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学习的心理障碍透析

时间:2022-01-22 02:14:00

英语口语学习的心理障碍透析

论文关键词:英语口语心理津碍原因消除

论文摘要: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认可,但由于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种种心理降碍,使英语口语的学习效果不尽人意。丈章分析了英语口语学习中产生心理降碍的原因,并提出了消除心理降碍的几种途径,以期改善英语口语的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与对外交往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国际交流使用的主要语言,英语特别是英语口语的重要性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很多企事业单位更是将英语水平(含口语水平)作为招聘员工的一个硬件指标。因此,很多在校生迫切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学校、教师更是在英语教学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口语教学更难令人满惫。本文将从消除学生在口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的角度来对如何改善英语口语教学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一、心理学关于学习的理论

心理学研究认为.从广义上讲,学习是人及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的过程。我们这里将要讨论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组织帮助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有一类是有关学习的积极性的、非智力的,如动机、注意、情感、情绪、意志、兴趣等;另一类是有关认知过程本身的,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前者对认知过程及其效果具有很大影响;后者则直接涉及学习本身。人的心理因素就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非智力因紊。在学生身上往往表现为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这些因紊尽管不直接介入具体的学习过程,但对于学习效果起着调节、激励或推动的作用。如果这些因家正常运作,那么我们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心理是正常的、积极的、无降碍的,对学习过程起到了正面的、促进的作用;反之,则是不正常的、消极的、存在心理障碍的,对学习过程起到了反面的、阻碍的作用。

二、英语口语学习中心理障碍的表现

尽管英语学习特别是口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大家认可,学习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普遍认为课堂反应差、强人意,教学效果难如人愿,很多涉及到学生学习心理的问题层出不穷。英语口语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有以下几种。

1、胆祛心理。英语作为非母语的第二语言,对早已经习惯了母语思维又缺少语言环境的多数国人来说,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口语表达方面,难度自然更大。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胆怯心理,惧怕发言,生怕说不好、说错,遭到嘲笑。这样的心理问题常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上的障碍,一张口就紧张,一紧张就语无伦次。很自然地,更加惧怕发言,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自卑心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差,或者发音不标准,或者其他的一些原因,自卑感较强,自认为不如其他同学,低人一头,不敢在课堂上发言,也不主动与老师同学就学习问题沟通,在课堂上默默无言,总喜欢躲在不被人注惫的角落,长此以往形成自闭孤独的性格。反过来,这又进一步加大了学习上的津碍.影响了学习的信心,对于学业更加悲观、失望,学习效果更加恶化。

3.容位心理。有些学生由于害羞心理,在课堂上不愿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他们羞于在人前表现,一旦发言,往往面红耳赤、吞吞吐吐、扭扭泥泥。自然这样的课堂表现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学生往往会因此怀疑自己的表达能力与口语水平,很有可能导致胆怯和自卑心理的产生。

4,从众心理。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少数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地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从众心理”。从众性是人们与独立性相对立后种惫志品质;从众性强的人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惫见并付诸实行。

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从众心理在发挥作用。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趋向于随大流,缺乏表现欲,别人不发言我就可以理所当然地保持沉默。这样一来,课堂死气沉沉在所难免,教师的课堂设计不能得到发挥,课堂任务完成不佳。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放弃了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失去了检验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学习过程缺少了反馈这一重要环节,效果大打折扣。

5.应付心理。与从众心理类似,多数英语特别是口语成绩不佳的学生存在着应付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责任感,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对待日常的学习,将老师的要求与布置的作业当作不得不走的形式,只求应付,从不考虑认真学习、通过努力学到真知。这主要是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内部无动力,外部压力自己解除,没有自觉性和紧迫感。时间长了,欠账越来越多,学习越来越困难,更加没兴趣,甚至厌烦学习。

6.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厌烦、厌恶,甚至反抗对立情绪,拒绝接受老师的说教,不愿执行老师提出的要求,甚至故意对抗的现象。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会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第二,会引发学生厌烦情绪,造成心理疲劳;第三,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学习的效果;第四,会引发学生更进一步的过激行为,放纵自已,甚至自暴自弃,影响教育的效果,甚至会对社会带来危害。

三、英语口语学习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

上述心理问题的产生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其中个人的内部原因起了一定的作用。由于成长环境不良或者家长教育、引导不当,有些学生缺乏某些良好的性格特点而具有一些不好的个性,比如悲观,不能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软弱,无法独立地解决问题,遇事倾向于逃避;偏激,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自卑,缺乏足够的自信;敏感多疑,总是感觉他人在议论嘲笑自己等等。这些个性特点对学生的情绪具有极大的影响,而情绪又会影响认知和学习过程,最终影响学习的效果。显然,不经过特殊努力,要求一个悲观的、自卑的学生在口语课堂上认真学习、积极参与、有出色表现、取得较好的口语成绩是很不现实的。

抛开个人的内部原因不谈,不良的外部刺激是学生学习英语口语时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其中教师的不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表达方式、沟通方式、评价标准与激励手段是造成学生学习口语的心理障碍的外部不良刺激中的主要部分。

首先,有些教师未能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只不过是简单地传授知识的过程,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参与的重要性,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失去应有的意义。教学方法陈旧,不能认识到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意义,还是倾向于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不能利用多种教学工具,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工具,课堂教学单调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主意,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部分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

其次,如果教师不能使用正确的方式、合适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非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将对学生心理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使学生产生挫折感、自卑感、焦虑感,失去学习的动力、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比如教师若是用负面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评价,必然使学生感到难过、沮丧、尴尬,甚至会招致学生的反感、抵触;反过来若是采用正面激励的方式,效果则必然大不相同。

再有.教师设定的评价标准如果过高.必然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如果学生感觉压力过大,就将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影响认知过程和学习效果。如果经过努力仍然与教师设定的标准存在相当差距,这部分学生的负面情绪将进一步强化,直接导致自暴自弃。显然,要求我们的学生用纯正的发音、正确的语法、地道的句子、严谨的逻辑进行口语表达就是一个令学生无法承受的超高的评价标准。

最后,不能采用科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激励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口语的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正确的激励手段可以诱发、引导、调节需要与动机,形成合理的感情与态度,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演绎出学生群体的一致性、凝聚力,进而演绎出模仿、从众、认同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整体进步。然而,若不能采用科学手段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消磨掉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死气沉沉,对教学产生严重的影响。

四、英语口语学习中心理障碍的消除

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因素的重要作用,并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引导、调节学生的情绪,消除其心理障碍,使其心理处于正常的、积极的、健康的状态,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1.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正因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教师务必采取有效手段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利用原有动机的转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教学经验和有关研究表明,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利用游戏或听故事等其他活动动机,使学生这种已有动机和学习发生关系,把这种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上,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需要。

口语教学恰恰具有这方面的优势,由于语言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是交际的重要方式,人们的生活中时刻都需要语言。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有趣的教学形式,比如小品表演、讲故事、新闻播报、模拟会议等等将学生参与游戏类活动的动机有效地转移到学习上。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还应该随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向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标和知识的具体意义,引导他们将完成本节课的任务作为眼前动机。其次,用生动的语言与肢体动作,吸引学生注意,用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的热情,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其产生明确的学习动机,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2.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以丰富有趣、逻辑性很强的内容及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供口语课使用的教学材料、手段和工具大大丰富,比如多媒体的使用就可以起到板书所无法起到的作用,让学习的内容变得更直观、生动、可理解可接受性也大大增强,学生就可以相对容易地掌握课堂内容,练习起来也得心应手。

3.加强同学生的情感沟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化解学生的心理除碍。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与行为,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要多理解,用换位思考的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自己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而选择正确的、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沟通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愉快的学习氛围,缓解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最终化解他们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成绩。

4.把握正确的评价标准.多采取正面激励手段,帮助学生树卒自信、促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评价标准应该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给学生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但是过大的压力会令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要通过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任何进步,促使他们产生成就感,这样的积极的情绪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自信心与求知欲,并强化学生的表现欲,教学效果自然改善。

综上所述,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对学习成效具有重大影响,教师应该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有效利用学生的情绪.采用必要的方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以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发挥,动机、兴趣、信心得到强化,最终有利于改善英语口语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