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信息化教学能力探讨

时间:2022-07-26 08:31:03

学前教育专业信息化教学能力探讨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大四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化教学意识较高,但其教学设计缺乏新意、教学实施不畅、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师资配备不完善、课程评价方式单一、教学设备资源缺乏、师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和课程培养体系欠缺等。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应明确信息化教学目标,拓宽培养途径;转变信息化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效率;保障教学设备使用,满足教学需求;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实践能力;优化相关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幼师。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2019年4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强调将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总体发展目标之一。[1]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以多媒体技术作为支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主要包括信息化教学的意识与态度、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具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融合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幼教工作者的主要来源和后备力量,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对我国教育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唯有在职前阶段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良好的培养,他们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信息化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2]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调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采取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主要是B学院和N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四年级学生,回收有效问卷119份,问卷主要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意识和态度、设计能力、教学能力和评价能力四个维度来设计。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意识较强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意识。调查显示,60.5%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与幼儿活动的整合对教师和幼儿都有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已意识到信息化教学的作用。根据是否愿意选修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课程的调查,55.46%的学生希望相关培养课程改成必修课;36.97%的学生觉得没有必要改成必修课;在设计幼儿活动时,77.31%的学生更倾向于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理论不扎实。从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键这一调查中可以看出,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键是意识态度和设计能力的学生各占32.77%,认为是实施能力的占31.93%,认为是评价能力的占2.5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停留在基础的层面上。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意识。所调查学生都认为有必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并希望学校能够开设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必修课。

(二)学生信息化教学设计缺乏新意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主设计数字化作品的意识不强。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通过在网上查找类似的作品来设计符合幼儿活动需要的数字化作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设计的课件缺乏艺术性、趣味性和针对性。幼儿活动课件制作的调查显示,26.05%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非常熟练地运用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操作,45.38%的学生认为自己比较熟练一些基本操作,23.53%的学生只会图片和文字等常用操作,且课件缺乏艺术性和趣味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非常熟练地运用相关软件(Office软件、音频、图像和动画软件)来设计、开发、加工与呈现自己所需教学资源的人数占比非常小。调查显示,63.03%的学生处于比较熟练这一水平,24.37%的学生是不熟练的,非常熟练的学生仅占9.24%。通过分析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第一,在教学设计上,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缺乏趣味性和艺术性;第二,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过半学生熟练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操作技能,但达不到非常熟练这一水平;第三,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加工上,学生不能非常熟练地运用相关软件来设计、开发、加工和呈现教学资源。

(三)学生信息化教学实施难度较大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制作微课视频存在难度。从微课在幼儿实际教学中的使用情况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会通过微课的形式开展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但不会在幼儿领域中使用微课以及不知道微课如何制作的学生占四成。在与学生访谈时,他们反映微课视频的制作有一定的难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环节上有差异。调查发现,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使用白板或者电视等信息技术手段的学生占57.98%,在导入环节使用信息技术的学生占32.77%,利用网络平台分享幼儿学习资源的学生占5.88%。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熟练相关设备的操作。在是否愿意将自己设计的信息化教学方案运用到实践的调查中,52.94%的学生非常愿意,25.21%的学生比较愿意,21.85%的学生表示不确定。此外,在访谈中得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微格教室或者多媒体教室设备的操作还停留在简单的开关机层面,对一些复杂的操作还不能找出很好的办法来应对。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学生虽意识到要在实践过程中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但还不能很好地应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四)学生信息化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化教学评价方式欠多样化。在访谈中,虽然一些学生能通过软件等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但还不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评价自己或者他人,同时也不知道信息化教学评价有哪些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学校需要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化教学评价方面的教育。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师资配备不够完善

在访谈学生中得知,由于教授这门课的教师缺乏,因此教育学专业的教师也承担这门课的教学。在授课时,任课教师没有系统地讲授内容,而且没有针对学前教育领域的学生进行授课,导致学生不懂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很好地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调查发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大部分能认真地指导,但也有接近四成的教师敷衍了事,不会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因此,担任信息化教学相关课程的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二)课程评价的方式单一

调查发现,任课教师主要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综合的方式来评价学生;15.13%的教师用学生实践作业评价学生;4.2%的教师采用课程论文的形式开展评价。访谈中学生反映:“我们期末考试提交的内容局限于课上讲过的例子。”还有学生提到:“期末考试的作业不是当场交,而是课后做完再交,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准确检测我们的学习效果。”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反映:“我们的平时成绩是以是否缺勤或者课堂积极性的高低来定论的,这是不公平的。”从中可以看出,学校可以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进行相关课程的评价。

(三)教学设备资源缺乏

调查发现,所有教室都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施。但在访谈中,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反映学校虽配有齐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大多比较陈旧,学生使用的电脑设备很多都有问题。再者,微格教室的数量比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从中可以看出,教学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影响。

(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满自身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原因各有不同。调查显示,37.82%的学生认为自己未能熟练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相关技术的软件;27.7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一般,幼儿对自己的设计不感兴趣;26.0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系统且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会束手无策。访谈中有学生反映“不知道有哪些针对学前教育的教学网站,感到很迷茫”。从中可以看出,多数学生不善于运用身边的资源来学习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

(五)课程培养体系缺乏系统性

学校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其培养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学校虽然已经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但缺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类课程。[3]在访谈中,学生反映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得益于信息化教学比赛或教学技能比赛。由此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了解学校培养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模式,学校对信息化教学的培养课程的设置比较杂乱,没有形成一套独特的体系。

三、提高学前教育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一)明确信息化教学目标,拓宽培养途径

师范院校在设置培养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目标时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具体性,应该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明确列出其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课前要系统地让学生了解。同时,学校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属性和“以幼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核心”的培养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应增加相关课程的学分,使信息化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4]学校在提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必修课程之外,还可以提供与之相关的选修课程,应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尝试和一线幼儿教师合作,或者开展PPT、Flash动画和微课视频制作等活动,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转变信息化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能否掌握知识的重要因素。教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需要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5]在评价上,教师应该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践作业和期末作业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大赛来检测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广泛阅读相关教材,善于把知识整合成专属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知识,把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和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在一起。在上课方式上,教师要提高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合理分配实践和理论的课时,保证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得以巩固,这有利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三)保障教学设备使用,满足教学需求

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正常使用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物质基础。关于如何更好地管理学校教室的设备,访谈时有学生提及:“首先,学校需要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入,采购一些质量好且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设备;其次,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设施的管理,管理员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找出问题并处理,保证其正常使用;最后,应该对学生进行使用培训。”由学生进行管理的模式不仅使管理更加便捷,也能够使学生在管理设备的过程中,面对一些突发问题时,学会想办法解决,在此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其自身的信息化水平。

(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实践能力

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是停留在“脑”上,而是要展现在讲台上。[6]信息化教学的态度和意识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键,如果学生的信息化教学意识比较强烈,那他将会鞭策自己更新信息化教学观念。在访谈中学生提到:“我们要认真学习老师教授的内容和方法;在课后要巩固相关操作,善于运用学习通和MOOC平台来拓展自身知识。”第二,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学会反思和总结。访谈时有学生说道:“课件制作、微格实训和教育实习等都是提升自我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要学会认真对待每一次实践的机会,并在过后善于总结和反思。”第三,学生要学会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更新自身信息化教学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技能,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这才有利于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五)优化相关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幼师

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课程主要包括信息技术课程和教育技术课程两类。对学前教育专业来说,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教育技术类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信息技术教育的理念和技能,最终成为能熟练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复合型幼儿教师。为了有效支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学校需要更新信息技术的课程,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如任务驱动学习、案例学习、合作交流等)和多种学习方式(如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等)以及与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最终使学生能够掌握信息化教学知识与技能。[4]总之,作为未来幼教工作者的后备力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对未来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提升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多方面联合起来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学校应该统筹全局,设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设备,提高相关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给学生教学实践的机会等;任课教师应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教授符合学生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意识到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学会主动寻找学习资源,积极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等相关活动,为学前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EB/OL].(2019-04-03)[2021-01-10].

[2]任友群,闫寒冰,李笑樱.《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8(10):5.

[3]周东岱,匡哲君,于颖,等.基于新标准的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7(7):44.

[4]房俞彤.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和培养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8:37.

[5]马池珠,魏拥军,吴迪,等.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5):106.

[6]刘立,孙仲圣.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分析与应对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8):74.

作者:李燕 单位: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