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与促进政策

时间:2022-08-25 08:36:28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与促进政策

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人才培养的主要教育机构,为了使人才培养更为科学、合理,高职院校近年来一直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人才培养活动。但是随着合作的深入,各种问题也都暴露出来,企业、学校以及学生等各个层面都对校企合作模式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完善校企合作方式,我们需要从各影响因素着手,对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各个击破。本文主要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政策

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为高职院校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也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更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从而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工作模式,有利于人才从学生到职业人角色的顺利转换。但是从校企合作的具体方式中,我们也看到了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对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和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一、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方面的问题分析。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但是由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市场化发展机制尚不成熟,其在职业教育参与中的内在动力不足;同时企业发展的战略性理念不强,与职业院校合作的动力欠缺,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对于校企合作完全是出于与学校领导间的情感关系;企业与职业教育合作中的管理不完善,在企业参与中的教育课程开发以及实习实训等管理中没有合理、有效的标准,使合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院校方面的问题分析。首先,职业院校没有形成现代教育的制度理念,缺乏合作发展的机制,资源整合能力弱;其次,院校对自身的品牌创建意识不强,专业水平和技术都存在不足,对行业的发展难以起到带头作用;再次,技术服务能力相对不足,对企业合作的吸引力不强;最后,对学生的实习监管机制不健全,无法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

(三)学生方面的问题分析。第一,学生在进行实训时,所训练的内容、要求与企业实际的用人标准以及岗位要求间存在差异。第二,学生在企业的实训过程中,对场地安全、工作规章等方面的规定履行存在问题;第三,学生与指导教师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使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其具体的学习效果,无法为其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第四,学生敬业奉献、吃苦耐劳等精神品质培养的重视度不足。

二、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措施

(一)企业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在校企合作模式中,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企业在合作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使企业认识到其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企业需要看到校企合作教育对企业的发展和利益需求的满足性,进而逐渐推动校企合作机制由情感维系转变为利益机制维系,从而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并以市场机制为主来发挥二者合作间的调节作用,使各利益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二)学校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职业教育院校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从校企合作方面着手,完成教育理念和机制的转变,通过对院校教育资源、企业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的综合协调和配置,来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其次职业院校需要树立品牌意识,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在就业竞争方面存在天然的弱势,所以高职院校要想提升院校与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必须要从树立品牌着手,以此来提升知名度和口碑,进而成为行业的引领者;再次,院校在树立品牌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各专业技能的提升,不仅包括各专业技能方面的含金量提升,同时也包括教师的教授技能和学生的学习技能,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开展合作教学,为学生争得更多的实训资源。

(三)学生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学生在进入企业参加实训的过程中,需要以企业各岗位的实际标准来要求自己,将自己完全融入到企业中,不仅要虚心学习,同时也要从职业人的角度去应对企业中的一切事宜。此外,学生要认识到在企业的实训中,锻炼的不仅是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还需要注重对自身责任心、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敬业奉献品质的培养,以维护公司的利益为己任,以合格的职业标准来要求自己,从而使自身能够更好的融入到企业中,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和政府加大了对职业院校中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视,以期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来提升职业院校中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使社会中的实践型人才得以补充。所以职业院校间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国家、社会、高校、企业以及人才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目前的合作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企业、学校还是学生个体间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进而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更科学、高效。

作者:杨永海 刘冬霞 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春玲,杨鹏.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问题及内涵发展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