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小学化危害及解决策略

时间:2022-02-18 11:15:25

学前教育小学化危害及解决策略

摘要:学前教育“小学化”是长期被大家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学前教育“小学化”存在抑制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扼制幼小衔接有序进行,阻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危害。它因幼儿家长提出需求,幼儿教师推波助澜,幼儿园提供环境等原因而形成。因此,应该通过改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性,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与引导来解决学前教育“小学化”这一难题。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危害;成因;解决策略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全国幼儿园数量急剧增加,同时,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质量。然而,学前教育“小学化”阻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小学化”是长期被大家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201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2018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进一步提高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治理力度。2019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为“科学做好入园准备”,将宣传活动作为治理“小学化”的重要举措。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反专业的表现。“教学是一个自然有序的过程,需要遵循其规律,‘盈科而后进’。急于求成,盲目推进,不但没有助益,反而会造成危害。”[1]1.学前教育“小学化”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抑制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园的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以形象记忆为主,思维具体形象,拼音、汉字以及数学的符号对孩子来说比较抽象,难理解。幼儿应以进行直观的活动和获取直接经验为主。“在大约6、7岁的时候,儿童智力发展出现了质的变化。儿童有能力构成心理运算———换句话说,他们开始进行系统的推理,用逻辑的方式解决问题,最后放弃自我中心。”[2]进入小学后,幼儿才可以逐步学习拼音、汉字、算数等内容。学习认知的发展呈阶段性,孩子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该学什么、怎么学习都是有方式方法的,而不是强加于孩子,否则会适得其反。2.学前教育“小学化”扰乱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顺序,扼制幼小衔接有序进行。一些幼儿园以幼小衔接的名义提前教授幼儿小学知识,扰乱了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顺序。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学习方面的准备,还包括社会性方面、生活方面的准备。真正的幼小衔接不是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而是为幼儿上小学做好身心全面发展的准备。有些幼儿园没有按照教学活动的安排,越俎代庖,将一年级的教学活动提前到幼儿园进行,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使幼儿容易以错误的形式学习表层的知识,导致一年级老师叫苦连天:他们很难纠正幼儿的握笔习惯、写字的笔画笔顺、拼音的拼读,以及他们在幼儿园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3.学前教育“小学化”阻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学前教育阶段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交往能力、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反之,在学前教育阶段不重视这些良好品质的培养,而是注重知识的灌输,后期的教育则难以培养出人才。“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基础教育品质恶化的一个表现”[3],“给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带来不仅是现实的、也是长远的危害”[4]。学前教育的病态发展势必会导致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甚至高等教育的畸形。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分析

尽管教育部多次提出要综合治理“小学化”倾向,严禁学前教育“小学化”,有关专家学者长期以来也一直呼吁去学前教育“小学化”,但为何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却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呢?1.幼儿家长提出需求。有些家长虽然了解一些科学的育儿知识,但是由于内心焦虑,为了让自己的子女“赢在起跑线上”,再三挑选能让孩子学到更多文化知识的幼儿园,希望幼儿园教给小朋友的文化知识多多益善。家长一味地给孩子灌输知识,却忽视了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往往给孩子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滋生消极对待学习的态度。有些家长则是教育观念落后,对幼儿教育知识知之甚少,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家长,他们认为上幼儿园本就应该让孩子多学些文化知识,而不是让孩子去幼儿园玩,幼儿在幼儿园中游戏是不务正业。家长们急功近利,注重见效快、面儿上的知识,忽视给幼儿积蓄如良好的学习品质、交往能力、生活习惯等有利于后继学习的能量。2.幼儿教师推波助澜。幼儿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被认为是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帮凶”。一部分教师是出于无奈,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许多刚入职的幼儿园教师认为幼儿园实际与自己所学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有很大出入,“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与“幼儿园以教学为基本活动”的现实存在很大差距,但是由于受幼儿园环境的影响,受领导的安排,诸多教师选择了妥协;另一部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素质的限制,对幼儿教育专业一知半解。比如有些幼儿教师是小学转岗教师,他们把小学的教学方法直接“移植”到幼儿园,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些教师甚至无证上岗,没有专业的知识,没有相关的培训,凭自身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开展幼儿园一日活动,其结果可想而知。3.幼儿园提供现实土壤。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在幼儿教育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便“大张旗鼓”地进行这一反专业的活动,有些幼儿园甚至打出了“幼小衔接班”的招牌。诸多幼儿园打着“以幼儿为本”“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的旗号,却开展压抑幼儿天性的知识学习。幼儿园中“拼音”“识字”“算数”等课程开展的热火朝天,并思索着研发、引进更多“先进的”、让家长趋之若鹜的但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高端课程”。幼儿园缺乏相关法规的约束,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随波逐流,强有力地“推动”学前教育“小学化”。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1.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供家庭教育咨询,加强对家长的宣传与引导,让家长明白幼儿园时期向幼儿灌输知识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从幼儿长远发展考虑,这样做对幼儿百害而无一利。家长应该静心教育,静待花开,明确让幼儿顺利地进行幼小过渡不仅仅要帮助幼儿做好学习方面的准备,还要做好生活方面的准备。其一,在学习方面的准备不是学习内容的超前学习,而是学习品质的培养。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如记忆力、注意力与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想象力与创造力;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保持文具和书本整洁的习惯,养成每天坚持阅读的习惯以及掌握正确的握笔书写姿势等。其二,在生活方面的准备包括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如遵守游戏规则、交通规则等;增强孩子责任意识,如每天交给孩子一件事:丢垃圾、摆碗筷、洗袜子等,不断提高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提高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如分享、自信、合作、移情等能力;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如自己穿衣吃饭、刷牙洗脸、管理玩具等;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引导孩子了解安全常识,如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2.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国家应把与幼儿教师相关的法规落到实处,贯彻落实《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建议。《意见》要求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2018年我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为“我是幼儿园教师”,体现了国家对幼儿园教师的重视,为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性有重要意义。幼儿教师也应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用心去了解孩子、研究孩子。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教育观。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真正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善于从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其次,在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活动;活动中在观察的基础上恰当地引导,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适宜的发展;活动后多总结反思,让自己在活动后有所提升。最后,坚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积极参加相关讲座、培训。积极参与活动研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能力。让自己在活动中游刃有余,体会到每一次活动成功的喜悦,进而提高自己的工作热情和自我成就感。幼儿教师通过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才能用不可替代的专业性得到家长与社会的广泛认同。3.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与引导。《通知》指出:“各地要认真落实挂牌责任督学制度,把纠正‘小学化’问题作为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定期督导与报告制度。对办园教学行为不规范、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要责令限期整改,对问题频发、社会反映强烈的,实行年检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幼儿园办学的监管和指导,建立健全幼儿园办学监管评价机制并落到实处。国家应加快学前教育立法,使学前教育有法可依,保障优质幼儿园的权益,严惩办园不规范的幼儿园。在学前教育相关法规的督促下,公立幼儿园去学前教育“小学化”取得了些许成效,但一些私立幼儿园仍以教幼儿学习超前的知识为卖点,存在严重的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应引导私立幼儿园规范办园,建立公立幼儿园帮扶私立幼儿园的机制,减小公立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的差距。广大的农村幼儿园也因缺少资金、师资不足等原因加剧了“小学化”的问题,因此要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幼儿园的专业化水平。在落实相关法规、政策时,做到公立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城市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并重,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稳健发展。学前教育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努力造就健康的幼儿人格,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前教育应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让教学活动平稳、有效过度,保证教学活动有序进行;学前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努力根除学前教育“小学化”这一反专业的现象,促使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艳茹,杜海燕.中外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0.

[2]SCHAFFERHR.儿童心理学[M].王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168.

[3]周桂勋,丁海东.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教育哲学批判[J].幼儿教育研究,2017(1):17—21.

[4]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4.

作者:吴斯婷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