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塑造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时间:2022-06-13 06:32:00

导语:怎样塑造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怎样塑造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学生在学习中,对某门功课产生较高兴趣时,其学生的互动性就会强,学习的效果就会好,学习的创造思维就活跃。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高兴与不高兴学习,其效果大不一样,这就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这正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呢?大致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巧妙的导语,“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喜欢学、愿意学的意愿。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就在于导语的设计,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启动导入方法很多,以诗导入、以画引入、以音乐导入或以谈话引入等,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时,我们可以用一副对联引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学生,除了完成读书的主要任务外,还应心系国事天下事,了解国内外大事,可以听广播、看电视,而读报是最佳选择,报纸上登载着许多消息、通讯、评论等,而国内外大事就是通过消息这一文体叙述的,那么,什么是消息?消息有何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吧。这样导入,就会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

二、营造愉悦氛围,提高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往往效果比较理想,青少年喜爱趣味,常常凭兴趣办事,这就是学习的因子。心理研究表明,人在心情愉悦轻松时,感知效率就高,认知也越快,如果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氛围,使他们变苦学、畏学、厌学为乐学,其效果就不一样。我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注意从心理愉悦因素的培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比如,多音字多,不容易记住,在讲解“恶”字时,我就出了一句话“恶狗多可恶,让人看了真恶心”。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的笑声中把“è,wù,ě”三个读音掌握了;形似字容易混淆,学生分辨起来就很难,比如在教学“戌、戍、戊、戎”这几个字时,我把它编成顺口溜“横戌点戍戊中空,十字交叉就念戎。”学生很有兴趣地就会记下来。

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利用幽默艺术,创造一种新颖的、生动的、有趣的意境,这样愉快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三、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古人说的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就是说,问题是人的思维起点。学生面前一旦遇到问题,大脑受到刺激,他们的思维也就加快起来,所以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诱发学生,产生一种去解决问题的愿望。比如,在讲解,《愚公移山》时,我提出这样几个问题,愚公是不是很愚,智叟是不是很智,是不是真是神仙搬走大山的?这是不是迷信,我们今天是否还需要愚公这种精神?可见,教师的提问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也学会了发问,学生在问中学会知识,学会思考,他们通过问,找到了问题的切入点,学会思维方法,从而诱发学生自问、问人,更巧更多的设问,形成良性循环,为发明创造奠定了思维基础,为素质教育的提高找到了钥匙。

因此,恰当地运用提问的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这样学生能主动地去思考,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对内容的理解不断提高、升华,挖掘其潜能,激发学生兴趣。

四、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有时总感到学生不善于深入思考问题,教师就“赤膊上阵”走“注入式”、“一言堂”的老路,你越讲、越灌,学生就越没有机会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要避免这种“越俎代庖”的现象发生,关键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改进教学方法。比如朗读体会法,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方法之一,是一种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式,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如比较法,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低”改为“底”,就不容易想象茫茫大草原的景象,再结合诗歌主题分析后得出结论;又如情景演示法,《孔乙己》是一篇述说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小说,可以对文章中的一些片断如“排出九文大钱”进行演示,结果有的学生“掏”出钱,有的“放”下钱,有的“递”去钱,当然也有准确“排”出钱的,通过想象演示和比较,学生理解了“排”的用意——表现孔乙己的“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在表演中,学生充分发掘身上的潜力,从而插上自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于学习的天空。这样能把握人物性格特征,使学生进入形象思维中,无形中使学生得到提高。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科学,是艺术。教师只有引得自然,设置巧妙,问得恰当,方法灵活,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主动地、积极地、自觉地去学习、去研究,始终处于主动状态,成为学习上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