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的渗透分析3篇

时间:2022-05-22 10:31:07

品德教育的渗透分析3篇

第一篇

一、加强学生对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的认识

在学校体育中,体育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断提高自觉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所以,体育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而这些问题往往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才能加以克服。从这点来说,体育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德育教育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教师要善于挖掘体育中思想品德教育题材

在小学体育中,许多体育教材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队列队形练习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耐力跑和各种掷物等力量性的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吃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游戏、篮球和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只要教师有意识地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题材,结合教师教学的经验,就可以达到既锻炼身体又育人的目的。

三、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本身就是教学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教师的表率示范是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它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较近较多,他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着示范和榜样的作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还要具备高尚的人格素质。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效仿。

四、培养广泛、浓厚的体育兴趣

体育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被动、机械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创造性学习。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课堂氛围的直接创造者。我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习的起点。尽可能做到对教材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以体育特有的美感和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魅力去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创设全员参与的学习氛围。我还注意到应充分利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同时留给学生一些时间去想像、去思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来探讨,使学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在探究与争论中学会了认识事物、探究知识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有意思,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由此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内驱力。

五、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让儿童更多地在活动中去尝试成功与失败,可使儿童的意志品质得以强化,会使他们更加努力,向更大的困难挑战。教师应充分运用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因素,通过身体锻炼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如身体锻炼中提高心肺功能的练习,当学生跑完规定的距离时,提出再加跑一定的距离,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接受挑战、吃苦耐劳的精神;支撑跳跃中,提高器械的高度,加长起跳的距离,肋木、平梯上的爬上、行走、跳下,爬杆时从顶部半握的滑落,都可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自信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有时还可为他们创造一种能发挥才能的良好环境,不拘泥于动作规范,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充分自由行动,反复去尝试成功或失败的滋味。当学生成功时,教师应给予鼓励的话语,投去赞赏的目光,并提出更高、更难的目标,让他们面对新的挑战。

六、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护公物观念教育

我们面对的儿童,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劳动观念、爱护公物观念相对薄弱。体育教学主要以操场为课堂,每节课都有大量的场地器材准备工作,这是上好课的最基本的物质准备,也是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培养劳动观念、爱护公物教育的有利时机。通过让学生轻拿轻放、不拖不摔、不踢器材,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通过号召学生自觉参加搬运器材,规划场地,洒水扫地,自己动手,亲身参与,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主动为大家服务的精神。措施上要建立体育课布置场地器材的轮流制度,方法上要经常开展评比、表扬,教给各种技能方法,使学生爱劳动、勤劳动、会劳动。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复杂的工作,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身体练习来实现。要与体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学活动中,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利用教学中鲜明的动态性与群体性,有的放矢,重在“感化”,同时,教师要端正思想品德教育的态度,从小到大,从点到面,切实灌输思想品德目标,从而把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搞得有声有色,使我们的学生在获得健康身体的同时,获得健康的心理。

作者:李伟工作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特殊教育学校

第二篇

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有效的生活化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回归生活是品德课程的首要理念,尊重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在生活中端正思想,约束行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畅谈生活中的事例或者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例如,在《春节知多少》一课时,我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谈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最后在话题中引导学生正确生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喜剧、话剧、小品、制作卡片、写祝福等实践方式来提高对生活中事物或者现象的认识,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二、教师要凸显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全面性、全程性,进而培养学生成为一名生活小主人

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地参与到整个课堂学习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受到了品德教育,也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为了凸显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全面性和全程性,教师要打造生活丰富的课堂内容,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

1.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形象设计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世界里。例如,让学生戴上小动物头像做游戏,强化了学生对小动物的感情。

2.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动手剪纸、读报纸等实践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名人、伟人,感受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进而提升对祖国和人民的感情。品德教育具有明显的生活性质,无论是课程内容中的人物或者事例,都是起源于生活,而课程内容中的道理或者品德,也是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教师要敢于创新方法,并不断总结,让小学品德教育回归到生活中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张金萍工作单位: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第二小学

第三篇

一、师爱是化学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法宝

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是做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前提。每一位学生都非常希望得到教师的爱护和理解。作为科任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一特点,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主动接近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感情和个性发展。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教师应采取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的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诚恳、耐心地帮助他们。对于他们的成绩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不嘲笑、不讽刺、不挖苦学生,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这样能使他们主动配合我们教师实施教学。

二、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意志品质与理想前途教育

意志是勇往直前、努力进取、实现理想的保证。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居里夫人、侯德榜的反复实验、孜孜以求、永不气馁、决不放弃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感染和教育学生在困难面前要知难而上、孜孜以求、永不气馁、决不放弃的意志品质。结合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要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特点,注意抓住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学好化学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可通过介绍化学与国力的强盛、民族的兴衰的关系,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及科学技术发展的美好前景等,以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并教育学生,这些美好的未来,必须依靠学生扎扎实实地从现在做起,努力去开创,坐享其成是等不来的。使学生明白自己肩负着重任,从而树立起为振兴家乡经济,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的远大理想,以促使他们自觉并努力地学习。

三、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增强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而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把环境教育这一问题渗透到每个学生的脑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进程中,当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授课时我们可列举一些实例,再增加一些具体数据,比如,每年全世界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约有15000万吨,产生的废渣超过30亿吨,废水6000~7000亿吨。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每年损失达15亿元,全世界20个污染最大的城市有16个在我国,我国水资源的贫乏及污染之严重,沙尘暴等,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

总之,教学与教育要相辅相成,我们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授业解惑,更要传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不是教书匠。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教师应做到合理运用教材,独辟蹊径,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整合化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无声地深入学生的心田。只有我们每位教师都尽力做好了,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

作者:陈赛榕工作单位:福建省闽清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