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想对现代语言学的启示

时间:2022-07-02 03:14:42

哲学思想对现代语言学的启示

一、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与20世纪语言学理论

(一)“语言游戏说”与言语行为理论受一场足球赛的启发,维特根斯坦在蓝皮书中提出了“语言游戏说”。“语言游戏”一词来自于德语Sprachspiele原词的意义要比语言游戏(languagegame)宽泛得多,因为“Spiel”不但可以指“游戏”还可以指“玩”、“做事”、“活动”等。语言游戏就是语言活动或语言实践,确切地说,是“语言和那些与语言交织在一起的活动所组成的整体”[2]10。“语言游戏说”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每一个符号都在使用或用法中获得意义;第二,如同游戏一样,人类的各种语言活动之间也不具有统一的共同特征[3]128。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功能不仅仅在于反映世界,语言主要是一种行为,一种活动。“讲语言是一种活动或者生活形式的组成部分。”[2]19这样,语言和行为之间就没有严格的界限,二者是交织在一起的,语言就是活动或者生活形式。奥斯汀是日常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受摩尔和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启发,他从日常语言现象的不同用法入手,发现语言不仅有描述事实真或假的功能,还有完成各种行为的功能。基于这一发现,他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言语行为理论”。该理论主张“说话就是做事”(tosaysomethingistodosomething)[4]12,这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语言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下达命令及按照命令行事;描述一个物体的外观,或者给出它的度量;按照图画构造物体;报告一件事;推测一件事;形成和试验一个假设;用图表说明实验结果;编笑话,讲笑话;演戏;唱跳圆圈舞的歌曲;猜谜;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解决一个应用算术中的难题;询问、感谢、咒骂、问候、祈祷[2]20,等等。同样,言语活动类型也是丰富多彩。言语行为理论将言语行为划分为:命令、请求、祝愿/道歉、询问/祈使、邀请和感叹六种类型。该理论认为言语行为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单位,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以言表意、以言行事和以言取效。塞尔在批判继承奥斯汀的分类的基础上把以言行事行为又分为五类:断言式、指令式、承诺式、表情式和宣告式,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发展为间接言语行为[4]12。语言游戏具有社会性,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而遵守这些规则,久而久之,语言用法就会内化为人们的社会生活习惯。奥斯汀吸收和借鉴了维特根斯坦关于语言游戏的规则的观点,认为人们要用言语完成相关的言语行为同样需要遵守社会规约。(二)游戏规则与转换生成语法游戏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来玩的,如此这般,游戏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在游戏中,规则是有限的,但是游戏却可以运用这些有限的规则进行无限种玩法,比如在棋类游戏中,尽管棋子的数量和下棋的规则都是有限的,但是玩法却是无限多样的。语言游戏也是这样,语言游戏同样需要遵守规则。遵守规则是一种实践,规则的遵守具有共享性,“规则不可能被私下地遵守”[2]113,否则交际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一种语言的词语和规则都是有限的,但是这些有限的规则却可以被用在无限的语境之中,产生无限的语句和意义[3]132。乔姆斯基秉承了这种有限规则无限运用的思想,在其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中提出了一套有序的规则。通过遵守这些有限的规则,说话人就可以生成无限多的符合语法的句子。转换生成语法的规则包括短语结构规则部分、转换规则部分和词素音位规则部分,其中,短语结构规则包括一组重写规则,转换规则包括选择性转换规则和强制性转换规则两种规则[5]376。运用这三个组成部分规则,转换生成语法就能够生成无限多的、合乎语法的句子。由此可见,有限的规则可以被用于无限多的语境,产生无限多的意义,在这点上后期维特根斯坦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是一致的。(三)意义即用法与系统功能语言学后期的维特根斯坦不再执念于意义的本质,明确提出了意义的使用论。他是这样解释“意义”的:“在大部分情况下———尽管不是在全部情况下———使用“意义”一词,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这个词: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它的用法。”[2]31-32因此,不要问意义,要问使用[6]。意义的使用论与意义的指称论迥然不同,一个语词的意义就是它所指称的对象。该理论只适用于名称而不适用于概念词或虚词,因为概念词或虚词并没有任何指称对象。相反,意义的使用论强调语言的意义不在于指称外部对象和事实,而在于在具体的语言活动中的用法。因此,意义的使用论不仅适用于名称,而且当一个语词所指称的对象不存在时也是适用的。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韩礼德将语言置于社会背景下考察,将意义等同于功能。换句话说,语言的意义在于语言执行的功能,也即是语言的使用,这与维特根斯坦的意义使用论是契合的。韩礼德从千变万化的语言功能中抽象出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维特根斯坦认为,一个词语本身并没有什么确定的意义,只有在具体的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它才会显示出意义,脱离语境的意义是不存在的,这就是维特根斯坦的语境思想。按照这一思想,一个语词的意义只存在于它使用的语境之中,语境不同,词语的意义也就不尽相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也特别强调语境的重要作用,其语境思想可以追溯至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对土著人语言的观察。在马林诺夫斯基和其导师弗斯的基础上,韩礼德阐述了他的语境思想,指出语义是语言内部因素和情景语境的交叉。情景语境是语言活动的直接环境,包括三个社会学符号变元的集合体: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5]274。语场是包含语篇的社会活动,比如讲课或会议等,语旨是谈话者之间的角色关系,比如母子关系、师生关系或上下级关系等,语式是语言交流的方式,是口语的或是书面语的。语言的三大元功能与情景语境存在体现关系。语场体现于概念功能,语旨体现于人际功能,语式体现于语篇功能。同意义使用论一样,韩礼德也强调在语言的具体使用语境中来考察语言的意义。因此,尽管韩礼德的语境思想比维特根斯坦的语境思想更加丰富和细化,但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表现在于:两者都把语言看作活动,而非抽象的系统,都认为意义是动态的,必须在语言的使用中加以考察。都强调语境对意义的制约作用。(四)家族相似性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观从亚里斯多德到维特根斯坦之前的两千多年里,盛行的一直是经典的范畴理论。经典范畴理论的观点可以概括为:范畴由一组共同特征来构成,特征具有二分性,范畴有清晰的边界,一个范畴内各成员的地位是平等的,无所谓中心或边缘之分。维特根斯坦通过对各种游戏:棋类游戏、牌类游戏、球类游戏、竞赛游戏等的观察,发现种种游戏之间并不享有一种共同的特征,有的只是这样或那样的相似性,这些相似特征重叠交叉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他提出用“家族相似性”来表达这些相似之处,正如“一个家族的成员在身材、相貌、眼睛的颜色、步姿等方面有各种相似的地方———我是说,各种游戏形成一个家族”[2]47。正因为具有相似性,各种游戏才能形成一个可以称之为“游戏”的范畴,但是范畴的边界却是模糊的,哪些可以称作游戏,哪些不能称作游戏,中间并没有一条清晰而分明的边界。不独“游戏”范畴,许多其它范畴也是如此。范畴没有明确的边界,这样的边界也根本划不出来。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和范畴的模糊性挑战了经典的范畴理论,奠定了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观”的基础。心理学家Rosch等吸纳了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的思想,通过一系列实验,建立了范畴的原型理论。一个范畴的原型是该范畴“最典型的成员”或“认知参照点”[7]。“原型范畴观”认为范畴都是以原型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范畴的边界具有模糊性,范畴内各成员的地位并不均等,有的位于中心,有的处于边缘。“鸟”范畴、“家具”范畴、“交通工具”范畴、“水果”范畴等都是原型范畴。以“鸟”范畴为例,知更鸟是该范畴的原型,因为它拥有最多“鸟”范畴的特征:下蛋、有喙、有羽毛、会飞等。麻雀、鸽子、鹦鹉和鸵鸟由于与知更鸟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相似特征而隶属于“鸟”范畴。因此,“鸟”范畴是以原型知更鸟为中心建立起来的,麻雀、鸽子、鹦鹉和鸵鸟根据它们与知更鸟相似性的多少依次处于范畴的中心和边缘。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对原型范畴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可用理想化的认知模型(idealizedcognitivemodel,简称ICM)来阐释原型范畴,并用该模型分析“单身汉”“撒谎”和“母亲”等辐射范畴[8]。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观建立在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的基础之上,并进一步发展了维氏的思想。因此,二者在以下方面具有一致性:两者都是对经典的范畴理论的反动,都认为范畴以成员之间的相似性而得以形成。在范畴是否有清晰的边界这一问题上,两者都反对为范畴划一条清晰的边界,都认为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不存在非此即彼的二分现象。

二、结语

后期的维特根斯坦在批判前期“图象论”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语言游戏说”。该理论将语言视为一种活动,反对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意义,主张在具体的语言游戏或生活形式之中考察词语的意义,将语词的意义等同于用法。“语言游戏说”还认为各种语言游戏之间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而只有“家族相似性”。维氏的这些具有开创意义的观点对20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提出“说话就是做事”,就是继承和发展了维氏的语言游戏说和意义使用论;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秉承了语言游戏是有限规则无限使用的思想;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将意义等同于功能也与维氏的意义观异曲同工;而Lakoff的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和认知语法的综合范畴观也吸收了维氏“家族相似性”的精华,认知语法的“基于用法的模型”也受到了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的启发。综上,20世纪的语言学理论无不与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紧密的联系,无不折射出其哲学思想的光辉。

参考文献:

[1]RobinsRH.AShortHistoryof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1967:103.

[2]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全集:第8卷:哲学研究[M].涂纪亮,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3]王寅.语言哲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AustinJL.HowtoDoThingswithWords[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62.

[5]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陈嘉映.语言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84-194.

[7]UngererF,SchmidHJ.An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LanguageandResearchPress&Pear-sonEducationLimited,2008:42.

[8]LakoffG.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WhatCtegoriesRevealabouttheMind[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7:68.

作者:王鑫 单位:1.西安外国语大学 2.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