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教导方法及习惯透析

时间:2022-02-02 03:08:38

传统体育教导方法及习惯透析

本文作者:李艳萍工作单位: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嘴学校

探索新的、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

我们教师应该积极钻研体育课程标准,学习新的体育教育理念,转变体育教学态度,探索新的、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融德育教育于体育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融知识于实际锻炼当中,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教学理念上,我们要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转变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足够的空间。既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的建立,又要激发他们学习的智慧与能动性、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教学态度上,我们要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由运动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练习的促进者,由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学生成绩的评定者转为学生发展方向的指引者。真正将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合作的过程。总之要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是课堂的“表演者”转变为课堂的“参与者”、“合作者”。这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创新能力。教学方法上,我们要勇于接受挑战,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不断为自己“充电”,努力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从而改变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达到体育课教学的目标,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1)游戏教学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目标。基于此,游戏教学法应运而生。它具有简易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等,利用这种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对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良好的锻炼态度,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锻炼。(2)创设情境,实施“任务型教学”情境教学法是通过“情境”的设置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产生兴奋感,调动学生最佳注意力,再通过理解、参与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掌握运动技能的一种教学载体。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增进学生的健康。它符合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寓教于乐,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3)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法是教师在体育课堂中把全班进行分组并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主、创新、合作性学习。在分组教学中,学生除了直接与教师发生联系外,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互帮、互练、互学、互相评价,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担当小组长的学生,会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为别人指导动作的同时,动作的要点得到了巩固,能力得到了提高。(4)比赛教学比赛教学法是在比赛这一特定条件下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促进身体各个组织机能、各种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在比赛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的互相联系、合作、对抗的活动较多。因此产生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的关系。这些关系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勇敢、顽强、机智、沉着、果断的品质。真正融德育教育于体育教学中。

在全社会共同参与、积极支持下,真正使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得到培养

尽管我们努力了,我们探索了,然而我还是感到力不从心,因为要彻底扭转青少年身体素质日益下降的趋势,真正使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得到培养,仅仅靠一堂体育课,仅仅靠体育老师们的力量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支持。改变人们“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现在在“望子成龙”观念的影响下,社会上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误区,导致在巨大升学压力下,孩子们的运动时间被学习挤占,丧失了自主锻炼意识,“喜静而不喜动”渐渐成为一种习惯。所以我们先要从思想上改变,树立运动第一,学习第二的思想观念,因为只有健康的体格,才会有充足的精力,才会有理想的学习效果。改善体育设施和条件,保证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育设施和运动场地缺乏,学生没有足够的运动场所(这既包括学校体育场所,也包括社区和社会的活动中心)制约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满足学生乃至全民健身需要,这就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使这个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总之,“少年强则国强”,为了我们祖国的未来,为了青少年的茁壮成长,为了使学生来自文化课学习的压力得以释放,为了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得以开展,为了使学生感受到真正的“我运动,我快乐”,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融德育教育于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能满足当前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