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8-14 09:29:52

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与对策

摘要:目前,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尚处在摸索阶段,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各高校在创业课程设计、创业教育资源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同时,提出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及现代信息技术与创业教育教学有机融合等对策。

关键词:“众创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特别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深入。《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认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通过加强全社会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创新,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厚植创业文化,不断增强创业创新意识,使创业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1]如何在“众创时代”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培养高素质创业人才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服务面向、发展目标等诸多方面与其它类型高校有一些区别,更加突出培养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十三五期间,开展创业课程建设不仅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举措,也体现了学校积极顺应国家和时展的趋势和要求。因此,选取皖西学院、蚌埠学院、滁州学院、池州学院、巢湖学院、黄山学院、铜陵学院、宿州学院八所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从大学生视角发现开展创业教育以及成效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

一、调查问卷与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问卷设计参考了《互联网背景下山西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论文中“山西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问卷(在校生版)”[2]。从学生对创业的自我认知和学生对学校创业教育的认知与评价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学生对创业的自我认知方面设置了关于创业概念的理解、创业动机、理解成功创业者的特质等几个问题,包括:您认为什么是创业;是否有过创业方面的意愿;如果您想和正在创业,您的创业目的;如果您不打算创业,您认为的主要原因;认为大学生创业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与评价方面设置了高校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开设情况、学生希望获取哪些创业知识和创业资源、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资源和水平的满意度等几个问题,包括高校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普及程度、主要教育对象、主要形式、重视程度;学生希望学校及政府提供哪些资源和帮助、开设哪些课程、出台哪些激励机制;学生认为目前高校欠缺的创业教育资源、师资力量能否满足教学和教学效果满意度等。利用线上问卷网平台和线下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参与调查人数为412人,为平均各学校数据信息,最后采纳有效问卷为311份,问卷样本合理,调查依据充分。学生所在学校分布情况见表1,样本结构分布见表2。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学课程未能体现创业课程与学生个性需求相结合的特点。问卷显示: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开设情况,78.14%的学生表示“目前上过创业相关课程”,64.63%的学生选择“所在学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主要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选择“有创业需求学生”的占21.86%,选择“相关专业学生”的占8.36%,选择“应届毕业生”的占5.14%。在学生认为“高校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应提供什么帮助”的调查中,选择“传统创业课程”和“网络在线课程”的比较少。“学生最希望得到学校的帮助”选项中,选择“创业知识课程学习”的仅占10.93%。由此可见,这八所学校将创新创业课程列入各高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中,作为基础知识课程普遍开设。但是对于学生针对性的提升的课程,各高校措施不一,特别是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需求学生开设实践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方面,学校的重视程度和开展情况不同。(二)创业教育没有突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的理念。问卷显示:55.3%的学生认为所在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但是,学生认为高校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多项选择中,选择“开设创业课程”的人最少。由此可见,虽然目前安徽省应用型高校普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基础性的课程仍然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知识获取以及希望得到帮助等需求仍未得到充分的满足。通过学生对于创业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也可以看出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创业目标模糊,创新创业意识有待增强。(三)教育教学资源方面高校提供的基础保障与公共服务尚未能满足学生需求。问卷显示:学生认为“目前所在高校最欠缺的创业教育资源”选择最多的是“孵化基地或实践场地”,占35.69%;其次是“师资队伍”,占28.62%。学生对“所在高校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如何”的评价中,48.87%的学生认为“师资基本满足创业需求,教学效果一般”;21.86%的学生认为“师资勉强满足创业需求,教学效果较差”;11.58%的学生认为“师资不能满足创业需求,影响创业学习”,只有17.68%的学生认为“完全满足创业需求,教学效果较好”。从学生认为“所在高校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应提供什么帮助”问题中可以看出,学生们选择“孵化基地和实践基地”的最多,有227人。学生认为“所在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中选择“孵化基地或实践场地培育”也是最多的,有209人。由此可见,学生认为孵化基地或实践场地培育能有效指导创业实践,比一般的课程教育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高校的师资和基础保障还有待提高,高校教师在商战经验和创业实践方面相对欠缺,结合一线商业运营和管理的案例教学有待提高,教学效果未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水平。

三、对策

(一)从创业要素角度,高校要将人才培养目标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也指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因此,一是要根据不同需求和培养目标把创业课程分为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就业创业等不同模块,在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中,有针对性的开设基础知识课、实践课、专业特色课等。将不同的课程模块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机融合,比如创新思维与方法、创业法律常识等课程作为基础通识教育课在大一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业营销与管理、创业金融与运营模拟等课程作为实践课程面向有一定创新创业实践基础的学生在大二、大三开展;面向特定专业学生,可以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对某一特定专业领域创新创业有兴趣或有特殊专长学生在大三、大四开设专业特色课程,比如新闻传播学、文化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将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核心能力相结合,开设互联网文化传媒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等一系列专业方向课。从学生就业创业需求出发,把广大学生作为创业教育普及的发散式对象进行培养,把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作为聚焦式对象重点培养。二是要从创业教育教学理念上转变观念,创业人才的培养与传统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但是在创业意识中需要具备的素质教育和能力提升都是要遵循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以教为中心”的理念转变成“以学生学为中心”,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兴趣爱好,动机和学习效果,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学质量评价,适应时代的变化。[3]从主体性原则来说,一方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其在创新创业学习中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最终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创业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和创造力,要将学生的特长转化为创业的技能,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4]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多种方式,如头脑风暴、商业模拟游戏、项目小组互动、翻转课堂等参与式教学与亲历式学习的教学形式,便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三是在营造创业生态环境方面,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实践基地建设和师资力量方面应该进行更多的尝试。一方面,要建设好校内的创业孵化基地,将有创业想法的学生,通过“创业大讲坛”“创业沙龙”等课程和实践指导,使其了解和初步运营小型企业。对于成功申请创新创业项目并有意识将产品和服务转化商业实践,面向市场推广的学生要给予资金与智力支持。同时,要与企业达成合作,建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去企业实习,到工作场所实务操作,尽早接触行业的同时直观了解企业运营的核心要素,激发师生对行业前沿的学习和兴趣。增加学校教师与行业专家密切交流的机会,建立校企合作导师制,既可以聘请一些成功创业家、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风险投资和银行相关人员等作为客座教授或指导老师参与到学校课程、讲座、创业大赛评审、论文指导等环节中,将实务经验分享与理论规律指引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补充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从而完善创业教育的外部生态环境。(二)结合“众创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特点,加快信息技术与创业教育教学融合。面对教育资源的短缺和不平衡,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将线上与线下教育深度融合,加快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如慕课等。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意见》开发一些创业类精品课程,如校外知名创业企业家、企业管理人员讲授的讲座、知名高校的成功做法、具有安徽产业特点、地方特色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典型案例,甚至用翻转课堂方式将学生参与创业课程教学的视频发到教学平台等方式,推动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破解校际之间、区域之间优质教学资源不平衡的问题。抓住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商机和机遇,最终将创业教育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进行深度变革,适应“双创时代”人才培养整体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06-16(1).

[2]石玉洁.互联网背景下山西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7:85.

[3]洪艺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J].中国大学教学,2017(10):88.

[4]赵英淇.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研究: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2019(2):94.

作者:周婷 杨文 殷瑾 单位:宿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