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路向转变

时间:2022-07-30 02:37:57

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路向转变

摘要:教育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落实立德树人机制的关键环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等改革举措,为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贯彻《方案》精神,深化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应着力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理念转向、路径转向和制度转向,从根本上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实现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

关键词:教育评价;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

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1]。这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2020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2]。这为落实立德树人,破除“五唯”顽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提供了法理依据。基础教育改革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教育评价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难点。落实《方案》,应找准基础教育评价的着力点,围绕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4个方面展开深层次探索,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路向转变。

1理念转向:秉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立德树人导向

《方案》的出台旨在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破除“五唯”顽疾,引导评价工作转变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根本诉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是育人之本,立德树人蕴含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考“唯分数”“唯升学率”,容易导致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爱国情操淡薄,人格不够健全,认知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不足;因此,着力推进基础教育评价改革,以科学的评价观统领教育评价,是当下基础教育改革的艰巨任务。明确立德树人教育评价导向,须坚持“四观”。首先,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这是对“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的回应。受传统教育选士取士制度与“学而优则仕”观念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实践中一直存在“唯分数”痼疾,即以考试成绩作为判断学生的唯一标准,给人才观打上“高分”烙印。科学的人才观指向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非“高分低能”的片面发展,这迫切需要改变结果评价中单纯以成绩定终身的不科学导向,从而回归到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轨道上来。其次,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本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认识到学生正在成长中,教育理应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可以说,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如果仅以某次考试成绩评价学生,难以客观全面地衡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因此,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就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强化过程评价在教育评价实践中的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育全程评价实践。再次,树立科学的业绩观。这是科学认识学生进步幅度与学校办学质量、教师教学质量间关系的前提。近年来,一些地区政府盲目追求升学率,以升学率作为教育业绩的现象屡见不鲜。践行科学的业绩观,应抛弃单纯注重学生考试成绩、以升学率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短视行为,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理念,综合评估学校办学质量和效能。最后,树立多元评价观。多元评价观表现为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的多元性。践行多元评价观要坚持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多元主体的合力作用,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全方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基础教育领域,目前正在推进的高考综合改革是探索中的多元主体参与的综合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可以实现评价主体、内容与形式由单一向多元的转变,可以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激发、改进与发展的功能。

2路径转向:把握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精神实质

基础教育评价事关基础教育发展方向。我国基础教育评价实践中一直存在“唯分数”“唯升学率”两大顽瘴痼疾,制约着青少年健康发展。破除这两大痼疾的关键在于建立正确的评价制度,因此要围绕《方案》提出的“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思路,以“四个统一”为着力点,转变基础教育评价方式,倒逼基础教育破除教育评价顽疾。2.1改进结果评价,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统一。结果评价是在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检测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否达到各学科的学习目标与要求,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最终效果。过程评价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详细而具体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节和完善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校场域内的结果评价主要采取纸笔测验方式,表现为学生每学期期末与每学年年末的学业成绩,以统一的标准、客观化的分数衡量学生的学习结果。以分数、升学率作为结果评价的衡量标准,导致学校、家长与学生对升学与分数的功利化追求,使本应作为促进学生学习手段的考试分数变成学习目的,造成基础教育的异化和学生的畸形发展,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沦为“考试机器”。过于偏重学业目标达成,就会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因此,改进结果评价,要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统一。在评价目的上,扩大结果功能,以育才而非选拔作为评价的根本目标,关注评价促进学生心理与行为等综合发展的价值;在评价内容上,丰富结果内涵,不以单一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作为评价内容,关注学生综合素质整体发展;在评价方式上,坚持学业评价、表现性评价等评价方法的结合,在统一评价的基础上制订适合不同个体发展水平的多元评价标准,采取多种手段在过程中收集评价信息。2.2强化过程评价,立足过程与促进发展的统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核心理念,由此评价应当立足过程,在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基础教育的实践中强化过程评价。一方面,通过过程评价的结果呈现,教师可以准确地掌握与判断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也能及时地总结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使评价结果为教师与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在过程评价中,针对不同的学科内容与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教师往往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各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又使评价内容更为全面,评价过程更加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水平,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近年来,过程评价愈来愈受到重视,强化过程评价对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率”的痼疾具有重大意义。在评价主体上,重视评价过程多主体参与,重视自评与他评的同等作用,既要通过自我总结与反思的方式自我检视,又要发挥教育合力,使社会、学校、教师与学生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提升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在评价内容上,扩展过程评价的内容,考查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显性表现和隐性行为;在评价方式上,着眼于整个教育过程与学生成长过程,综合运用课堂观察、随堂测验、辩论演讲、成长记录袋等方式,全面收集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信息,客观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多方面表现,抓住一切教育时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2.3探索增值评价,坚持学生发展与学校质量提升的统一。如何科学地评价教育质量,如何通过评价助力学生的发展、助力教育管理与教学工作的改进,增值评价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增值评价关注学生进步幅度与学校办学、教师教学之间的关系,探索学生个体纵向发展情况,目的在于提升学校办学效益、改进教师教学效能,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以往基础教育领域主要以学生测评成绩和学校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与教师教学的依据,这种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评价的公平与效率,但难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在一所学校中,增值评价以一段时间内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相对进步程度为考查目标;在不同学校间,增值评价以一段时间内该校学生与其他学校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相对进步程度为考查目标。相对于传统“两唯”评价,增值评价能更好地区分不同层面、不同主体及不同因素在学生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全方位地考查“背景—投入—过程—产出”过程,从产出看质量,使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和公平,能有效地区分不同因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程度。为使评价服务于学生发展与学校质量提升,在探索增值评价时需要:在评价目的上,以满足学生个体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教育管理与改进教学为目标;在评价内容上,搜集学生现有成绩与原有成绩信息,结合学校与教师等相关因素,进行个体内差异性评价;在评价方式上,自上而下地在区域、省市乃至国家层面有组织地开展,全面充分了解学校与教师实情、厘清学校间发展差距,从而促进特定学校的发展及地区内学校间均衡,提升教育公平[3]。2.4健全综合评价,坚持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的统一。综合评价是新时代深化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在基础教育实践中,综合评价改革试点正在稳步推进。传统高考以学生统一高考分数作为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不得不说,“唯分数”的考试招生模式具有经济高效、简便易行的优势,却也因其一刀切、绝对化的特征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从评价目的上看,“以分取人”体现了传统高考过于重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严重偏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其次,从评价内容上看,传统高考以单一的考试成绩为依据,纸笔测验虽能系统地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却难以测出学生的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最后,从评价方式上看,传统高考“唯分数”的录取模式仅以一次纸笔测验成绩评判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否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值得怀疑。健全综合评价需要:重视评价目的整体性,坚持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坚持政府、高校、高中、家长等相关利益主体公平而有质量地参与评价;重视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坚持学业成就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的统一;重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统一,改变评价过于注重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3制度转向:创新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体制机制

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是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管理体系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落实《方案》的重要举措。首先,明确改革方向,凝聚共识。一方面,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保证教育评价改革合乎党的教育方针,不偏离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引导,凝聚共识。要通过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宣传与引导,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是达成共识的前提;要寻求对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精神实质的理解与认同,这是达成共识的关键;要将理解与认同的心理与态度体现在行动上、践行在支持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中,这是达成共识的根本。其次,完善基础教育评价体制。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必须厘清各主体间的责权边界,保障各主体间合作的有序性和规范化,实现协同效益最优化。一要充分发挥国家主体的宏观调控职能。《方案》是国家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协调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为各级政府与中小学校评价改革工作作出部署,提供改革目标与准则,引领形成政府宏观组织、社会有序参与、学校协同落实的改革合力,为《方案》平稳实施提供完善的组织保障。二要发挥好各级政府的协调职能。各级政府既要对中央政府负责,贯彻落实《方案》;又要联系地区实际制订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意见,指导中小学校积极主动开展评价工作;还要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健全多元评价机制,推进管办评分离。三要调动学校参与教育评价的主动性。中小学校作为推进基础教育评价的重要主体,要根据《方案》精神,在国家与各级政府的分类指导和宏观调控下,将评价改革的总体要求与精神实质创造性地融于学校日常管理与教学评价工作之中,保障评价改革有序落地。最后,强化学术研究,保证基础教育评价的学理性。加强学术研究,是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路径。深入开展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对把握《方案》蕴含的评价理念、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有针对性地推进评价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一要依托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评价机构及科研院所,全面评估影响评价改革落地的制约因素,总结和发现《方案》实施经验和存在问题,从而降低教育评价改革风险,增大教育评价改革实效。二要强化大数据平台对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研究的支撑作用,依托大数据优势,发挥教育评价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利用的效能,进而提升教育评价研究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扭住关键鼓励探索突出实效[N].人民日报,2020-07-01(1).

[3]边玉芳,王烨晖.增值评价:学校办学质量评估的一种有效途径[J].教育学报,2013(1):43-48.

作者:刘学智 田雪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