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对小学美术的影响

时间:2022-10-12 10:25:42

学科核心素养对小学美术的影响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课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地方美术校本课程的设计应以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明确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把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课程设计和实践中。该文以《青铜器》一课为例,阐述学科核心素养对小学美术校本课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校本课;课程设计

在国际教育改革提出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发展过程中必备的能力。对于美术学科而言,我国提出了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尹少淳将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为两个层次,前面两个是基本素养,后面三个是衍生素养,这五大素养共同基于的是视觉形象。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而且对教师的课程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校本课程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因此,教师在课题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主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校本课程的这一特征,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与时俱进,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摒弃以往只重视学生美术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观念,引导学生将知识技能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把核心素养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课程设计和实践中。

一、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在课程设计中的体现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视觉信息发达的图像时代,大量的视觉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如商场里随处可见的大型海报招贴,手机App里刷到的各种图像、视频以及网络游戏等。这些文化现象的传播使人们获取信息更迅速、更直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图像识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具有良好图像识读能力的人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和空间等形式特征……知道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和价值,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基于对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融入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校本课《青铜器》中,教师可以一段编钟的音乐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编钟的材质,继而引出该节课的主题——青铜器。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插入大量青铜器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基本造型和用途,打破学生对青铜器造型的单一理解,并总结古代青铜器按用途大致分为五种:酒器、水器、乐器、兵器和食器。由于用途不同,古代青铜器的造型也各不相同。如作为酒器的爵,其口部前端有倒酒的流槽,方便酒倒出来,后部有尖状尾,下有三个锥状的长足,利于保持酒杯的稳定性。鼎在古代主要被作为炊煮器和礼器。如,后母戊鼎就是一件祭祀用的礼器,其造型器厚立耳,腹部呈长方形,下面有四根柱子作为支撑,有利于食物的蒸煮、加热。为了使学生对青铜器的造型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学设计的其中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件青铜器,以绘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学生对青铜器图片的观察实际上就是图像识读的过程。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理解、掌握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在遇到其他美术作品或者视觉形象时,也可以同样的方式对其进行剖析与解读。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审美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手绘能力方面还比较薄弱,教学目标的设计如果比较简单,将不利于达到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如果教学内容难度太大,则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专注力下降,教学目标难以达成。因此,在课程设计上,教师要把握课题的难易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新知识。在《青铜器》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课堂体验,教师在备课时应提前准备好青铜器的外轮廓画稿,让学生在课堂中仅对青铜器纹饰进行设计。这一环节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又使学生经历了观察、想象、构思等一系列心理过程,并将其以画笔呈现在画纸上。从学生的作品中,教师可以看出其要表达的情感和对美的认知。学生由于成长环境、性格或天赋等方面的不同,美术表现能力也有所差异。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欣赏作品,感悟学生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不能以美丑作为评价的标准;同时,要以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学生,让学生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学生能够提升美术表现能力,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自觉地运用学科素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二、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在课程设计中的体现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逐渐形成对美的认知,并对美的概念形成基本的判断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要注重审美知识的传授。古代青铜器不仅器型别致,器身的装饰纹样也精美绝伦。商周时期,青铜器纹饰受宗教、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其装饰性是次要的,主要是其具有的象征意味。这些纹饰象征着商代的宗教观念和礼法制度,以及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期望,一些动物纹的产生也可能与部落的图腾崇拜有关。教师注重讲解青铜器纹饰相关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青铜器及其纹饰的审美认知能力。不同的纹饰具有不同的文化意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大型青铜礼器,其主要功能是祭祀,为了烘托祭祀过程中神秘、森严、恐怖的气氛,青铜器的器身大多会装饰一些动物的纹样。商周时期,兽面纹是一种常见的装饰纹样,这与古代人对图腾的崇拜有较大关系。祭祀活动是商代人祈求神明保佑的一种庄严仪式,祭祀用的青铜礼器上有大量想象的动物纹样,人们想借助其力量达到与神明沟通、祈求庇护的目的。这一时期的兽面纹造型诡异、夸张,给人一种神秘、恐怖的感觉。该节课以后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两件大型青铜礼器为授课重点,分别从造型和纹饰两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学生只有对青铜器纹饰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才能对美的概念有更为深刻的感受,进而才能形成对美的判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点目标,而良好审美能力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作为支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能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与表达。在《青铜器》一课中,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青铜器不同的造型,总结青铜器纹饰的特征及其内涵。青铜器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是该节课课程设置的一个难点,教师应通过对青铜器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传统纹样的寓意。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笔者挑选了有代表性的后母戊鼎、四羊方尊,介绍食器和酒器的造型特征与纹样特点。了解青铜器形成的历史时期和纹饰发展的过程对学生认识青铜器有很大的帮助。在该次课程设计中,学生从青铜器承载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内涵这一角度出发,让学生观察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了解青铜器工艺与商周文化的关系,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后母戊鼎作为一件祭祀礼器,器身上的兽面纹占很大面积,其形象一般以鼻梁为中线,左右两边对称,眼睛目视前方。其硕大的器身和装饰纹样的组合共同营造了一种神秘、诡异、威严的氛围。四羊方尊在造型设计上更加巧妙,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青铜器肩部四个方向各饰一个卷角羊头,羊的头部和颈部伸出器外,羊身和羊腿依附于尊的腹部与圈足上。在方尊的四个面中间,分别有一双角龙首探出器物表面,又从方尊的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教师要通过图片的对比,引导学生观察两件青铜器在造型上的不同。后母戊鼎的装饰纹样以平面雕刻为主,四羊方尊四个伸出器外的羊头则是以立体圆雕的形式展现出来,在造型上更加别具一格。羊在古代有吉祥、善良的寓意,古代人将羊的母题和青铜礼器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使造型更加美观,而且可以赋予其吉祥的寓意。这种将动物形态与器物形态相结合的青铜工艺体现了古人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学生审美意识的养成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向学生传授审美知识,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思考,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该节课学到的知识自行设计一件青铜器,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其尝试从文化的角度创作有创意的作品。三年级的学生对造型表现活动有较为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一特征,在课程设计中,通过练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进行创意实践时需要由创新意识主导。在设计青铜器的过程中,学生应先具备青铜器的造型意识,然后通过不同的造型方式表现出来。通过这种思维训练,学生能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将创意实践能力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目的。结语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不仅包括对学生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而且包括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选择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美术校本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对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国家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如在《青铜器》一课中,学生在课程中提升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基本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在以后遇到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就能够加以转变与应用,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素养,为将来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前世今生”.中国美术报,2018-08-13.[2]尹少淳.从核心素养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大变轨.美术观察,2017(4).

[3]张莉.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研究,2015(4).[4]谢崇安.商周艺术.巴蜀书社,1997.

[5]吴卫,姚傲雪.宁乡四羊方尊艺术特征及文化蕴意探析——十大国宝级青铜文物系列艺术研究.艺术百家,2014(S1).

[6]朱艳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美术备课.美术教育研究,2017(24).[7]尹少淳.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围绕核心素养的思考.教育导刊,2015(9).

作者:张敏敏 孙晓昕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