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时间:2022-08-16 09:28:44

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很多小学生都存在学习兴趣低下、缺少学习动力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受到较大的影响,更不利于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层次、兴趣喜好以及性格特点开展赏识教育,帮助小学生形成强大的学习动能,促进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全面提升,从而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将赏识教育理念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自信心、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的提升,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态度。鉴于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对赏识教育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构建起科学完善的赏识教育模式,从而使赏识教育的教学意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赏识教育的意义

在赏识教育模式下,教师对所有学生都会做到一视同仁,理解学生在学习效能方面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正确看待学生所犯的错误,还能够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与些许进步,从而给学生送去鼓励与赞扬。这样一来,能使学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避免过于关注自身劣势,从而陷入自卑情绪当中。不仅如此,还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提升与自我完善,为其今后的学业发展和性格完善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开展赏识教育,师生之间基于一种相互尊重的状态进行平等对话,学生更加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心贴心的交流。尤其当遇到某些学习难题时,学生会第一时间向教师求助,及时扫清学习障碍和心理障碍,促进身心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有些小学语文教师虽然比较认可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其思想观念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新,导致在应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功利倾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导致很多小学生不敢将自己的学习障碍或者思想认知上的问题暴露在教师面前,最终只能给自己的学习过程留下越来越多的问题隐患。此外,还存在只赏识“优等生”、忽略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去挖掘导致学生学习效能较差的根本原因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赏识教育成果大打折扣,甚至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

(二)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小学生具有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共性特点,一旦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某种的挫折或者阻碍,就容易失去自信心,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事实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其目标是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力,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形成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与决心。但是,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么缺少一个科学精准的教学目标,要么教学重心逐渐偏差既定的目标,导致教学工作陷入盲目之中,常识教育的作用价值自然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三)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赏识教育时,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固化。比如教师所运用的鼓励性语言长期不变,或者只在一些测试之后,根据分数给予相应的奖励,奖励措施也缺少新鲜感。久而久之,学生便对赏识教育不再存有任何期待,从而削弱了赏识教育的作用价值。同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某种强制性措施维持课堂教学纪律,导致学生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类似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讲悄悄话、摆弄学习用品、打扰其他同学等现象仍然屡禁不止。还有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所使用的赏识教育方法不得当。比如当小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些许进步时,教师只是竖起大拇指空洞地说:“你真棒!加油!”但却没有帮助学生指出取得进步的原因,更没有鼓励其今后继续努力。此时,小学生极有可能因为一时的骄傲,陷入某种思想误区当中,这样反而不利小学生的心智发展。

三、小学语文赏识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要想真正发挥出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价值,必须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维,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学生为主体。事实上,主张赏识教育的根源在于教育工作需要朝着人性化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教师遵循“以人为本”这一教学原则,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使教学重心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成长需求方向倾斜,从而保证教学工作的整体有效性与科学合理性。以某一次考试为例,教师既要“赏识”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又要“赏识”那些成绩有所进步的学生。除了在全班学生面前提出表扬或者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以外,教师还可以将受表扬的学生请到讲台上来,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鼓励全体学生向其学习,使赏识教育的意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在每一名小学生身上都具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体现为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比如有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课堂纪律较差;有些学生虽然成绩一般,但是学习态度非常努力认真。对此,教师在开展赏识教育时,不要只关注学习成绩,还要善于发掘每一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对其进行赞扬与鼓励。这样一来,便可以激发出小学生的上进心,从而加强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实现全体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最后,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些许进步。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每一名学生,一旦发现其进步之处,比如学生的字迹越来越工整、作业完成得越来越好、作文质量越来越高等,就要及时借助赏识教育鼓励其再接再厉,促进学生学习状态的不断提升。

(二)明确赏识教育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必须具备一个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这个目标,指导赏识教育的运用方式、运用时机和运用程度,为最终取得理想的赏识教育成果提供保障。对于那些平时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这样说:“在这次集体活动当中,老师发现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而且具有较强的集体观念,你表现得非常棒!老师相信你会今后一定会越来越好!继续努力!”而对于平时课堂纪律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这样说:“最近这段时间你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真不错,继续保持!”当学生受到教师的赏识之后,自然会获得一种强烈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之后再将其迁移至学习过程当中,就能促进学习效果提升。此外,教师可以将加深小学生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认知作为开展赏识性教育的主要目标,使小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完善与自我提升,实现综合素养的快速发展。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时给其送去一个警告的眼神,而不是急于批评,当学生表现良好再说出“你表现得很好”“进步很大”等赏识性语言,就可以帮助学生认知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认知。所以,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赏识性教育,有助于改善课堂纪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当学生犯错时,教师不要马上对其进行批评指责,而是采用一种温和的语气与学生之间对话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错误,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的改正错误;当学生表现表现出些许进步时,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赞扬,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再接再厉。这样一来,在学生的思想认知当中就会知晓什么对,什么是错,从而形成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和核心素养。

(三)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生普遍喜欢新鲜事物,对于那些固定不变的事物难以形成浓厚兴趣和参与欲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提高教育过程中的多样性与趣味性,让小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期待。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最终比一比哪一组合作的最成功、最默契。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效激发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胜负欲,还可以全面促进小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合作意识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最终的评比阶段,教师可以从多种角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比如A组成员之间合作得最为默契,B组的台词背得最流利,C组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最丰富,等等。通过这种赏识教育,既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为语文教学注入了很多新鲜活力。此外,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探究问题的机会,促进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但是,有些学生出于性格原因或者害怕说错话,很少发表个人意见,导致其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始终无法得到锻炼与提升。对此,教师不妨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而学生由于受到整体氛围的触动,就会将个人愿意很好地表达出来。此时,教师则要针对学生的变化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这次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你做出很大的贡献,提出的想法也非常不错,真棒!”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肯定和赏识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触动,能够在学生心生成更加强大的学习动力。

四、结语

赏识教育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教师的运用方法得当,势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效的全面提升;如果使用的方法不得当,要么发挥不出赏识教育应有的作用价值,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要么导致学生陷入爱慕虚荣、骄傲自满的误区当中,对小学生的性格养成和心智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基于对赏识教育内涵的深刻理解,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赏识教育方式方法,帮助小学生以一种积极心态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实现语文知识水平、心理健康程度以及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杜新明.浅析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

[2]武世芳.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策略[J].甘肃教育,2019(9).

[3]唐姣.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影响及运用[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9(8).

[4]李晓勤.探析赏识教育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作文(教研),2020(3).

作者:张作恒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新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