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时间:2022-08-31 10:27:17

初中地理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精神是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之一,通过各学科课程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被写入新课程理念之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涵盖宇宙、大气、海洋、陆地、地质、资源、环境、经济、人口、城市、交通等各领域,并且各领域内容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蕴含丰富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以及科技发明创造。这就决定了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方面有着广泛的空间。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

整合信息技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地理学科知识的时空跨度大而教学环境空间小,传统的教学手段有局限性,表现形式呆板、僵硬。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超越时空界限,在课堂上再现宏观和微观世界,向学生展示一个有联系、有画面、可远观、可近看、可聆听、可感知的动态课堂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理解、探索知识的平台,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不局限于课堂学习,而是把学习延伸到课外。教师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复杂的物质变化过程生动而直观地演示出来,以此唤醒学生对科技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科技意识,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

分享学科动态,传递最新科研成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学科领域取得的新成果将转变为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服务经济建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向学生传递当前相应学科领域所取得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成就,让学生了解各学科与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与学生分享关于某些新成果的报道,让学生从中摄取所学知识,训练学生筛选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刊物、观看相关电影电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科学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树立为科学事业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奉献的科学精神。重视科学史教育,追溯知识来源和演变科学史教育,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科学素养。在教学中进行科学史教育,使课堂教学不局限于现成知识的静态结论,还可以追溯到其来源和动态演变。如“地球的运动”章节中,教材结合学习主题安排了一段阅读材料《地转还是天转》,让学生接受相关科学发展史的教育,同时适度扩展学生的天文知识,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介绍一些化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的事迹,特别是科学家们青年时代的重大研究成果,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实施探究式教学,强调知识发现过程

地理教学不能把传授既定的地理知识作为唯一目的,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手段,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侧重强调地理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学生的独立探究精神。培养地理科学素养,不仅要关心学生能够学到什么知识,更要关心他们怎样学到知识,实际生活能力怎么样,独立性、创造性如何。教师应把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作为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切入点,选择和运用相应的地理教学模式,如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其中,探究式教学是提高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核心路径。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把探究式教学活动模式引入学习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总之,科技教育是中学教学的长期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渗透,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提升学生的科学品质。同时,要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科技教育,使科技教育由宣传型向实验型、参与型转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作者:刘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