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时间:2022-12-25 03:38:40

幼儿音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摘要】在现有的幼儿音乐教学中存在着观念陈旧、方式落后以及资源单一的问题。本文基于幼儿视角,提出了“动感取向”的幼儿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从“静态”到“动感”,满足幼儿好玩好动的天性;从“单一”到“多维”,丰厚教师音乐教学的方式;从“重教”到“重学”,凸显音乐学习本质与幼儿学习本质的叠加。因此,结合实践案例,本文梳理出基于动感取向的音乐教学环境创设、音乐教学材料投放、音乐教学策略运用及音乐教学载体设计四方面的具体实施策略。研究表明,“动感取向”的音乐教学改革和创新研究不仅激发了幼儿音乐学习的活力与潜力,也形成了幼儿音乐教学的新范式,同时提高了教师音乐教学的专业水平。

【关键词】动感取向;幼儿视角;音乐教学;改革创新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课题

1.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审视。音乐教学观念陈旧,幼儿主体地位被忽略。在教学中,大量依赖于记忆教学,以为让孩子机械地记住歌词就达成音乐教学的目标了。他们习惯于引导着幼儿,往往忽略了让幼儿主动的感受和表现音乐。如图1。图1大班歌唱活动《迷路的小花鸭》各活动环节时间比例音乐教学方式落后,幼儿体验机会被剥夺。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局限于幼儿自主性学习一种表面化形式化的了解,忽略了幼儿对音乐活动认知的要求,无法帮助幼儿积累有效的音乐经验。如图2。音乐教学资源单一,幼儿多维感受被影响。老师现用的教材上,大部分音乐活动是歌唱活动或音乐欣赏活动,有些主题陈旧复杂,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偏离。如图3。图3音乐教学资源来源统计图2.课题研究的意义。从“静态”到“动感”,满足幼儿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基于动感取向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强调让幼儿跟随音乐充分地“动起来”,先从肢体的“动”来感受音乐,满足幼儿好玩好动的天性。从“单一”到“多维”,丰厚教师音乐教学的方式。基于动感取向的音乐教学活动,更要求教师关注教学环境、教学材料、教学策略、教学载体等对孩子音乐学习活动的多维、立体的影响。从“重教”到“重学”,凸显音乐学习本质与幼儿学习本质的叠加。动感取向的音乐教学更多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怎样以幼儿特有的方式来理解进而表现和创造,凸显音乐学习本质与幼儿学习本质的叠加。3.课题研究设计。(1)研究目标。探索动感取向音乐教学在幼儿园的应用策略,改革固有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说、动、画、演”等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在自然的情境中产生对音乐学习的热爱;提高教师自身音乐素养、丰富拓展动感取向音乐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提供学习与展示的平台。(2)概念界定。动感取向:①动中学习:凸显音乐学习的本质,让幼儿在音乐学习中从静走向动,即在动作中体验音乐的节奏、旋律;②体验音乐的灵动:把握音乐学习的方向,让幼儿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并体验音乐的灵动。动感取向的音乐教学方式:以动感为价值取向,包括教学环境、教学材料、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总和。幼儿视角:可以简单地把它描述为以幼儿的视线水平去观察和理解外部世界,并依此推测幼儿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4.理论阐述。音乐本质理应激发幼儿艺术的潜能。儿童的精神世界具有丰富的先验内容(天赋、潜能),这些先验的内容是历代祖先生命活动、生命体验的沉积。音乐教学理应遵循幼儿好动的天性。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好奇心,他们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的过程,也是真正的学习过程。音乐表现理应调动幼儿感官的多维。在音乐教学中尝试“多感官参与”,让幼儿运用视觉、听觉、触觉感受,并尝试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这更益于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表达,从而提高审美体验。

二实践操作

1.基于动感取向的音乐教学环境创设艺术课堂创造,启动幼儿音乐学习。在活动室里分线上(圈上)活动、散点活动。一般节奏训练、歌唱、欣赏、打击乐、韵律活动都适合在线上(圈上)进行,需要幼儿自由表现或互动的采用散点活动。活动室的布置要突出它的温馨、美感、生活化。音乐氛围营造,增强幼儿音乐感受。教师可以在幼儿的一日活动各环节,让适宜的音乐为孩子行动伴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互动环境打造,支持幼儿音乐探索。在开展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环境。伴随着歌曲旋律,孩子们不仅可以师生互动,还可以生生互动,更可以与乐器互动。2.基于动感取向的音乐教学材料投放动感素材让音乐教学更“自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需要我们选择和孩子学习特点及经验水平相匹配的能动材料,让幼儿在鲜明的节奏、旋律氛围中自主能动地歌唱、舞蹈和游戏。多变教具让音乐教学更“趣动”。在基于动感取向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趣味音乐教具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通过趣味的音乐教具进行合乐游戏,在游戏中获得相关的音乐关键经验。多媒体材料让音乐教学更“新动”。教师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音乐教学,可以让幼儿获得更加生动、逼真的感受,增强幼儿感受音色、理解音乐形象等能力。3.基于动感取向的音乐教学策略运用(1)角色带动,唤醒幼儿音乐学习的主角意识。多维度的动感音乐角色语言。基于动感取向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幼儿对音乐作品多维度的表达,如让幼儿在表达属于自己的“音乐故事”中,成为音乐作品的主人。多层次的动感音乐角色动作。在基于动感取向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不同经验水平进行多层次的音乐角色动作设计,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自主选择中进行适当的自我挑战。多通道的动感音乐角色表达。在基于动感取向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放手给幼儿一个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调动多种感官走进音乐,利用多通道对音乐角色进行自主表达。(2)情境互动,进入幼儿游戏过程的情感体验。动感情境故事化加工,激发幼儿思维灵动。对原有的音乐作品进行一定的情境的创设,让歌曲有一个故事的背景,这样加工后,使得音乐作品具有了亲近孩子实际的特点,从而让音乐作品更加自然。动感情境生活化加工,激活幼儿身体灵动。在音乐作品中,渗透生活化的过程,就能让作品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动感情境游戏化加工,唤醒幼儿内心灵动时,可以根据作品的意思,渗透一些儿童喜爱的游戏环节,使得作品处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3)任务驱动,助推幼儿音乐活动的艺术畅想。任务执行充分展现幼儿的音乐学习感受。教师对每一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是明确的,但是这些教学任务落实到幼儿身上则表现为无意识。改变这种状况的方式就是,一切为幼儿的音乐学习而量身定做任务策略。指令策略有效凸显幼儿的音乐发展支架。指令策略就是指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必要的任务指令,可以帮助幼儿更为准确地学习音乐,不至于在音乐课堂中产生混乱的现象。任务情境直接丰富幼儿的音乐情感体验。在任务情境的创设中,教师更应注重情境的去功利性,对幼儿的情感发展进行科学导向,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促进幼儿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4.基于动感取向的音乐教学载体设计(1)以符号为提示,引动幼儿感受音乐。语言符号的运用。语言符号指的是教师运用具体的语言形象来表现歌曲的内容,即对歌曲中具体事物、情境的描述所采用的词语符号,如“越来越响”“越来越轻”等。动作符号的运用。充分利用体态语言形象感强的特点,通过面部表情、举止、身段、动作神态等创设与歌曲内容相和谐的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歌曲,表达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听觉符号的运用。听觉符号指的是教师根据歌曲的旋律特点,在歌曲某一节奏中创设特定的符号(如耳朵)作为幼儿聆听的声音符号,引导幼儿更好地感受歌曲旋律的美。(2)以图谱为支架,带动幼儿理解音乐。图谱助旋律理解。音乐作品的旋律对幼儿来说是个难点,所以采用图谱,把作品处理得更加形象,确实是有助于幼儿对歌曲的学习的。图谱助歌词记忆。尽管歌词有难度,在句式的安排上,幼儿容易混淆,不易掌握,但是通过图谱记忆孩子们可以较轻松地熟悉、记忆歌词被容。(如图4)图谱助情绪感悟。幼儿丰富的想象力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因为自由想象是在对乐曲的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中产生的,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借助图谱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增添某些独特的感受。图4中班歌唱《歌唱春天》图(3)以游戏为方式,推动幼儿表现音乐。针对性的课前游戏,激发幼儿歌唱兴趣。在幼儿学唱歌曲之前,提前进入教师预设的场景中,布置好某种氛围特别的游戏环境,让幼儿一走进这种环境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渲染音乐课堂的气氛。多样化的铺垫游戏,促使幼儿乐意体验。这是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的一种方法,是在借用科学体验铺垫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幼儿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多元化的游戏开展,支持幼儿反复体验。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等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歌曲旋律中享受美感。

三研究成效

1.激发了幼儿音乐学习的活力。音乐学习的兴趣更浓郁了。动感取向下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幼儿听音乐,用自己的声音、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的体验,幼儿表达的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自信心也增强了。音乐体验的感受更深刻了。随时让幼儿在各种环境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活跃他们的音乐思维,不仅提高了幼儿音乐倾听能力,也让幼儿的音乐感受角度得以扩展。音乐的审美想象更丰富了。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引导了幼儿或用色彩表现音乐,或用图画表现音乐,或用故事讲述音乐,或用舞蹈表现音乐等,使他们具有创造性想象力。2.形成了幼儿音乐教学的新范式。多方位参与,实现了幼儿音乐学习的主体地位。动感取向的音乐教学活动,充实幼儿的各种潜能的有效发掘,实现了真正的音乐学习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如表3。多感官学习,创新了课堂音乐教学的新型常规。在音乐活动中教师恰如其分地运用直观形象的图谱,儿童化、形象化的语言,配以情境化的音乐,帮助幼儿打开音乐学习多种感官通道。多样化教学,形成了一批音乐特色的优质课型。在实践中,我们对音乐和绘本、美术、舞蹈等进行有机融合,开创出了多样化教学的局面。3.提高了教师音乐教学的专业水平更新了音乐教学的理念。老师们以音乐本身所拥有的某个或者某些音乐元素为主题,并以其关键经验为核心,开展一系列相关音乐主题活动。形成了“动感特征”教学的范式。以“经验还原”“游戏融合”和“动态实施”为教学策略和手段,使教学的过程紧扣幼儿的学习,让音乐教学活动变得非常有效。如表4。塑造了“研科并进”专业的氛围。基于课题实践,我们的音乐作品创造更趋于幼儿角度,课堂教学的水平更趋于动感取向,科研实践的能力更趋于教学效应。

四课题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设计好评价的手段以及标准,建立好科学的评价手段和方式。这样能够检测幼儿的音乐活动的质量,也能促进活动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首先,教师合作意识有待提高,在很多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的音乐表现虽然是轰轰烈烈,但是发现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不强,有时教师只是顾及自己的班级教学,而忽视了彼此间的交流,这样教师的教学视野就相对比较狭窄。要不断丰富音乐素材,让动感取向特征更加明显。我们要竭力开发接近幼儿的音乐素材,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不断丰富音乐素材的形式和特点,使得幼儿在活动中接触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能不断地把幼儿的音乐活动的兴趣保持到底。其次,幼儿活动评价有待引进,在教学活动中,总是重视了活动的过程,而忽视了幼儿的音乐表现的评价。毕竟,课堂中是要对学习的成效进行一定的评价后,才能更好地开展后一阶段的实施。所以,设计好评价的手段以及标准,对提高活动的效果是很有意义的。要大力优化过程结构,让动感取向功能发挥最佳。现有的活动结构还过于松散,因此要设计好紧密型的课堂结构,倡导幼儿为主,音乐为先的过程实施。同时,也要让动感的特征更加明显地表现在过程之中,让幼儿的手脚得到进一步开放。努力实施评价体系,让动感取向过程科学合理建立好科学的评价手段和方式。检测幼儿的音乐活动的质量,同时也能促进活动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

参考文献

[1]HEFiske.MusicMatters:ANewPhilosophyofMusicEducationbyDavidJ.Elliott[J].MusicEducatorsJournal,1996(4)

[2]BennettReimer.APhilosophyofMusicEducation(2nd.)[M].EnglewoodCliffs,NJ:Apprentice-Hall,1989

[3]姚利民.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8)

[4]许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葛玉芳 单位:杭州山水学前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