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与就业对接探索

时间:2022-02-18 04:16:16

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与就业对接探索

【摘要】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于CBE的创新应用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集智慧、创造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于一体的综合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方案应并重技能和理论,实践教学体系无缝对接就业体系,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就业三者统一。文中以实现实践教学体系与就业链对接为目的,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就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创新应用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新时期物流行业的人才需求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就业体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创新应用型;实践教学;就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和“双创”浪潮的涌现,传统的以“知识学习”为主的大学正在向“能力培养、创造性学习”转型升级,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院校也正在向“创新应用型”转变。基于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Education,简称CBE)的职教理念是当今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推行“以岗位为导向,能力为目标,教学、生产、培训、创业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产学对接、产教融合,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开拓校企合作平台成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深度合作成为高职院校的一大发展目标。然而,一部分学校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在理论教学、就业环节中合作单位参与度不高,培养的是有实习经历而非实践能力的人才,实践教学体系与就业体系出现分离。

1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的快速兴起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平台和机会。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各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策略,积极倡导课程改革,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兼顾理论和实践教学,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一般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大模块组成,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运输、仓储、配送等业务实际操作和管理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学校积极开拓实习、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创造条件,实验室的建设、校企合作单位的开拓成为实践教学的必要途径。针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仿真实验室、立体仓库等为校内实践提供了条件,模拟的物流情境为理论教学做了补充,有利于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校企合作单位(京东、顺丰、物流园等)的开发,为校外实践创造了条件,实现了教学与岗位、企业、行业、产业的无缝对接,真实的物流情境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机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学习中成长、升华自我。

2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校企合作形式化。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各职业院校积极开拓校企合作平台,推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合作教育的学习组织形式,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已成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合作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和机会,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但部分院校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集中资源优势开拓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校企合作基地,例如京东、顺丰、百世汇通、物流园等,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但并未真正落实执行,合作单位提供了实习岗位但并未给予学生就业机会,在理论教学、就业环节中合作单位参与度不高,且实践环节参与时间非常受限。2.2实践教学与就业分离。目前,各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开设与物流专业课程配套的实验课、实训一体化课、校外实习等,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实习实训环节考虑了学生对学习的需求,也基于学校、专业、课程的需求开发了多家校企合作单位,但忽略了学生的就业需求,大部分校企合作单位只提供短期的实习机会而不予以就业机会,导致学校培养的学生是有实习经历而非实践能力的人才,这与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学习和就业之间存在较大的“鸿沟”。2.3重技能轻理论。目前,校企合作的通用方式是为学生提供1-6个月的实习期,企业安排带岗师傅以“现代学徒制模式”指导学生完成实习。现代学徒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它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但在执行过程中,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培训体系不完善,一般只进行安全培训和操作培训而缺乏对物流理论知识的培训,“一切听从师傅指挥”,跟随师傅后面看、学,出现“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导致学生会操作物流作业设备但不知其原理,没有真正实现“教、学、练、做”四位一体,创新、发展受限。

3无缝对接就业体系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3.1实践教学遵循。“认知—理论—应用”的递进模式实践教学是技能掌握和知识应用的关键手段,在实践环节应遵循“认知—理论—应用”的递进模式,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体现“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实践教学特点。因此,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环节也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培训,在超越认知的基础上掌握应用原理,做到“教、学、练、做”四位一体。3.2“专业群、岗位群、产业群”。三者联动,突破就业鸿沟专业群建设是形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专业群的建设有利于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共享,既能加强核心专业的建设,又发挥优势专业的引领辐射作用,促进相关专业的提升,提高办学效益。自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形成500个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以来,各大职业院校集中专业优势打造特色专业群。院校可以建立以物流管理专业为核心,电商、审计、计算机、交通运输、大数据等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以无缝对接实习、就业岗位群,专业群、岗位群对接产业链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专业群、岗位群、产业群”三者联动,建立校企一体化的新培养模式,形成物流企业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课程教学标准相互贯通的“三标融通、嵌套教学”体系,实现招生与招工互通、上课与上岗互通、毕业与就业互通,实现“零距离”就业,拓宽就业途径。3.3校企人资服务、师资共享,打破理实一体壁垒。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校发展转型的新常态。校外实习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要根据物流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校企双方要共同参与理论、实践教学环节,共享师资,强化理论和实践教学,共同打造“双师型”队伍,充分保障校企共同育人深度地、可持续性发展以形成“校企共管、责任共担、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管理机制,真正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一体化育人。

4总结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针对实践性强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校企合作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集物流管理专业的特色,打造物流特色专业群对接产业群,实现专业、岗位、产业三方联动并与就业对接,基于校外实训基地提升认知和操作能力,巩固理论知识,校企双方形成“校企共管、责任共担、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有效管理机制,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零距离“就业,打造注重“能力培养、创造性学习”的校内外实践基地。

作者:吴露 单位: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