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的构建策略

时间:2022-07-30 03:22:11

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的构建策略

【摘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是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高等教育改革和多样化就业的现实需要。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资金扶持能够提升创业参与度和成功率。从协同创新视角出发,分析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构建的现实诉求和基本原则,进一步结合政府、高校、企业等参与主体的优势,提出参与主体内部和相互之间“融合、协同、创新”的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构建策略。

【关键词】协同创新;大学生创业;创业资金;保障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入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新阶段,面对愈发严峻的就业市场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改革方针成效逐渐凸显,不断优化的创业环境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更多机会,有效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大学生毕业即创业的比例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7届的3%。[1]随着创业政策、创业服务、创业教育等创业支持保障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在校期间或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实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人生目标。创业资金作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创业的各个阶段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甚至影响到创业企业的“成败”。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历、专业、学校类型、城市级别、创业领域及创业阶段的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都是缺少资金。[2]因此,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机构应合力构建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充分释放组织合力、发挥协同效能,通过协同合作使资本利用率最大化,最大限度满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多样化的资金需求。

一、构建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的现实诉求

(一)缓解大学生创业者资金难题。1.为初创企业提供原始资本。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便捷、高效的信息传递渠道使大学生了解到丰富的市场信息,各类媒体的舆论宣传使成功创业者和企业家的故事深入人心,社会和高校营造的创业氛围使大学生更愿意把自主创业作为职业发展方向。但是,真正进行创业的大学生数量却远远少于拥有创业意愿的人数。启动资金对大学生创业者至关重要,但筹集启动资金是大学生创业遇到的第一个难题。[3]创业作为一种商业活动,开始创业即就意味着长期的资本投入,而大学生缺少创业成本,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资金保障体系能够为有创业热情的大学生提供初始资金,解决创业资金筹措难题,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将创业理想转化为创业实践。2.为创业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创业初始资金的供给能够确保企业顺利成立并开始运营,但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在企业创立后的发展过程中仍然遇到运营资金不足的问题。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单一、不畅是当前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集中体现。[4]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可以借助多元主体参与的优势,不同资金供给主体利用自身特色资源向大学生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天使基金、风险投资等多样化资金支持,向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资金扶持,使其渡过创业资金匮乏难关,为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熟和发展注入活力。(二)发挥资金供给主体社会责任。1.利用自身优势营造健康创业环境。大学生自主创业不是独自创业,仅凭大学生一己之力是无法实现的,需要相关群体共同努力才能实现。[5]健康的创业环境是提升大学生创业参与度和成功率的有力保障,创业资金供给作为创业环境营造中的重要环节,为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立和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供给主体通过协同合作构建创业资金保障体系,系统、有序的创业资金供应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持续提供补给,与创业政策体系、创业教育体系、创业培训体系互补,共同支撑起让大学生想创业,并且敢创业、能创业的健康环境。2.结合自身特点反哺社会发展需要。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6]国家和各地区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创业的政策文件,支持全社会形成人人创业的局面,大学生群体更被视为“双创”的生力军,成为创业政策体系的重点关注对象。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创业资金供给主体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承担着服务社会的责任,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作为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需要各创业资金供给主体的广泛参与,把支持大学生成功创业作为自身反哺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工作。(三)促进创业市场整体平稳发展。1.加快大学生创业企业融入市场的步伐。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作为支撑,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受限于自身创业能力、创业经验及创业资源等条件的限制,其创业企业自成立之日起就处于创业市场的劣势地位。创业环境中各保障体系的共同作用可以推动大学生创业企业平稳快速发展,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的创业资金保障体系也能够为大学生快速融入市场提供切实帮助:一方面与外部创业市场相隔离,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创业支持,使企业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与外部市场相融合,通过资金输出强化对创业企业的外部引导,鼓励其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发展空间,与其他企业进行市场竞争。2.增强创业市场的竞争活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实现个人理想,同时可以消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还可以为市场注入创新活力,促进创业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部关于做好2017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通过政府支持、学校自设、校外合作、风险投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7]构建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致力于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题,推动大学生创业企业健康发展,间接加速了整个创业市场的更新升级,进而增强创业市场的整体竞争活力。

二、构建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调动协同主体参与保障体系构建的积极性。1.平衡主体资源供应与自身利益。各参与主体在构建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过程中主要考虑资源供应与自身利益之间的平衡性问题。政府作为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管理部门,在参与过程中考虑投入工作量是否能够切实提升大学生创业的参与度和成功率,是否能推动形成大学生创业新局面。各类企业作为主要资金提供方,主要权衡资本投入能否对自身发展起到良性促进作用,能否在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长发展中获取对等收益。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因此,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者资金投入的同时还能否保障其他教育支出的有效占比是最主要的问题。其他参与主体主要衡量投入与回报之间是否能保持相对平衡。2.主体资源投入与自身发展的契合性问题。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的合力构建和有效运行,需要以大学生创业者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政府、企业、高校等参与主体积极、协同发力为关键。各参与主体的长期参与和持续供给是确保创业资金保障体系发挥实效的重点,能够保证大学生创业过程的资金需求。然而,不同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参与力度受资源投入与自身发展契合性的直接影响,资源投入的回报与自身发展规划出入较大势必会影响参与主体的投入力度和合作效度。构建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时应综合考虑各参与主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各主体的参与方案。(二)参与主体协同并进提升保障体系实效。1.划分权责避免控制权纠纷。只有不同参与主体协同参与才能促进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的有效构建。在构建保障体系过程中,不同主体由于资源投入量、参与形式等方面差异,使各主体在保障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拥有的话语权存在一定区别。因此,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的控制权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各主体都希望能够独立裁决资源的投入力度、对大学生扶持的方式及提供资金的数量等与自身利益联系紧密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保障体系的整体性和有效性,还会造成保障体系规划和管理不统一、难以达到预期扶持效果等问题。因此,在构建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时应划分清晰参与主体的责任,确保各司其职,切实发挥保障体系实效。2.深化沟通抵消信息不对称。系统、科学的保障体系表现为各参与主体间充分有效地合作,有力地保障受资助主体的创业活动,推动大学生创业实践向纵深发展。在提升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质量的过程中,着力解决参与主体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深化组织合作的关键,也能够有效化解主体间矛盾。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合作意识不强,各参与主体在不同领域发挥自身的作用,缺少相互沟通联系的纽带,不利于达成共建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的共识;第二,资源供给不对等,各主体在协同合作过程中所投入的资源不尽相同,缺乏有效的沟通将导致集合资源无法有效衔接,不利于保障体系持续发力。(三)硬化落实监管完善保障体系反馈机制。1.内部自治强化主体责任。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的建立不仅仅是各主体利用自身所处行业领域优势参与共建,还应加强不同主体内部的监督和管理,形成有效内部反馈。参与主体对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的投入仅仅是构建保障体系的基础,缺少资源投入后的有效监管,将无法对自身所投入资源对大学生创业的帮助和对整个创业资金保障体系效用的提升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既不利于参与主体资源投入的合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利于资源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实际帮助,使保障体系失去应有的作用。2.联动互管深化整体合作。各参与主体内部自我监管是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能够对资源投入合理使用进行评价反馈,而参与主体相互之间的有效监管也影响着创业资金保障体系的实效。参与主体在加入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往往仅从自身出发,忽视了整体的重要性,缺少对其他参与主体的基本监督,既影响主体间的联动,也可能会阻碍创业资金保障体系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有效支持和帮扶,导致保障体系流于形式而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强化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合作和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的效能。

三、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营造健康金融支持环境。针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创业资金筹集难题,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组织等主体应充分调动各自优势资源,为大学生创业者营造健康的金融支持环境。首先,强调构建大学生创业金融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各主体要充分了解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障碍,达成参与构建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的共识,通过系统性、多样化的资金支持为大学生创业者解决实际问题,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勇于投身创业实践,推动全社会形成“敢想敢创,能想能创”的创业局面。其次,树立“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的齐抓共管理念。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支持创业活动。[8]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是面向全体已创业大学生和有创业意愿而未创业的大学生开放,保障体系的构建不是多方参与主体资源的简单集聚,而要结合大学生的创业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吸引不同主体参与共建,各主体在参与时要秉持“主人翁”意识,齐抓共管。最后,实行主体间联动责任制。落实主体自我监管和相互监督,在主体间构建沟通联动和互管机制,合理利用资源,并充分释放资源潜能,推动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持续发力。(二)推动合作效应优化升级。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应注重各参与主体内部和相互之间的协同创新,有效提升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激励和扶持作用。第一,供给主体准确定位,提供优势资源。不同主体在合作过程中要尽可能投入自身优势资源以提升保障体系的整体作用。政府明确自身的宣传和引导优势,企业抓住自身资金存量优势,高校厘清学生归属优势,社会组织明确自身合作机动性优势。第二,主体交叉融合,盘活优势资源的整体融合。参与主体在合力构建保障体系过程中强化融合意识,在政府的管理下,深入研究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对资金需求的环节和资金获取形式,结合不同参与主体的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融合资源,使之满足大学生创业者的需求。第三,开放主体准入与退出机制。以市场化机制运作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建立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加入保障体系的构建,也允许不同主体按照退出机制的要求撤出保障体系。充分利用市场化灵活的特点进行管理,鼓励主体之间相互合作创新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形式,为大学生提多样化的资金扶持形式,满足不同创业者的资金需求。(三)维持供给需求内在平衡。大学生创业保障体系构建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当前因创业资金不足而不敢创业或创业失败的问题,针对不同创业阶段大学生创业者的资金需求,保障体系应充分结合各主体提供的资源,设计切实可行的资金发放形式。第一,针对缺乏创业初始资金的大学生,在现有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引导基金的基础上,利用高校创业大赛、企业创业实训、社会组织创业培训等活动,根据不同创业项目所属类型和领域以奖励金的形式发放初始资金,或以招募的形式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创业试水资金”。第二,针对创业中缺乏过程性资金的大学生创业者,政府组织设立大学生创业投资发展基金,吸引企业资本注入。大学生创业者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比其他创业者更需要风险投资的介入。[9]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公益性资金、天使投资资金、创业激励资金等,帮助大多数创业者渡过创业难关,在创业企业实现盈利后借助准入机制吸纳这类企业为创业资金保障体系注入新资源。第三,为企业发展成熟且经济效益较好的创业企业牵线更多社会资本,帮助其在创业板上市或进一步发展壮大。完善大学生创业供给环境,能够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大胆开展创业实践,为创业企业注入更多生命力。从协同创新视角构建大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体系,是加强参与主体内部和相互之间有效融通、组成发展共同体的有效路径,挖掘资源融合潜力、增强创业资金保障体系实效,切实解决大学生缺少创业资金的现实难题。

作者:杨柳青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