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新闻写作方法分析

时间:2022-02-18 04:28:44

法制新闻写作方法分析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法制新闻的特征,重点介绍了法制新闻的写作方法,它不仅能够向受众传达法制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能够提升法制新闻的质量,延展法制新闻的生命力。通过对法制新闻的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期为提高法制新闻的写作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并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法制新闻;特征;写作方法

近年来,法制新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要想更好的提高法制新闻的整体质量,不仅需要对法制新闻的写作给予重视,而且还需要培养一批优秀的写作人员,他们不仅要遵循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同时还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国家的立法情况,以确保新闻写作和报道的公正、客观、准确,以达到弘扬法制、打击犯罪、正确引导受众的作用。如今,我国开始步入依法治国的轨道,不仅对原来一些法律进行了补充和修缮,而且也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立法,尤其是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在2016年经过修订后,实现了对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深化改革和完善,其不仅纠正了一些常识性的谬误,而且还可以确保新闻写作的严肃性和客观性,提高法制新闻的写作质量。

1法制新闻的特征

1.1客观性。通常情况下,法制新闻的每个情节、每个事实、每句话,甚至每个字都需要写作人员认真斟酌和推敲,看是否与法有悖,是否与事实相符。尤其是涉及经济诉讼、民事和民间纠纷的报道,往往会牵扯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一旦出现疏忽就有可能对当事人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失,严重的时候自己还有可能受到法律的追究。因此,法制新闻的写作需要尽可能的兼顾双方利益,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公正地报道,以更好地彰显法制新闻的客观性。1.2公正性。对于每一个人法律都是公正无私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一个人都不能逾越法律而存在。法律的公正性不仅需要执法人员秉公执法,而且也需要法制新闻写作人员不畏权势,一切都需要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据,仗法执言,实事求是的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以更好的彰显法制新闻的公正性。在法制新闻写作过程中,能不能做到仗义执言,是对法律公正性进行衡量的关键,同时也是衡量法制新闻写作人员职业道德好坏的标准。1.3严肃性。法制新闻涉及到比较广的范围,而且社会影响也比较大。因此,在进行法制新闻写作过程中,要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强调行文严肃,言之有据。作为法制新闻写作人员,需要从维护社会和国家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稳定大局的角度出发,客观、公正地进行法制新闻写作,严禁利用记者工作之便,偏袒、枉法,严禁掺杂个人恩怨,严禁利用新闻手段亵渎法律。1.4合法性。现实生活中,法制新闻是向读者普及法律、宣传法制常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更好的提高其传播效率,就需要确保传播形式和内容的合法性。法制新闻写作的形式和内容要经得起法律的推导和检验,以此来有效提高法制新闻写作质量。有一位法制新闻写作人员在对一起未成年少女遭遇性侵案件进行写作时,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并未按照要求隐去该少女的名字,不仅未对该少女的不幸达到鸣不平的效果,反而给该少女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作为法制新闻写作,在进行法制新闻写作和报道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现有法律规定,不仅要确保报道内容的合法性,而且还需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1.5民主性。作为宣传、反映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的法制新闻,要遵循民主性的特征。实际上,法制和民主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不可能离开民主讲法制,也不能离开法制讲民主。此时就需要法制新闻写作人员具备浓厚的民主意识和高度的法制观念,以确保法制新闻写作过程中展现民主性,通过法制宣传来有效提高受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2法制新闻的写作方法

2.1合理运用法律用语。在进行法制新闻写作过程中,法律词汇的选择是否合理是考察写作人员专业水平的关键。例如,在法制新闻写作时,对编辑法的基本素养进行考验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对于“罪犯”一词而言,其最好以犯罪嫌疑人的角度,从法律层面进行写作。实际上,罪犯和犯罪嫌疑人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罪犯一般是指已经被判定有罪的人,但是犯罪嫌疑人一般是指通过审讯后才可以判定其是否有罪,从本质上两者具有先后差别,从性质上两者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在未对法律用语给予准确了解和掌握后,不要轻易的使用,以免影响法律用语的合理性。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明确提出,在检察院起诉、公共机关观察期间,“嫌疑犯罪人员”均被称之为“犯罪嫌疑人”,在送至法院审理后,才能够称作“被告人”。同样,“罪犯”一般是指被法院明确了自身有罪,并给予刑罚的刑事被告人相关的处理。而“犯罪”一般是指在法院中成立的称呼。2.2遵守法律法规。在法制新闻写作时,不可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且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并对相关法律文件进行系统的解读,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法制新闻写作的合理性。法治新闻单位对生产者、经营者及销售者的产品品质给予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而且只要内容属实,就不会被认定成侵害其名誉。但是如果大多数的内容都失实,并且对当事人的名誉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则可以判定为侵害名誉权,这样可以彰显法治新闻的真实性。在编辑法制新闻过程中,不仅要对案件进行真实的报道,而且还需要密切关注审判结果,并开展针对性的协调,必要时还需要提前报道最新动态或组建新闻更正,有效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法律纠纷。2.3提炼标题。对于法制新闻写作人员而言,为了提高法制新闻写作的质量,就需要有效吸引受众的眼球,此时选择一个法制新闻标题就显得尤为关键,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从政策上考虑。任何法治新闻的写作都需要遵守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从符合政策的角度出发,任何违法政策的法治新闻都属于错误的新闻,以此来确保法制新闻的正确导向,因此在确定、提炼法制新闻主题的时候需要考虑政策因素;2)从形势上判断。标题的提炼要以当前形势为依据,立意要有针对性,形势变化新闻主题也要随之改变,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受众眼球,为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3)概括的方法。主题是作者主观性与事实相统一的结果,其一般是在丰富材料的同时对其开展针对性的概括,通过思维的不断加工,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例如《“一厘钱”精神》,在刚开始的时候其第三个插题为《动力》,重点描述了职工为什么重视节约一分钱、一厘钱和重视一根火柴的质量。起初领导认为该段内容比较深刻,但是该段内容并未有效凸显主题思想,需要重新写。最后才使一厘钱升华到一个真理,并提出任何伟大的事情都需要从小事情开始做起。2.4忌“媒介审判”。在未对案件受审时,一些媒体已经发出了结论性报道,但是该报道分割了国民问题的权利,或对案件行使的相关人士直接给予了犯罪定位,而且对法院正在审核并给出具体结论与时间表示不满,甚至还有一些媒体对法院公审判断表现出强烈的不满,这些都会对司法机关审判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现有的法律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享有审判权,而这里的媒介审判不仅是对审判权的逾越,而且还有违法律的权威性。2.5理性开展新闻写作。在进行法制新闻编辑过程中,存在感性宣泄超出理性的现象。实际上,法制新闻追寻客观真实性,但是不管是记者探访还是编辑选题,乃至版面设定及配发评论,都涉及到媒体立场,其能够通过公共方式来向观众传达具体的情况。因此,在法制新闻编辑时,要遵循理性的原则,说明媒体的立场,并从说理明辨早于叙事诉求、规则论证超出形象建立两个方面来更好的发挥法制新闻编辑的理性效果。实际上,注重理性原则并非直接摒弃定性原则,也要适当的融入感性认识。我国司法传承至今,不断进行着情理及法理的有效转换。在新闻报道中感性因素无法缺失,最好实现理性与感性的有效结合,以此来提高法制新闻写作的整体效果和质量。然而,我国传统司法在发展和使用过程中,始终面临着与情理及法制的冲突,随着法制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法制新闻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使越来越多的民众对理性进行探寻和思考。例如,邓玉娇案归为刑事法律问题,其属于正当防卫?还是故意伤害?防卫过当?大多数媒体在对其进行报道时,并未以法律的角度出发进行报道,而是通过虚实诉求与形象建立来突出邓玉娇的无助与无辜,如果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导致民怨爆发。

3结论

总之,法制新闻具有专业性强、影响面大的特点,此时就需要法制新闻写作人员不仅要学法、懂法,而且还需要广泛倾听原被告双方当事人、执法人员、律师及群众的意见,以此来确保法制新闻报道的质量,为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艳华.法制新闻编辑的基本原则探讨[J].科技传播,2015,8(11):56-57.

[2]任浩.从标题拟定浅谈律所新闻写作的要点[J].法制博览,2017,12(1):161-162.

[3]谭熙.论新闻稿件“点睛之笔”的把握[J].媒体时代,2015,1(7):87-88.

作者:杨 锐 单位:山西法制报社特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