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08 09:24:58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策略研究

摘要:职业培训和教育对落实新生代农民的职业技能的提升,融入城市,促进个体成长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在我国市场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发展农民工职业教育工作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城乡发展与建设的基础。本文结合供给侧结构改革对职业教育的意义,探寻农民工职业培训与教育的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

现阶段,职业培训与教育问题是影响农民工完成职业转换,融入城市的重要因素,注重农民工职业培训是新经济形势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从乡镇农民转换到城镇技术工人的转换中对技能培训与教育的需求要更加强烈,更加突出。

一、供给侧改革与职业教育关系

在经济学领域,供给侧改革主要指通过提升供给效率,利用改革的手段促进各大生产要素的结构、创新的优化与调整,以此达到去除约束、增强活力、释放潜力的目的。在教育培训领域,供给侧改革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有以下两个层面:首先,供给侧改革是经济改革的标志,不仅是职业培训改革的语境,更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其次,供给侧改革与我党在三中提出的全面改革的思想相符合。由供给侧着手,针对结构因素的经济改革,包括所有社会领域,同时也涵盖着职业教育领域。

二、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1.职业教育缺乏均衡发展。现阶段,我国发达地区的教育体系比较系统、完备,教学水平高;然而欠发达或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比较落后,体系不完备,师资匮乏,人才培养机制滞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根据相关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以下简称新农民工)76.56%主要流入经济落后的城镇或西部地区,其中91.21%的新农民工教育程度或接受职业培训程度较低。欠发达和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当地的教学要求,并且难以满足新农民工在该地区的岗位需求,主要表现在我国职业教育资源供给不均衡、配置不合理等层面。而植根于供给侧角度,落实职业教育的资源平衡,促使职业教育落实学校件、区域间的均衡配置,构建新农民工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落实均衡化,有利于提升推进我国新农民工职业素养的提升,以及整体劳动力质量的增长。2.精准化教育服务的缺乏。在新时展语境下,职业教育的重要功能是满足地方市场经的转型和升级、培养出企业、社会欢迎的优秀劳动力。然而这便需要我国职业教育在教育资源供给层面做到足够的精准化。以当前情况来分析,职业教育的精准度依旧难以达到精准化教育的标准。新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此视域下,新农民工既是产业结构改革的有效来源,更是增强生产率的关键因素。然而如何有效促使新农民工在市民转化、职业转换中取得成功,取决于职业教育与社会就业的有效衔接。此外,大量的新农民工却难以利用职业培训和教育的手段转变为优秀的劳动力。针对新农民工的教育供给不论从实际操作还是从制度设计角度都不完善,难以为新农民工精准的培训与教育服务。3.职业教育缺乏个性化服务。在进入新的经济形态以来,职业教育机制在发展中得到有效的完善和不断的创新,然而就教育供给的结构层面,依旧存在僵化的现象,在结果评估、学科设置、课程安排以及培养方式等供给面上出现着同质化的问题。地区与地区间、学校与学校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而新农民工的发展与成长的过程是个性化的、特殊的过程。教学管理者及工作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民工的个性需求,将导致职业教育的质量及效率受到限制。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新农民工对工种技能的需求较为分散,有的是园艺师、有的是快递员,有的是糕点师,而有的是焊工等。个性化需求较为宽广,几乎覆盖所有产业。然而在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及内容编排上,均呈现较为单一的现象。难以满足新农民工发展的需求。所以,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职业教育应发挥经济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效用,努力在考试评价、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等层面满足农民工的个性化需求,以此为其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符合农民工自身发展的选择。

三、推进职业培训和教育的途径

1.教育机构。职业教育机构主要指职业院校、技术学院、开放大学、社区教育等教育结构,其中主要以职业技术院校为主,其它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职业教育机构应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整合”的教学资源供给改革,设置企业和社会欢迎的培训项目或专业,为新型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教育服务。在课程上,教学机构应紧贴市场,面向农民工个性化需求,努力帮助其通过有限课时的培训,能够直接进入用人企业,促使农民工和企业双方受益。此外,由于新农民工进入城市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在职业培训的渠道与实践上,会相对狭促,难以获取有效的技能教育服务。因而职业教育结构应发挥其社会资源优势,将技能教育服务带进企业,开展灵活的、快速的、小批量的特色培训。2.政府部门。有关政府部门是新农民职业转换的推动者,是农民工对职业培训和教育需求的达成者。在社会实践中,政府部门应通过购买教育服务为农民工展开职业培训工作。而针对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的新农民工的教育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在购买相关的职业培训服务外,建立高技能劳动力公共管理中心,以此满足新农民工的职业培训需求。此外,针对获得职业证书的新农民工,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采用“技能绿卡”模式,升级该部分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更新原有的技能知识。而对于考核合格者,可颁发技能绿卡凭证,并促使当地企业凭借绿卡,为新农民工安排对应的岗位。拓展农民工的就业渠道。以此提升职业教育的精准化,提升农民工的职业技能。3.社会企业。现阶段,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民工缺乏职业教育知识与技能,难以适应社会企业的岗位要求。对于企业来说,将其解聘,重新聘任新员工,将极大增加人力成本。况且新任员工在适应岗位需求层面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用人企业应根据农民工的工种以及技能需求开展相对应的职业培训,以此帮助农民工完成职业转换。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企业在面临竞争压力以及生产实际的限制,而不能有效开展职业技能教育课程时,可通过与职业教育机构进行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共同编制培训课程,构建出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教学体系。

四、结语

职业培训和教育是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机构、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企业应努力探寻职业教育的新方向、新模式,创新出能够有效满足当地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职业教育的路径,并为农民工全面融入城市,享受城市基本待遇提供基础。尤其在供给侧改革的层面上,加强职业教育改革,对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巨大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程丽,薄遵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阈下农民增收路径探析[J].知与行,2018(4).

[2]全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阈下高职教育大国工匠培育的使命与担当[J].现代教育管理,2018(9).

作者:王初升 单位:上饶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