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01 10:51:33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显而易见,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渗透和影响越来越深。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能够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更要求我们能够从教学理念上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对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弊端发出挑战。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介入和运用,变过去单调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为有趣的、丰富多彩的、尊重个性的教学模式。这将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近年来,我们有意识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语文课堂,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有力的补充、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小组合作”能力

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要完善教学结构。第一,师生主动通过网络系统,利用视频、音频信息在师生之间双向传递。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把教学内容同步地传播给学生看,当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也可以向教师发求助信号,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对讲。教师通过控制机联接任意一个学生机,可以观察学生的操作。第二,学生间可以互相交流。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通几位学生的机器让他们形成小组,结成“联盟”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可以由优生给学困生辅导,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他们前进道路上的引路人。学生在课堂上不应该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应该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题中的“丝绸之路”表现在课文的哪些方面?这一伟大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是什么?学生充满好奇地上网查询,主动探究,通过网上收集、阅读,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同时,还必须讲究合作探究这一不可缺少的环节。语文学习的价值不仅要体现知识与文化的传承,而且要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与分享。比如前文所说的人教版语文的“古诗综合性学习”单元,老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收集相关的古诗并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小组合作制作成诗集,各小组相互交流,共同阅读,一起分享劳动的快乐,体验合作的乐趣。

2现代教育技术能借助网络优势,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所谓“熟读精思”就是指多读、深读才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当然,这种所得必须要有大量的阅读材料支持,要有丰富的积累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质的飞跃。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优势恰好可以提供丰富的、适合儿童阅读的材料,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有力的保障。如执教《北京的春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走近“北京”,了解北京的春节,教学之前,我教给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从电脑“网页”上收集有关“北京的春节”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互相交流,互相欣赏。说说自己对“北京春节”的认识和理解,对照自己家乡的春节谈谈自己的感受。课后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为“北京的春节”写一份解说词。长期训练,坚持不懈,学生的阅读量大了,面广了,自主阅读的习惯得以慢慢养成。

3现代教育技术能营造生动形象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讲台下则流露出消极厌烦的情绪或者在做其他的事。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讲解很难对未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产生兴趣。《孔子家语》曾说:“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对象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教导我们:“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应该有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局面。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对于拓宽师生视野,弥补课程资源的不足;营造生动形象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网络优势,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主动探究”和“小组合作”能力等,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这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确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者:杨毛才让 单位: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