,一般是句中的修饰语,如定语、状语、补语,或从设问的提示语中找到,如“不得摘抄原句”等体现出来。关键词明确了答题的范围和答题的角度,答案的来源。A.答题的范围,包括时间(朝代、世纪、年份、特定、历史时期等),空间(地域、国别),人物,历史事件等等;B.答案的来源,即本题的答案是根据材料找,还是根据所学知识,还是两者结合,还是超脱教材和材料,自由发挥,这一点很重要,必须明确;C.答题的角度,往往提示了答题的具体方向,如“在……方面”,“从……的角度”等等。2009年23题第2小题的第2问,“19世纪30年代前期兴起的政治运动是什么?”抓住时间“19世纪30年代”和领域“政治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应该可以顺利地判断出来,指的是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

4.看题目分值:分值的多少暗示了答案内容的详略,分值大,要进行多角度比较全面的分析;分值低,答案要简明扼要。分值还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答题的层次和角度。如果一个问题是3分,答案只能是3点或1点(3点的可能性更大),而不可能是2点或4点,因为那样的话,阅卷无法计算得分。可见,分值还可以帮助我们检查答题是否完整。

5.三读材料。在明确答题要求的情况下,要带着问题再去阅读材料。三读材料,主要目的是从材料中发现和提取有效信息,为下面的组织答案解答问题做最后的准备。所以这一步承上启下,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