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会计准则问题分析

时间:2022-04-30 11:00:00

租赁会计准则问题分析

摘要:融资租赁方式是目前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目前,我国租赁会计准则对租赁会计实务操作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要求与规定,但是在实务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能够使租赁会计准则能够更加有效指导会计人员的实务操作,提高租赁会计的日常工作效率,更加准确地反映真实合理的会计信息,本文对租赁会计准则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租赁会计准则;问题;建议

一、租赁会计准则中尚待完善的方面

1.租赁会计判断标准主观性较大,具有可操作性。目前,租赁业务分类的判断标准主要有五项,但是其中只有第3项和第4项可以具体量化,其他的几项则需要根据租赁合同的规定以及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都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间,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难以真实合理地反映租赁业务的实质,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被误导。其中,第4项租赁业务分类判断标准可能会导致同一笔业务出现出租方与承租方分类不一致的情况,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融资租赁业务的第4项判断标准是:承租方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出租方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判断标准的“几乎相当于”是指最低付款额和最低收款额占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90%以上,含90%。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双方计算现值时,承租方将租赁期内的长期应付款和初始直接费用计入最低租赁付款额,出租方将租赁期内的长期应收款和初始直接费用以及承租方、独立于承租方、出租方的第三方的担保余值计入最低租赁收款额,二者现值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相比较,很可能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从而对同一笔租赁业务,租赁双方分类不一致,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计算现值时所采取的折现率一般为租赁内含利率,否则就要根据合同的利率折现,如果以上两个折现率都没有,则需要根据同期的银行贷款利率为基准折现,不同的处理方式给了双方极大的操作空间。例如,双方协商采用较高的折现率,最低租赁收、付款额可能计算结果都将较小,从而不满足上述第4项租赁业务分类判断标准,使得租赁业务由融资租赁转为经营租赁,这表明租赁准则的判断标准存在人为操纵租赁业务分类,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隐患。2.租赁资产入账价值计量标准问题。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标准,承租方与出租方在选择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计价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与可靠性,采用账面价值计量,更加符合可靠性的要求,但是融资租赁所涉及的标的物主要为大型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此类非现金资产的贬值速度实际上大大超过了通过会计方法计提的折旧与减值准备,如果一直采用账面价值计量租赁资产,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相关性,所以应该选用公允价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标准。但是,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尚不完善,产权市场仍不活跃,不能作为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可靠参考标准,所以采用公允价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标准仍然存在很大的难度,如果过分依赖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则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为操纵会计利润、粉饰财务报表提供操作空间,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3.对出租人与承租人初始直接费用的处理。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出租方在处理初始直接费用时,由原准则规定的费用化处理改为现在的资本化处理。这样规定可能是考虑到把初始直接费用资本化处理以达到增加租赁资产价值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作为其投资收回的一部分。但是这样规定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承租人因租赁业务而计算的“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中不包括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而且出租人在应收融资租赁款科目里核算的初始直接费用不可能收回,显然,这是不合理的。其次,初始直接费用的发生时间与融资租赁资产的确认时间往往不一致,初始直接费用的发生时间一般在租赁合同的谈判期间,融资租赁的资产确认时间一般在谈判成功之后,所以,两者的时间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第三,如果谈判成功,租赁合同生效后可以将初始直接费用资本化,但是如果谈判失败租赁合同未生效则需要将初始直接费用作费用化处理。4.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在融资租赁下,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的租金中,包含本金和利息两部分。承租人支付租金时,一方面应减少长期应付款,另一方面应同时将未确认的融资租赁费按一定的方法确认为当期融资费用,在先付租金的情况下,租赁期第一期支付的租金不含利息,只需要减少长期应付款,不必确认当期融资费用。在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承租人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加以计算。按照准则规定,承租人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在采用实际利率法时,根据租赁开始时租赁资产和负债的入账价值基础不同,融资费用分摊率的选择也不同。5.未担保余值减值的处理。由于融资租赁资产的余值可以予以担保,其风险完全由出租方承担,与承租方无关,实现了担保余值的风险转移。但是在租赁会计准则中,当未担保余值发生减值情况时,准则规定的处理办法过于烦琐,不易操作。首先,如上文所述,融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弊端,所以资产余值的公允价值也未必准确,对资产余值的估计与减值准备的计提存在较大的问题,不符合真实性与相关性要求,而且未担保余值通常所占融资资产比重较小,发生减值后烦琐的处理方法不符合重要性原则。其次,在重要性的前提下,应该对资产余值减值简化处理,当发生资产余值减值时,由于融资收入是根据原租赁内含利率所计算,出租方的投资额实际上涵盖了未担保余值,所以不应该在资产余值减值后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

二、租赁会计准则完善建议

第一,应该明确租赁分类的界定标准,使得每一笔租赁业务都能够清晰地分清类型,不出现租赁双方由于分类不一致而导致会计信息没有可比性的情况。第二,应该进一步完善租赁资产入账价值计量基础的流程,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和账面价值计量都存在弊端,需要在二者中寻找平衡点,既符合租赁会计准则的要求,也能适应实际情况。第三,应该提高初始直接费用的核算水平,针对出租方与承租方不同的角度以及初始直接费用发生的时间,可以将出租方的初始直接费用全部费用化,并将未实现的财务收益相当于初始直接费用的部分确认为收益,而承租方的初始直接费用应根据发生时间的不同做不同的会计处理,合同签订成功可以做资本化处理,否则需要费用化。第四,改进未担保余值减值的处理办法,由于准则中关于租赁资产未担保余值的减值处理较为烦琐,可作简化处理,发生减值后,不修改租赁内含利率,在未担保余值金额较小的情况下,不做调整。

综上所述,融资租赁作为目前主要的融资方式之一,应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完善,租赁会计准则应该更加科学严谨的指导租赁会计核算与实务操作,真实合理地反映租赁会计信息,提高租赁会计的工作效率,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陈楚彤.关于租赁会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国际商务财会,2013(11).

2.周巍.新租赁会计准则影响与应对探析.中国银行业,2018,11(15).

3.王聪聪.租赁准则现存的问题及改进研究.商业会计,2017,9(20).

4.曾飞.租赁会计准则问题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18,6(25).

作者:张立艳 单位:德州市平原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