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院教学督导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04-07 04:58:00

浅析高院教学督导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教学督导是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督导体制面对高等教育新的形势和特点难免有些窘迫。我们认为,应以校级督导体制为基本模式,在校内二级学院(系)建立专职教学督导队伍,有利于教学督导体制创新,增强督导工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效能。

关键词教学督导教学质量应对策略效能

高等学校内涵建设,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发展观,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事业观。高等学校内涵建设,就是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把着力点引导到提高教学质量、增添教学活力的新追求上来。促进高等学校内涵建设,就是要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努力形成学校和专业特色。高等学校内涵建设,就是要着力转变不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制约高教事业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着力提高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推动高教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高等学校内涵建设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督导工作是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高等学校现行监控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对于领导督察的行政压力、同行评价的惺惺相惜、学生测评的个人喜好,专职教学督导员的工作更具客观公正性,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和效能。但是目前高等学校教学督导体制还比较单一和传统,面对高速发展的高等教育,有力不从心的迹象。下面,笔者就现行督导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一扼要分析,并就其应对策略,主要是如何增强督导工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效能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当前督导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把教学督导机构设立在学校层面,或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直接由主管教学校长领导,如学校质量评价办公室;或作为教务管理部门的一个下设机构,如教务处督导评估科。教学督导人员的辛勤付出,为高校教学秩序的规范稳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体制、职能的变化,现行督导体制也面临着较大的尴尬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员配置不足。高校扩招最显性的变化就是规模的膨胀,学生数万、教师几千的高校不在少数,而督导队伍建制基本上还是延续传统的模式,由学校在离退休高职称教师和管理干部中选聘熟悉教育方针、法规,有较高专业造诣、有较丰富的教学或教学管理经验的办事公道、诚实可信的同志组成教学督导小组,人员一般在10名左右。面对高校的庞大规模,这样的人员配置就显得捉襟见肘。假定一所高校专任教师人数为1000,督导员为10,那么,督导员和教师的比例就是1∶100,即便把督导员的工作范围完全界定在课堂教学方面,按每人每周听课评议10节计,也得一个学年才能顾及所有教师。而在各校教学督导具体工作中,大部分教学督导员还得兼顾其他教学质量监控环节的事务,比如专项调研、教学比赛、科研评比等等,可见,督导队伍人员配置明显不足是大多数高校面临的实际问题。

(二)专业知识偏缺。由离退休人员组成的教学督导员队伍,有很强的责任心,有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普遍享有一定的声誉。但如今,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身生存的需要,开设了不少新专业和新课程。这些新专业和新课程,对于督导员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例如“计算机软件设计”、“数控模具”、“广告媒体研究”、“酒店管理”等这样的课程,很多学校就找不出一个专业出身的退休人员担任教学督导员;面对“多媒体授课”“双语教学”这种较为新型的教学手段,督导员多只能从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角度发表一些意见,有的时候甚至由于从未接触而出现一些尴尬。

(三)脱离教研活动。随着规模不断扩大,许多高校不再把教学管理统辖在学校这个层面,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通过审核之后(现在,不少学校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审核权限都已经下放到了院系),院系大多能比较独立地组织教学活动。尽管大多数学校的教学督导条例规定督导员可以参加许多各层次的教学活动,包括院系的教学会议、教研室活动等等,但是由于教学督导组设立在学校层面,人数有限,工作缺乏连贯性,参加院系教研活动往往就成为一句空话,尽管校级督导员对学校总体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思路比较了解,但对院系较具体的管理细节和教学要求比较陌生,这就使得具体的督导活动产生了一定的盲目性。

二、督导体制创新的应对策略

怎么克服上述弊端,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使教学督导在现行高校体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效能,笔者以为,督导工作面临的问题,是高校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只能在发展过程中摸索解决。高等学校应该深化内部改革,更新督导体制,建立有业务联系但无隶属关系的学校二级教学督导体制,即以校级督导为一个层面,同时,在校内二级学院(系)建立专职教学督导队伍。具体设想是:院系根据校级督导员的遴选标准、按照本院系专任教师的比例进行自己的专职督导员配备,至少应该在3人以上,形成一个小组,可以开展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研讨。院系督导员与校级督导员最大的区别在于两点:其一,院系督导员均应为在岗教师,而不是从离退休人员中遴选;其二,院系督导员的督导行为是自己所属院系的教学活动,而不是面向全校或院系间交叉,专业方面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建立二级教学督导体制的消解力往往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管理层是否愿意放权,二是院系领导是否认同把优秀的教师放在督导岗位上。从各个高校内涵建设、发展要求和趋势来看,学校放权是形势所迫,因为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而仅仅依靠学习层面的管理和督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勉为其难。那么,二级学院(系)领导是否能转变观念,对从专业教师中遴选教学督导员的工作予以重视呢?

近年来,尽管各高校大规模引进了许多新教师,但由于学生人数增加得更快,师生比达不到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有丰富学识和经验的教师更显得弥足珍贵。对院系领导来说,他考虑的首先往往还不是教学质量,而是开出的课程有人来讲授,不能让学校、让学生看到讲台空空荡荡,所以,他急需的是更多的能够尽快上手的有一定经验的教师,现在把骨干教师抽出来做专职督导员,相对减少了授课教师的数量,短期内可能会造成有些课程人手紧缺或是授课质量下降,院系领导可不愿这种状况成为上级领导、职能部门、学生及家长指责其失职的理由。客观地说,这种情况虽然会出现,但是,如果院系领导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工作落到实处,维持的时间不会太久。因为遴选一位专职督导员虽然暂时减少了一位骨干教师,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可能成长两位三位甚至更多的合格教师。所以院系领导应该有长远眼光,对新型二级教学督导体制带来的可喜回报要有足够的信心。

三、新型督导体制的优势

具体来说,相对于传统的校级单一督导体制,新型二级教学督导体制大大弥补了其缺陷,体现出如下优势:

(一)针对性强。教学督导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及其教学活动。院系督导员都是本院系在岗骨干教师,他们对本院系领导的管理意图、对本院系所开专业的教学大纲及发展方向、对具体课程的执行计划、对本院系各个层次的教师的个性特点都比较了解,这就使得他们的督导工作更具针对性,可以针对教学管理和专业课程的具体要求结合不同老师的个人特点进行督导工作。而校级督导员因为所处位置和交往范围的限制,对上述情况可能难以深入透彻地了解,或许只能根据某一位教师在某一节课的某一个问题上暴露的不足和教师进行交流,有时难免显得空泛,而且还会因为对教师的教学组织全过程不甚了解而提出一些不合实际的要求,可能给教师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二)督促性强。院系督导员本身都是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他们既能够发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势和不足,又能准确甚至深刻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比如有些课程的教学效果达不到计划要求,其中可能有教师本身的原因,比如教学态度、情绪状况、授课经验、业务能力因素的影响等等;也有可能存其他管理因素,比如教学计划本身不科学、教学计划科学但和学生实际状况脱节、教材不适用等等。专职督导员则能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教师本人的原因,就帮助教师整改;如果是学生方面的原因,可以通过学工部门做工作;如果是管理方面的问题,就立即向院系领导反馈,尽可能地纠正,既体现了督促的多方位性,又提高了督导的效能。

(三)延续性强。因为前文已述的客观原因,校级督导员对大多数教学活动和大多数教师授课的督导表现为即时即地,除非典型个案,否则不可能长时间对其进行跟踪督导。而院系督导员本身一方面被赋予工作上相对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又不脱离院系的各类教研活动,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课前课间课后和教师及管理人员交流,所以他可以根据需要对某一项教学活动和某一位教师进行长时间且深入到位的调出分析。比如有些问题具有反复性特征,可能在一个教师身上反复,也可能在某个教师群体中反复,校级督导员只能发现一两次,院系督导员则可系统地、连续地进行跟踪,直到问题的完满解决为止。

(四)节奏性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操作性、实践性、服务性、时效性都有很强要求的系统,其构成一般包括目标确立、标准制定、贯彻实施、信息反馈等几个环节,虽然一些环节着眼宏观、一些环节针对微观,但是相互影响、环环相扣,这就依赖信息的高效、畅通的快节奏传输,最终为教学服务。校级督导员信息相对来说向上传输比较快捷,但全面反馈到教学一线则有一定的滞后。而院系督导员的工作立足教学一线,他们的信息不仅能够直接作用于教学,而且将较为快捷地向校、院两级教学指挥系统传送,也就是说,不仅在微观教学方面很快发挥作用,而且为宏观教学指挥提供了颇具时效性的信息。

新型督导体制建立之后,校级督导员的功能不应削弱,但工作重心应该适时作出调整。鉴于校级督导员的经验和阅历等实际情况,可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全校性教学活动的督查、全校重大教学事件的调查分析等综合性研究,协助学校职能部门组织院系督导员的工作交流,并负责对其进行督导业务培训等方面。

总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该贯彻“以内为主、以外促内”的基本思路,充分重视内部因素的激活。要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学校的各个部门、各项政策、每个环节都要长期重视,共同瞄准教学质量这个目标,不能急功近利。在管理过程中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变革。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必须在继承基础上走创新之路,这既是高等学校自身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学校的要求。基于以上思路提出深化内部改革、增强督导工作服务教学的效能的设想,我们以为,高等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办学理念创新、发展目标创新、学校制度创新、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技术手段创新、评价方式创新、学生工作创新、团队建设创新、职能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质量监控,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去建设一个完善且有效服务于教学的督导体制的建立和高效运行,必将为学校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