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定型声乐教学研究

时间:2022-05-23 03:30:03

动力定型声乐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以心理学当中的动力定型理论为基点,来研究在音乐表演的过程当中如何使其形成动力定型,以歌剧《故乡雨》为研究对象,表达了动力定型在声乐演唱当中的具体运用,主要目的是把动力定型理论作为声乐表演与教学的理论基础。在声乐演唱学习中,不仅仅要去培养学习者在音乐方面的歌唱能力,还需要去培养其在音乐方面的审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去传播声乐方面的演唱文化,也能够为后者研究声乐表演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动力定型;声乐表演;教学研究

声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一定数量的教育人才,这些人才必须具备能够独自完成艺术表演上创新的能力。我们把声乐艺术中人体生理肌肉的训练从主体状态转变成为声乐艺术学科教学的基础,通过把生理肌肉运动、大脑神经系统和心理运动规律三者进行有效融合,造就了声乐在表演与教学结合上成为可能。这将为声乐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带来更多的方便,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仅仅需要具备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能够有效提升音乐作品兴趣及创造力的能力,从而能够为人们生活提供不一样的生活趣味。

一、动力定型在声乐演唱过程中的应用

(一)呼吸器官。在唱歌的过程当中,音色和力度的控制及变化都与呼吸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呼吸为声音主要的支撑和力量。我们在生活的过程当中,则不需要对呼吸进行刻意的控制,它会处于一种本能状态,但在声乐演唱当中,对于气息的控制将会显得至关重要,部分的声乐研究人员把唱出声音呼吸规定为比自然呼吸更深和更长,这样做是有目的,它是一种自主运动。我们把动力定型当作其理论基点,当处于呼吸运动的状态下,那么在大脑皮层的中枢神经系统就会对吸气器官进行一定的调节,使其达到形成刺激模块的目的,所形成的模块相当的兴奋,但会表现出一种不集中的状态,那么导致神经系统处于一种认知状态,并且在条件反射方面也是与规范动作要求有很大的区别,其主要体现在鼻子发力以及喉咙收缩等相关附加动作[1]。(二)共振导致声带受迫引起振动。对于演唱者来说,他们则需要配合好人体内部一些与歌唱过程中能发声的器官,通过生理机能运动的相关规律,满足与歌唱有关的各门学科的原理,从而构成了完整的乐器,这个过程对于声音的控制将会显得非常重要。当动力定型理论应用于共振点练习过程当中时,我们刚开始要去练习的部位应该为喉咙,然后才能在深呼吸的过程当中把喉咙放下慢慢地去练习发音。当歌唱者慢慢地发现气体共振存在时,那么声音就会刺激他们的大脑皮层,慢慢形成动力定型。此后只要受到唱歌刺激,那么训练过程中由呼吸和声带受迫振动得到的动力定型将会作用到歌唱,从而使得条件反射得到声带受迫振动,得到了共振声音。(三)读谱及歌唱语言。歌唱者刚刚开始读谱时,在读谱意识方面所要具备的要求相当高,那么就需要大脑皮层中的刺激模块来构建正确条件反射,在构建完成后进行大量练习以及去接触不同种类的乐谱,慢慢地就会在其内心当中形成一种对乐谱整体的刺激模块链接,从而产生了自动读谱的动力定型习惯。(四)歌曲情绪情感声乐演唱主要通过把情感表达到音乐当中从而培养出音乐方面的审美,可见正确把握歌曲的情感是对声乐演唱灵魂的有效掌控[2]。歌曲的情感是其作者所想要去表现出来的情感,歌手以作词人的情感为基础,在歌曲的情感感受当中增加了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歌曲的二次创作。由于不同歌曲在其风格特征方面具有相同点,掌握歌曲在风格特征方面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得到了歌曲在情感上的动力定型。每当受到同种风格歌曲的刺激时,情感上的动力定型就会体现出来。

二、动力定型对声乐教学的影响

(一)动力定型的心理实践性。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还是存在差异的,首先,我们把人声比作艺术的“乐器”进行自己演奏,老师能够对其指导,他们不能够直接通过学生“乐器”来演奏,所以需要依靠经验来进行声乐教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需要观察其唱歌时肌肉所处的状态,进行状态模仿,然后对比老师和自己声音所存在的差异,找到自身肌肉所处状态,然后不断在内心练习,这样才能够在发声上不会出错。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必须去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演唱过程中的“乐器”,通过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进行演奏。其次,声乐教育评价主要表现在实践方面。如今的专业音乐院校,教师在声乐课上使用钢琴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声乐演唱,声乐教学中对声乐教学的改正大部分需要以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为基础。目前,声乐教学还是把实践作为导向,声乐本身在音乐上情感表达主要是通过歌唱来实现的,歌唱能力是其教学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环。这种现象在理论研究当中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声乐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二)从心理活动到实践再到定型的过程。从实践到定型,心理活动的这一过程在教学环节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现阶段是大脑皮层在神经系统兴奋过程集中的重要表现,最开始刺激在心理实践环节中逐渐按时间顺序链接,在此期间,声乐教师在教学当中需要去及时改正学生在短记忆模块中的错误,以“不”等字眼强制防止负面语言,以正确的声音和姿势来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把错误条件反射和正确条件反射有效地区分开[3]。对于那些错误条件反射我们要去抑制,对于那些正确条件反射我们则应该去加强它。(三)动力定型对于歌唱习惯的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动力定型是通过演唱习惯实现的,培养动力定型是至关重要的过程,这需要大脑皮层神经系统耗费大量的工作时间来反复地进行训练,所需要的时间和歌唱的内容复杂度成正相关关系。在训练的过程当中,教师则是要不断去鼓励学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不能够急躁,需要有耐心地去教学。教师应该放宽其眼界,而不是仅仅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要求学生,应该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思考,仔细分析每一个学生,什么样的声音最适合他们,学生在什么样的状态下能够表现得最好。这一阶段需要教师去发现学生在唱歌时大脑模块的优势,然后对其进行夸赞,这将有助于大脑皮层的巩固。如果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们就需要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依据其原因制订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从而帮助其完成大脑与歌唱思维衔接。

三、动力定型在作品《故乡雨》中的应用

(一)分析乐谱的思维习惯对于作品。《故乡雨》来说,需要去注意其三连音以及连线和附点节奏的把握。三连音对于三个音之间关系的把握主要是通过画圆的方式实现的,在连接线中,有关于时值延长和三连音连接,我们则是要去保证它紧凑性和准确性。音乐第二部分,它的开始为附点拍子,它在乐曲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大多数的演唱者却对其不太重视,在这部作品当中,其应用于第二部分的开始,这将可以快速地带动节奏从第一部分讲故事的情感表达达到了高潮。当演唱时如果把附点音符分成两个八分音符,这将会使歌曲在情感表达的过程当中出现拖沓,无法快速使得歌曲的情感达到高潮,导致无法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4]。(二)歌曲语言分析习惯。《故乡雨》的歌曲语言中,主要是依照民族唱法十三辙对其分析,字正腔圆去姚字是至关重要的。歌词当中最常见的词为“故乡雨,雨纷纷;多么,多么……”等,故乡雨三个字在十三辙语言发声的过程中,它的韵母“u”“ang”“i”分别为姑苏辙、江阳辙以及一七辙,在发声和嘴型变化上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仅仅需要去学习它们三者的发声还需要经常去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大脑皮层形成一种正确的歌唱方式,在这之后只要我们一接触到这种发声就会使得大脑皮层条件反射,形成相同韵母的正确演唱方法模块,获得歌唱语言动力定型。受动力定型系统影响,歌唱语言咬字能够完美应用于歌曲情感的表达当中。(三)歌曲情绪表现行为习惯。《故乡雨》在刚开始时,其伴奏主要使用了十六分音符向下模进来进行连续的播放,生动地拉开了小雨伴随着音乐不断落下的生动场面,这能够从听觉上给歌手以及听众带来对歌曲环境无限的遐想。歌曲演唱第一句“故乡雨”以弱起拍子进行,这种演奏方式会给人营造一种安静的氛围,后面的“雨纷纷”是通过十六分音符来表现出雨滴下落的急促。“多么亲切,多么温存”两个三连音的连续使用,更能够表达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还包含了回到故乡之后的喜悦心情。在第二部分当中,则是运用了大量连线和三连音表达出回到故乡的喜悦之情,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完美地表达出来。作者还运用了很多的歌曲反复处理,一波一波地敲打着演唱者和听众的内心,从而给人一种不管如何去唱都无法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最后部分,全曲突然显得安静下来,在情绪上显得相对平缓,又回到“故乡雨,雨纷纷……”的三连音连续运用的状态,从而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余味无穷的感觉。

声乐演唱与教学如果结合了心理学,那么就会为声乐演唱在生理和心理上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撑,导致声乐演唱在教学上变得更加容易,从而达到教学上的要求。声乐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人们对于音乐的享受。把动力定型理论运用于声乐表演和教学当中,能够让声乐学科与人类身心发展规律完美契合,从而培养人在感受、欣赏以及创造方面的能力。

作者:张岩峰 单位:广东嘉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