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训练设计组织策略

时间:2022-08-16 10:19:34

小学科学课堂训练设计组织策略

【摘要】课堂训练设计不是单纯的题目投放,教师要对训练内容做整合处理,对训练形式做创新推演,对训练效果做科学评估,以提升训练效果。小学生直观思维比较发达,教师针对性推出一些互动性训练活动,给学生提供对接生活的机会,特别是实验性训练任务,能够给学生带来更直接学习体验,培养其学科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练习;组织策略

一、整合训练资源,培养生本实践思维

科学学科教学课堂训练设计时,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做深度发掘分析,搜集更多训练素材内容,为课堂训练设计提供更多参数。学生对课堂训练内容有不同期待,教师在具体整合处理时,对制约因素做综合考量。首先是学科教学内容分析时,要关注学生生活对接点,找到训练设计的新切点。其次是学生训练兴趣取向的调查,这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学生学力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对训练难度有不同要求,教师要做好分层设计,给学生提供适合的训练契机。训练资源信息极为丰富,教师不仅要对内容进行科学选择,还要提升训练适合性,针对学生训练需要作出对应设计,让学生顺利进入到训练环节,并在深度对接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水的三态变化》,教师在训练内容选择时,深入教材之中,展开广泛研究和分析,逐渐找到一些设计线索,给学生准备了训练内容:其一,根据生活经验,说说水的三态之间是如何变化的。如:水在什么情况下结成冰?其二,设计实验:冰点温度是多少,可以用实验加以验证。小组为单位,设计操作实验,准备参与方案选择活动,确定方案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看哪一个小组组织更为成功。其三,列举生活中水三态变化的现象,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任务下达后,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引导和解读,要求学生展开深刻思考,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对一些实验操作活动进行具体探索,以便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学生对相关训练任务有不同感知体验,其训练热情高涨,教师适时作出训练调整,及时补充一些训练内容,对学生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确保课堂训练顺利展开。学生对课堂训练内容有较强敏感性,教师需要对训练内容进行整合处理,以提升教学适配性。课堂训练内容丰富多元,给学生带来的更全面的学习体验,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需要作出选择设计,及时作出训练提示,让训练顺利展开。科学学科训练带有实验性,这是学科特点决定的,学生对实验也有更高认同感,教师需要做好对接处理,让学生顺利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二、推出训练活动,培养生本直感思维

科学训练活动众多,教师需要做好筛选和推新处理,让学生顺利进入到训练环节。特别是实践性训练活动任务,对学生有更强调动力,教师要针对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推出训练内容,让训练成为学生主动成长的重要手段。科学实验、游戏竞赛、手工操作、生活观察、社会调查等,都属于课堂训练形式范畴,教师要作出对应设计,给学生提供适合的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成长直感思维。学生对灵动性、交互性、操作性训练活动有特殊感知兴趣,教师需要做好组织,以有效提升操作品质。学生都有生活认知基础,教师不妨对接学生生活进行训练设计,以便提升学生训练品质,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成长学科能力。在教学《热胀冷缩》时,教师给学生设计的课堂训练任务是:其一,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现象能够显示液体也会热胀冷缩?其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液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准备参与班级展示评选活动。学生领受任务后,开始对相关内容进行互动讨论。关于第一个问题,学生都能够列举众多生活案例进行验证。如开水溢出来,温度计里液体柱随温度上升等,都能够显示液体也会热胀冷缩。关于第二个任务,学生给出的实验方案呈现个性化特点。有学生建议用饮料、酱油、奶茶等液体做实验,证明其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教师给学生推出思考问题、设计比赛活动,成功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学生思考问题时,要进行广泛互动交流,这是讨论活动。在实验方案设计时,需要集体讨论和研究,还要对实验方案进行反复推敲验证,这属于操作活动。教师利用不同形式推开训练程序,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感知和体验。学生对课堂训练活动有选择性,教师针对性作出设计和组织,可以给学生提供最佳选项。

三、变通训练形式,培养生本发散思维

变通训练形式,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训练感知体验,教师要围绕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教学设计,利用多变的形式推动训练进程,让学生在多重训练体验中成长学科认知。课堂训练形式没有固定格式,即便是科学实验,也有不同呈现方式,教师要在实验操作中做好组织,对实验操作形式做变通处理,以成功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的主动性。课堂训练不能局限在书面书写上,要从更多角度展开设计和思考,让学生有充分交流、展示、操作、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给学生传递更丰富学习信息,自然建立起学科认知基础。教师适时引入一些实践操作性训练内容,对学生会形成重要冲击。学生大多喜欢做探索性实验,特别是比较有趣味性的实践行动,能够对学生提供更多体验认知。在教学《阳光下的影子》相关内容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对古人利用太阳计时方法进行重点梳理,然后给学生设计了制作太阳钟的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制作太阳钟,相关材料会下发到小组,成员要集体研究制作方案,然后协作操作,进行调试和操作。学生听说有集体制作活动,都表现出更高参与兴趣。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操作情况做观察,给予必要的监督和指导。在太阳钟使用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作出观察研究,将相关操作情况做好记录,以便进行课堂交流讨论。制作太阳钟可以使用的材料有很多,教师鼓励学生做创新设计,借助更多身边材料进行实践操作,给学生提供更多训练动机。教师推出制作性训练内容,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体验,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其认知体验也更为丰富。特别是要求学生自行寻找身边材料做实验探索,对学生形成一定心理冲击。课堂训练没有固定格式需要遵循,教师要求学生因地制宜地展开训练操作,可以给学生更多启示,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到训练环节,在不断探索中形成内化认知。学生对灵动性训练形式有特殊敏感性,教师需要作出对应设计,以提升训练效率。

四、创新训练实践,培养生本反省思维

课堂训练不能局限在课堂有限空间之中,需要有对接意识,课内课外结合,让学生进入生活状态,展开科学观察、比较、提炼、归结,以便建立训练认知基础,教师要在训练设计、训练组织、训练调度、训练评价等环节作出积极探索,以有效提升其训练品质。特别是生活对接设计,能够促使学生展开学习反思,对学科内容进行深度发掘,培养良好学习意识和习惯,在更广阔空间展开训练实践。科学课堂训练有其学科特点,教师需要做科学分析,对接学生学习认知展开实践操作,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训练设计要体现动态性,要多推出一些操作性内容,让学生在广泛互动中建立学科认知,教师要对训练进程展开延伸设计,促进课内课外对接和融合,以便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意识。如教学《地球的运动》,教师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推出实验性训练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实验。将乒乓球做地球,用手电筒当太阳照射乒乓球,在“太阳”照亮的一面属于什么时间?没有照到的一面是什么时间?在“地球上贴一个小纸人,如何体现昼夜表现现象?运用实验进行验证操作。”学生接受这个实验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对实验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对实验要求做互动交流,在实际操作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确保实验顺利展开。在观察过程中,教师深入学习小组进行对应指导,让学生自然找到观察切点,并在具体分析解读中建立训练认知。在训练结束后,教师留下课外训练任务:借助网络查询相关信息,看看科学家是如何研究这个结论的,要将相关材料进行搜集整合,传输到网络交互平台上。教师利用实验推出训练任务,成功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主动性。学生对实验操作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能够快速行动起来,参与到互动交流之中,逐渐达成学习共识,自然建立学科认知基础。特别是课外信息搜集任务,给学生提供上网的机会,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小学生对搜集网络信息有特殊情结,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自然能够获得丰富信息回馈。教师深潜教材之中,对教学内容做深度解析,推出适合的训练内容,对训练形式做创新设计,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性训练活动,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更深刻的学习体验,对学科教学形成重要支撑。特别是训练形式的创新,能够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其调动效果会更为突出,教师要做好必要的调动,为学生提供更直接的训练体验。课堂训练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师要重视训练设计和组织,为学生提供丰富训练机会,在学法上给予更多支持,都可以获得丰富教学促进动力。

【参考文献】

[1]孔令书.小学科学实验课突显创新能力的质疑策略分析[J].安徽教育科研,2021(01).

[2]包燕萍.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0).

[3]潘小军.小学科学课“思维有痕”的教学策略—以“加快溶解”一课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0(16).

[4]孙慧芳.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1(05).

作者:赵望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桥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