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述评

时间:2022-06-28 10:15:43

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述评

摘要:以中国知网(CNKI)为文献数据来源,通过近年来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的共词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学者关于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领域:义务教育与信息化教育,特教教师与信息化教学,特教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且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主题较为笼统,针对某一类障碍的研究较少。基于以上分析和结论,认为未来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应该注重对专业人员的培养。

关键词:特殊教育;信息化;特殊教育信息化

1引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惠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作用也越来愈大,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本身更加富有个性化,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使教育建立在更加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之上,使人们能跨越时空学习,增加了教育机会,教育公平也得到保障。所以信息技术教育是惠及每一个人的教育,没有例外。当前,国家对特殊教育越来越重视,陆续出台诸多有关特殊教育的政策和法规,有效地保证了特殊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信息技术作为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将其积极广泛地应用在特殊教育领域,促进特殊教育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特殊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特殊教育对象(即特殊儿童),通常,我们将其理解为一切与正常儿童不同的儿童。但我们也可以将其细化为弱智儿童、残肢儿童、盲童、聋童等11类。特殊教育就是教师针对特殊儿童,利用特殊设计或者一般的教材或课程为其提供教育或者相关服务。基于此,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并依据中国知网(CNKI),对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透过其发展局势,归纳研究热点,以便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研究提供可参考的计量学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根据本研究主题及数据库特征,文献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检索以“特殊教育信息化”为主题,“特殊教育”为关键词,检索期刊文献,时间为2005年1月—2018年12月,通过文献检索及有效筛选得有效文献共308篇。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SPSS的共词分析方法进行文献综述研究。该研究方法利用科学的分类原则,相比于传统的文献综述更加客观与直观,有效克服了传统方法偏于主观的弊端。

3研究过程与主要发现

初步文献计量分析。某学科领域学术研究的进展速度、理论水平在该领域论文的时间上有较为明显的反映。从论文数量及时间分布来看,我国特殊教育从2005年至今整体呈现逐渐增长的态势。但在2011年出现低谷,仅有两篇文献。2015年增至42篇。在2016年达到巅峰。2017年为41篇,2018年为31篇呈现减少趋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特殊教育信息化受到关注较少,接受特殊教育的人群较为狭小,没有获得社会更多重视。从论文数量的变化趋势上看,我们可以得知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经历了较为波折的发展过程,但在整体上呈现发展趋势。高频关键词及共词矩阵构建。关键词共词的分析一般只针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依据SATI的高低频词分析结果,根据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特点,确定了本研究的高频关键词阈值为6,得到28个高频词。由此发现,各高频词的频次较高,且各关键词间频次相差相近。综上说明,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主题相对聚焦。并且在盲童、聋童、弱智儿童等11类的特殊教育对象中,听力障碍是受关注度最高的特殊教育类别。但对于其他残疾障碍的生理缺陷则研究较少,热度不高。构建关键词共词矩阵是在高频词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所以对于高频词我们在高低频关键词阈值为4次的基础上,选取了51个高频词。运用SATI分析软件形成了一个51×51的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以相异矩阵为基本数据,利用SPSS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多维度分析。相异矩阵中的数值代表两词的相异程度,值越大差异越大。多维尺度分析关键词共词矩阵。多维尺度分析是共词分析绘制知识图谱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其绘制的知识图谱中,被分析对象以点来表示,将具有高度关联性的对象聚集形成一个类团。由此该领域的研究主题、研究结构问题通过多维尺度分析形成的知识图谱表更加简洁直观地表现出来。本文运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Euclidean距离模型以及多维尺度分析方法,通过对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论文的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分析,形成了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主题的可视化知识图谱。根据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近年来特殊教育信息化主要分布在3个领域(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第一个领域内的高频关键词是信息化教学,义务教育。这一部分主题较为分散,可命名为义务教育与信息化教育。第二个领域的关键词是特教学校,特教教师,信息化教学。其主题较为明显,主要集中于信息技术在特教学校中教育教学的应用。依据文献和关键词,可命名为特教教师与信息化教学。第三个领域关键词是多媒体教学,信息化,辅助教学。该领域主题较为集中,主要关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可以命名为多媒体信息化教学。综合以上可知,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主要热点有3个部分:义务教育与信息化教育,特教教师与信息化教学,特教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

4研究热点与分析讨论

义务教育与信息化教育。在该领域,主题较为分散。但仍可看出特殊教育信息化主要集中在儿童学龄阶段。残疾儿童的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中发展最为缓慢的部分。而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则更加匮乏。当前,诸多关于特殊教育的法规、政策也陆续出台,这也反映了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特殊教育的发展也有了更加稳妥的保证。特殊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补偿缺陷,特殊教育的对象有着不同方面和程度的缺陷,认知世界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调动儿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补偿其他感官的不足。大多数残疾儿童是先天因素造成的,因此在儿童学习期应用信息技术将使得儿童的发展具有无限可能。对残障学生来说,能补偿某种生理缺陷,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特殊教育中应用新信息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活动,让学生接受听觉、视觉、触觉等各个方面的刺激,使其大脑在学龄阶段得到充分发挥。特教教师与信息化教学。目前,我国特殊教育的专业教职人员较为匮乏,特殊教育领域需要更多的专业教师,而特殊教育信息化方面则需要更多更专业的拥有技术能力的教师。而目前部分特教教师也存在许多问题包括: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个人操作能力不强、信息化教学运用的不恰当以及忽视师生情感交流。所以在特殊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特教教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要求特教教师能够经常和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专业的特教教师是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教师是信息技术与特殊儿童之间沟通的桥梁,架好桥,才会走好路。因此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使用能力,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要多样化,重视情感交流是优化特教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化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把传统板书、电子课件、创设情境相结合起来。使听障学生和轻度智障学生能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化复杂思维为简单思维,化立体思维为平面思维。特教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特殊人群有了学习知识,接触世界的机会,但当前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在特殊教育中,信息技术一般只用来制作课件等。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类别、程度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信息技术改变了特殊教育的知识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间的互动方式。在特殊教育中,信息技术便于教学资源的获取和共享,改变了残障人士的学习方式。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作为特殊需要人群自主学习的主要工具。信息技术还需要不断地研发和创新。学校要建立相关制度和政策鼓励特教教师从事信息技术应用的研发和创新工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激励机制。所以在考核特教教师授课阶段信息技术能力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侧重于对课堂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的应用能力的考核。

5结语

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方向,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促进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发展,要将信息技术落实到教学的环节,提升教学质量,面对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恰当的策略应对。此外,还亟需培养专业的特教老师,加强平台的基础建设以及完善学校-平台整体建设,对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规划与指导,促进特殊教育信息化更具中国特色与使命。在这一过程,我们要遵循特殊教育规律,结合其特点,关注其重点,解决其问题。总之,着眼于当下,努力实现特殊教育信息化走向特殊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涂晓琴,戴东红.融合教育模式下听障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4(08):40-46.

[2]张玉双.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J].晋图学刊,2008(05):45-48.

[3]李亚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4]李卫东.特殊教育信息化之我见[J].考试周刊,2007(34):129.[5]王作铁,李平.特殊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6,36(01):155-157.

[6]李超,赵晓元.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1):123-124.

作者:袁子绚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