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属性与案例特性教学研究

时间:2022-11-15 03:12:29

学科属性与案例特性教学研究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热潮,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逐步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但必须认识到,案例教学法这一在工商管理等学科成功实践的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必然要求实现案例教学法与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特质之间的有机融合。只有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在把握案例教学一般规律的同时,对学科特色进行深刻体认,才能使案例教学法成功融入思想政治理论学科教学,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学案例为基本教育信息载体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优质的案例资源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首要前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资源建设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笔者在所承担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进行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该学科的教学案例问题有了一些体会。本文认为,“概论”课教学案例资源建设要切实把握导向性与问题性这两个特质,坚持导向性和问题性的有机统一。

一、导向性有余而问题性不足是当前

“概论”课教学案例资源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概论”课教学案例资源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一系列案例教学用书相继问世。但是,案例教学在包括“概论”课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还处在探索过程中。从不少一线教师的反馈来看,“概论”课案例资源教学运用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案例教学所具有的增进教学互动性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课堂上学生积极探讨、踊跃发言、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并没有如期形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教师对案例教学操作模式的熟练程度,学生对这一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适应程度,与教学方法改革相配套的考核方式改革的滞后性,等等。但“概论”课案例资源建设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是教学案例的导向性有余而问题性不足。现有“概论”课教学案例资源不乏以下情况:一是对核心理论观点的全面解析。“概论”课是一门理论课,理论解析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但以全面解析相关理论为内容的教学资源,因其本身已经直接回答了需要学生掌握的相关理论问题,无须学生继续探究,因而构不成教学案例。二是对事物历史发展过程的描述。如我国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这类教学资源对“概论”课教学来说是必要的,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现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图景,在丰富学生社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为阐述党在军队发展方面的创新理论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补充学习素材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通过教师讲授或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课外阅读来完成,并不是案例教学的责任。三是对成就或贡献的全面展示。如对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详细阐述。从根本上说,这类教学资源所起到的作用是对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效果的“印证”,是让学生体验改革开放伟大理论的实践意义,而缺乏探讨的理论空间,也构不成教学案例。四是对人物典型事迹的描述。典型事迹,会对学生起到榜样的示范作用,其教育性毋庸置疑。但是,若这一典型事迹只是起到弘扬高尚精神的作用而并未蕴含任何冲突情境,无须学生的深入探讨,那么同样不构成教学案例。以上四种类型的素材尽管皆为“概论”课的重要教学资源,但是用作教学案例是不合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在突出“概论”课教学导向性的同时却缺乏作为教学案例所要求的问题性。

二、导向性与问题性:“概论”课教学案例

不可偏废的两个重要特质案例教学与“概论”课的完美结合,一方面,要充分关照“概论”课的学科特性,使“概论”课教学导向性更好地得以展现,避免“概论”课教学迷失正确的方向;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把握案例教学的特性,充分挖掘教学案例的问题域,这样案例教学法增进教学互动、提升教学效果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概论”课教学案例资源建设必须同时关照“概论”课学科特性与教学案例的固有属性,充分体现导向性与问题性这两个重要特质,不可偏废。“概论”课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技能型课程,它以全面展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基本内容,目的是坚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使学生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概论”课教学内容具有思想政治理论的重大性,涉及党和国家的根本政治价值。意识形态的导向性是“概论”课的突出特点。基于当代大学生个人阅历的有限性以及思想政治领域问题的复杂性和抽象性,“概论”课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科导向功能。无视“概论”课的学科特性,忽视政治导向的必要性,单纯追求教学案例的“新”、“奇”、“特”,追求案例教学讨论过程的唇枪舌剑、哗众取宠,很可能导致学生得出错误的结论,偏离课程的教学任务,甚至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这是“概论”课教学中最大的禁忌。“概论”课案例资源建设者一定要认识到,学术研究可以无禁区,但课堂教学一定要有纪律。案例教学的最终效果一定是要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政治价值导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内化和自觉践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导向性是“概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然而,导向性的实现要以教学实效性的充分发挥为前提。长期以来,如何有效地增强“概论”课教学效果是人们广为关注的重大问题。理论讲授是“概论”课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可以高效地向学生展示理论的逻辑魅力,并帮助学生释疑解惑。但在“概论”课这一学时最多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单一的理论讲授,一成不变的授课流程,学生长期被动的角色定位,会加速促成学生听课的审美疲劳,从而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而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等学科中所展现的增进教学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讨等优势,对“概论”课教学很有启发意义,可以为增进“概论”课教学效果提供一把钥匙。这是“概论”课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根本原因。而在案例教学法引入“概论”课的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概论”课政治价值导向的学科特性与案例教学的问题特性之间关系的正确处理。如果说导向性是“概论”学科的特性和生命,那么可以认为问题性是教学案例的生命力所在。什么是教学案例呢?美国学者格柯(Gragg,C.I.)在探讨工商管理案例时曾这样分析:“案例,就是一个商业事务的记录;管理者实际面对的困惑以及作出决策所依赖的事实、认识和偏见等都在其中有所显现。通过向学生展示这些真正的和具体的事例,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相当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考虑最后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1]”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郑金洲则认为:“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还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2]”综合多数学者的观点,结合具体实践经验,可以这样认为,所谓教学案例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特定问题编写的对某一典型现象进行客观描述的学习材料[3]。一个教学案例需要具有目的性、问题性、典型性、真实性等多方面特征。其中,问题性是教学案例的本质要求,是案例教学得以进行的关键所在。教学案例应是对实际问题的描述,应包含某种程度的不确定的问题情境,内蕴着疑难性或冲突性的问题。只有这样,基于案例的教学过程才具有探讨的空间和可能。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也正在于它能够将社会实践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期性展现出来,使问题的解决充满多种可能性,能够包含和促进多种观点的形成。从某种程度上说,问题性是案例与例子、事例的重要区别。教学案例弱化其问题特质,将直接导致“概论”课案例教学难以正常开展,最终造成人们对案例教学法实效性的怀疑。

三、立足“概论”学科特性,坚持教学

案例导向性与问题性的有机统一。“概论”课导向性特点决定了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探讨的空间有限,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在“概论”课教学案例开发过程中,应如何在坚持学科导向性的前提下挖掘教学案例的问题特性,使教学案例真正成为学生课堂理论探讨的触媒剂呢?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实现“概论”课教学案例导向性与问题性的有机统一。(一)从现实生活的热点问题出发,选取途径对策的维度,进行案例编写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生命力在于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基于这一点,可以选取涉及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的素材,编写途径对策取向的教学案例。这样的教学案例,容易引发学生的探讨热情,也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和解决案例所含蕴的问题,案例探讨的空间比较大。如中国人口老龄化案例。面对案例涉及的人口老龄化的诸多挑战,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考察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处理方式并反思我国的现实状况,提出解决案例所蕴含的这一现实问题的途径与对策。笔者认为,途径对策取向的案例是“概论”课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案例类型。(二)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选取不同思想。倾向交锋的维度,编写教学案例“概论”课要使学生认同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特定的政治价值。但在现实社会中客观上存在着一系列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存在着非主流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碰撞和冲击。在“概论”课教学案例编写中,可以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适当编写思想交锋型案例,使学生通过探究非主流意识的内在症结,更好地接受和内化主流思想价值。例如,两岸关系的不同视角、公有制与私有化的得与失、中美关于各自人权的不同观点,等等,都可以编写这种类型的案例。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视角、不同倾向的描述,可以为学生提供分析比较的广阔空间,有利于学生的案例探讨,并有助于教师通过积极的案例引导促成学生正确思想价值的形成和确立。(三)从典型事例的客观实际出发,选取成就与困惑。交错伴生的维度,编写教学案例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实践效应集中地体现在一些典型事例上。例如,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典型,安徽凤阳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典型,华西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同致富的典型,海尔是走出国门闯天下的典型,等等。在编写基于典型的教学案例时,对成就要进行表述,但不能过于专注于成就描述,如案例“中国奇迹,震撼世界”[4]很好地呈现了我国的发展成就,如能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以及现实中仍然面临的困惑客观地呈现出来,则能更好地为学生提高问题分析能力提供重要平台。例如,编写关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教学案例,就要兼顾小岗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5],不仅要看到其成为农村改革领头羊的辉煌历史,也要看到其后续改革不力的影响以及今日发展面临的挑战。只有对典型事例进行全方位的客观呈现,避免单一视角和压倒一切的价值导向,才能为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创造条件。

总之,在“概论”课教学案例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充分研究和把握“概论”课教学案例的基本特质,从学科教学实际出发,拓展“概论”课案例教学大有可为的空间;同时,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积极推动“概论”课教学案例资源建设和案例教学开展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Gragg,C.I.Becausewisdomcan’tbetoldInMcNair,M.P.(ed)[M].ThecasemethodattheHarvardBusinessSchool.1954:06.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6.

[3]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

[4]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课例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2.

[5]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30.

作者:王晶梅 单位:大连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