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德育教学模式

时间:2022-09-15 10:46:13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德育教学模式

摘要:德育教学是中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理念,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在阐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渗透德育教学价值的基础上,就美术课程德育渗透的教学模式建设要点展开分析,并指出德育教学模式建设中应注意的具体事项,期望能实现美术课程与德育教学的深入融合,继而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德育;教学模式

中职院校是我国培养专业型、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阵地,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对于中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全新教学理念下,立德树人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这为中职院校德育教学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美术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重要课程内容,在该课程教学中,要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就必须对特性结构、内容结构、教学目标模式等要素进行系统分析,实现教学模式的全面优化和创新。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渗透德育教学的价值

立德树人教育是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中,美术学科本身包含了较为丰富、多元的德育教学资源,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层面:一方面,美术学科中所蕴含的德育教学资源较为丰富,严格围绕美术作品的现实条件,积极地将思政道德、人文情感融入其中,能进一步丰富美术学科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智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对美术教材中所蕴含的正能量进行深入挖掘,能实现学生的有效引导和鼓励,受此影响,学生具有欣赏美、感知美和践行美的意识,这有助于净化学生心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此外,重视学生德育教育是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内在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中,依据现有的教学条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开展进行学生引导,不仅符合了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而且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1]。

二、美术课程美育德育渗透教学现状问题

步入新时期以来,开展双育教学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要求,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中,应结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在美育教育的基础上,融入德育教育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美育、德育教学的融合趋势进一步加深,这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本专业教学的整体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具体教学阶段,美育德育渗透教学仍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在美术课程渗透德育教学中,对于美术与德育教学内容结构的建设存在一定问题,未能实现教学内容资源的有效整合。另一方面,在课型结构层面,现阶段的美术课程教育与德育教学仅停留在简单的理论教学层面,且教学过程以教师为核心,尚未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定位。此外,美育德育教学方法应用不够合理,这使得两者的衔接不紧密,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三、美术课程德育渗透的教学模式建设要点

(一)美术与德育教学的内容结构建设

依托美术教学开展学生德育教育前,教师首先需要对美术教育的内容进行整合,实现德育教学资源的有效梳理。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其美术课程中的德育教学资源包含较多内容,除美术与职业理想、美术与人生外,美术与礼仪、美术与幼儿教育、美术与合作训练等都是极为重要的德育教学资源[2]。在具体教学中,不同板块德育教学资源的内容和形式具有较大差异,同时其对于学生德育教学的侧重点也有一定区别。这要求在美术与德育教学中,教师应紧抓每个模块的核心要点,然后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强化美术教学知识与学生练习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实现学生成长及发展方向的有效规划。值得注意的是,美术课程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实现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对此,在开展学生德育教学中,教师应格外重视我国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并培养学生谦虚包容、不畏困难、自信活泼的心理品质,进而为学生走向岗位开展学前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二)美术与德育教学的课型结构建设

传统教学模式下,德育教学一直停留在简单的理论教学阶段,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核心,其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形式应用均具有简单性和机械性的特点。新时期,这种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现状,故而有必要课型结构的有效建设和创新。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学院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德育渗透的内容和形式均发生显著变化,对此,在教学中,对于新型课型结构的建设,还应考虑以下重点:其一,应重视课内外结构形式的分析,在教学中,不论是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还是思想引导以及学习拓展,教师均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在考虑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化的选择教学内容,调整教学形式,这样能有效地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结构。譬如,开展《美术作品中的不同人生》教学中,为解决学生想象力和思维判断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教学形式创新中,教师可选择多媒体教学方法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生动展示课程内容,实现优秀文化对学生的有效熏陶。其二,学生的美术技能和道德素养,均需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提升。基于这一特征,在开展美术课程教育中,专业教师还应深化对课程结构的研究,然后紧抓课程核心要求,创设具有较高情景价值的项目训练活动,在这些训练活动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培养学生丰富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而且要重视学生行为的规范和约束,由此来实现项目作品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潜移默化地规范学生言行,实现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培养。

(三)加强德育教学模式各要素的联系

要建立美术课程与德育教学相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还应注重教学模式内不同要素之间逻辑关系的有效分析,以此来体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引导作用和价值要求[3]。新时期,要充分体现教师观念更新的实质条件,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还应注重以下要点:其一,教师本身要注意美术学科与德育教学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实现美育与德育的融合。其二,新时期的美术教学应注重生态文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建设,在这一模式下,应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使学生形成高尚道德品质和素养。

四、美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下,中职院校虽然重视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然在具体教学中,其主要是通过职业道德规划课、政治课、班会课等形式来开展德育教学中,这使得德育教学具有“说教”的特点,并且在课程教育中,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基础,学生对于德育理念的领悟有限。新时期,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就必须注意实现教与学角色的变化,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来使得学生形成主动探索、自主体验的意识,继而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学生的道德素养的有效锻炼和提升。

(二)持续改进德育教学方式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对于学生职业、社会、生活、礼仪等层面的思想认知教育和道德培养具有深刻影响,新时期,美术教学本身具有多感官、多元化、跨学科体验的特点,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德育思想理念的有效渗透,有必要对固有的美术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以此来克服单一教学的弊端,实现美术学科与德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具体教学方法创新中,可通过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互联教学法等方式来开展教学,这些教学方式能实现信息处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最终评价,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方法的应用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作为支撑,在以往教学中,一些中职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些课堂教学环境整体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新时期,为实现美术课程与德育教育思想的渗透融合,在教学设计阶段及教学方法应用中,就应重视良好教学环境的创设。除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良好教学环境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继而实现美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譬如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击鼓传花的方式,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要求鼓停持花者结合所学的内容,讲授相关的名人故事和美学理念,并分析相关理念中涉及的德育知识,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保证美育及德育的教学效果。

(三)融合德育思想与美术内容

要实现德育教学与中职美术教学的有效融合,在具体教学中,还应紧密联系美术教学内容与德育思想,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应重视美学基础的应用,审美是美学基础的重要内容,其涉及主体对外界事物感性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道德判断也是对外界事物判断的重要内容,将道德判断与美学中的美与丑联系起来,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而且能使得学生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另一方面,在中职院校美术专业教学中,还应重视美术课程内容与德育教学思想的渗透。在美术课程内容应用中,应借助美术家个人品质、美术理论渗透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实现美术课程与德育融合,还应注意树立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进行以引导,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结语美术课程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对于提升中职院校学校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具有深刻影响。新时期,人们只有充分认识到美术课程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的必要性,然后积极地创新美术学科与德育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为美术课程与德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造有利条件,进而提升德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引用:

[1]郝光.如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0):61,63.

[2]褚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德育渗透的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4):182-183.

[3]杨胜岩.中职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功能的实践研究[J].明日,2019(27):142..

作者: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