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

时间:2022-02-05 11:20:15

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

摘要:针对目前普通本科“机械制图”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必须对“机械制图”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全面改革并实践,当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机械制图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客观条件,因此,“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势在必行。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机械制图》作为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空间形象思维、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图形学和绘图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授课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与实践必须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改革必须要有新思路,注重创新,在当今市场经济需要和科技高速发展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需求和教学内容模式,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突出应用性、强调实践性、注重针对性,为教学重点;精选教学内容、图例和测绘方法,体现我国高等应用型本科制图教学特色。所以,如何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内容与模式,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更新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设计水平,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为此,围绕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1理论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与实践

1.1理论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近年来的抽样调查发现,学生的空间思维表达能力较差,主视图或其他视图投影关系分辨不清,导致作图不规范,对零件图和装配图所应表达的内容比较茫然,不能把零件图所表达的内容与装配图联系起来,导致零件图的结构与装配图不一致,图形表达不完整,在毕业方案设计时,有些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用草图把方案表达出来,或者徒手绘制能力差,草图表达不合理,导致后面的相关计算无法进行,最后设计出来的东西不切合实际,最后学生绘图变成抄图,还有不少学生对螺纹连接、键、销、齿轮、轴承、弹簧等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视图表达没有很好的理解练习,对一些特殊的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更是没有主动学习掌握,对零件的尺寸标注,特别是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标注,存在重复、漏标、书写不规范等,装配图中的配合公差与零件图上的尺寸公差和偏差对应不起来等。另外教学过程中大篇幅的讲解图解法求交点、交线、实长、夹角、面真形等问题,忽视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过分强调图解法,后面的组合体体投影与形体构思、机件常用表达方法等内容讲解时间短,学生不能建立较强的空间立体思维感。另外,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CAI课件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增加课程教学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减少教师的劳动强度、缩短教学辅助时间。但有了课件后,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课件,甚至有的教师变成“放映员”,学生被动听课件。教师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思维授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过于老套呆板。因此,要想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加以创新与改革。1.2理论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为适应现代工程设计对制图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需求。并针对本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从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改革。传统制图课程的内容可分为四部分:①制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虽然国家制图标准规则多,但内容简单,学生可以通过绘图练习逐步掌握;②画法几何部分,一是应该降低求做相贯线的难度,只需掌握相贯线的概念、画法、图线大致趋势。因为较复杂的相贯线的求解作图,在三维CAD绘图系统是以数字模型定义形体,只要把相贯立体的形状、大小和相对位置输入后,计算机就会自动生成相贯线。所以画法几何的图解部分应该削减。二是换面法内容可以略讲,因三维CAD设计中,常常是以线、面、体的特殊位置来操作,然后再变换到原位置即可,但旋转法和直角三角形法求真长,实际工程中用到的比较多,可适当详解;③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表达方法,加强工程上最必需和常用的组合体投影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讲解,螺纹、键和销、滚动轴承等标准件的内容可削减一部分,因大多CAD绘图系统里提供标准件库可供绘图选用,而一些标准件的图样又仅仅是不表示投影关系的符号,学生们在课外加强练习就能读图和绘图;④机械制图,没有什么新的理论内容,主要是根据前面所讲理论表达方法,加强零件图和装配图练习和实践即可,所以调整内容后,教学内容就变得少而精,理论教学时间相对缩短,训练画图和读图能力的实践时间可以相应增多,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3理论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教学模式上我们尝试把教学内容重新优化组合。一是将正投影与轴测投影相结合、立体投影与体与体的截交线和相贯线相结合、手工绘图与计算机图形学相结合、典型零件图测绘和装配图测绘相结合,这样对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对比,更容易牢固掌握他们各自作图理论的方式方法,优化后的教学模式,使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形成交叉式的网络,从而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有序开阔,并能更好地掌握绘图和读图能力。二是把三维CAD技术融入机械制图教学,把实体造型和特征造型引入传统教学内容当中,加强对三维形体构形的想象、分析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二维绘图的一个巩固透彻理解的过程,这样更是对三维形体和二维图形相互转化能力的培养。从而加强工程意识的培养,以适应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2实验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与实践

2.1实验环节存在的问题。实验是《机械制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学生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加深对课程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强化,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但由于《机械制图》课程通常是对大一年级的新生开设,他们对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有待适应,另外有的学生来自农村或偏远地区,可能就没有见过计算机,所以学生们的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此外,由于AutoCAD课内容多、涉及面广,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CAD绘图能力,并不那么容易。在现实中,三维CAD实体造型软件已在很多大中型企业和设计院广泛应用,而在制图教学中,一般大学仅仅还在使用二维绘图软件,实体造型、特征造型软件使用得较少,而教学实验的选题内容还要以培养应用型、实践工程能力为目标。所以总体看来,制图教育与现实需求差距还是很大。所以如何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设计水平,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2.2实验设备和实验内容优化。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方面建立计算机绘图实验室,可以同时保证一个专业的130位学生上机。另一方面增加计算机绘图实验学时,从最初的6学时增加到20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20%,内容上,保留个别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比如验证性实验每人只给出“设计知识点”的题目,这样学生在进行实验准备时,就会独立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实行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相结合,上机前每位学生先手工绘制出草图,再上机绘制出正规图样,如果每位同学选题内容及难度得当,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测绘实验中,教师可以分给每组不同的装置或部件,或者有条件的学生自行准备实物部件,学生首先根据实物或模型,分组讨论其作用、工作原理、零部件的装配关系以及拆装顺序等,然后对部件或装置进行拆分,根据零件结构、用途,确定恰当的视图表达方案,并徒手绘制出零件草图、装配示意图等,上机操作时再利用Inventor软件进行三维建模,最后测绘出完整的零件图样。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零件的工艺结构与装配之间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2.3实验教学模式优化。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采用启发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模式。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及时展开讨论,我们鼓励学生大胆地多方位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建议,提出问题的悬念,激发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兴趣。在产品设计时,可先让学生进行大致的构思,徒手测绘出轴测图,再用计算机进行建模、屏显和交互修改。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三维实体软件,将零部件以实体形式展现出来,使原本抽象、枯燥的制图变得生动、有趣;另一方面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先以完成某一具体项目为目标,构建项目教学内容体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完成项目任务。比如在装配体项目中,各组学生首先根据给定的装配图拆画出零件图,每个学生负责2-4个零件图测绘和三维实体造型,然后再将所有零件模型组合在一起,进行装配,生成完整的装配图。在具体绘制零件图和标注尺寸时,小组各成员要注意互相交流及时沟通,以避免由于零件尺寸标注错误而造成后续装配图环节出现问题。显然,项目化教学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3结语

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我们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优势,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优化改革与实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团队合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师生普遍反应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谢元敏,宁利川,肖立.基于新多媒体基础的机械制图改革[J].大学教育,2018(12):45-47.

[2]王庆阳.基于多媒体下的机械制图与CAD教学方法探讨[J].教改教研,2019(46):57-58.

[3]张文.CAD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6):159-160.

[4]石雪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9):150-151.

作者:王红阁 周前 单位:河南城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