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研究

时间:2022-04-11 03:15:24

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研究

摘要:计算机公共基础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针对当前我院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探求如何提高职业教育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技能应用更好的结合,笔者对现有教学内容和手段提出了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考核方式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及电子商务平台对现今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类型是以实用型和应用型为主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是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是高职教育不断探索的。计算机基础是高校教育中的必修课,在高智能发展的全新时代,掌握计算机操作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

1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存在的问题

面对来自不同环境地区、不同计算机水平的高职学生,教师教育标准过于单一化,而忽略了学生的不同特点及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也忽略了不同专业对计算机技能的要求。

1.1计算机认知程度不同

由于我国地域性及经济发展等情况因素的不同,各省市地区对计算机课程的开设及普及也存在差异,种种因素造成了大学新生入学时计算机知识了解及使用程度不同,这就对教师的授课内容及授课方法方式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面临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班级,如何设置调整教学内容将是一个重要问题。

1.2学生学习个体差异

这种差异存在于任何阶段,面对问题,有的同学能够快速理解和接受,有的同学需要仔细阅读后理解;有的学生依赖于教师课堂讲解或同学指导,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同学偏爱模仿来学习,有的则喜欢小组学习模式等。

1.3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和生活联系不密切

对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利用计算机来获取数据信息以及如何处理信息的能力。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只重视理论的讲授及考核,忽略了实际中的应用及操作,在学生的能力操作培养环节较为薄弱,没有实现利用所学知识来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的意识。成为学生知识链中的薄弱环节,也造成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学生个人学习生活的脱离。

2改革教学模式

2.1改革教学内容

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不能将教学重点放在一些常用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即学习计算机就是学习WINDOW和OFFICE。导致学生在完成课程之后除了打字、排版什么都没学会。实际上,在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中应该介绍一些常用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办公软件,但不能把重点放在这方面。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展开软件的共性和常用知识。此外,计算机基础课中应当有计算机硬件、数据库、程序设计、信息系统安全等方面的常识性知识。这些内容对于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理解上是有难度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内容的取舍和知识的连贯上下足功夫。课程内容选择那些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没有深入到需要解释原理或推算算法这种程度的基本知识点就足够了。课程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课程以后面对计算机常见知识应用不会感到陌生,学会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建立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科研和技术问题,更好地位学习计算机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2.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上机课是计算机课程的重要环节,因此必修抓好实践教学环节。为保证上机课的课堂效果,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为每一部分知识设计一些相关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枯燥的上机课变成有趣的过程。如:针对EX-CEL2003的使用,教师可设计学生成绩统计分析表、学生基本信息表、企业仓储统计报表、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表等一个或几个既符合教学内容又符合岗位需求以及现实生活需要的任务,同时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为了督促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引入验收环节。如理论课上,教师可利用课堂上的一点时间,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形式对讲过的内容进行复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具体操作演示,并交流学习心得;实践课堂上教师布置学生一定的任务,要求其独立完成并随机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实际情况给出分值,该分值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根据此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3任务驱动小组学习

利用新型的教学理论基础上发明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具体的任务和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可以采用两种形式做采用任务驱动的上机题:(1)在初期上机阶段,可以老师先写明具体操作步骤,让学生按照要求逐步操作,完成实训内容。这种形式的实训适于学生能迅速熟悉操作。(2)后续阶段,学生必须在上课认真听讲,以问题的方式提出实训目的,目标明确,因为没有给出具体步骤,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另外,可将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合作参与到任务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小组学习作为任务驱动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可以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可以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间竞争关系,提高完成任务的效果和增强教师、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协作精神。

2.4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改进

传统方法是在教学中先提出问题———详细作问题的定义说明———举例,详细定义。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适用于一些基础理论课,但未必能在所有专业课程里收到良好教学效果。著名计算机教育学家谭浩强在计算机教育中提出了引导式教学方法:提出问题———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出结论和概念。新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其优势在于从实例到概念,逐步引导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知之甚少到熟能生巧,最后到抽象的概念。这种教育方式可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不仅是改变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也间接的改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说培养学生创新和自主性能力尤为重要。

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除了从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上,教师要经常学习做自我总结,另外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加强计算机理论知识学习。只有深入学习计算机理论,在课堂上传授计算机相关理论时才会游刃有余,才能将枯燥的理论更加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计算机的基础操作简单而又固定,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学生已经掌握,这时候就要教他们一些操作技巧,使学生在课堂学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操作,而这些就需要教师平时的经验积累,提高自身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水平。

3考核方式创新

教学最终的效果是期末考试来测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最终教学考核方法的多样性。针对课程,计算机公共基础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性质和教学目的都具有普遍性,为保证教学质量,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提出革新。采用了“1+5+4”的考核方式,即平时听课出勤成绩占10%,随堂小测验测试占50%,上机操作考试成绩占40%,并且明确了评分标准。在考核方式中可以通过章节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通过上机考试考核出学生对软件的使用操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作者:杨娇 单位: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隋庆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

[2]纪良浩.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探讨.计算机教育,2012,3.

[3]刘素楠,谢中梅.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继续教育,2007:58-59.

[4]罗卫星,王凤兰.《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

[5]韩梅.任务驱动法在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J].华东理工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