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员创新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26 08:23:29

教务员创新教育论文

一、教务员队伍情况及其面临的问题

1.教务员队伍基本情况。长期以来,由于本科教务员工作岗位存在工作任务繁重,工作责任重大,工作待遇低(没有级别待遇)等问题,本科教务员总是存在队伍不稳定的现状。目前,全校24个学院共有本科教务员(含兼职)共45人,包括8名合同工。学校本科教务员呈现出年轻化、整体文化水平较高的特点,80年代以后出生的教务员占了教务员总数的近50%,本科以上学历占了98%。

2.教务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管理队伍是教学管理的主体,本科教务员是学校基层的教务工作者,是学校重要的教学管理基层骨干力量。45名教务员承担了全校基层的教务工作,服务于两万五千名本科生。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多年来,教务员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忠于职守,很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确保了本科生的顺利毕业。但是,教务员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工作繁杂辛苦,工作热情不高,队伍不稳定。教务员上与领导打交道,下与学生打交道,左与教师打交道,右与同行打交道,可以说教务员的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另外,教务工作不容易量化,即使做得再好也看不见明显的成绩,但一旦疏忽大意就可能酿成教学事故;且教务员的职务地位和社会地位不高,学校领导不重视,待遇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困难,进修机会基本没有,发展空间不大,职业生涯发展前途渺茫。低地位、低回报、高负荷的工作会使教务员在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感,严重挫伤教务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这种氛围下,教务员也会存在“跳槽”的心理,不安心于本职工作,一有机会就会毫不犹豫地转岗。而教务管理工作具有连续性、业务性强的特点,教务员对教务管理工作的熟悉和精通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教务员的频繁“跳槽”势必会造成教务员队伍的不稳定,教务员队伍的不稳定必然会对学校教学管理产生影响,造成管理工作的动荡。

(2)认同度低,管理水平尚待提高。由于本科教务员工作岗位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不仅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耐心细致的服务态度,同时还必须具备高素质的管理水平。过去本科教务员队伍虽然普遍存在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的现状,但是这些老教务员都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他们长期从事教务工作岗位,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由于学历偏低、年龄偏大,他们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以及计算机应用水平都普遍偏低。随着老一辈教务员的退休,年轻化、高学历的教务员加入到我校本科教务员队伍,逐渐改变了我校本科教务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但是,由于年轻的教务员存在工作不熟悉和经验缺乏的情况,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深入学习。由于长期受“重教育科研、轻管理”的传统观念的影响,高校教务员队伍建设一直以来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不仅社会大众对高校教务员工作认同度不高,就连高校里的工作人员,甚至连从事高校教务工作的教务员自己也普遍对高校教务员工作认识不足,认为教务员的工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的机械劳动,只做一些一般的事务性工作,甚至只起到“收发员”、“通信员”、“传声筒”的作用,没有技术含量,人人都可以干,忽视了教务管理人员在教学改革、教育管理研究等决定高校教学整体水平方面的作用。

(3)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教务岗位评价机制不健全,对教务员的教学管理研究缺乏激励措施。这一缺失使教务员形成一种意识,觉得干了也不多,不干也不少,干好干差都一样,只要不出差错就行。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工作的惰性,容易低标准要求自己,工作热情自然不高,更不要提工作创新了。在管理上也墨守成规,按章办事,无法适应高校发展和改革的需要,而最终影响教学质量的管理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二、创新教育对教务员工作提出的挑战

一直以来,教务员主要是落实教务处和院系领导布置的通知和任务,属照办型管理,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办学形式更加多元化,对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日益提高,统统地照办型处理事务性工作的方式和管理手段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需要,这要求教务员在工作中应转换角色,树立创新型、学习型研究者的角色。

1.学生主体意识增强,教务管理工作急需规范化。长期以来,本科教学管理中存在管理制度严格,但实际操作灵活性大的问题。学校大规模开展创新教育后,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创新教育提倡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教育的进步。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后怎样进行更为规范的管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教务管理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师生冲突。特别是一些学生不爱上的公共课,老师严格管理,学生往往很不满,甚至威胁老师教学评价打零分或者向老师索要分数。

2.工作内容增多,工作界限模糊。教育多元化,工作内容也日趋多元性,工作界限越来越模糊。教务员经常抱怨工作内容太多,要对口的部门也越来越多。现在不仅要对口教务处、学院、档案室、学工,人事处的工作也出现了交叉;每年学生研究计划等各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的申报和验收、各级各类课程建设、教研项目的申报和验收交叉进行,让本科教务员目不暇接,越来越“全能化”。作为教务工作主要内容的排课排考和日常教务管理,反而成了“细枝末节”。

3.工作对象增多,个性化甚至个人化服务越来越多。创新教育本质上是尊重个性、提倡个性的教育。从量上来说,教务员的服务对象———学生,没增多,但从质上来说,有无限延伸的可能。创新教育要求教务工作提供个性化甚至个人化的服务,提供个性化甚至个人化的管理。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培育不出好的创新成果。在与教务员的交流中,以前是“几个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就能把一个教务员搞死”,现在往往是“出现几个班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要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孩子”。

三、加强教务员队伍建设,优化教务员队伍管理

1.重视教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教务员工作积极性。华南理工大学作为“985”高校,教务员也应该体现出“985”高校的精神风貌。学校应该在职称评审、职务晋级方面给教务员平等的待遇。目前的职称评审标准很高,一般教务员很难达到,职务晋级也是机会渺茫。这样挫伤了教务员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水平。教务员作为学校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不仅应具备本院系专业的相关知识,了解专业各门课程的主要知识框架和应用前景,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为学生选课等方面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而且还应具备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知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创新教育。

3.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务员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务员管理水平。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教务员开展大规模有针对性的培训,有效地帮助了教务员提高管理水平。但是培训仅限于校内,培训的面还较窄,比如缺乏兄弟院校间的交流和沟通。学校应该进一步拓宽教务员培训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培训不仅提高教务员的工作水平,也可以开阔眼界,提高总体的综合素质。

4.加强沟通协调,简化办事程序。上级管理部门往往直接下达新的教学工作,让教务员感到增加了新的工作量,也容易引起教务员的不理解。在下达新的教学工作时,要将教学工作的精神传达至教务员,加强沟通,也利于教务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通过与基层教务员的沟通,也可以听取各学院的不同情况和实际需求,简化办事程序。

5.鼓励教务员参加科研,,培养其创新意识。我校教务员除一人外,全是本科以上文化水平,研究生学历占了29%“,80后”的教务员占了一半。如此年轻化、高学历的管理人员排斥在科研之外,是人才的浪费。教务员参加科研,可以更深层次地思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培养教务员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案,将管理实践提升至理论水平,及时调整工作方法,提高个人素质,提高管理水平;上级领导部门决策时也可以多个参考。在做科研的过程中,也可以督促教务员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提升创新能力。

作者:石金叶单位:华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