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实践育人研究

时间:2022-05-23 10:50:48

劳动教育实践育人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层次也在逐渐提高,为了能够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国家提供优质人才,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于教育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新时期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应当采取更多元化的方式,并且积极创新,以全新的面貌应对时代的更迭。传统教学方式当中,虽然通过教师口述以及板书的形式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提高了部分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较为片面。而劳动教育当中的实践育人途径成为了现代教学方式当中的新鲜血液,能够帮助教师培养全方位人才。关键词:劳动教育;实践育人;途径;模式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层次也在逐渐提高,为了能够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国家提供优质人才,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于教育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新时期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应当采取更多元化的方式,并且积极创新,以全新的面貌应对时代的更迭。传统教学方式当中,虽然通过教师口述以及板书的形式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提高了部分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较为片面。而劳动教育当中的实践育人途径成为了现代教学方式当中的新鲜血液,能够帮助教师培养全方位人才。

关键词:劳动教育;实践育人;途径;

在教育当中,多元化的途径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并且形成自身意识,从而将教育内容更加价值化。劳动作为社会生产以及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应当积极融入教育任务当中,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育的发展当中,一直都被贯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五字箴言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将其完美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无论在学习能力,还是道德品质上都会得到有效提高,但在现代的教学工作当中,却忽视了对于劳动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

从古至今,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发展都离不开劳动,劳动作为传统美德,其中不仅包含了对于物质的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的行为,还包含了许多文化的结晶,在人类的发展历程当中,不断得到讴歌和赞扬,所以,实施劳动教育是对于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精神世界的丰富,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劳动是人类必须的行为,劳动的概念可大可小,既是日常生活当中对于家务的工作,也是实现社会生产和进步的手段,以劳动的行为不仅创造了现代社会的繁荣景象,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从生活当中体会劳动,大概在于一些家务劳动,日常的擦洗、洁净工作都是劳动行为的体现,在社会当中通过广大工人或是生产者的劳动,实现了对于产品的生产,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也为人类进步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条件,而从精神层面来说,诸如一些诗词歌赋或是视频音乐等,都是劳动的产物,所以劳动的基本概念就是由一定的付出成就一定的回报,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财富,都是由劳动所创造的,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无论经历多么大的变迁,历朝历代的更迭,都不能阻止劳动的进行,一旦劳动被停止了,那么社会就会垮塌。劳动既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即便是各个科目的学习当中,都离不开编撰人员对于教材的劳动,以及教师对于学生进行教学的劳动,劳动遍布于人们生活的每时每刻,所以,在教学当中融入劳动教育,应当作为现代社会的重点方向,奠定劳动教育对于教育系统的基础地位,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虽然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受到重视,但劳动作为一项实践基础,应当是素质教育的理性回归,在如今的快节奏时代当中,不断洗涤学生的心灵,充实教育事业的内涵。

2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家长以及学校对于学生的要求基本都在于成绩方面,缺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概念,导致很多学生成绩较高,却明显高分低能,自理能力差。长此以往,学生不能够及时适应社会,所学知识得不到应有的利用,自身价值难以得到体现,而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能及时满足,不利于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发展。劳动从古至今都是一项意义较为深刻的行为,以其能够创造价值,被古代先贤所广泛推崇,或是劳其筋骨的磨炼,或是劳动最光荣的赞扬,都是对于劳动的一种肯定,所以,对于学生的劳动教育,是对于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也是对于学生品质,模式的锻炼,在教学任务当中,无论是学生日常对班级环境的维护,还是学生自身劳动任务的完成,都是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体现,对班级的环境进行清洁,能够养成学生更加良好的品质,对于班级环境更加爱护,通过自身的努力使整体环境得到改善,也会使学生的价值得到凸显,很多学生通过班级的劳动任务和冬天的扫雪任务,能够牢记环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培养集体主义观念,通过集体的力量,动手完成一些劳动任务,帮助学生更加爱护班级和周围环境,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树立正确的文明公民观念,而参与校园环境的建设,也会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学校的氛围。通过体力劳动,学生提高了日常生活当中的基础能力,得到了在日常学习任务之外的珍贵体验,而且通过劳动,学生也能够体会到家长的辛苦,帮助建设更加和谐的家庭关系。

3劳动教育对于审美有帮助,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为人们带来精神层面的洗涤,通过劳动,人们价值感得到体现,并且陶冶了情操,对于现代的生活以及繁杂的工作,具有稳定人心的作用。任何的艺术都是从劳动中产生的,所以艺术来源于生活,人们在劳动中发明了歌唱,发明了舞蹈,从劳动中发掘乐趣的同时,也为后代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劳动的过程当中,人们更加能够放松自身情绪,将所有生活压力抛于脑后,在面对劳动成果时,也会油然产生自豪之情,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劳动生产中,不仅创造出大量的优秀文化,也提炼出了许多的思想内涵,包括王进喜的坚毅品质,包括袁隆平的科技创新,都为人类的发展带来宝贵的财富。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前人智慧,对生活当中所处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更加珍惜现代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逐渐培养吃苦耐劳的性格品质,从而达到审美观的基础标准。

4劳动当中的技术层面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劳动当中经常运用多项技术,例如古代的《天工开物》,其中记载了大量的前人智慧的结晶,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开发智力,提高技术层面的能力。很多学生具备良好的天赋,对于劳动生产一旦进行接触,就能够迅速找到工作的便利性,以自身对于劳动生产的思想,开发更加简便的劳动方式及更高级的设备,不仅能够挖掘学生的潜能,还可以为技术方面的进步做出贡献。由于劳动需要一定的体力能力作为基础,并且不断开发各种才华,以追求进步为目标,所以学生能够通过劳动得到一定的实践。而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当在现代社会全面教育的背景下,不断受到推崇,对学生所进行的劳动教育也是对于学生能否顺利融入社会的一种考验,学校或是教师能够通过对学生劳动的观察,判断学生是否能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以及对于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程度,及时做出反应,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帮助日后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以达到深入学生内心,真正了解学生所需,并且对于长期教学目标的进度能够有良好的把控。

二、劳动教育的途径

1开设劳动课程,提起劳动,首先想到的是付出体力和比较辛苦,与学生的关联性并不强,所以很多劳动的课程在开展时,首先明确思想,确立明确的学习方向,才能真正的达到教学目标。为学生开设劳动课程时,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旨在锻炼学生坚毅的品质,劳动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并将自身对于社会的思想和判断,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当中,帮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快乐,建立学习的乐趣,丰富学习生活,让学生真正了解社会生产的过程。在进行劳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困难,应帮助学生积极克服,为学生提供引导,而不是直接帮助学生解决,从而使学生形成主动性,在日后生活当中,能够更加有韧性地面对一切难题。通过劳动课程,让学生意识到实践对于所学理论知识的意义,以及养成良好的品德。进行劳动教育应当更加多元化,形式不仅仅在于班级内部的环境保持和维护,还要积极拓展视野,或是校园内部的安全管理工作,或是班级秩序的维持,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实践的空间,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思想,引导学生对所劳动的方向进行调查,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自身带来便利,比如在学生对校园安全管理和秩序维持时,应当首先教育学生要公平公正,将劳动赋予更多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学生在进行劳动时,如果遇到一些不公正的事件,也要学会勇敢,通过自身对于真理的坚持,对整体氛围做出维护,并且强化内心底线建设。在劳动教育当中,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明确自己在日后生活当中应当做出的规划,以及进入社会所应承担的义务,教师的理论教育过于死板,而实践教育更加生动,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更加能够加深印象,明确内涵,真正了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需的劳动能力。

2组织劳动实践,除去校园内部开展的活动外,还可以积极加以拓展,帮助学生寻求长期稳定的提高劳动能力的平台,并且保障其安全性。学生的劳动形式虽然受到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但学校依然能够帮助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空间,在日常的基础科目学习完成后,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劳动获取报酬,使学生端正经济价值观,而且通过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更加具有学习意义。学校根据学生的实力,分别安排不同的教学任务,形成组织也能够提高安全保障力。在进行劳动时,随时对学生进行监控,以防止意外发生。学校如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下乡或是参观基地的活动,深入社会基层,了解社会运营的机理。投身现实的事业当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能力的认知,促进学习主动性产生。很多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优越,从小就缺乏劳动的空间以及能力,而学校组织的劳动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磨炼意志,远离骄躁,了解民生疾苦,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在进行实践活动时,也可以随时发现自身不足,以防止学生由于成绩较高而产生的骄傲心理,坚定学习信心,为学习赋予一个较为实际的目标,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真正目的。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3建立公正的评判机制对于学生来说,一句夸奖可能影响他的一生,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教育的同时,也应当完善评判机制,对于学生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将评价的意义发挥到极致。在学生进行劳动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应当通过自身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对于学生不同的能力进行一定的判断,并且帮助学生规划劳动范围,与学生一同进行劳动,在其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亦师亦友的情感桥梁,为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提出问题铺设绿色的通道,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判断,了解学生的性格和品质,在劳动结束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机制,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并且发挥模范典型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生活当中更加直观的榜样,引导学生不断向其方向发展,刺激学生在学习当中的良性竞争,多方向促进学习整体氛围的转变,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所布置的任务,提前明确团队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的帮助,能够形成更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而且学生在共同的劳动实践过程中,通过思想的碰撞,也能够交流一些学习的经验,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三、实践育人的内涵

所谓实践育人,实际是以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为基础,将教学方式不断拓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挥空间,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为了培养学生真正能够融入社会的能力,所有的教育应当以其价值化为主,成绩仅仅是对于学生的间接判断,而价值是对于知识的升华,学生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和实际成才,才是学校和广大教育从业者的真正责任。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说,实践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于本专业所学内容是否能够真正掌握的评判。而从精神层面来说,则是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人文情怀,以社会的需求为基准,让学生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面对问题,适应社会,转变传统对于学生教学的理念,形成一套具有现实意义,适合学生长期发展的实践育人方式。实践育人是现代社会的真正需求,如今很多企业对于人才的标准,已经不满足于成绩,而是更加需要具有专业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劳动作为最好的实践,不仅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道德品质,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日后进入社会时,也会通过早期的体验,能够更加迅速融入和适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中重要的内容,在现代教育体制不断综合发展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劳动教学是势在必行的良策,也是帮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和发展当中能够大有作为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文显.弘扬实践育人理念构建实践育人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05(3).

[2]陶伟华.中国教育应确立“实践育人”战略[J].新远见,2011(12).

[3]中纪云.高校实践育人的深度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13)

作者:杨旭 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