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性别教育探讨论文

时间:2022-02-21 04:46:00

青少年性别教育探讨论文

一、青少年性别意识的表现特点

青少年正处于发展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在生理上他们进入了人生中生理发育的第二次高峰;在心理上他们保持着快速发展的状态;在社会化方面他们能够独立地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与责任。青少年的发展使他们的生活和活动发生了变化,地位发生了变化,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和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同时由发展带来的难题也越来越多,苦恼也越来越多。比如青少年性意识的觉醒,也就是表现在对自己性别、对异性性别以及两性的区别和联系的认识。性意识的觉醒意味着青少年从此开始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两性交往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真正学习和扮演自己的性别角色的问题,即做男人做女人的问题。但是,由于青少年缺乏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所以,在性别意识的发展中容易受权威经验和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表现出如下特点:

1.传统性别意识的印迹明显,科学的性别知识较为缺乏。传统性别观中的男性特征的支配、自主、侵犯、成熟欲等,女性特征则为求助、亲密、服从、依附、教养等。所以女性常常在顺从、教养、责任等方面接受更多的训练,男性则在自信、成就和独立性方面接受较多的训练。传统的性别文化,对男性失败施加压力,认可男性的成功;对女性成功施加压力,宽容女性的失败。青少年在这样的以男性主权为主导的教育引导中,对社会性别的理解和性别平等的意识会越来越淡漠。

2.年龄越长,对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认同越强烈。性别刻板印象是指对两性的生物属性、心理物质和角色行为的较为固定的看法、期望和要求。性别刻板印象作为性别角度规范而体现的社会压力,还可塑造两性的心理行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年龄的增长,男女两性会更加表现出对性别刻板的接受和认同,比如女性忌讳被人认为缺乏“女人味”,缺少柔情,表现出依赖性强、脆弱等行为,使得她们在心理上、精神上不能真正确立独立的人格和自立的意识;男性为了证明自己符合男性标准,会有意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粗鲁、轻视女性等过分“男性化”行为。

3.男女青少年的差异还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学习兴趣、学习方式、闲暇活动、性格特征、职业和发展期待等方面。据一项调查显示,男子对商业、行政、建筑设计、机械感兴趣,女子则喜欢教育、会计、音乐、艺术等;男子普遍希望从事有权利和独立性的工作,女子则选择社会服务和有趣的工作,反映出两性明显的成就差异。

二、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影响因素

青少年从仅具有生物差异的男女婴儿,到承担社会所认可的男性角度和女性角色,必然要受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

1.学校教育经验的影响。青少年的学校教育经验,是影响其性别意识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男女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性别平等也成为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是,陈旧的性别角色观念和现实社会的社会性别不公平现象,也会通过学校教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青少年的性别观念和行为。例如在课堂上,教师会严厉批评爱接话茬的女生,因为他认为女孩应该是文静和害羞的,所以,对女生的胆怯和依赖表现出宽容。

2.社会职业和劳动分工的影响。体现在社会职业和劳动分工中的性别倾向,是青少年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在现实社会的各行各业中,有相当一部分职业和工种是有“职业性别标定”的,这种“职业性别标定”既受社会生产和分工水平的制约,也受陈旧的性别偏见的影响。例如个体会根据自己的性别认同设计未来的角色和职业,并且选择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和训练。个体进入职业选择时,男女两性大多会依据“职业性别标定”、自我角色期待、教育和职业的专门训练程度去选择职业。

3.大众传媒的影响。大众传媒中所展现的男女两性的角色分化、职业分工、态度、性格和语言,几乎都成为青少年效仿的“角色模式”。但是,大众传媒由于商业动机的驱使和性别定型观念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例如,男性大多以权威面孔出现,女性出现多为使用者、消费者,像洗涤用品、厨房用品也是以女性为主角。因此,社会文化背景所确定的有关性别角色的规范和标准,以及来自这些规范和标准的性别刻板印象,都是可以通过大众传媒透射出来、传递和作用于社会的成员。

4.同龄人团体的影响。同龄团体,是青少年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体进入青少年时期后,同龄人团体的影响将超过家庭的影响。在青少年的同龄人文化中,青少年是否遵循社会认可的性别角色标准,成为是否被同龄人团体接纳的重要条件。例如,一个男孩如果不喜欢足球或冒险活动,常常会被同龄伙伴嘲笑或训斥。

三、青少年性别教育的重要性

1.性别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

性别意识反映了“以人为中心”的时代特征,与人口意识、环境意识、人权意识一样,都是现代意识的体现。性别意识从性别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社会(如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现象,是实现性别平等和性别公平的观念和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性别问题的观点,是我们今天认识和分析性别问题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性别观,妇女解放的标志是男女平等,而两性平等的实现程度又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程度的标志。

性别意识首先以性别公平为原则体现现代意识。社会性别公平,是指现代社会的公民都应具有自觉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视角,善于从性别的角度去观察社会现实,认识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劳动分工和发展差异。将性别意识转变为社会行动,在个人层面,是要从行动上积极促进男女两性的协调发展;在国家和政府层面上,是要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2.性别意识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青少年的性别观念和行为,是构成青少年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体的性别观念和行为是与他(她)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和思想觉悟相关联的。在工业化、信息化、社会民主化和多元化的历史进程中,他们的性别意识、态度和性别角色的定位,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未来的平等参与和发展,还将直接影响到成千上万的未来的家庭质量和未成年人的发展。

通过性别教育,为青少年,特别是女青少年,提供一个认识自我和社会的女性视角,增强自信心和自主意识,把个人感性的、下意识的性别经验提升为女性群体共同的、理性的自觉认识和行动,以提高青少年的个人素质。

3.性别意识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保证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少年顺利地渡过人生的高峰期、转折期。对青少年进行性别意识的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性别知识,自觉抵制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主动建立双性化的社会性别行为模式,是使他们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通过性别意识教育使他们理智地面对自己,积极地表现健康美青春美;更使他们投入到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中,体验积极的情感和发展高尚的情操。

四、在青少年中实施性别教育的基本思路

1.教育青少年学会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释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2.父母和教师要努力做青少年性别角色的榜样,以改变沿袭已久的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偏见,培养青少年对性别议题的关注、敏感度,教给他们有关两性平等、相互尊重的知识和技能。

3.合理利用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宣传性别公平的理论,使青年学生了解社会性别公平是教育民主化和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4.性别教育的理想模式——双性化教育。双性化是一种综合的人格类型,即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男性与女性心理特征,尤其是心理气质方面具备男性和女性的长处和优点。具有双性化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人,往往能较好地适应环境;具有双性化人格的人是一个继承了男女优势具有更高的心理健康与自尊,自我评价更为积极的优秀的人。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性别教育性别意识重要性

论文摘要掌握自己的性别角色,是人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人生的整个历程中,青少年时期是性差别表现最突出的时期,也是性别角色形成和定型的关键时期。从青少年性别意识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因素入手,分析青少年性别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在青少年中实施性别教育的基本思路,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和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