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构造教学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06 08:46:54

房屋建筑构造教学问题及对策

随着时代的更迭,经历了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时代,依托于互联网的媒体形态凭借其亲和性、移动性、数字性迅速成为新一代媒体,并渗透到人们生活,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甚至可以称作是一场思维上的革命。这是一场机遇也是一场挑战。在新媒体背景下,教学模式也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由于房屋建筑构造这门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天然特点人类进程的不断推进,经历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时代。依托于互联网的媒体形态凭,使得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暴露出诸多弊端,但这并不代表要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模式,黑笔、粉笔仍然具有其自身无法取代的优势。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教学应该充分结合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物尽其用,将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让新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各自发挥其优势,相互融合,完善教学体系。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一词,由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研究所长P.Gold于1976首次提出,在关于电子录像的计划书中,他将“电子录像”称作“新媒体”。“新”与“旧”是一个相对概念,“新媒体”通常伴随着与“旧媒体”进行武安国比较,得出其相关概念。旧媒体。我们通常也把它称作传统媒体。对于新媒体的定义,国内外的学者均进行了相关定义。徐正项将其定义为,一种相对于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等为依托,面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型媒体。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将新媒体界定为,依托数字技术,通过卫星、网络、无线通信等渠道,以手机、电视、电脑为终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传播介质。联和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新媒体即网络媒体,一种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的传播介质。美国《连线》杂志更是直接指出了它的本质,所有人面对所有人的传播。对于新媒体的定义,并没有一个定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对于新媒体的本质,通常有两个层次,一个指的是时间上的层次,新具“新”具有时间上的意义,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一个指的是技术上的层次,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的种类增多。近年来,新媒体频繁地闯入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教学同样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固步自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将知识的火种传播下去,担负起科教兴国,教育先行的责任。

二、新媒体时代房屋建筑构造存在的问题

房屋建筑构造课程是一门研究房屋构造原理,构件做法,极具实践性和专业性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科本身、现实教学条件、学生基础程度多角度进行切入分析房屋建筑构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内容庞杂。房屋建筑构造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若想很好地理解及掌握这一门课程,对于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施工等多门学科也需要有所掌握,并与之融汇贯通。建筑式样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房屋建筑有不同的构造方法,即使属于同一类型的房屋又由于具体情况不一样,例如建设标准等,构造又有所不同。在讲解构筑课程时涉及大量的技术规范、标准图集等,又需要引入多个案例进行区分,有很多细微差异需要学生理解掌握。因此,在初接触房屋建筑构造课程这一门学科时,学生常常会有畏难情绪。往往都只是机械记忆,难以理解,更不用说和其他的学科触类旁通了。记住的都只是一些碎片式的内容,很难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二)实践机会少。建筑构造的理论教学内容是对是实践经验的抽象概括。通过参观施工现场,学生能够有一个感性认识,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建筑的每一个节点构造,便于更好地的理解每一个节点的涉及原理、作用。但由于可用于实践的施工场地匮乏(我国高校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实验基地,只能通过到施工场地进行参观)导致学生到施工场地的机会非常有限。第二、由于大学课程的设计,教学本内本身庞杂,若是长期进行课外参观,恐怕教学内容无法完成。第三、施工厂地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容即使去到了施工场地,也只能进行外部的参观,无法对构造进行深入的了解。(三)部分学生基础薄弱。由于高校扩招,建筑学院文理兼收,文科生的物理化学知识明显偏于薄弱,但房屋建筑构造涉及到大量物理基础知识,例如与外墙保温相关的热阻系数、采光等与物理学相关的基础知识。文科生由于高中没有打下物理学基础,导致大学时对于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相当困难。没有基础理论作为支撑,对于房屋建筑构造的原理以及应用仅仅停留在“填鸭式”阶段。(四)理论与实践脱节。在授课过程中,通常以传统经典建筑构造为例进行讲解。这样就会出现一种情况,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发生断层。具体以木门窗为例,木门窗由于构造具有门窗鲜明特点,而且节点结构较为简单,因此在教学中很具有典型性。但在实践中,由于木门窗在实践中很难见到,常见的都是一些钢门窗等,这就导致了所学内容在实践中很难运用到。若是直接以实践中常见的门窗直接作为教学案例,则会因为过于复杂,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效果不佳。(五)单向式教学。传统的理论学习都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迫于老师的权威以及建筑学课堂本身的沉闷氛围,课堂上的教学常常是一种单向化模式,很少有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不做出反馈,老师无法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三、新媒体背景解决房屋建筑构造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运用多种模式创新获取知识的方式。内容庞杂,涉及多门学科,这就对老师的专业知识的素养要求极高。但老师的知识毕竟有限,很难面面俱到,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跨学科的教学。另一方面,建筑构造理论生涩难懂,学生提不起兴趣。新媒体时代,学生对于新生事物热情高涨,以手机为例,现在几乎人人手机不离手,对手机的依赖强,因此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利用这一点,设计一些二维码,当课堂沉闷时,老师掌控好课程进度的同时,可以通过让同学们扫二维码的方式,获取该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让学生由一个被动的听课,变成也会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二)虚拟呈现施工现场,增感性认识。由于接触到施工场地的机会有限,学生很难建立感性认识,同时又因为节点构造往往很难通过语言文字清晰地呈现出来,这大大阻碍的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逐渐广泛运用于对外界环境感知模型的研究。虚拟仿真技术的完美结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仿真模型的建立和试验的模拟,使仿真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实现图像化、可视化,使仿真的系统具有三维、实时交互、属性提取等特征,极大地促进了仿真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使虚拟现实技术更加具有生命力。通过新媒体教学,可以设计大量的动画、构造实图,让学生感受到一个多维的鲜活立体建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可以将在实地中无法看到的节点构造表现出来。即使身处教室,在大脑中也可以建立起于建筑物之间的感性认识,让教学环境变得更活泼生动。(三)实现个性化教学。由于学生的基础程度不一样,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样,若是采取无针对性的教学,对学生对老师来说,都是一种资源时间的浪费。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小题目,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匹配出不一样的课后用于巩固的练习题。基础薄弱的学生若是物理基础理论缺乏,可以增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题库会匹配出难度较大的题目;不同基础的学生难点也不一样,对哪里掌握的不够透彻,因自己的需要,将该部分课程内容进行重复回放;第二种方式是“先学后教”学生在家里对视频课程进行学习,在学校老师通过掌握学习的进度以及重难点内容,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传统教学方法中由于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最终的结果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越来越来差,进而逐渐丧失对于该门课程的热情。这种通过新媒体方式的个性化教学摆脱了传统方式的局限,使得教学内容能够做到真正地因人而异,把握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由原来的“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变成“学生需要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四)教学内容的更新,实现理论实践的无缝对接。虽然教学内容仍然以讲述房屋建经典构造为主,但由于在新媒体背景下,新型建筑结构信息的易获得,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虚拟呈现的方法,将现代化建筑甚至还可以是国外建筑与传统建筑进行对比,由浅入深,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及从不同之处中加深对建筑构造的认识,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实现无缝对接。如今,大学公开课随处可以获得,老师甚至可以带着学生在课堂上一起观看其他甚至国外的老师对于某种新型建筑构造的讲解,弥补传统教学内容陈旧,与实践脱节的弊端。根据建筑构造课程的特点,结合新媒体的优势,对以往使用的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充分借助动态仿真、3D动画以及智能模拟的新形式,激发学生和学习热情和好奇心。就是说,教师在课堂采用新媒体方式进行教学时,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著名的建筑物再现到学生面前,比如鸟巢、悉尼歌剧院、故宫等著名的建筑物,通过生动形象的立体展示,让学生对建筑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了解。同时,还应当充分运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表看法,在探讨中提高认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求知欲望。(五)师生关系的创新。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不是教学的主导,而成了教的“主宰”,要求学生必须“亲师、尊师、敬师、信师”。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体,而成了学习的“奴隶”,学生只能唯命是从,老师决定一切。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居于整个教育活动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服从教师,不能持有异见,其主体活动空间和权利被剥夺了,形成了在“师道尊严”观念束缚下的师生“等级”关系。通过新媒体对建筑结构理论知识教学,鉴于互联网的双方的虚拟性与匿名性,弱化了地位、权威,老师不再高高在上,在网络的那头老师也可以变成我们的朋友,变成信息资源的查询者学生也可以提出对不同理论知识的见解,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向老师提问,知识在交流与碰撞中迸发出新的火花。对学生而言,变得更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与老师来说,能够了解学生学习状态,调节教学内容。实践证明,现代素质教育应以人为本,任何一种在权威或个人专断下的学术气氛或教育环境,都可能造成对创新精神的摧残,阻碍创新人才的成长,而新媒体教学的出现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教学良性发展。

学校课堂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主要来源,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关系到以后的职业生涯。房屋建筑构造作为一门专业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与新媒体的特点实现融合,让学生在课堂上的的理论知识掌握地更加扎实,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提供坚实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于露.微课在房屋建筑构造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4):39-41.

[2]方芳.从建筑构造谈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山西建筑,2017,43(10):229-230.

[3]刘玉.《房屋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210-211.

作者:康凌 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高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