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专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3:01

经管专业论文

经管专业论文范文篇1

(一)理论知识的完美结合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开设ERP课程,必须让学生提前熟悉掌握各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将这些看似独立的专业知识有效整合到一起,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集中运用到ERP管理系统中,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知与理解。

(二)熟悉企业的整体流程

ERP为综合实验教学搭建了一个仿真模拟平台。这个平台模拟现代企业内部的整个运作流程,并且将企业运行中所涉及的各项业务以板块的形式展示出来,给经管类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让他们不仅通过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了解企业运作情况,而是可以很直观的深入了解、熟悉、掌握企业内部运作行为的模拟企业行为环境。其中,ERP沙盘的演练,更是将企业浓缩到一个版面内,极大开阔了学生视野,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与链接,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ERP课程作为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实训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差异性在于:它不是“一对多”的授课模式,更不是按部就班的遵照老师的步骤进行机械化实训操作。ERP综合实训教学体系要求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主动参与到ERP课程中去,通过分组分版块,逐一进行练习与操作。在模拟企业业务流程的背景下,让学生扮演其中各个部门的主要行为操作人,通过相互协作,真实再现实际营运管理流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团队的协作精神,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ERP综合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实践性教学作为现代高校教学系统里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逐渐被广大院校重视起来,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的实验课程,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以及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目前,许多学校已经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设置了相关的ERP课程,也取得一定成效,但还是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课程设置存在不足

作为一项综合性质的实践教学,ERP课程对知识的整合性要求非常高,ERP管理系统里所涉及的所有相关知识,都必须让学生提前掌握。而高校教学存在侧重性,针对各专业展开课程教学,无法兼顾到所涉及知识的其他专业内容,各个学科之间交叉知识点很少。另外,采用ERP教学方式,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操作和数据库等相关内容,这些内容有些院校经管类专业并没有开设,这样就给ERP实践教学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二)教学师资相对短缺

ERP课程不是专只哪一类课程,而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质的实训课程,这就要求老师的整体素质必须高,不仅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能够准确熟悉各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然而,高校老师一般并不熟悉企业内部运作,更不可能拥有经营管理的实战经验,也就无从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方面相关的演示与指导。

三、ERP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过程

鉴于ERP软件市场的多元化和各大高校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总结一些学校在ERP平台下开展实验课程所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取得的宝贵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特点,现拟构建出符合我院经管类专业未来发展的ERP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一)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完善教学大纲与计划

我院要求经管类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熟练应用ERP软件进行业务操作,注重培养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利用ERP管理系统处理各项复杂的问题。根据这样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首先,应该明确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比例,有效把握学生对ERP软件整体认知情况。其次,在ERP实验教学大纲中着重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设计实验项目、创造实验项目以及解决实验项目,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任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最后,规划教学进程,以实验模块为单位分开授课,并根据计划内教学目标有重点的突出重要内容,做到层次分明,加深理解。

(二)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资源的有效性

俗话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极大决定了教学结果的成败,特别是有关实验性课程必须要借助这个“东风”才能够完成高校最终的实践性教学目标。ERP教学任务需整合一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师融入一个ERP教学体系中,这就需要单独成立一个ERP教学团队共同来完成这一任务。ERP教学团队中应该分设理论教学、实验指导、软件操作、实习督导、技术维护等不同岗位,分别在不同阶段、不同模块中扮演重要角色,极大提高了教学整体资源的利用率。为了能够及时更新知识内容、更好与企业进行双向沟通与合作,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岗位学习与考察,在实践中得到知识的积累与巩固,体验ERP实施的真实效果。同时,也可以引进企业中具有ERP实战经验的人员以他们切身体验给学生进行交流与示范,让学生从中加深对ERP软件的理解。

(三)细化ERP教学内容,分阶段开展实验课程

ERP平台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是现代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为了更加有效地完成这一项重大实践课题,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发展目标,现制定出一套完整的ERP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框架。由于ERP软件的复杂性,高校教师应该分阶段开展教学任务,才能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了解到ERP管理平台的实用效果。

1.理论知识储备

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安排在大一学期期间,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教师理论授课和多媒体软件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关于ERP软件的发展演变,熟悉ERP的基本结构,掌握ERP软件理论操作,以及通过ERP实现对整个企业运营流程管理的核心理念。同时,ERP课程里所涉及的相关基础知识可以同步展开教学,并在ERP理论课上进行有效的串讲与归纳,为了有效开展后续的实验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ERP沙盘模拟

在完成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后,可以在大二学期期间内进行ERP沙盘模拟训练。ERP沙盘模拟公司内部的整体结构和运营情况,并将它们完全浓缩展示到模拟沙盘上来,可以清楚反映各个部门的业务活动,直观地展现出企业实际复杂的生产经营活动,加深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不仅如此,ERP沙盘能够让学生根据不同兴趣爱好分组、分角色进行实际演练操作,模拟营销、管理、财务、生产、信息、物流等多个重要角色,并采取有效机制、制定决策和战略合作等办法与其他小组共同模拟竞争市场中的企业活动。采用这种体验式互动教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各种环境下企业的生存现状以及实施决策的全过程。

3.ERP软件实战操作

不同于ERP沙盘模拟的身临其境与直观明了,ERP软件模拟系统通过电子技术将许多烦琐的中间步骤以及监控过程都放到后台由系统自动完成。这种情况下,通过大二学期的ERP沙盘模拟实验,能够让学生熟悉、明白整个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对接下来大三学期的ERP软件实战演练是十分必要的。ERP软件实战模拟训练主要根据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和业务数据,模拟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运作情况。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对ERP沙盘模拟下各管理环节的亲身感受,真正学习有关ERP软件的操作与执行。ERP软件平台可以设计不同的企业环境、岗位职能以及业务流程,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模拟的条件去经营一家企业,并在经营的过程中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战略统筹规划的能力和寻求企业稳定经营的发展方向。可以说,ERP软件的应用,强化了学生对ERP管理理念的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岗位实习锻炼

到了大四第二学期,是时候检验一下实践教学成果。通过之前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模拟实战经验,学生去企业岗位进行实习锻炼可以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学到宝贵的工作经验,真正体会到ERP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学校可以联合校外企业进行资源共享,增进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可以提供大四学生进行上岗、顶岗实习。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实习困难的境地,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带来了劳动资源,解决了招聘困难的尴尬境遇。

(四)强调考核评价体系,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经管专业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

近年来,统计方法在社会上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迅速的扩大到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证券、保险等领域,统计学这门学科也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工程等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然而目前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还相当欠缺等。本文试图在查找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寻找有效的改进措施。

一、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统计学不够重视

在目前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不够深入,统计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一提及统计,很多学生仅能联想到统计局、大量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等,很难将统计学与自己本身的专业联系起来,并且认为统计学与实际联系不大,无法学以致用,因此重视程度也仅停留在获得学分的层面上。加之学时有限,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授数理统计、探索性数据的挖掘、多元统计方法、西方统计制度等新的内容。

1.2课程内容不够规范

在教学内容上,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而且不同的教材侧重点不同。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多是以统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先后介绍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时间数列、指数、相关与回归、抽样推断等内容,但有的侧重于数理统计方法,在抽样推断上花大量的时间,而有的又侧重于传统统计方法,在其它章节上下较大的功夫。

1.3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但目前统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的还不够,而且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发展与变化,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在这种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下,学生或许学会了怎样计算平均指标、抽样误差等,但这对提高学生的统计实际应用能力极为不利,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统计学既难学又枯燥无味的情绪,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4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由于考试内容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主要以课本上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较少,甚至教师课堂讲课本,学生课后背课本,其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1.5文、理科学生的构成比例问题

目前大多高校的经管类专业都是文、理科学生兼收的,同一个专业乃至同一个班级里面可能既有文科学生,又有理科学生。文、理学生的混合构成会给教学过程带来很大困扰,难以实施因材施教的方略。而统计学又是一门对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它涉及到了微积分、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多门数学理论课程,尤其在抽样推断部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一般来说,文科学生的数学功底比较差,逻辑演绎思维较弱。如果文科学生比重太大,就会给教学带来很多障碍。

二、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初探

2.1结合专业制定教学目的,完善教学内容设置

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不能孤立地制定,而是要在明确学生文、理科出身及所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与统计学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制定满足专业需要的教学目的。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根据应用统计学学科特点,结合各专业统计课程教学目的的要求,在统计学基本教学内容设置基础上,对统计基础理论、统计分布、统计推断、时间序列、统计评价决策和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等中高级统计方法部分的实际应用状况进行介绍,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

2.2在课堂中适当的穿插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与老师讲解相结合,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阅读、思考、分析、判断。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提炼和掌握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利于把所学的统计理论落到实处,使抽象的方法、公式变得十分具体,在模拟实验中接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我们知道统计理论来源于统计实践过程,反过来它又指导统计工作。统计案例教学作为统计实践过程的一种模拟,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方法的自觉性、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3在教学中适当地安排社会实践

在教学中,应适当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环节,就一些学生关心或与专业相关的课题作市场调查。如可组织学生针对大学生们感兴趣的就业问题、逃课问题、电脑使用情况等展开调查,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或体会的形成,全部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既巩固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锻炼了应用理论的能力。

2.4将课堂教学与统计分析软件相结合

统计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定量分析的内容较多,因此在平时应加强对统计上应用广泛的软件的教学,如EXCEL、SPSS、SAS等软件,提高学生对于数据的观察和处理能力,锻炼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其中,SPSS统计软件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统计分析、报表、图形制作等功能,是非专业统计人员的首选统计软件,也是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工具。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在文、理科出身和数学功底上都存在着差异,如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辅助教学,就可以将应用统计学的教学重点转向对统计结果实际意义的理解上,适度的去掉繁琐的理论证明、推理和计算,增加SPSS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使用统计软件SPSS解决比较复杂的计算问题。公务员之家

经管专业论文范文篇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或岗位群并适应其要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满足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基层一线人才的需求。相对于其他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加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相对于其他专业,经管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又具有其特殊性。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设计)必须适应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有助于夯实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在构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坚持五个原则,即实用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学术性原则、全过程评价原则和多主体评价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的特点,凸显出实践教学体系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设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应该遵循实用性原则。坚持实用性原则,一是要求学生提高毕业实习的效果。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前的最后一次实习,要求结合实习企业尽可能搜集与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相关的资料,为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在选题上多联系社会和行业实际。结合实习企业来选择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鼓励学生撰写实习企业调研报告,解决实习企业的实际问题。对于拥有意向就业单位的学生,应结合意向就业单位确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文(设计)选题联系实际的好处是,一方面学生容易驾驭,完成的论文(设计)对于实习企业(意向就业单位)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提前熟悉企业,有利于学生就业。三是要求实习企业(意向就业单位)参与到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价中,以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结果是否为实习企业(意向就业单位)采纳应用,是否适应企业需要,帮助企业解决了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评价标准,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进行评价。

(二)专业性原则

相对于其他专业,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特殊性:一是经管类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社会经济与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对象兼具研究“人性”和研究“科学性”两个方面;二是研究所依据的第一手资料不可能通过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来获得,而是需要通过开展大量的社会调查活动来获得。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是做好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关键。上述专业性特征决定了经管类专业应构建适应自身特点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而不应使用适应所有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价体系。

(三)学术性原则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本科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培养、锻炼和提高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学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是获取这种初步的科研能力的主要途径。学术性原则要求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符合基本的学术规范,学生应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

(四)全过程评价原则

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要经过前期准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终期答辩和后期评审等诸多环节,各个环节缺一不可,每个环节的过程质量也将影响到论文的最终质量。因此,应该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这些环节开展全过程评价,进行动态的管理,而不应静态地评价最终完成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全过程评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过程管理,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质量。坚持全过程评价原则,一是要求将前期准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终期答辩和后期评审等各个环节纳入毕业论文(设计)评价体系;二是要求对每一环节的评价进行细化,保证对每一环节的评价和监控落到实处;三是要求根据重要性程度不同,对每一环节进行适当的分值分配。

(五)多主体评价原则

论文评定是一种定性分析,评定者的个人判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构建了完善的评价体系,由于不同评价主体对于评价标准的理解、掌握不同,实际应用中仍然会存在较大差距。为防止评价主体的主观判断给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带来的误差,目前普遍采取由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和审阅教师同时评定同一毕业论文(设计)的方法,即“双重评分法”。本文认为,为尽量降低评价主体主观判断带来的误差,应坚持多主体评价原则。坚持多主体评价原则,一是要求评价主体尽量多样化,不仅将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审阅教师和答辩组纳入评价主体,还应将学生的实习企业(意向就业单位)纳入评价主体;二是要求在指导教师、审阅教师和答辩组之间进行适当的分数分配,充分发挥答辩组的集体决策作用,赋予较大的分值;三是要求企业评价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考虑到企业评价的随机性,这部分分值占比不宜太大。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按照实用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学术性原则、全过程评价原则和多主体评价原则,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可以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三个层次,构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

(一)一级指标

一级指标包括开题答辩、中期检查、指导教师评分、审阅教师评分和答辩五个部分。开题答辩重点考察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准备情况和选题情况。中期检点考察学生对论文(设计)的期间完成进度和完成质量,防范抄袭现象的发生。指导教师评分和审阅教师评分考察内容相同,主要包括毕业论文(设计)的学术水平,实用性和创新性,实习企业(意向就业单位)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价。答辩综合考察学生对实习企业(意向就业单位)的熟悉程度,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论文内容的熟悉程度,是否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二)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下设立二级指标,其中,开题答辩设立毕业实习效果和选题两个二级指标;中期检查设立完成态度和完成进度两个二级指标;指导教师评分和审阅教师评分下设立毕业论文(设计)学术水平、毕业论文(设计)实用性和创新性、企业评价三个二级指标;答辩下设立自述和回答答辩组提问两个二级指标。毕业实习效果和选题两个二级指标反映了实用性原则。毕业实习效果好,能为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积累论据或基本材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根本保障。选题好,要求联系实际,密切关注本专业学术前沿动态以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选题应该大小和深浅适宜,涉及内容不宜太庞杂。中期完成态度和完成进度两个二级指标反映了全过程评价原则,中期完成态度是指论文写作过程中学风是否严谨,对待科学的态度是否端正。只有具备了严谨端正的态度,才能从主观上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完成进度是为保证学生最终能够按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而设定的指标。毕业论文(设计)学术水平、实用性和创新性、企业评价三个二级指标分别反映了学术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多主体评价原则。自述和回答答辩组提问两个二级指标反映了实用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全过程评价原则和多主体评价原则。

(三)三级指标

二级指标下设立三级指标,给出衡量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具体标准。其中,毕业实习效果主要考察实习出勤及态度、资料收集方法及效果;选题好坏主要考察题目背景及意义,选题是否符合企业需求;中期检查下的完成态度主要考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出勤情况和写作态度,完成进度主要考察是否符合进度要求以及已完成的论文的质量;论文(设计)学术水平主要考察论文(设计)的规范性和理论价值;论文(设计)实用性和创新性主要考察论文(设计)的实用价值,以及选题、研究方法、观点是否有创新;企业评价主要考察企业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结论是否有采纳证明或出具的其他意见;自述主要考察学生是否熟悉企业,以及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自述成绩取各评委的平均值;回答答辩组提问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论文内容的熟悉程度,能否做到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论据充分,回答问题是否准确完整,是否具备应变能力,是否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答辩成绩取各评委的平均值。(四)各级指标权重的设定按照构建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将100分在这些指标间进行分配。一级指标下,开题答辩10分,中期检查10分,指导教师评分25分,审阅教师评分25分,答辩30分。毕业论文的评定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论文综合成绩由五个一级指标的得分相加得出,分数在90分(含90分)以上的为优秀,在80~90分(含80分)之间的为良好,在70~80分(含70分)之间的为中等,在60~70分(含60分)之间的为及格,60分以下的为不及格。

三、结论与建议

经管专业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

地方本科院校肩负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要实现办学目标,提高办学质量,就要不断提升其人才培养目标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耦合度。因此,在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论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当突出毕业论文的“应用性”,以实践应用型论文为主要类型,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写作目标,以简洁明确、求真务实为写作原则。毕业论文中各个部分都要围绕上述目标和原则,有条不紊地展开写作。

一、毕业论文题目的拟定

(一)论文选题原则。毕业论文选题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首先要遵循科学性原则,使选题符合客观经济、管理规律。其次要体现价值原则,使论题兼具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同时要有问题意识,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尽量体现应用性。再次,要坚持可行原则,充分考虑选题是否具备写作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术水平和驾驭能力,宜小、精、专,忌大、泛、空。最后,牢记创新原则,选择具有发展前途和生长点、可持续发展的题目,创新不仅仅包括研究内容的创新,也包括研究方法、研究技术的创新。(二)题目的一般表达形式。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毕业论文题目一般多用“研究”等表达形式,论文题目表达形式较为单一,很多适宜的表达方式被忽略了:如“论”字式标题,包括“论”、“简论”、“试论”等表达方式;“析”字式标题,如“简析”、“试析”、“分析”、“探析”等表达方式;“新”字式标题,如“新论”、“新探”、“新思考”等表达方式。另外,部分学者认为“浅论”、“浅析”、“浅议”等“浅”字式标题缺乏“精、深、专”的学术研究精神,不能体现学位论文应有的深度,因此,“浅”字式标题表达形式只适用于期刊论文,毕业论文命题时应尽量避免。

二、毕业论文摘要的写作

(一)摘要的性质。论文的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不容赘言,故需逐字推敲。(二)摘要的一般表达形式。根据表达形式的不同,摘要可分为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三大类。目前,我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多采用报道性摘要,其特点是全面、简要地概括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数据和结论。而本科毕业论文的摘要多是采用指示性摘要的写法。在指示性摘要的写作过程中,作者首先应该对论文的写作背景做简单介绍,继之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描述,主要是对文章的核心部分进行阐述,最后要对文章的研究价值进行简单说明。因此,本科毕业论文的摘要不需要交代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直接对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价值进行概括和描述即可。(三)摘要的写作要求。毕业论文摘要应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内容必须完整、具体、一目了然。首先,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例如:“会计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这种描述是不能出现在摘要中的。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其次,摘要应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严格按照“研究背景———主要内容———研究价值”的逻辑结构行文,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不分段,不用引文。再次,摘要写作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应含有较多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最后,摘要写作应坚持不评价原则。一般不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要避免自我评价,不能出现“本文”、“作者”等第一人称词。

三、毕业论文关键词的选择

(一)经管类毕业论文关键词的特点。经管类毕业论文的关键词具有明显的学科特点。首先,能够反映经济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学科属性,具有关键性,对全文内容具有串联作用。其次,多为经过规范化处理的经管类术语或学科名词,易于计算机技术处理,便于检索和索引。再次,词性固定,必须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二)关键词选择误区。1.关键词不关键。在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毕业论文中,关键词选取偏差和遗漏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关键词与毕业论文内容的关系,导致关键词选取失当甚至完全不能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不能有效涵盖文章的全部学术思想。例如,题为《高教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以邢台学院为例》的毕业论文,所标引的关键词是“课程建设”、“课程体系”和“建设原则”,却忽视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邢台学院”这两个点明主旨的文章核心关键词。2.选取无效关键词。在一些论文中经常可以看到以“性质”、“特点”、“分析”、“研究”、“原因”、“对策”等词汇作为关键词,这种“关键词”既不能展示毕业论文撰写者所研究问题的学科属性、专业方向、涉及领域及相关研究方法,没有明确的学术指向,又不具备关键词应该具有的检索功能,很多学者称其为“无效关键词”或“伪关键词”。因为,关键词的存在目的是为了文献检索需要,而读者在检索文献时绝对不会以这些词进行检索,失去了关键词引导检索的意义。3.随意组词和拆词。在一些学生论文中,关键词的选取存在着组词随意的现象:不是将规范化的词语作为关键词,而是将文中一句话或者自造词组作为关键词,这样的选取方法既不符合关键词选取规范,也不能起到提示研究方向和显示文章内容外延的作用。既不“关键”,也非“词”,难以被研究者用作检索词条,从而导致文章显示度被严重稀释。另外,部分毕业论文存在为了凑够三个关键词而随意拆词的现象。例如《论会计环境对会计文化的影响》一文,学生初稿所选取的关键词是:“会计环境”、“会计”、“文化”。将“会计文化”拆解为“会计”和“文化”,导致关键词的学术指向发生严重偏离。(三)关键词选取方法。首先,可以根据论文题目标引关键词。因为题目就是论文的核心所在。有的论文从标题上就可以一目了然地选出关键词。其次,可以根据摘要标引关键词。单从标题中不能直接找出全部恰当的关键词时,即可从摘要中寻找适当的关键词。最后,可以根据学科标引关键词。有的毕业论文用上述两种方法依然无法确定出全部适当的关键词,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论文论述的内容,并根据学科和研究方向选取关键词。总之,所选取的关键词一定要符合经管类毕业论文关键词的特点,并能够充分发挥关键词应有的引导作用。

三、毕业论文正文的写作

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毕业论文正文一般包括前言、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下面分别对这三个部分的写作进行分析和探讨。(一)前言部分的写作要求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以及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1.篇幅恰当。前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意义和对所研究问题的初步认识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应恰当,太长则乏味,太短则不易将研究的缘由交待清楚。一般控制在300字左右为宜。2.内容要符合要求。首先,前言部分不涉及问题、对策等核心内容,其核心作用是引出正文,主要写好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其次,前言不能与摘要有雷同内容。再次,前言部分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也不要用“才疏学浅”、“抛砖引玉”等客套话。最后,前言不分段论述,也不使用插图、列表,不进行公式的推导与证明。(二)本论部分的写作要求。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集中体现了论文质量。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毕业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理论研究、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等几大部分。学生要在本部分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多种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1.各章节严谨有序。调查发现,很多经管类毕业论文出现了内容交叉问题,例如在问题分析部分,分析完问题之后,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等对策性质的表述;在对策部分,又出现了大量问题或原因分析,这都是不恰当的。本论部分要求各章节严谨有序,内容不得交叉。2.各部分功能明确。首先,理论部分是全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起点,要求概念准确,逻辑严密,论文涉及的核心学术名词要给出明确解释,不能含糊不清。其次,现状部分要求客观描述研究对象目前的状况,宜采用一分为二的写法:既肯定成绩,又指出问题。目前很多论文混淆了现状分析与问题分析,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再次,对策部分应该与问题分析相对应。适宜采取总分写法:先总结核心对策,再围绕核心对策阐述具体做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为体现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毕业论文“应用性”特点,对策部分要开门见山地写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措施,列示具体的做法,不再进行理论阐述和原因描述。也就是说,这部分内容可以进行解释、分析,但是解释和分析的一定是“做什么”和“怎么做”,而不是“为什么做”,更不阐述理论依据。(三)结论部分的写作要求。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作用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1.内容要深刻。结论是论文的精髓,是整篇论文最终的、总体的总结,是作者的独到见解。结论比摘要更加深刻地聚焦分析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结论的撰写应该做到全文首尾一贯,与引言、本论形成严谨的、完善的逻辑关系。在结论部分应重点阐述论文本论部分研究得出的重点结论或提出的独创性建议,也可以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设想等。2.写法要正确。结论不是“前情回顾”,更不是“余论”,也不能罗列论文核心部分的标题,更不能与摘要雷同。必须将研究内容进一步总结并深化,突出问题和对策之间的逻辑关系,强调规律性认识,突出独创性观点。既要概括准确、措辞严谨,又要具体明确、简短精炼。同时,结论部分不引用,不做自我评价。

四、毕业论文谢辞的写作

谢辞部分要求论文作者简述自己撰写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谢辞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简述自己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和收获。这部分在写作过程中经常被忽略,很多论文的谢辞部分只有致谢而没有写作体会。二是对为本研究直接提供过资金、设备、人力以及文献资料等支持和帮助的团体和个人表示谢意。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谢辞致谢对象必须是对论文写作提供过直接帮助的个人或团体,也就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直接给予指导、答疑或提供过资源等帮助的人。

参考文献:

[1]章诚,张爱梅,周丽娟.画龙点睛:学术论文关键词的科学选取[J].编辑之友,2015,(09).

[2]普雁翔,宋丽华,起建凌,等.新形势下经管类大学生研究能力培养与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对策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6,(10).

[3]林常青,肖生鹏.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策略研究——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J].时代金融,2017,(11).

[4]边智群.经管类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研究———基于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视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

经管专业论文范文篇5

本课题组结合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论文指导的实际教学经验,分析得出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论文选题随意,难于创新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论文大多是对所研究问题现状的简单把握,极少涉及模型。在很多管理和营销原理理论的大框架下,学生疲于字数的简单堆砌,极少创新,也不懂得如何创新。而论文的选题一般由老师给学生单方面定题,学生对导师的科研情况缺乏了解,在选题方面存在缺乏兴趣、被动接受的情况。学生很少意识到选题的重要性,极少与老师沟通,“老师报题随意、学生选题盲目”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学生更是是以既往资料是否充分、前人研究是否完备来确定自己的选题,以期待在写论文的时候有大量可以“参考、借鉴”的现成文字,殊不知,这些都是创新的大敌。在选题的内容上,具备创新性的课题少之又少。有的选题太大,无法深入论述;有的选题太小,内容不足以构建一篇毕业论文;有的选题陈旧、重复。

2.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激励机制在很多学生的印象中,毕业论文环节并不难以通过,在学生最终成绩的等级评定中,影响学生毕业和学位获得的“不及格”的等级几乎没有,这容易给学生一种误导,认为毕设就是走流程、走过场。很多独立院校在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上没有明确清晰的操作流程与管理措施,导致管理工作形同虚设,答辩过程走过场,对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往往采取迁就宽容的态度,质量难以保证。

3.实习与工作严重挤压了毕业论文的时间对于大多数本科院校来说,毕业论文大都安排在大四进行。以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经管类为例,毕业论文一般启动于第七学期末,覆盖第七和第八学期。看起来战线拉得很长,学生的时间很充分。然而实际上,这期间正值学生参与毕业就业及研究生入学考试,大量的实习与面试严重影响了学生在毕设论文上的投入,不少学生对学校布置的毕业论文的要求、进度不以为然,推诿了事。

4.学生缺乏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科研能力较弱课题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尽管已经开设了应用文写作的课程,以及有相应学期的实践类大型作业环节的职称,很多独立学院的同学在毕设论文环节仍然对科研毫无概念,更有甚者,不知论文为何物。需要指导老师一点一点从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以及如何收集数据获取资料等最基本的问题着手介绍。在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学生过于依赖他人的文献资料,甚至最基本原始数据的都不愿意自己调研直接获得。论文只是对他人文章进行简单生硬的粘贴和堆砌,没有创新观点。很多学生对创新的认识有误区,认为创新是高精尖的问题,一定要出高大上的成果,自己无能为力。

二、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创新性的界定

独立学院学生对创新的认识往往存在两个极端:一种认为创新是深不可测的难题,望而却步;一种是完全不理解也不知道如何实现创新。笔者认为,在谈如何提升独立学院学生毕设论文创新性之前,有必要对于该“创新”作出一个界定,让独立学院的学生明确理解创新的涵义,从而清晰把握自己创新的方向。实际上,这两种认识都阻碍了学生创新水平的发挥。创新就是把握当代科学研究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探索新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科研成果新颖,在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取得重大进展。具体来说创新可以通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种方式实现。内容层面的创新是思想观点上的新见解,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而研究方法的创新主要是指在某一领域研究的过程中,引进了新的、前任没有用过或很少用过的方法。就现实而言,独立学院学生的学术创新多为研究方法的创新。毕业论文的创新性不是一概而论的,其要求是因人而异的。项目组成员认为,独立学院学生毕业论文的创造性思维只需要表现为作者较高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成果不要求是“崭新”的,但至少要有新意,能体现作者独到的见解。通过一篇论文,学生在梳理自己所学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结合实践,选一个社会需要的论题,或是选一些社会上出现的新题材就足够了。

三、提升毕业论文创新性的几点建议

对于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来说,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学实践和学校管理两个层面着手提升学生毕设论文的创新性:

1.教学实践层面一方面,加强师生沟通。毕设论文建立全方位的管理网络,必要时可以辅导员、指导老师齐抓共管,督促学生把精力投入到毕设论文中去。此外,指导老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以便了解学生,及时提醒,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就业与毕设间的关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完成高质量的论文当作推销自己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独立学院毕设的指导教师中青年教师比例较高,缺乏科研背景,学校应一方面采取各种进修、培训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另一方面组织其到企业担任相应的职务,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经管专业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后疫情期;经管类专业;毕业实习;教学研究;就业实践

2018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的“新时代高教40条”,强调了“健全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转化”“加强校内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实验教学平台”“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现代化经济管理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使其在专业能力上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掌握现代经济管理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胜任经济管理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相应部门工作,对此需要高校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育人机制。疫情期间,教育部、人社部等多部门下发的《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有关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见习、协调实习生等,满足企业阶段性用工需求”。各地企事业单位应结合实际,在符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的前提下,做好经济恢复和经济发展任务。因疫情影响,各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在输送和接纳毕业实习学生时,压力增加,改善因疫情滞留的实习学生、助力经济加速发展成为社会各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经管类专业毕业实习的重要性

毕业实习是经管类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的组成部分,更是实践性环节的重要内容,其是学生掌握经济管理的基本技能方法,是提高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其能为学生从事经济管理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毕业实习,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是对所学专业的检验。首先,毕业实习是加强实践能力培育、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力途径,其符合人才培养要求;其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经管人才,在专业技能培养中注重专业知识、个人能力与实际应用结合,是经管类专业学生参与社会经济管理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其符合专业发展要求;第三,根据《中国应用型人才需求报告(2019)》显示,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大于供给的问题普遍存在,当下和未来各领域人才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人才的储备和创新上,应用型经管类专业学生参加实习符合学生经管能力培养以适应社会对经管人才储备的需求。

二、后疫情期下经管类专业毕业实习的困境

经管类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型很强的学科,其毕业实习以自主实习为主,主要分布在高校所在地的中小金融企业、部分事业单位和极少的行政单位的管理岗位。由于85%以上的学生实习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对办公人员、毕业生实习岗位需求减少,很多经管类学生面临实习困难。疫情后期,企业实习岗位减少还将持续存在,实习学校要做好提前准备,基于学生的实习意向进行岗位需求排查,为学生和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三、后疫情期经管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策略

(一)加强实习学生管理。1、加强思想跟踪教育。在实习生思想教育中,要基于防疫、控疫中的典型事迹,结合岗位将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有针对性做好实习学生思想与岗位“点对点”“一对一”。在形式上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利用慕课、微信群、QQ群、抖音、微博等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教育。教育内容上要围绕爱国、社会责任、自信等方面进行,同时要建立实习学生思想教育的反馈机制,注重思想教育沟通的及时性和畅通性。2、加强实习安全教育。后疫情期,要高度重视经管专业实习学生的安全教育,一是高校要加强实习安全管理,在实习布置中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做好实习生人身安全教育。同时要做好实习学生安全跟踪反馈,针对不安全因素和行为做好预防,加强安全管控。同时,对安全突发事件应及时处理、查清缘由;二是要加大与实习单位的安全排查,开展各类安全隐患排查,可通过电话或短信等形式进行安全防范提示;三是落实安全责任,与实习单位共同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对此要强化风险意识,实行安全动态管理,加大双向处置力度;四是加强与实习生家长、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管理部门的联系,建立双方安全联动机制,以确保学生实习安全。3、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后疫情期,实习生的联系主要通过网络以开展,因此对其心理疏导可通过心理服务热线和网络咨询服务平台进行。这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总结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应激特点,从而调节其实习不适情绪,疏导实习压力,让学生尽快适应实习岗位。另外,要加强重点防控,开展实习学生心理状况排查,建立重点服务机制,进行一对一的专项服务。同时加强与实习单位和实习指导教师的合作,发挥危机觉察、知识传播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二)做好实习学生线上学业指导。1、做好专业学习,确保实习学生专业学习问题解决。第一,科学制定经管类学生线上专业学习指导方案,将“一专业一方案、一课程一指导”的原则落实线上学业指导。第二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差异,采用直播指导、录播指导、慕课指导、探讨指导和答疑等多种形式的线上专业学习指导,注重线上学习指导的互性,确保线上专业学习指导的实效性。第三对学生线上专业学习过程进管理和监督,强化专业学习任务,保证学习指导质量,开展多维度线上学习活动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课程考核、期末评教相结合。2、做好论文指导,促进实习学生毕业论文顺利进展。后疫情期间经管类专业实习学生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主要以线上指导为主。一是指导老师在指导过程中选择适合的线上平台,充分利用微信、邮件、电话等多媒体信息手段,以文档、信息和语音的方式给学生进行指导,做到相互配合、实时互动和有效沟通;二是教学管理部门加强线上论文指导的管理和监控,保证论文完成进度;三是加强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提升学生个人自律要求。论文写作标准严格按照专业要求执行,同时学校要对学术不端和失信学生严加处理。3、做好就业指引,促进实习学生就业指导高质量发展。后疫情期间制定实习生线上就业指导方案,要转变思路,建立就业指导团队,为实习学生提供线上就业指导服务。对此,一是提升线上就业指导的针对性,要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特质化、个性化和多样化需要,并选择合适网络平台,激发学生就业指导兴趣;二是提升线上就业指导课程的趣味性,充分发挥线上平台的功能优势和时间优势,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创新形式,将招聘信息、面试技巧、就业案例、面试题库、就业政策、就业热点等以动态模式进行指导,让线上就业课程充满互动性和趣味性;三是建立线上就业服务保障,通过线上渠道,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对学生进行就业安全和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帮助学生增强抗挫折能力。(三)加速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改革。随着后疫情期的到来,经济转入正轨,学校要结合自身特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引领,不断加速特色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对此更应该突破现有实习模式,根据疫情期间实际需要,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实习基地运行策略和改革措施,提高实践教育质量,提升实习学生服务社会经济管理的实践能力。1、拓展经管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范围。目前高校经管类专业实习基地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省城的大企业中,由于环境限制实习基地对实习学生的专业能力、技能水平和个人条件要求较高,因此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特色,一是建设农业农村经济服务基地,培养实习学生为农业经济管理和乡村经济管理服务;二加强实习基地产业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建成经济专业化、管理企业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的产业化基地,让经管类学生在基地各个环节的实习中能不断巩固并丰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工作能力;三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学校要按照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实训室建设,努力探索一条线上线下结合的实训室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的新路;四是与有实力的企业联合,探索网络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平台打造。2、加强经管类专业实习基地师资培训。随着后疫情时期到来,实习基地的教学管理也随之变化,其对师资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建立一支具有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实践管理经验丰富、学生管理工作熟悉的专兼职实习基地师资队伍。一方面,学校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实习基地实际将本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选派到实习单位挂职锻炼,使其学习一线实践操作技术、技巧和经验,并参加实习单位的技术开发、管理规范、产品研发,这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学校设置兼职岗位,聘请实习单位管理骨干、技术骨干和具有经营经验的人员作为指导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指导,建立理论与实践教学互融互通机制,进一步强化理论联系实践的意识。3、强化经管类专业实习基地管理机制。为保障疫情后期经管专业实习生质量,首先要调整实习基地的运行策略,学校要加强与实习基地对接,增强实习单位的沟通和交流,邀请基地指导教师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计划制定、毕业论文指导。同时要鼓励同区域实习基地实习单位和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实习单位间开展学术交流、经验分享、成果转化和产教融合,促进高校与实习基地、基地与学生、基地之间的共同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要优化实习基地的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实习效果的科学、客观,对此必须做好经管类实习学生的质量评价,建立由学校管理者、指导教师、实习基地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组成的考核评价领导机制,建立由理论、技术、管理、经验组成的考核评价指标,选择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和平台。(四)毕业生就业体制机制建设。1、继续做好线上招聘。疫情后期,毕业生就业面临“双重压力”,高校要运用好学生QQ群、微信群、抖音等现代化社交平台,实时对实习生进行就业形势、岗位、政策指导,引导实习学生抓住就业机会、积极参与求职;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就业云平台,通过视频、问卷调查、个人反馈等形式,了解学生求职意向和需求,整合资源,为实习学生提供“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服务;在做好防控前提下,充分发挥“校园招聘”平台作用,在校内组织开展网络综合招聘会或招聘周活动。同时,各专业负责人和辅导员应结合经管专业学科特色,做好经管行业、金融类专业及管理类特色岗位网络招聘信息的调研、分类、汇总和动态。另外,应充分调动任课教师、校外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和企业校友在实习就业中的作用,精确推荐岗位,积极配合用人单位完成线上招聘及签约服务。2、做好就业供需对接。随着疫情后经济发展,就业岗位出现需求增加,学校要充分利用经管类学生社会实践机会,根据现有岗位需要,及时岗位需求信息,加强学生就业引导和岗位能力培训,满足岗位对人员需求。学校应建立常态化就业供需对接机制,动态掌握就业需求,做好在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3、加大自主创业培育。自主创业是后疫情期解决就业最好的渠道之一。高校应利用疫情后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强自主创业氛围营造,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一方面学校要不断完善自主创业的校内教育机制,加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从思想和能力上加强培育手段;二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性,加强校内学业政策扶持、学分互认等途径。同时学院还应加强与企业、平台公司合作,为学生创业搭建资金贷款平台,解决学生的资金流问题。(五)加强实习创新能力培养。后疫情期,各项工作步入正轨,经济呈现正增长,人才竞争、就业压力更加激烈,用人单位对经济管理人才提出了的新要求,综合性、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供不应求。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任务,加强对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高校在不断加强实习教学环节的前提下,应更加重视实习环节创新能力。一是加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环节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日常专业实践教学中,要以启发式、案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研究经济管理基本规律,鼓励学生在经济管理实践活动中创新实践活动方式,渐进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二是构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环节创新模式。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活动包含校内和校外两部分,参与人员主要有学生、专业指导教师、课程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在实习环节中,参与人员、教师应围绕实习环节创新能力的目标,构建实习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环节创新和步骤创新模式。三是使经济管理专业实习学生学习与创新并重。在实习教学中注重知识学习、学习方法,实习计划、实结和相关实习的专业规范性、创新性和应用性。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疫情对学生实习的影响,寻找疫情期实习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学生实习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分别从实习学生管理、线上线下学业指导、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改革、毕业生就业体制机制建设以及实习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实习策略,希望能够为后疫情期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本科院校提供参考,从而提升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婷婷,唐琼.民族地区高校设计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以吉首大学美术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12):82-84

2.贺映红,刘立.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3•3”式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长沙医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40):193-195

3.孟佳娜,李锡祚,李威,王玲芬,刘勇奎.数据结构课程实践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07):194-196

4.卢莎莎.基于人才培养的艺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成才之路,2019(05):8-9

5.康涌泉.高校经济学专业毕业实习模式创新研究[J].市场周刊,2019(05):128-129

6.程光德.智能化支持的多学科融合教学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24):243-244

7.刘平义李海涛张学敏魏文军邱冀重宫泽楠.基于“命题式设计”的“微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9(03):84-88

经管专业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课程管理;国贸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控制

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学生在本科四年的专业教育基础之上针对某一课题进行系统、科学有创建性的研究结果,体现了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在教学质量管理、教育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目标和成果。然而,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多年来一直存在质量粗制滥造,抄袭成风的情况,学生老师均疲于应付,都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蒙混过关”的心理无处不在,这显然和国家和教育部培养高素质应用化人才的初衷相违背。因此,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学生难写、老师难教”的现状、完成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通过教学实践和现实情况,思考和尝试将原本集中于最后一个或者两个学期的毕业论文指导和学习工作延伸至大学四年尤其是专业课伊始的课程教学管理中,通过课程教学逐步潜移默化地将毕业论文写作和设计等融入学生日常学习中,使得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掌握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方法,保证最终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立足于本校实际情况,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管理的角度,通过对毕业论文环节前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方法、管理模式和考核体系的改革,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质量控制研究。以期解决本科生在毕业阶段由于时间冲突导致写作时间不足、胡乱拼凑抄袭、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通过教学课程改革和体系建设,使得学生能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扎实掌握基本专业原理和方法,培养专业技能,训练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撰写出质量较高的本科毕业论文。

一专业课程设置

主要从专业课程设置层面,通过对相关专业课程进行内容设计,将本科毕业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对毕业论文具有一定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运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讲,主要通过对国贸前沿文献阅读、计量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这三门课程进行实践教学与毕业论文指导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索。(一)国贸前沿文献阅读。这一门课程突破传统课程设置中仅对于专业文献阅读能力的培养,综合训练学生查找、收集和整理文献资料的能力,为学生独立进行毕业论文撰写提供资料支撑来源、路径和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对于毕业论文写作中第一个环节选题提供从文献角度的研究训练,培养学生文献研究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撰写相关专题的文献综述,培养学生在毕业论文中综合整理资料、分析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规范,避免学生抄袭,为后期毕业论文撰写打好基础。(二)计量经济学。不同于以往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操作”的教学课程设置,本门课程设计重视实验操作,将计量经济学软件操作和基本理论方法相结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研究兴趣、提升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课程中对于每一个理论讲解的现实经济问题专题设置,首先对于学生在毕业论文中选题思维进行了训练;其次为本科毕业论文中调研、实验设计及实证分析等核心环节提供方法论支撑,同时训练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能力。(三)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属于核心专业理论课程,在传统教学课程设计中,同样面临着理论教学大于实际问题分析的问题。本门课程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并重,强调在相关经济理论背后的国际经济学实际问题的剖析,为国贸专业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环节提供参考,同时训练学生在毕业论文中有关政策建议部分的撰写,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四)专业英语。基于本校语言特色以及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要求,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专业英语训练,国贸前沿文献阅读开设英文文献阅读及综述撰写专题,计量经济学结合stata等计量经济软件操作,国际经济学在其双语教学基础之上,开设专题研究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实践的能力。将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和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对于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期控制,使得学生能及时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相关问题分析和思考,为后期毕业论文写作等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满堂灌”方式,广泛采用启发、讨论、小组讨论、学生展示、课堂讲评和案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国贸前沿文献阅读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练习法等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计量经济学主要将讲授法、专题研究法、讨论法、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法等相结合;国际经济学主要使用讲授法、案例研究法、讨论法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三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时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本项目从课程考核层面,在结合传统考试形式的基础之上,主要与毕业论文的要求相结合,用撰写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经管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进行前期控制。(一)考核形式多样化。通过多样化考核形式真实考查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除继续做好传统的笔试(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半开卷考试)外,采用成果性考核(大作业、调研报告、读书报告、课程设计与课程论文等)、操作任务考核(实际操作等)、自我评定与小组评定考核(学生笔记、学生学结、小组协作与配合意识、团队贡献等)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通过两种或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来全面评价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和毕业论文前期准备的掌握能力。(二)考核时间全程化。做到考核全程化。结合课程特点,注重平时考核。平时考核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考勤、回答问题与讨论、作业和实践操作技能情况、小论文(读书报告)的撰写能力等,期末考核侧重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

四推广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主要是基于所在国贸专业的实践尝试,但是研究思路和框架也具有推广性和一般性。根据笔者查阅相关文献的了解情况,国内高校不同学科和专业,如理工科、会计、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都普遍存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粗糙等问题,学生写不出一篇规范的专业论文固然有时间上的限制,但是最主要的还是高校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几乎所有高校都只在最后给学生分配了导师在很有限的时间要完成一项科学论证,这个任务本身就极难完成。

本文所论述的基于课程管理的高校国贸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研究的内容和课程设置,可以很容易推广到其他经管类专业,一篇规范的毕业论文写作需要做前期的很多教学和准备工作,选题训练、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应用等,这些目标都可以将教学分解在相关专业课程中。同时,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教学实践也可以在其他高校推广使用,可扩展性较强。

参考文献

[1]周青.地方高校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4(2):44-45.

[2]秦浩.关于本科毕业论文抄袭现象的若干思考[J].文学教育,2015(1):107-109.

经管专业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高等数学;应用型高校;经管类;教学改革

高等数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高等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三个显著的特点,是很多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很多高校,除了传统的理、工科之外,经管类、农林医药甚至文史哲等专业也开设了高等数学课程[1]。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高等数学是各高校经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极限、一元和多元微积分、级数、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能运用高等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为学习后继课程和将来进一步发展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2]。但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多种的问题,对经管类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是极为必要的。现结合亳州学院的具体情况,探索如何进行经管类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对其他专业以及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经管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亳州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目前有22个本科专业。经管类专业有经济与金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在这些专业中都有高等数学课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主要存在几个问题:(一)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存在困难。学生从高中升入大学以后,在学习上会产生懈怠思想,潜意识里放松了自己。在大学阶段,很多学生平时对学习不够重视,考试只靠最后一两个星期临时抱佛脚,存在“六十分万岁”的思想。对于高等数学,部分学生认为是无用的,与自己的专业无关,以后也用不到。并且大学的课程较多,课堂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平均下来用在学习高等数学上的时间往往是不够的。而高等数学具有知识点环环相扣的特点,前面知识没有学好,后面的学习就难以跟上,长此以往,有的学生上课就听不懂,最后干脆放弃。还有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就以2017级经济与金融专业来说,文理兼招,学生的数学基础很不一样,在教学中很难兼顾到所有学生。(二)教材与教学内容、课时数、知识点衔接不够。从高等数学教材的选取来看,很多高校选取的是同济大学数学系编写的教材。该教材是经典教材,得到了很多高校的认可并在使用,但是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本教材的内容太全面,难度较大,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经管类学生是不需要完全掌握的,比如第八章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第十一章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还有的章节只需要掌握部分内容,如重积分部分只需要掌握二重积分。从课时数来看,以亳州学院的经济与金融专业为例,目前的课时安排是第一学期每周4课时,第二学期每周2课时,课时严重不足,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有些章节上只能“蜻蜓点水”,无法深入讲解。在知识点的衔接上,首先是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不够。高中数学教材的改革经历了很多次,有的内容从大学教材中进行了“下放”,比如:导数、概率与统计。而有的内容作了删除,比如:文科生没有学习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三角函数也只学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其他三角函数及反三角函数都没学,这就给大学阶段学习高等数学带来隐患。对于“下放”的内容,比如导数,本意是让学生有所了解,主要是侧重于应用,但在考试中往往出题却很难,违背了初衷,学习效果不好,究其原因是学生还没有领悟其精髓。第二是高等数学与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衔接不够。传统的高等数学课程主要注重基本概念、定理、证明、性质和计算等,在各专业的应用上内容非常少,很多时候教师是把高等数学当着数学专业的数学分析去进行教学的。因此,在教材的选取、课时数与教学内容的安排等方面都亟须进行改革。(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目前,大多数的高校数学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灌输式的教学,很少与学生互动,学生也习惯了这种教学方法。这样就导致了教师在上面唱独角戏,学生在“忙”得不亦乐乎的干其他事。有的老师的讲义多少年从未变过,不管什么专业的,也不管学生的程度如何,都是一样的教,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一些高等数学教师会用多媒体教学,但是有的老师对多媒体课件过分依赖,没有认真的备课,反正点点鼠标内容就出来了,照本宣科。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速度也会变得很快,还没等学生消化,就来下一张课件了。这样教师是轻松了,而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四)考核方式单一大学的学习不像高中时期的学习,平时的考试测验非常的少甚至没有,往往就是期末一场考试定成绩,很多学生平时没有学好,也不会产生危机感,就是等考前复习的时候临时抱佛脚。同样地,教师也担心大面积的不及格现象出现,往往会带学生复习,有的老师会给出考试范围,更有甚者可能会违规漏题。有些脑子比较灵活的学生平时没有好好学,考前来个突击,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有的学生还是我行我素,最后考个几分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不重视平时的考核,一场考试定成绩的教学评价方式应进行改革。

二、经管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建议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6月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他提出了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回归常识,就是学生要刻苦读书学习。“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他明确提出,大学时光不是用来玩的,而是用来奋斗的[3]。首先,要设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无用,与自己的专业没有关系,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事实上,数学与经管类专业关系紧密。数学是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如果没有学好数学,后续课程的学习就无法进行,就像没有打好地基的高楼一样。很多经济学家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例如约翰•纳什等,他们大多数是因为科学、恰当地应用了现代数学方法来解决经济问题而获奖的[4]。辅导员以及任课教师在平时对学生的教育中都应该强调数学的重要性,不要让学生走向误区。其次,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上课时要让学生体会到高等数学在经济中是有用的,例如,在讲解导数概念时,对经管类学生介绍产品总收入对销售量的导数就是总收入的变化率(边际收入)[5]。(二)注意教学大纲的修订,注重教学内容的安排。根据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金融学类专业课程设置建议,数学类课程应设置12学分左右[6],主要包括数学分析(或高等数学、微积分)、高等代数(或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目前亳州学院经管类专业的高等数学的课时安排是“4+2”,安排在第一、二学期,教学内容包括一元、多元微积分,级数、常微分方程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赶进度,有些地方讲得不够详细,也无法安排习题讲解课,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笔者建议改成“4+3”,这样就会大大缓解课时紧张的问题。而线性代数每周3课时,安排在第二学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每周3课时,安排在第三学期。在教学内容上,考虑到学生的考研深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考虑数学考研大纲的数学(三)的考试内容。从选取教材来看,“多而全”的同济版的教材显然不符合本专业的实际。在教材选取上,应遵循“轻理论,重应用”原则,教材不需要对所有的定理和性质进行严格的证明,应在高等数学的应用上加强。直接用《高等数学(经管类专业适用)》或《微积分》教材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在知识点衔接上,由于经管类专业一般都是文理兼招,所以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点,例如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排列组合及二项式定理等。在与后续课程的知识衔接上,主要是加强高等数学在经管上的应用,如:运用数学来解决经济学中的边际问题和弹性分析等[7]。(三)改革教学方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很多高校,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把科研看得比教学重要。对于一所研究型高校,情况可以理解,但是对于一般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校来说,还是应该把教学放在首位。很多高校老师为了评职称,拼命地写论文,没有把重心放在教学上,这种现象是需要改变的。陈宝生部长提出,高校教师要回归本分,就是要潜心教书育人[3]。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黑板+粉笔”的灌输式教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这种传统的讲授法不能完全摒弃。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讨式教学、演示法教学、问题导向式、案例教学等。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适当地引导学生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结合一些数学软件,如3M(Matlab、Mathemati⁃ca、Maple)、数学公式编辑器Mathtype、几何画板等,在一些章节中使用数学软件或做数学实验,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特别是几何问题可以直观地进行展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讲数列极限时,可以制作成一个小动画,再用课件进行播放,展示数列的极限过程。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数学课就不会那么枯燥无味。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是一部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幅挂图。现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很多,常见的有使用投影仪、电视机、计算机等,借助的媒介主要是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图片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教学可以借助QQ、微信、移动学习软件(如学习通)等手段。QQ与微信主要是通过建学习群的方式,学生可以在群里提问题,教师解答,教师也可以问题,要学生解答。教师还可以把重要的学习资料放在群文件里或移动学习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超星的学习通也是一款非常好用的软件,在电脑和手机上都可操作,老师和学生在学习通上可以进行交流,它具备了QQ和微信的群聊功能,可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课件等,另外还有签到、直播、随机提问、在线测验、主题讨论、问卷等功能。加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积极采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8],“互联网+移动学习”给教学带来了创新,运用这些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四)改革考核方式。以往的考核方式就是一张试卷定成绩,要改革这种方式,注重平时过程性的考核,如:点名、单元测试、作业、小论文、课堂表现等。高等数学课程通常安排的是大班上课,学生缺课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抑制这种情况,可用学习通App点名,里面设置了普通、手势、位置、二维码四种签到方式,没有签到的学生,再点名字核实情况。利用学习通签到,既省时又省力。单元测试的成绩是作为总评的一个参考。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只看作业的准确率,可能会导致大面积的抄袭现象,因此可采用单双号的方式进行批改,完成情况可以在学期末统一检查并统计。小论文的写作,可以锻炼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能力,也可为以后写论文打下基础。课堂表现主要看学生的听课及互动情况,采取加分制,鼓励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当把这些因素全部考虑进去的时候,考核方式就不会单一,更能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

三、结语

经管专业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创新能力;第二课堂

1引言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经管类学科学生学好经济学的必备工具。但是计量经济学难教、难学又是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和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加强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开展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教育是第一课堂教育必要且有益的补充,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包括社团活动、社会调研、科技创新竞赛、实验操作模拟、创新课题申报、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等多种形式,对于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建设还存在较多问题,比如: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所脱节、第二课堂硬件不足、缺乏核心专业指导教师团队、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课程体系不完善等。另外,创新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的原动力,是民族的灵魂。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提高我国竞争力水平的必经之路。所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不少学者研究了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实践教学问题。李慧宇、王向前等[1]从建设原则、组织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学保障等方面系统研究了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体系。胡春春[2]认为经管类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应以两个课堂协调发展为基准,加强第二课堂设施、经费投入,创立创新型指导教师团队,完善考核与评价体系。韩莉[3]以北京联合大学的金融专业为例,探讨了应用型大学的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建设问题,发现还存在没有学分要求、没有品牌特色、相关活动的专业对口率低等问题。赖晓华、滕汉书[4]以桂林理工大学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为例,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生相互交流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的第二课堂建设内容。胡雪芹[5]专门探讨了导游实务课程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改革。还有不少学者专门研究了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李子奈[6]指出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方向,就是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原理与方法以及数据的分析加入到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之中。谭砚文、陈珊妮[7]综合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在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发现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存在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时较少、与相关课程无法衔接、重视课堂教学而轻视实验教学的现象。王文静[8]以“多元回归分析”为例,研究将导向学习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应用到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去。肖翠仙[9]、肖小爱[10]均认为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为目的,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综上所述,大部分文献主要研究经管类专业的第二课堂建设问题或者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教学改革问题,而专门针对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建设的相关研究还很少,即使提到,也分析得很简单,也较少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因此,深入分析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建设就非常有必要,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利用第二课堂来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整体教学效果,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2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1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计量经济学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主要介绍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经济管理现象,是一门数据分析课程,也是定量研究经济课程。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经管类学科学生测定经济关系、探索经济规律的必备工具。该课程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是计量经济学难教、难学又是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和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加强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2.2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可以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整体教学效果。开展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教学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必要且有益的补充,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包括社团活动、社会调研、科技创新竞赛、实验操作模拟、创新课题申报、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等多种形式。第一课堂是在教室里的学习,以学习理论知识和模型为主,而第二课堂则是教室外的学习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课外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挥各种想象,收集数据、建立模型、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并撰写相关调查报告或者经济学论文。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融合,可以弥补第一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大大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整体教学效果。2.3第二课堂更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更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在第二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写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多种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深造或者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问题

3.1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缺乏组织与领导,计划性不强。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不像第一课堂那样有组织,很多情况下都是缺乏组织与领导的,教师没有严格的教学计划,没有很明确的目标,开展的活动具有随意性,安排的时间也不太合理。比如有些教师仅仅是在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结束后布置一个简单的计量经济学论文任务,对学生没有太多指导,导致学生上交的论文不具有创新性,也很难达到发表的要求。这样就使得第二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3.2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不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因为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一般安排在课外,所以不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一般来说,第二课堂教学并不计算课时量,即使计算的话,也比第一课堂教学的课时量少很多。但第二课堂在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往往还要多于第一课堂,而且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大量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因此教师不太重视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第二课堂对于学生评奖学金没有太大作用,学生只重视第一课堂的考试成绩,很少参与第二课堂。一般来说,很多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的作业是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收集并撰写相关的报告或者论文,不少学生“搭便车”,根本不参与小组讨论,最后报告基本上是一个人完成的。这样的话,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就无法达到培养所有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而只是使少数优秀学生受益。3.3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缺乏高素质教师指导团队。目前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虽然开展了,但是大部分是教师单打独斗,各自为阵,还没有形成教师团队,也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另外,教师的指导水平也很有限,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不强,主持的课题较少,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也较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这些也直接影响第二课堂的实践效果。3.4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缺乏校内外教学基地的支撑。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需要有校内外基地的支撑,需要有经费及相关项目的支持,否则的话,就是纸上谈兵,很难开展有实际意义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例如,目前我校仅有三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连研究生的教学实践都无法满足,更不用说要容纳那么多本科生参加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了。另外,我校的校外教学基地就更有限了,经管类专业学生主要是在黄冈市相关县市单位进行专业实训,实训的单位比较单一,实训效果也不太理想。3.5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单一,无法与第一课堂有效融合。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单一,主要是申报校级科研项目、参加挑战杯课外作品大赛,而参与企事业单位实际课题的机会很少。即使学生参与了这些活动,却仍然不会使用计量经济模型去分析经济现象,不知道如何去撰写研究报告或者论文,无法与第一课堂中学到的计量经济学建模理论有效融合。

4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建设的对策

4.1改革教学目标体系,培养创新思维教学目标体系建设非常重要。要合理设计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的教学目标体系,重视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建设,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特别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学习并创新,大胆进行批判,有创新精神。4.2改革教学内容体系,锻炼创新技能以往的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太单一,平时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也基本上都是验证性的活动,无法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所以,要不断扩展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内容,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参与企事业单位的实地调查和教师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并在正式期刊发表;参加挑战杯课外作品大赛、创业大赛、统计建模大赛;组织经济专题讲座、研讨会;进行网络资源学习等。通过这些丰富、综合的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科研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技能,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3改革教学管理体系,打造创新氛围要有严格的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教学管理体系。教务处及经管学院要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教师要设定合理、完善的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教学计划,同时,教务主管部门还要设置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包括对学生第二课堂学习效果的考核、对教师第二课堂教学的考核。其中,对学生第二课堂学习效果的考核,可以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重,用课外完成调研报告或者计量经济学论文的方式进行,从而使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计量经济学建模方法。对教师第二课堂教学的考核,可以将其第二课堂教学设定为一定的教学量,对指导学生获奖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并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通过严格的教学管理体系,使得计量经济学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不再流于形式,而且还能够更多地鼓励学生开展调查、观察、实验等各种活动,打造良好的创新氛围。4.4改革教学保障体系,保证创新条件要想提高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学保障体系。首先,要有充足的经费投入。经费可以用于发放教师课酬、支持学生科研立项、购买相关软件和硬件、聘请相关校外专家等。其次,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计量经济学第二课堂建设,需要配备相应的实验室、实验实践设备、计量经济与统计软件。最后,要加强校企合作。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可以深入到校外实训基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能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应用所在,从而提高计量经济学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改革计量经济学学第二课堂的保障体系,可以提供创新的基础条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慧宗,王向前,何叶荣,等.高校经管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5):138-142.

[2]胡春春.第二课堂与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70-173.

[3]韩莉.应用型大学专业类第二课堂建设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金融学专业为例[J].时代金融,2017(23):285-286,290.

[4]赖晓华,滕汉书.普通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第二课堂建设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5(15):207-209.

[5]胡雪芹.导游实务课程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27):153-154.

[6]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8-22.

[7]谭砚文,陈珊妮.中美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1(5):82-84.

[8]王文静.PBL&CBL教学法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统计与管理,2017(9):48-51.

[9]肖翠仙.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以梧州学院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2017(4):98-102.

经管专业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经管类课程;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经管类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突出,《劳动经济学》课程也不例外,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及生活决策都可用劳动经济的原理加以解释。比如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职业选择与转换、劳动力流动、关于工资的调整问题与工资率的控制问题、收入分配与差距、劳动力市场的歧视、教育与培训的发展问题等都与学生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这决定了理论学习对学生是一种挑战,而如何才能使学生对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论产生兴趣,并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是教学中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该课程的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其实,经管类课程的教学大多面临类似的困境。

为了破解经管类课程教学困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基于本校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三个专业,四个年级的师生采用了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与访谈法等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问卷调查法一部分是针对学生的,目的是要了解学生对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认识程度和认可程度;另一部分是对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情况的调查。观察法主要是结合期中教学检查,采取随机听课形式,通过现场观察,了解印证参与式教学的实施情况。访谈法主要是深入到学生、教师中去,通过提纲访谈的形式去获取相关的信息。

为获取有效信息,提高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学生的问卷的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及一道开放式问答题。采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利用课间休息的形式在本校部分学生中进行调查。整个调查持续了将近两个月,期间发放教师问卷50份,回收问卷49份,剔除无效问卷和缺损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46份,回收有效率为92%;发放学生问卷共220份,回收问卷215份,剔除无效问卷和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10份,回收有效率为95.5%。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经管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分析

《劳动经济学》等经管类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方式、手段、考核方法上均存在诸多类似的弊端:

(一)在教学内容上,各门课程仍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为主对课程知识加以介绍,拘泥于对原理条文的苍白的解释,缺乏对社会实践和最新理论成果的有效融合。

(二)在教学方式上,偏重于灌输式,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首先,填鸭式地灌输知识很难内化成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在追求知识灌输量极大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压抑和挫伤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利于培养出真正的创新人才。其次,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参与式教学运用不足。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当被问及到课堂氛围时,70%的学生选择了茫然、压抑,只有15%的学生选择了满足。在被问及到“师生一起讨论有关问题吗?”47.6%选择大部分老师会;41.4%的学生选择少数老师会;4.8%选择不会;6.2%选择所有老师都会。在被问及到“师生交流经常采取的方式是?”,57.1%的学生选择了提问方式;28.6%的选择了讨论方式;9.5%的学生选择了网络方式。在被问及到“任课老师会经常鼓励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吗?”23.8%选择大部分老师会;47.6%的学生选择少数老师会;9.5%选择不会;4.7%选择所有老师都会。

这说明目前经管类课程“教师讲、学生听”、循规蹈矩的讲授式教学仍是主流,师生交流手段、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数老师不注重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的情绪在这样的课堂上有压抑感,必然会阻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在教学手段上,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不足或存在着功能性缺陷,学习的效率和效能亟待提高。调查发现,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老师占绝大多数(90.9%),仅有9.1%的教师较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和现场观察发现,绝大多数的多媒体教学实质上是讲授式教学的改版。教师通常是把所要讲授的内容做成课件,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给同学们看,但授课方式仍然以讲授式为主,这说明教师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以考查学生的记忆力为主,基于分数判断学习效果,考察学生的就业能力的相关测试机制尚未确立。这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纯,“混”学分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上专业课不买教材,不记笔记,下课拷课件;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够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出勤率低、部分同学人在心不在;对提问不积极思考回答,参与讨论也不积极;对作业敷衍了事,从网上下载抄袭;考前依赖划范围,考试作弊,答卷马虎等等。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但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要求(如掌握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模型与方法)也达不到。

总之,在经管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未能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养成素质的教学目标没有和谐统一,教学效果差。而大学生思想活跃,参与意识、表现欲望强烈,对“居高临下”式的空洞抽象的权威说教比较厌倦。其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影响创造性才能的发挥。

三、在经管类课程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首先,这是改变课堂教学氛围的需要,也是学生的期望。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当被问及到“你所希望的课堂氛围是?”活跃兴奋的(85.7%),和谐平等的(57.1%)、宽松的(28.5%),最不喜欢的是严肃氛围。对教学氛围的渴求反映出学生对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内在需求。在问及“你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时,引导者(90.5%),知识的传播者(71.4%)、指导者(38.2%)。这说明,学生不再仅仅希望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希望它们是自身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等。

其次,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开拓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根据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可思的一项针对中国2007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来看:中国企事业单位对应届大学生的求职与工作能力需求最看重的是5种能力:积极学习、学习方法、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聆听、理解他人等。前五项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但毕业生普遍达不到工作要求的能力水平。(工作能力的最高水平是100%,企业一般要求到40%以上,毕业生掌握的水平多在30%到50%之间。①)这种状况使得劳动力市场上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是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比率居高不下。

这充分说明高校培养模式与方法存在缺陷,严重与就业市场的要求脱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绝非速成,而是贯穿在整个大学的教学实践中。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研究新的教法来替代“填鸭式”教学方法,改变老师只管“教”、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即创新能力、学习力、口头表达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

最后,学生有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需求性。

根据调查及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如果教师组织讨论,学生是否会主动参加的关键在如何组织。在调查中,当被问及“如果老师分组讨论,你会主动参加吗?”90.5%的学生选择“大多数情况会”。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比较高;当问及“你希望老师给你机会在讲台上阐述有关见解吗”,有71.4%的学生选择“希望”,23.8%的学生选择“非常希望”。这说明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大多数的学生有参与教学活动需求。

(二)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可行性

首先,教师教学观念与方法的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变化指引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接受调查教师中,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的占83.3%,认为教学应该以“教师”为中心的仅占6.7%。这说明,绝大部分教师的观念已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重心的转变为参与式教学的实施扫除了一个障碍。在问及“您认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时,有70.4%的教师选择了“引导者”,65.9%的教师选择“知识的传播者”,50.3%的教师选择“指导者”,10.7%的教师选择了“协作者”。这说明,绝大多数的教师已经不单单把自身角色定位在知识的传播者,而是朝着多元化发展。

其次,学生自主学习观与学习能力的增强。当问及“你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如何?”时,71.4%的人选择“大多数情况可以”。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已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不再希望教师把知识直接灌输给自己,而是希望自己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知识。自主性学习是参与式教学得以生成的主要方式,参与式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发展、突破的过程。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参与式教学的实施至关重要,学习观念上的转变为参与式教学的互动提供了基础。

在问及“是否使用网络搜集资料”时,85.7%的学生选择“经常使用”,9.5%的学生选择“一直用网络搜集资料”。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己经具备搜集资料的能力,这将使他们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

三、结论与建议:参与式教学法与经管类课程的契合路径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大多数经管类课程教师已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一些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手段,如提问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社会实践调查等,但存在的问题是机械式的应用这些手段,没有把课程特点与具体教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实施方案,随意性较大,流于形式,实施效果很差。因此,教师如何根据课程特点,把参与式教学方法与具体课程的教学过程结合起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以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良好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综合上述调查分析与《劳动经济学》课程的参与式教学实践情况,笔者认为参与式教学法与经管类课程的契合路径如下:

第一,把参与式教学法的具体形式如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头脑风暴”等结合劳动经济学的课程特点统筹安排,优化教学内容是核心问题。教学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在保证教学效果前提下,从整体上做到典型性与完整性;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鼓励他们参与撰写各种学术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如何适时介绍学科前沿的研究内容和方向,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问题是老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例如,讲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时,教师利用“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列举劳动力市场歧视社会现象或问题,要求学生尽量提出自己不同的解决办法。这种方法可引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比单纯讲理论模型效果好。公务员之家

第二,教师必须把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处理好理论的一般性和案例的个别性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劳动经济学的案例教学中,大量选用京津两地的素材,运用京津两地的劳动力市场发展数据和案例来充实教学内容,在保持课程基本原理、基本框架体系的完整性的同时,增加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内容以紧扣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重点研究学生自行调查取得的第一手数据能否进入案例库的可行性以及如何组织案例教学的全过程。

第三,引入参与式教学法对教师具备的能力素质如知识面、表达能力、思维敏捷度、组织与协调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参与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必须从一个讲演者、解惑者和裁判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指导者、组织着、协助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完成角色的转换是关键。

第四,组织实施好课外实践教学,使其不流于形式。在实践体验式参与中,学生要进行调查研究、参观访问、撰写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而教师应该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践和理论教学的内容来选题、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问卷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实践教学有可能流于形式。在劳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当前的劳动经济热点问题结合专业特点构建了一个课程论文选题库,并且根据笔者自己的理解不断更新选题,引导学生去关注、钻研实际问题,取得不错效果,有多个本科生论文在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

第五,转换考核形式。标准化的试卷考试方式使得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付”,不但容易磨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不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笔者正在尝试淡化期末笔试的比重,更注重平时分组讨论的表现以及学期末的课程论文水平。论文形式的考试可以充分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大量的参考资料和独立思考中发展自己的思路和想法,甚至能发现课本、文献和权威们某些不甚完善之处,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深入思考标准考试和论文形式的考试如何结合才能既巩固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实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曾湘泉:劳动经济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