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

时间:2022-03-08 02:45:33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字史料的应用

摘要:历史教学离不开文字史料,高中生学习历史知识更需要借助文字史料,教师应重视文字史料的运用与解读,充分结合历史教学经验,注重教材史料,秉持选用原则,有效解读史料,综合组织答案,深入把握文字史料的有效运用方法,促使高中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解读文字史料,达成理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文字史料;应用;解读

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已不再单纯要求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点,而是更强调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刻意涵,并通过分析史料把握历史深意,帮助学生建构历史知识体系,解读历史问题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历史也不单是线性状态的呈现,而是逐渐向专题化、模块化转变,于是文字史料成为考查学生历史知识水平的重点,也成为高中生学习历史的突破口,文字史料教学被放置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教师应充分借助文字史料,转变教学理念,寻求多种文字史料运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字史料,从而促使高中历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注重教材史料,有效链接知识

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高中历史教科书也处于不断修订的过程之中,以人教版为例,教材突显专题化、模块化编写特点,教材的变化也影响着知识考核模式的转变,促使高考命题也发生着改变。目前,历史知识的考核内容也多以文字史料的方式呈现,很多时候,文字史料的分析和解读,已经成为学生解开历史知识谜团的金钥匙。万变不离其宗,教材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依托,其中有很多文字史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而且也能够强化学生文字史料解读的训练,对文字史料的解读,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历史现象,对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充分重视教材文字史料,立足于教材,并向课外拓展,实现教材文字史料的课外延伸,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究历史现象、解答历史知识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点。教师若能够活用教材文字史料内容,并使之贯穿于历史教学过程中,那么高中生的历史知识基础便会更加牢固。

2秉持适当原则,合理选用史料

文字史料的科学选用,是高中历史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基础,也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依凭。然而,长期以来,文字史料的运用深陷误区之中,如过分堆砌、选用的史料偏、怪、难,脱离教学实际,缺乏层次性和思考价值,与教学知识点的关联度较低等等,这样文字史料也就失去了运用的意义,甚至导致学生苦于海量的史料阅读而削弱了学习效果。对此,在文字史料的选用方面,教师应秉持适当的原则。一是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要结合高中生学习能力实际、并以解决教学重难点为目标,如对高一学生可选取一些故事性较强、通俗易懂的文字史料,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对高三学生可选取难度较大的文字史料,从而提升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二是要有多样性。文字史料可划分为表格史料、撰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用丰富多样的文字史料,从而有效激发学生解读史料的兴趣;三是要有典型性。在文字史料的选取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控制史料数量,务求少而精,尤其是古代史部分的文言文史料,学生阅读起来比较吃力,教师应科学筛选,使得学生深入分析和解读具有典型性的文字史料。

3解读文字史料,深化知识探究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史料是基础,核心是以文字史料为依据,而关键环节是解读。文字史料的解读,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同时也需要反复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对文字史料进行准确的解读,是学生分析理解史料内容的关键,解读文字史料是有一些方法的,教师应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文字史料,找出文字史料背后隐含的历史知识,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实现对文字史料的准确解读。一般来说,文字史料的解读,主要可以划分为信息提取、现象描述、成因分析、本质揭示等四个阶段。信息提取是文字解读的基础,主要针对文字史料中涉及(明示或暗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等方面信息点警醒提取。现象描述是文字史料解读的过程,是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立足史料信息对历史情境进行还原,梳理出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等内容,从而全面把握文字史料内容。成因分析是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围绕问题深入探究,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地点,发生了材料中所发生的事件,使得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分析。本质揭示主要促使学生从材料内容出发,深入到文字史料背后所隐含的本质内容,从而综合解读出文字材料所要考查的重难点知识。

4综合分析考量,恰当组织答案

文字史料是学习与考查知识的重要媒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字史料解读之后,并不是意味着史料学习的结束,对于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来说,组织答案,最终落实到笔端。此前,学生已经带着问题对文字史料进行了仔细阅读和分析,对问题答案已大致心中有数。在很多教师观念中,只要学生吃透了史料、找出隐含知识点,就算大功告成了。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对文字史料和问题理解很透彻,分数却并不理想,这是由于答案无法做到有效组织。对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字史料进行系统全面分析,提炼要点,找出史料指向的核心知识点;其次,以问题设置的分值为依据,做好采分点的分配;第三,充分结合文字史料,用简单、准确的语言总结出问题的答案,这样既能节省学生答题时间,又能获得理想的成绩,而且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实际分析与运用能力。总之,文字史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高中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升历史分析能力的基础,教师应注重文字史料的运用,能够筛选浩如烟海的文字史料,并立足于教学重难点知识,促使学生更好地解读文字史料,建构具有深度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为高中生更高效的学习历史奠定基础。

作者:吉继禄 单位:大同铁一中

参考文献:

[1]朴爽.文字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运用与问题研究[J].文理导航,2015(5).

[2]陈伟君.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的有效运用[J].读写算,2013(26).

[3]杨俊伟.高中历史文字史料解读五步法例谈[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1).

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摘要:历史是高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历史学科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地过程,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根据教育改革的方向对历史教学进行不断的反思和调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改的实施,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有了新的要求。笔者将根据高中历史的实践总结出目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问题;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中历史教师意识到制约历史教育发展的原因。除了教育观念的落后、教育目标的有待升级,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也有待提升。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对教学进行着积极不懈的探索,希望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式实现教育的目标,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1当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古人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古今”,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是反应过去的人和事物的一种记录,当代人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过去的人和事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学会用历史的发展眼光去分析当代的问题。因此,学习历史不应只停留在对史实的学习上,教师应当注重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历史作用于现实的生活。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对于历史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刻,教师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对历史教材的学习上,没有上升到总结历史观点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层面。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分离,容易使学生认为对于历史的学习仅仅是对过去的史实进行学习,学生容易对学科学习失去兴趣,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1.2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有待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很多年,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表现中,素质教育的目标仍未全面实现。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受高考压力的影响,学生与教师都有着极大的升学压力,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仍然是考试的分数,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将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历史学习效果的标准,而极少有教师关注到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念、历史学习能力等历史素养。不可否认的是历史是一门琐碎的学科,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记忆历史上发生的事件以及时间,同时,历史也是高考中一个重要的科目,历史成绩确实关乎着学生的升学与未来。但正是因为历史学习的枯燥性,教师才应该改善机械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提起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1.3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设置亟待合理化:多年来,高中历史的课程设置是一个热点话题。通过观察不难发现,高中历史与初中的历史课程在衔接上十分地生硬。考虑到升学后的衔接问题,如此生硬的衔接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效果。通过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笔者发现,不少在初中历史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无法适应高中历史教学,高一初期的历史成绩都不是很高。原因总结起来就是学生难以适应高中历史教材的突然转变,这打乱了学生一直以来的学习体系。因此,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设置也是影响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2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措施探究

2.1教师应当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教育观念的落后会伴随着错误的教学目标,到时教学效率的低下。这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新课改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真正熊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视野。同时,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与学生互动,增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将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习历史增添动力。

2.2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创新教学内容: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教师的目标是使学生对于高中历史教材中的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能够运用掌握的知识对事件进行历史的分析。而新课改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并运用知识,同时应当将历史观作为教学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当重视历史观念的灌输,使教学目标符合时展的要求。此外,高中历史教学应当创新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通过鼓励学生阅读课外历史读物,分享历史典故的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历史学习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总之,对于历史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应当重视高中历史教育的改革。通过改革教育方式和理念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保证学习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作者:张建花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六中学

参考文献:

[1]唐岸映.新课程改革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J].科教文汇,2011(9).

[2]辛志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

[3]李晓梅.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J].考试周刊,2013(41).

第三篇:高中历史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作用

摘要:历史就是一面镜子,透过历史我们可以知晓未来的我们将如何做,如何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培育社会有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结合多年的教学观察,就高中历史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作用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作用

历史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以及大学,无不体现出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叶仙,2016)。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逐渐观察执行,人文素质培养已经成为高中历史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曹黎明,2016)。高中历史课程更加突出了对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等内容(王柱昆,2015)。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是有效历史教学的本质(唐振湘,邹华斌,2012)。高中历史肩负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使命,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本文基于文献法及经验提炼法对高中历史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了剖析,文章将从高中生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入手,综述人文素养的定义及内涵,剖析高中历史对高中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具体作用。

一、高中生素质教育的现状

剖析当下我国高中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可以从中学生道德水准和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两个维度。实践证明,德育的基础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学会合作、善于与人合作是社会活动中与人交往和解决人际冲突重要能力前提。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对待父母的关心程度较低,仅有56%的学生知道母亲的生日,65%的学生知道父亲的生日,与此相反,父母年年都给孩子过生日的却达到90%,只有27%的学生认为家庭成员间的友好关系是幸福的意义所在。面对任务有57.4%的学生“宁愿独立完成”,而选择“能与人合作得很好”的仅占9%,(唐永宏,2011),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对人际交往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概言之,目前我国高中生素质教育存在着人文知识的欠缺,人文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国家历史与传统文化的了解;爱国心、责任感缺乏,人文意识淡漠,社会适应能力不强,道德修养较差,经不起挫折、意志力低;崇尚物质,贪图享受(任文中,2011)。

二、人文素养内涵的概述

解读人文素养一词内涵,首先要先剖析人文一词的属性。查阅资料,我们发现人文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易经》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语句中。回过头来,我们再看“人文素养”一词的定义。查阅文献,对于人文素养一词的定义众说纷纭,尚无明确之概念。有学者依据字面提出“人文”即为人文知识,诸如政治、历史、哲学、经济、文学、法学等而;而“素养”即为“能力”与“精神”两大要素所共同组合而成的内在品质。另外也有学者提出:“人文素养的内容为人的基本品质与基本态度。”还有学者将人文素养界定为:“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素质和修养。”除上面学者之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人文素养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界定,即为人性、理性和超越。人性层面强调对人价值的尊重,强调幸福与尊严以及独立的自我;理性层面主要表现在理性思考、关爱生命、目标明确、积极乐观、乐于助人,有较强的责任感与自制力;超越层面其主要体现在心智生活、人的心灵、理想主义、意志坚韧、宽容大度。综合其他文献研究成果,基于教育的特性,本文认为学生人文素养在教育过程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与教学方法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最终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三、高中历史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作用

(一)为教师人文素养教育提供了素材

高中历史课程内容中涉及的面非常广,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学、哲学、宗教、艺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等。这些内容为我们对高中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提供了素材。通过学习了解人情世故,知晓社会的变迁,明确历代兴衰成败及对后人的警醒。教师在进行人文素养教育过程中采用渗透式教学,依据历史课本中的具体历史事件,通过事件的形成缘由分析,通过所造成的历史结果分析,通过利害关系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抓住高中历史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人文素养的教育任务,将有利于高中生人文素养提升工程快速、有效地发展。

(二)为学生人文素养构成提供了参照

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服,需要通过具体的内容加以佐证。人文素养提升工程更是如此,如果仅仅是理论性的说教,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逐渐会减弱。有学者将历史称之为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性和参考性。历史课程中的真实案例增加了人文素养工程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历史上中外文明史上的一些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以及艺术家们的成长历程、相互关系、区别比较等内容的剖析,让我们的历史教学成为人文素养教育的有效载体。不夸张地讲历史课程所具有的宽阔学科领域、丰富的内容是一般课程难以替代的。

(三)为学校人文素养教育提高了载体

人文素养提升工程,不仅仅是学科教师的工作内容,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学校层面,要想方设法构建有效地人文素养提升载体,只有这样才能让这项伟大的工程有的放矢。而由于历史课程独有的特点,恰恰能够具备优良人文素养教育载体的所有条件。实践证明,将历史课程作为学生人文素养学校提升工程的载体效果非常明显,其使我们的人文素养教育有东西可抓,让理论与具体事件有机结合,最大化地提升了有效性。综上所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关注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明确历史课程对于高中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作用,将有利于历史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将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此课程的学习。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历史课程,深入挖掘与凸显其对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作用。

作者:刘嘉红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唐永宏.浅谈高中历史教育在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1(20):224-224.

[2]唐振湘,邹华斌.加强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及途径[J].文史博览:理论,2012(5):85-87.

[3]任文中.浅议高中历史课堂人文素养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76):167-168.

[4]王柱昆.浅议高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2):31-32.

[5]曹黎明.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J].中学教学参考,2016(28).

[6]叶仙.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84):133-134.

第四篇:翻转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

1翻转课堂的特点

“翻转课堂”顾名思义,内容以及形式都很灵活,它主要以看教学视频、录像、听讲座、听播客、阅读电子书、互动讨论与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为主,但这些形式却是紧紧围绕内容展开的,因此,“翻转课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除此之外,还具有复习检测方便快捷、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建构学习流程的特点。

1.1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新课程要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因此,翻转课堂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托,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充分统一。内容的确定是形式选择的基础,形式的呈现是对内容的加强巩固。翻转课堂不是任凭学生自主选择要学习的内容、知识,或者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比如在家学习、不按时做完作业、课堂上不遵守课堂纪律大吵大闹,甚至擅自离开教室,扰乱课堂秩序......而是老师在深度解读教材之后,根据自身素养和班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的教学形式,在翻转课堂的过程中,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既让学生学到知识,提升能力,又让学生从这些形式中学到方法,熏陶情操。

1.2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因此,学生可以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在现代民主的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尊重老师,不扰乱教学秩序,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学生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听老师的重点,甚至拿出其他学习资料进行学习,可以看工具书、看教学视频、查找资料,同样地,不一定必须跟老师的教学进程同步,可以超前学习,在课堂上预习或者自主学习前面的内容,也可以针对自己薄弱的知识板块,反复学习,突破难点,也就是在翻转课堂中允许学生重新构建学习流程。

1.3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教学信息清晰明确是翻转课堂的另一重要特点。翻转课堂呈现的教学信息一定是重点突出,能让学生对学习重点一目了然,它浓缩了教学精华,信息非常清晰明确,简明扼要,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4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由于翻转课堂以看教学视频、录像、听讲座、阅读电子书、互动讨论与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为主,在复习检测的时候非常方便快捷。只要打开相应的学习APP浏览、学习、操作就可以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点,检测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翻转课堂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翻转课堂的典型案例是1998年山东的杜郎口中学所尝试的杜郎口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许多学校都在积极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但语文课上利用翻转课堂,而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运用翻转课堂,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翻转课堂中存在一些问题。

2.1难以检测学生在家看视频的效果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还需要在家花大量时间复习、强化。虽然翻转课堂复习检测方便快捷,但是学生在家看视频的效果难以把握。没有老师的点拨、监督以及同学的互动交流,学生在家看视频也只是浪费了学习时间,并不能取得进步。

2.2大量视频制作考验教师能力

翻转课堂主要以教学视频为主,因此,需要制作大量的视频,视频的制作考验老师对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能力、对课程的整合能力以及对教学的操作能力。

3翻转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用

高中历史是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以及国外历史的基础,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也应该是每一个高中生的使命,因此,应该重视历史的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充分运用翻转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历史的综合能力。笔者认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应用翻转课堂。

3.1要树立教育改革的坚定信念

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尤其是许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已经锤炼出了一整套的看家本领,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范式和习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不积极实践,也不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风格。因此,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首先得有新课程的理念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课堂中,主动对历史观点、历史事件进行辨析、思考,总结经验。只有树立教育改革的坚定信念才能更好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

3.2要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素养

当代高中生本身就生活在21世纪信息化时代,对信息时代的电子产品和各类软件的运用非常熟练。但今天的高中历史教师不同,他们的青少年时代基本上都没接触过电脑,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操作应用。许多历史老师对历史事件侃侃而谈,评论历史人物口若悬河,但对于翻转课堂的课件制作、视频录制以及其他的软件和技术的运用很少涉猎。因此,要推动“翻转课堂”改革是很困难的。

3.3要抓住“翻转课堂”的关键点

为了实施“翻转课堂”,很多老师只关注视频制作是否精美,而没有静静思考教学内容,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视频自然重要,但比视频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把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上的生动有趣,这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抓住翻转课堂的关键点是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3.4做好角色转换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因此,需要老师、学生以及家长同时转换角色。首先,教师的角色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圣人角色转变成学生未来发展的人生导师;其次,学生的角色更加突出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因为学生没有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翻转课堂中的学习便无法进行;最后,家长的角色转变,家长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体系下很难接受新型学习模式,在此过程中,要加强翻转课堂学习的宣传工作,让家长也能够理解新型教育方式,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作者:陈大梅

参考文献:

[1]孙丽娜.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胡继云.浅析“翻转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综合版),2015(10):69.

[3]张囡.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6(10):212-213.

第五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有效教学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种用以指导教师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也是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而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实施历史新课程改革最核心的环节,也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有效性的尝试与实践,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关注教学的效益与质量,把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有机结合起来。那么,在目前历史学科考试评价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怎样实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1正确认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

受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和施教水平以及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影响,历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为考而教,为考而学,教学观念还停留在“知识第一”、“考试万能”的层面上,采用“知识点教学法”、“勾书圈点教学法”等,造成历史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谈不上培养能力。而在新程课改革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参加高考,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树立科学的历史教学观念,成为教师必须思考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2正确树立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的理念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在相对短暂的时间,让学生得到更多的事实和能力,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历史的有效性,关注历史教学的效益,要求师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创造出更高效的学习效益,更主要的是通过历史学习吸取古老的智慧服务于现实的人生。

3正确实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对策

3.1改变教学观念,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历史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有效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与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接触和交流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恰恰是最具有明显的学科性和专业性的。教师要具备足量而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而综合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驾驭教材,有效地设计历史课堂活动,构建思想新颖、实用有效的教学思路。

3.2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设计引人入胜的情景导入,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一进入课堂就被一种亲切愉快的特殊氛围所感染和影响,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探究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解决问题,活跃课堂氛围。如学习“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时,用多媒体视频播放“我的中国心”,优美旋律吸引学生的思绪,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并积极回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导入新课学习。深挖教材中创造性想象的因素,引导学生领悟教材,从史料出发,打破思维定势,大胆想象,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产生新的设想,新的理念。如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假如不发生天京变乱,石达开没有负气出走离开天京,将会形成什么样的局面呢?引导学生在相互讨论中验证自己的看法,肯定和鼓励大胆想象猜测,激发学习历史兴趣,有利于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3把握历史教材内容的取舍,删繁就简,精讲精练: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是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模块为架构,以中外合编为体系,其特点是内容精炼、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但存在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差,知识系统破碎的弱点,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究课标,对教材进行灵活整合,删繁就简,择其精要,精讲重练,只有熟练领会教材的精髓,熟悉新课标的目标要求,使教材的精神内化为教师自己的思想,上课才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才能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新课标理念倡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师生关系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而且也是一种很高尚的人际关系,而情感是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调节器,教师只有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做学生的良师和益友,才能在思想上、情感上引起共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亲其师,信其道”,以爱心动真心,以严导其行,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肯定的学习态度的产生,从而直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性: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教育改革的进程。多媒体教学手段合理地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把握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的趣味性,以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器官同时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来,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直观快乐的动态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教师学生的关系,多给学生思考理解和动手动脑的机会,处理好课件的播放与学生记笔记消化理解的关系,发扬优势互补,真正实现以生为本,人机互动,及时反馈,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总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以教师讲述为辅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通过互动的历史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历史知识的联系,传达历史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思维能力,从而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的提升。

作者:唐芳 单位: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井研中学

参考文献:

[1]光大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2011年1月).《新课标教育研究》.

[2]中国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当代南方教育论坛》.

[3]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2010年11月).《历史学科省级骨干教师研究的实践与探索》.

[4]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1月).《特级教师的30节优雅课堂》.

第六篇: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法的运用

摘要:探究性学习法是高中新课改中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本文就高中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探究性学习法的含义及作用,并且就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法的运用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法;运用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弊端日益突出,而强调学生主动性的探究性学习法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探究性学习法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来探究事物,对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识里,高中历史作为“副科”的理念一直根深蒂固,加上高中历史研究内容较为全面和繁杂,但是每周分给历史的往往只有几节课,因此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好这门课,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目前来说,高中历史学习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科重视度不高。自高考实行以来,语、数、外在高考中占据主体地位的理念一直没有变化,再加之文理分科的影响,不少学生和家长对理科,即数理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理科前途好”的这种思想也逐渐蔓延开来,这也导致了越来越多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的不重视。2)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从原始社会到近现代,从中国史到世界史,从政治、经济、文化到历史人物、社会事件,高中历史学习的内容全面且繁杂。许多学生对历史课程缺乏兴趣,他们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想法,只要在考试之前“背”重点就可以拿到一个满意的分数,因此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大多时候都是为了应付老师、应付考试而勉强听课,机械地按照老师的指示划重点。3)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落后。目前,高考依然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依据,这导致了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时只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点及重难点,只要保证学生取得优异的分数,其理解与否无关紧要。因此,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无法突破传统的学习方式。

二、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法的含义及作用

目前探究性学习的定义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说,探究性学习主要指学生通过主动探究问题来学习;狭义上讲,探究性学习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研究活动,指学生基于教师的指导,围绕确定的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态度及方式所进行的学习,并且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的活动和过程。[1]因此,可以看出探究式学习不同于传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是由学生主动接受的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探究性学习法运用于高中历史学习中,概括来说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历史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择并确定某一研究课题,并且围绕该课题学会如何查找历史资料,如何分析整理等,在共同交流合作中掌握历史知识。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科学地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够改变传统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其次,探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通过交流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法通过让学生围绕确定的研究课题展开课题论证、收集历史资料、撰写报告、交流研讨等,可以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摸索、思考,促使其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可以锻炼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掌握自我学习、自我研究的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高中历史运用探究性学习法的建议

1)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实施探究性学习法的前提和保证。[2]高中阶段学习压力过大,过大的压力不利于探究性学习效果的发挥,因此,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在日常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可以多方面收集资料,设计一系列趣味性浓厚并且值得探讨的历史问题,从而缓解紧张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从教师角度看,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而学生要学会跟随教师的引导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针对不懂的问题要勇于提问,尝试通过自身努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要勇于展示探究性的成果,通过彼此交流合作掌握更多的知识。2)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习观。[3]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过于强调学生的被动接受,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不利于其创新精神和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历史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法,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同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习观,即学生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要重视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交流、讨论、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促使其综合能力的培养。3)学生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探究性学习能否有效实施也取决于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态度以及主动参与的水平。在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具有探究学习的态度,其次要学会对历史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擅长针对一系列历史问题进行提问,并且主动参与交流研讨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结语

将探究性学习法运用于高中历史学习中,首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改善目前高中历史学习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其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作者:都吉雅 单位:焦作市第一中学高二(6)班

参考文献:

[1]耿利刚.论新课改背景下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6

[2]史晓晨.浅析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J].科教文汇,2013

[3]刘瑞婵.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J].科技资讯,2011

第七篇: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

摘要:微课,主要是利用5——8分钟的时间来为学生讲解一些碎片化的知识点和考点,以视频的形式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是时代使然,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文献资料等方法,在研究了微课的在高中历史教学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之后,就如何确保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创新应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微课;高中历史教学;创新应用

一、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就目前情况来看,微课已经广泛的应用到现代教育教学中去,尤其是非正式的学习中,使用程度更为广泛,相比其他教学形式,微课所展示出来的价值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能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改要求现代教育能够加强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力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而微课正好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也就是说,学生能够通过老师展示的微课视频,根据自己的弱点和实际需求随时的进行播放学习,从而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微课的使用可以让很多学生将课上没有听懂的知识再课下重新学习和记忆,有助于学生自信心和主动性的提高。第二,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展示知识点和重点,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提高。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微课从视觉、听觉和感觉多方面激发使得学生对相关的历史知识更深刻的认识,比起教师的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和效率都是不得而知的。第三,能够提高课堂导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微视频的播放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打造良好的课程开端,进而能够为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确保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创新应用的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所体现出的优势是其他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所以,确保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也是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确保微课能够实现价值最大化,就需要教师能够在实际使用中不断的创新和优化,以不断的提高其实用性和适用性。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就如何确保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创新应用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1.坚持基本的使用原则

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坚持基本的原则,也就是说,不论使用的形式如何创新,都需要教师能够遵守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以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即一是,科学性原则,也就是说微课的制作和使用都需要科学合理;二是学科性,也就是说所使用的微课内容能够为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三是趣味性,也就是说教师选择的微课的内容以及向学生推荐的微课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拓展性,也就是说微课的应用需要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所以内容的选择一定是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的,是所学内容的拓展而不是无谓的娱乐;六是专题性,虽然说微课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但是即便是碎片的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内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微课或者推荐的微课是符合单元内容的,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整个单元的知识。

2.适度使用微课

适度使用微课是说,在实际进行高中历史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以及学生的需求来适度的使用微课这一教学工具,而不是一味的成为的微课的展示课,或者是不用微课,只是纸上谈兵。例如,当学生比较疲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遇到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时,可以利用微课来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也就是说,微课的应用要有的放矢,而不是无病呻吟,避免过由而不及现象的发生。

3.努力打造精品微课

也就是说,不论是在制作还是使用关于高中历史的微课视频时,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努力打造精品的微课。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很多关于高中历史知识的微课都是花样式的微课,也就是说从形式上来看有各种各样,但是内容上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知识,并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掌握和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所以,为了确保微课能够实现创新应用就需要教师能够在制作和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把握高中历史学科的重点和学生的特点,充分的利用这仅有的5——8分钟,让微课真正成为时间上“精”,内容上也比较“精”的精品课程。

三、结语

总之,将微课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可以说,不仅是时展的趋势,而且符合现代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学习需求,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和知识的拓展、以及重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作为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在实践教学中能够做到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确保微课能够切实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应用,并且能够实现价值最大化。

作者:张丽丽 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高级中学校

参考文献:

[1]周小艳.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微课模式的运用和思考[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12)

[2]王小梅.高中历史教学中微课的制作及应用初探[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6(11)

第八篇: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是高中学生比较头疼的学科。大多数学生都感觉历史学习最大问题就是记不住,关闭书本就遗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就必须要采用有效的学习方式,激发人体大脑的记忆功能。在这种形式下,探究怎样运用思维导图具有实用价值。

一、应用思维导图的依据

事实上,高中历史按照年代串联成为一条线,因此只要紧紧抓住这条线就能够体现出这条线上发生的重大事项。因此,针对这条线应用思维导图非常合理,总体而言应用思维导图的依据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理论依据;在历史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不但能够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主动性,还能够构建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就是以一个统一、完整的事物形象出现,之后再划分成许多部分被进一步认知。

(二)满足历史教学改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就必须要不断培养自身阅读能力,选择灵活的学习方法获取所需历史信息资料,全面分析与利用历史事件,通过分析、类比、综合及归纳等各种认知活动,锻炼学生历史思维,从而养成了运用历史解决现实问题能力。而且这些要求也是历史教学改革需要满足的基本目标。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当复习高中历史知识时,学生对历史知识已经知道了大概,因此就需要学生针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及归纳。我认为应用思维导图必须有一定流程,而不能够过于随意。

(一)思维导图的流程

1.回顾展望、系统梳理;思维导图是辅助记忆的形式,但首先要知道记忆什么。对前面所需知识进行整体梳理与回顾,让所学历史知识更具有条理化与系统化,从而更加清楚究竟学到哪些知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并且要结合高考考点实施梳理。既要将知识简化为几个提示词,又要将提示词与提示词间的逻辑关系(历史逻辑)明晰化。

2.画图织网、构建体系;通过前面的回顾展望,依据依据课程标编织学生个人的知识网络,这种最明晰、最有效及最简单的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思维导图让学生头脑清晰,能够理顺复习知识脉络。当然思维导图可大可小,大图为总框架,从总框架下切分出多个面,每一个面即为一张小的思维导图。

3.知彼知己、自我分析;此处的彼即为历史知识的重难点与考试要点,己即为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究竟掌握了那些历史知识,那些方面还需要加强,哪一些历史知识是重点复习、重点训练,在思维导图上比较清楚的标注出这些内容,从而制定出一个整体学习计划。这样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历史知识的复习中,就能够快速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掌握历史知识的情况,并针对自身情况制定出相应学习计划。

(二)应用思维导图方法

1.准备一张大图纸与多种颜色的笔,千万不能够只使用蓝色或者黑色笔画,因每一天都会面对黑色文字,因此在画图时依然采用黑色笔画画,不但不能够激发学生大脑的兴趣,反而让学生感受到莫名的烦躁。

2.将学生记忆中的核心内容画到纸张的中央,例如画出“九一八”事变,接着就从中心部位朝外逐渐延伸,画出许多曲线(必须要采用曲线,因人体大脑就喜欢弯曲线条),将精要极易的内容写下来。

3.认真看图;当认真看图时,人体大脑就会联想到一定事物,比如大树枝干,人体的神经或者雷电轮廓。思维导图就是将需要记忆的内容犹如大树枝干那样分类、再分类,一直到涉及的每个关键点都在图上表示为止,像一篇文章:先分段,再将段分层,之后分成每句话,再将每句话按照主谓宾结构分析。

4.在一些重点内容旁进行标注;就是将一些能够体现内容的图画画到某些内容旁边;就是通过这种写画同时进行,双管齐下,让思维导图中的图不但美观还实用。通过思维导图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当然画完图并非就不管不问。德国的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记忆曲线,就表明人的记忆规律和记忆时间之间的间隔越短遗忘的就越快,因此画完图后还必须要及时进行复习,一直到那张导图深深烙在大脑中为止,否则绘制的图再漂亮都不能够逃避被遗忘的厄运。当然思维导图不但能够运用到历史知识复习中,还可以运用到其他科目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加强人们的记忆能力,能够记忆更多的知识。而且通过这种记忆方式,还能够锻炼作图的能力。做完成了思维导图后,还必须要定期进行复习导图的内容,加强理解力与记忆力。笔者在历史知识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还按照其计划了最佳复习间隔与每次复习的时间。10分钟后:复习10分钟24小时后:复习2-4分钟1周后:复习2分钟1月后:复习2分钟6个月后:复习2分钟1年后:复习2分钟通过这些措施就能够将历史知识长期存贮在人的大脑中。事实上与其每次复习都将原图复习一遍,还不如将尚未记住的知识快速再进行一次思维导图。在不借助其他任何知识的情况下就能够记住所学知识。然后再回头检查原图,看看二者间有多少地方不符,从而加强历史知识的记忆。

作者:田野 单位: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健花.如何将思维导图法有效融入历史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4,(04).

[2]何苗苗.浅谈思维导图在历史课堂知识整合关键细节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6).

[3]卓伟.导图法在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中的运用———以《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5,(02).

[4]黄牧航.SOLO分类评价理论与高中历史试题的命制[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4,(12).

第九篇: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外,还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历史图片开展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有效地观看到历史信息。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知识的探索中。在新课标背景下,加强对于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具体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应用历史图片。

一、巧用历史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传统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历史图片的重要作用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文字知识教学为主,历史图片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历史图片作文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学生更加有效地记忆历史知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历史图片可以给学生提供更直观的信息,方便学生记忆。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的时候,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当时没有视频资料,更多的是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相比文字资料,图片能够给学生更加形象化的认知。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了解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这样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知识的时候会更有效,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图片学习历史知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证历史学习的效率。

二、利用历史图片进行情景再现,引导学生情感共鸣

历史图片是历史的记录,利用历史图片,就能够进行很好的历史情境再现。因为历史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如果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没有具体的认识,那么记忆后遗忘的速度会比较快。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历史图片进行情景再现,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南京大屠杀》的时候,如果单纯地进行文字介绍,那么学生理解的可能还不够深刻。通过历史图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合理利用历史图片,培养学生审美观念

读史使人明志,同时读史可以培养人的审美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美术学科内容的资料,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有许多艺术素材,例如,文字艺术、书画艺术、陶瓷艺术等。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艺术的历史图片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汉字艺术。楷书具有笔画详备和结构严整的特点;而草书具有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的特点;行书则是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通过对于这些艺术形式的图片进行欣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在文字艺术中欣赏不同的美。同样,从原始社会到元明清,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书画代表,通过对于这些书画的图片进行欣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完善教学评价,发挥历史图片的积极作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图片开展教学,教师应该注重完善教学评价,使历史图片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教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国使用历史图片外,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历史图片进行历史知识记忆。例如,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利用不同时期代表人物的图片来记忆不同的思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于历史知识记忆的更加准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评价,激励学生灵活利用历史图片开展历史学系活动,切实提高历史学习效率,强化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

五、结语

历史图片是历史的一部分,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利用历史图片开展教学,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历史图片辅助教学的作用,有效弥补学生在认知和相关经验上的空白。利用历史图片进行情景再现,可以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增强学生对于历史史实的认知,从而有效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作者:彭淑珍 单位:赤峰市敖汉旗箭桥中学

参考文献:

[1]党会先.历史图片与高中历史教学关系解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02:104-107.

[2]刘希宾.探究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6,10:121-122.

第十篇: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

摘要: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创新发展,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各项学习需求。高中历史教师要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观,就必须全面发挥出讨论式教学法在实践教学课堂中的作用,通过加强学生之间的历史教学案例分析与讨论,营造出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身的观点和想法,从而有效提升历史教学效果。本文将进一步对高中历史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展开研究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讨论式教学法;实践应用

当前是一个文化信息时代,高中教育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历史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的爱国教育和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充分掌握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讨论式实践课堂教学,这样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实现现代高中生学习的个性化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所学知识内容,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知识实际运用能力。

1.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1.1主导型与主体性原则

高中历史要敢于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弊端,不能让学生一直被动的接受知识,而要鼓励他们积极发表个人学习观点和意见,有效成为教学课堂主体。因此,讨论式教学法强调的就是将课堂主动权交于学生,教师以一个引导者身份,帮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历史教师要在课堂上创建出良好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展开创造性的积极讨论分析,针对历史某一个主题,阐述自身的意见想法,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1]。

1.2平等性与争议性原则

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应用讨论式教学法过程中,要将学生放置于平等位置,始终坚持互相尊重理解的原则,要采取一定激励措施,鼓励学生自由发表学习想法和意见。现代学生大多数都是追求个性化发展的,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充分表现出思维个性,善于用平等心态看待学生的发言。此外,教师要允许课堂教学中存在争议性,学生之间讨论存在不同结果。就比如,教师在讲解到近代历史洋务运动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讨“洋务运动改革成败得失”,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留白思考讨论实践,摆脱教材的约束,自由表达出与他人不同的观点。

1.3实效性与秩序性原则

高中历史教师要注重讨论课堂的实效性,不能让讨论活动成为一个教学形式,而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真正学习掌握到历史知识,能够从各个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保障讨论课堂教学的思维意义。例如,当教师讲解到西方拿破仑战争时,要引导学生去不同角度去分析拿破仑战争的意义,其虽然有效打击了传统封建黑暗势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存在损害国家利益的消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出学生良好的综合思维。当然,教师在谈论活动开展中也要关注到教学的秩序性,教师要掌握好整个教学局面,采取分组发言、师生辩论的形式,提高教学讨论的秩序性。

2.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做好教学铺垫工作

众所周知,历史知识都是属于过去式的,脱离了人们的实际学习生活。高中历史教师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善于应用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创建出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某个历史事件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发散他们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师在讲解到宋代“王安石变法”事件时,基于学生初步了解掌握教材知识内容后,教师可以组织引导学生去自我扮演王安石的角色,当自身处于那个历史环境中,面对国家危机会采取怎样的改革措施,有效稳固北宋的持续统治。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激烈讨论,相互发表想法和观点,最后总结出几个不同的意见在课堂上发言,教师要对学生的意见进行科学点评工作。例如,教师在应用补充法时,可以先让各小组相互发言,然后其他成员进行观点意见的补充,这样有利于促进大家更加深入探讨理解问题,能让学生之间相互完善补充知识,寻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激发不同个性学生间的创造思维[2]。

2.2加强历史教学课堂教学形式的综合运用

高中历史教师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采取多种讨论形式展开教学,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单一乏味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通过应用整合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各小组成员互相就某个历史主体内容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形成小组统一意见在课堂上间发表。例如,学生在学习到美国联邦政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美联邦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的主要区别”?然后让各小组学生进行整合讨论,联系自身掌握知识,总结出最终的答案,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解决问题能力。

2.3强化讨论式教学评价总结

当每堂讨论式教学课结束后,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的实际讨论分析情况,对该节课进行科学总结,并且根据下一章节教学内容合理安排预习任务。总结评价作为讨论教学法应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教师所要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了学生的讨论表现、所发表意见中的优缺点。例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历史观点和思维方法过中,要合理指导学生对历史思维创新方法的有效掌握。要保证在对历史人物或者具体时间评价上,必须史论统一,注重培养学生全面性和辩证性的良好思维习惯[3]。与此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布置讨论学结任务,让各小组选出总结代表人对本节课讨论内容给予总结,就论题看法与下节教学讨论内容以课外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师要想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出讨论式教学法在实践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始终遵循各项讨论式教学法基本原则,要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创建出教学情境,利用综合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刘伟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王镠镠.刍议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12(16):64-69.

[2]王锡尔.浅谈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91-93.

[3]张金学,张宝歌.构建探究讨论式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3(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