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大学音乐教育

时间:2022-04-18 09:16:11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大学音乐教育

摘要:大学生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中有着特殊意义。但目前高校在音乐审美方面的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让大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还能接受到审美的教育,这是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与实际面对的问题。我们要培养新世纪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审美创造力,来促进未来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推动与实现社会文明的进程。同时审美能力在音乐教育中对于大学生个性的完善及其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音乐教育;审美能力;培养

音乐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是对一个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所需的培养过程,也是赋予人高尚的情感和丰富内心世界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音乐艺术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在塑造人,它通过各种形式的人类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挖掘及培养,达到培养人的心灵和人格塑造的目的。因此,探讨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特别是学校音乐教育,俨然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大学生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中的特殊意义

以音乐作为审美教育模式,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所创立的6门功课中,音乐列为第二位。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把“乐”视为造就仁人君子的条件,也就是说,音乐能使人达到最高修养。可见音乐教育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俄国知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音乐像其他各类艺术一样,它可以唤起人们的愿望,能让更多的人体验与分享音乐。目前没有其他艺术能像音乐更能表现出艺术的真正涵义和本质。”在此可以看出,从古至今,音乐教育都有着崇高的地位,因为它可以使人类个性发展完善,使心灵健康成长,开发智慧产生重要的作用[1]。学校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审美情趣有着高低之分,人类虽然对周围的事物以及人的行为与艺术形象有所感知,但是对美的欣赏、感受与表现是有差异的。并且这种差异与人的年龄、学识、气质、教育等其他因素有关,但与审美教育关系更直接,在识别美与丑、善与恶、卑下与崇高,都需要审美教育和引导。审美教育是以美的形象、行为、感染力为特点而区别于其他的,它是以艺术形象的陶冶,情感的交融,使人心灵美好,人格高尚的。“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大量、广泛的优秀音乐作品,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是以歌唱、器乐、表演、欣赏等方式来进行的,它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创造、创新等能力,在主观情感上得到了审美体验与情感升华及心灵净化等效果。在这种情形下进行的音乐教育要比说教来得自然与真实,更容易让大学生理解与接受。正因为这种自然与真实及愉快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了审美的熏陶与感染,并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又增加了思想品德等教育融入[2]。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因为我们知道,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并非是把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出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这也正是审美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教育部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2001—2010年发展规划》中提出:“学校艺术教育必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首要目标,并以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更新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艺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精神,树立正确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来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开发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所以,正确认识学校音乐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关系也是能否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因素。审美教育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需。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对一个人健康完美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生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审美教育也是人生教育所必需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跨入信息化社会和国际化时期,大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和多元化知识融合并渗透,要求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修养与素质,所以审美素养目前也成为现代人的首要必备素质。未来社会与高科技发展要求新时代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作为正在学习与成长阶段的在校学生,由于自身条件与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还需具备超强的可塑性特点。他们偏向于幻想,但缺少社会实际经验;他们精力旺盛,但体力与意志力不健全;他们渴望得到知识,但兴趣广泛导致不稳定;他们自我意识强烈,但对生活中的假恶丑、真善美还缺少准确地认识和判断。以上这些说明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在他们中间开展长期的审美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需要我们潜移默化地逐步培养学生对审美的认识与感受、欣赏与判断美的能力,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理念和审美情趣,并加以循序渐进地感受美创造美的技能等训练,创造出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对美的追求。因此,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工作者应懂得如何在我们的审美教育工作中培养提高大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增进学生的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等能力;扩展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在接受音乐艺术教育的同时增进人格的完善。

二、学校音乐教育在审美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审美素质文化教育观念有待转变

科学技术的发明及运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科学技术的标准化、自动化和程序化特性,使人类生动活泼的心灵活动产生障碍,人的感觉机械化,人越来越依赖技术力量,把技术当作解决一切的实用工具,从而漠视人对精神价值、道德信念、审美理想的需求,人的自身能动性越来越退化。当技术充分显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时,人就异化为技术的附庸,致使人的审美潜能无法发挥,感受不到技术的美,也体会不到自身的能力之美。审美文化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它关心人的修养、人格,强调人自身价值的实现、个人潜力的发挥和个性心理的健全,缓和技术与人的矛盾。审美文化教育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彰显现实世界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使人的心灵开阔、情感丰富,制衡着人过于追求技术力量的现象。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人们对大学生审美文化教育的认识和重视远远不够。尽管素质教育口号喊了多年,但雷声大雨点小,终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强调专业课的考分,以分数高低衡量学生的优劣,将专业课作为一种谋生的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如何从审美的角度去认识和评判专业那则次要。有人还认为审美文化教育就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又是艺术类院校的事,音乐、舞蹈、美术教育就是教唱几首歌、跳几支舞、画几幅画,等等,对审美文化教育的认识还无法形成常态的教育观念[3]。

(二)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审美文化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探寻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完善人格,提升境界,着眼于人自身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失去了精神价值的追求,审美文化就变为快餐文化,放弃品格的修炼,人的需要就成为动物的需要。过去的审美文化教育偏重道德、理想,贬低人的幸福和现实的利益,强调教育功能和政治意义,忽略教育的现实价值。当下又过于讲究功利、注重实际,造成责任感、道德感的失落,理想信仰的危机和人格修炼的放逐。教育缺少审美的文化生态环境,大学生只看到技术价值与物质价值,忽略人的自身价值关怀,他们拼命追逐现代科学知识的技术因素,考虑如何运用这些技术因素为自身服务,似乎一切领域已被技术统辖,在人的价值观念、人格境界、趣味个性的追求等人文精神层面上不屑一顾,尤其在审美文化的选择上存在不少误区。传统的人文科学普遍受到冷遇,工具性学科受到青睐。互联网被媒体大肆宣扬,人依靠电脑可以独立生活,人与人无须直接交往,学生可以在家里上课,切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人的完整性、丰富性被破坏,人的感觉、经验、情感、想象被鄙视。大学生过于追求时尚,强调感官享受,拒绝理性的价值判断,让物质欲望的刺激湮没人文情怀的升华,精神价值的追求处于失落状态。

(三)教育者对大学生审美素质文化教育重视不够

当下对大学教师的评价过于强调学历职称的高低,致使有的教师无心从事基础性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无心教书育人。而对学生的评价以分数高低决定优劣,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降低对学生的要求,课讲得粗糙,试题出得浅显,最后给学生一个分数即可,上课只是为了完成工作量,忽视教学质量,教学之余就是为自己的学历职称而奋斗,只要高学历高职称到手即可安度生活。有的教师忘记了“教书育人”的天职,只教书不育人,甚至书也没有教好。如此背景下谈何审美文化教育?同时,大学生审美文化教育的理论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脱节。理论研究者只管写自己的文章,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关注社会实际效应。有关大学生审美文化教育的书籍数量不少,却很大一部分是闭门论道,缺乏精品和实际操作可行性。从事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又大多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与素养,不善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无法引导大学生提高审美素养。理论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与结合,造成理论不断出现,而实际审美导向却苍白无力。审美文化教育更多属于经院式的,无法让美学走进学生心灵,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脱节,缺乏将大学生审美文化教育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以营造审美的校园文化氛围,难以提高大学生审美文化的品位。

三、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审美教育是音乐艺术首要的,也是最核心的功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审美意为“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审美,正是人们对某些事物感到了美,并且在社会实践中关键是艺术实践中,创造美、表现美、追求美。《礼记》里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不同的音组合起来,就是节奏、和声和旋律,它们以一种独特的形式来表达生活的意境以及人心各种情感的起伏,也就构成了音乐艺术。当然,音乐艺术的功能具有包括娱乐功能、教育功能、思想启迪功能、文化交流功能等的多元性。但只有当在接受主体那里对音乐艺术以一种审美的态度研究音乐时,音乐艺术所承载的审美经验才能传递和转移,通过审美体验这种最直接的感受,间接实现音乐艺术的其他功能。由此可见,审美教育是音乐艺术的一个首要的也是最核心的功能。

四、音乐教育的内容具有丰富的审美因素

(一)音乐教育也应是审美教育

音乐的音高、音调、节奏、音色、和声等元素生动地展示了生活美、自然美和艺术美。无论是纯粹的器乐音乐,或由外部因素的歌、歌剧、戏剧、音乐唱腔等为载体的音乐,都是基于“美”的表现形式以进行“美”的内容的表达。声乐旋律和谐自然的曲线,丰富多彩的音乐结构,复杂的音乐主题,巧妙的构思艺术以及技术熟练的作曲家深刻的内心体验,这些元素都体现在音乐教育中。

(二)音乐教育的形式有着丰富的审美因素

音乐教育的氛围环境有着一定的审美因素,学生和教师的情感投入,教师非常富有情感色彩的表演方式能够提供一个直观的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动作的图像,创建一个特别的气氛和氛围。音乐教育课堂安排也有审美的因素,通过分析、欣赏以及唱、奏、评议等音乐实践活动,可以了解更多的关于音乐的元素和情感表达的相关经验,引发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思维。教育者往往要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演唱和演奏等方式实现作品的创作或者是再现。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蕴含了丰富的审美因素,它提供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教育存在的条件,同时也成为审美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审美教育在大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审美教育可以促进音乐教育

在古代的中国,伯牙在学了三年琴之后,基本的技术已经全部学会了,但只是在他经过外出学习改变了自己的审美后,他的琴艺才有很大的进步,以至创作出了流芳百世的曲目。这是因为审美教育与人的睿智和高尚情操的培养联系在一起,反过来又会促进人的音乐艺术的发展。法国作曲家别尔通曾经说过:“思想是艺术中的第一的美丽品质,第二是选择用于表达思想的演奏方式,这两种品质结合起来才可以创造的完美的艺术作品。”一个人只有先用机智和高尚的情操,才有可能使用他们的音乐和音乐技能知识创造真正的音乐,实现音乐审美情感的表达[4]。

(二)审美教育为实现音乐教育目的服务

大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音乐艺术人才,从而带动音乐事业的发展。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席勒继承康德的说法,认为美育可以担当感性和理性之间的桥梁,使人成为在感性和理性方面都和谐发展的“完全的人”。在音乐教育中,通过音乐美的挖掘才能更好地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心智,从而更好地为教育目的服务。

六、加强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措施

(一)积极引导,树立审美观念

审美观念在音乐教育中所提供的独特的主体体验方式是其他观念无法取代的。在音乐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中,教师应使之与多元的音乐意识相结合,互相补充,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鼓励他们为音乐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创设情趣,进入审美情境

著名的作家王蒙曾说过这样的话:“真正的触发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创造激情的过程,是一种神圣的而崇高的心境。”由此可以看出,创造一个良好的审美情境,可以让学生忘情地投入到审美的情景,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相关素质,是学生能发现美以及创造美的最为关键的一步。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有利的氛围,“制造”特写的情境,让学生触发联想从而产生“顿悟”,从而产生具有创造性的灵感思维。

(三)体验探究,产生审美激情

大学生在“入境”后,通过情境体验,激活以往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并把自己的体验再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学方法要体现多样性、形象性、启发性和创造性,要以各种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主动体验探究,要千方百计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由于学生获得了自我体验探究的机会,便会很快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在训练中去理解美、发现美,从而产生创造美的激情。

(四)激发创造,发挥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材料,引导学生把思维拓展到社会空间,激发学生的艺术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同时在课内外教师要作短而精的理论指导、方法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实践,以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

(五)注重课外拓展,力图发现美、创造美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如组织合唱团、舞蹈团,举办音乐讲座、音乐鉴赏等社团活动,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参加,培养和发现学生的艺术兴趣和才能,提高他们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总之,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必须重视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作者:理想 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玲.西方审美教育理论及中国儒家音乐教育思想对审美教育的影响[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4):101-104.

[2]王玲.浅谈大学音乐审美教育特点[J].艺术品鉴,2015(12):363.

[3]李涛.大学教育中的音乐审美教育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8):87-88.

[4]金怡.大学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北方音乐,2015,27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