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大学生就业指导探讨

时间:2022-04-08 11:34:31

经管类大学生就业指导探讨

提要:在当下经济增长不断下行,诸多企业面临停产甚至破产的社会大背景下,经济管理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空前严峻。因此,高校应在经管类大学生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培养其适应新形势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使他们能够顺利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

关键词:经管类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据“央视财经”公布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5)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有本科及以上毕业生759万人。据估计,2016年将超过770万人,所有毕业生将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季”。而我国500多所本科院校中的80%都开设了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供给非常充足,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经管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却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与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概述。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指帮助大学生在分析自身个性倾向、兴趣爱好和专业素养的前提下,引导其确定自己的职业志向,并指导大学生通过提升相关知识和技能实现人职相配,并完成其就业目标的过程。因此,就业指导首先是一个就业理念教育的过程,应突出大学生就业品质的塑造,使其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坚韧刚毅的意念,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能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实现就业目标;其次就业指导还是培养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过程,要使其既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具备求职就业过程中克服实际困难的能力。

(二)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当前,我国的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世界工厂地位逐渐衰落,大量外资陆续撤出,金融危机不断侵袭。作为经管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主体,诸多企业面临着现实的生存困境,许多企业被迫缩减规模、停产甚至破产,由此导致国内经管领域的人才及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经管类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就业问题,由于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越来越多的经管类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二、经管类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不足

(一)就业指导与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联系不紧密。虽然经管类各专业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都只是独立课程或选修课程。经管类专业课程的设置没能将就业指导融入体系中,没有发挥“嵌入式”就业指导课的优势,就业指导课体系架构与其他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相应的厘清。在对就业指导课的理解与接纳上,部分学生将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及求职简历制作大赛等混淆起来,就业指导课修读质量不够理想,引发了好似是“空壳教育”的突出问题。

(二)教师求职就业实践性缺乏导致就业指导效果不佳。从事经管类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师大多都仅具有从学生时代直接跨入教师职业状态的单一就业经历,自身缺乏在经管领域求职就业的经历和经验。许多高校将辅导员聘为开设就业指导课的专职教师,但高校专门针对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提升培训的计划与实施却是微乎其微。部分高校尝试开设选修课程来开展就业指导,但学生的读修率不高,且选修学生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因此选修课的指导形式对经管类学生就业指导的作用及效果明显不佳。有些高校邀请经管领域的行业精英及人事负责人通过举办讲座等开展就业指导,但这种指导方式没有系统规划与整体设计,更没有融入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指导过程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泛化性。现实的情况是,既拥有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具有经管领域求职就业经历的“实践性教师”匮乏,这必然在经管类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课程结构的调整、实训实践的实施等环节缺乏就业指导与专业教育相促进的体系性规划。

(三)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过程流于形式。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关键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教师指导下参加的专业实习是提升学生求职就业能力的重要路径。但复杂的现实状况却与理想的目标大相径庭,所有学生虽然迫于获得相应学分的压力都参加了专业实习,但绝大多数的实习岗位都是学生自行联系和确定,专业指导教师无法对其实习全程予以严格监控和实时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过程往往只图于考核任务的完成,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没能起到关键性利好作用。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的诸多社会实践,绝大多数都是学生自发组织的,缺乏资金的支持、平台的搭建及专业的指导,因此学生参与的多数社会实践都是走马观花式的,无法真正触及与就业能力提升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三、加强经管类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考

(一)与专业课程结合,建立具有经管专业特点的就业指导体系

首先,要强化学生专业入门指导课程的就业指导作用,利用针对新生设置的“专业导论”课程,使学生在大学生涯之初便认识到所学专业在经管领域的地位及其将来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其分析和确立未来择业的目标。其次,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应突显专业课程在求职就业中的指导作用。在进行专业课教授的同时,应不时地将相关求职择业的策略与技巧引入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一是能指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的获取与以后的就业方向相契合;二是能使学生涉猎具体的专业技能应用领域,对学生将来在择业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起到较好的启发作用。最后,围绕学生求职能力提升的具体目标,紧密结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授,开设诸如“求职简历设计与制作”、“求职面试技巧”及“就业心理”等辅导内容,指导学生研习与驾驭求职就业的技巧与途径,增强学生的就业自信。

(二)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体系

首先,努力实现校内培育,使现有在校专业教师成长为具有经管专业知识和求职就业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要适时激发教师内在的积极性,鼓励其经常参与企业的现场招聘及就业培训等活动,使教师成为专业教授、就业服务及就业指导的“多面化”人才,从而为实现对学生开展有效地就业实践性指导打下坚实的根基;其次,聘任经管领域职场领袖及企业人事精英等担任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与辅导老师,使学生有机会接受更具求职就业实践性的学习和培训;最后,规范兼职教师的管理细则,建立兼职导师智库化体系,使就业指导人才的流动化服务成为现实,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得到制度化保障。

(三)建立复合式结构的就业指导实践平台

1、深化就业实践化辅导,使求职就业指导形式更结合学生实际。凸显“案例”辅导的重要性,通过剖析成功与失败的典型事例提高学生实现满意就业的条件辨析能力及求职失利的预见性认知能力;通过剖析身边人的典型事例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及其迫切感;通过剖析校友类典型事例提升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同时,将求职就业经验交流嵌入辅导体系,通过“求职+”等形式,共享杰出校友求职就业的成功经验,使指导内容更具激励性和效仿性。通过制定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要求学生明确就业志向并制定具体的奋斗目标,同时努力汇集各类就业信息,通过模拟求职就业过程掌握相关的就业政策法规;通过激励和帮助学生参与诸如省市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引导学生增加求职就业的知识储备并树立竞争意识;通过引导学生报考相关专业从业资格证书,提升学生的相关专业技能,实现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较高成功率。

2、深化经管类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与企业共同构建人职匹配的双向培养机制。就业指导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拥有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得到有效锻炼的机会。于是,推进高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融合各自的人才培养优势,共同致力于构建毕业生与就业岗位人职匹配的双向培养机制已成为现实的必要。此外,“顶岗实习”也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在差异化实习岗位上的专业性锤炼,学生能直观体验求职就业的流程,感受企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同时“,顶岗实习”还可以检验学生的发展潜质,为学生未来的择业提供参考依据,减少学生求职就业时的随意性。

3、建立模拟实践就业指导平台。随着模拟求职就业软件、网络化通讯和远程遥感等技术在就业指导中的应用,求职就业具有了在线模拟化的操作功能,这不仅能使经管类大学生快速熟知相关业务的具体运行流程,同时还能引导学生作为“应聘者”和“企业员工”去感知和体验求职及工作的全过程。

作者:殷清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吴薇.就业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