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基础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8-14 17:31:22

房屋基础设计

房屋基础设计范文篇1

关键词:纳米复合材料;纳米Fe2O3;纳米SiO2;房屋基础结构

0引言

近年来,纳米材料在各个行业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般认为,当材料的粒径在100nm以内时,便可以称之为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拥有更小的比表面积,其相应的化学反应速度更快,反应也更加剧烈[1-3]。另一方面,水泥混凝土由于水泥熟料在水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微小孔隙,甚至是微小裂纹,而这些现象对后期混凝土材料的破坏起到了加速作用。工程中一般采用外加剂的方式来提高水泥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障碍。随着纳米材料的兴起,为高性能水泥混泥土在材料的选择中提供了新的思路,已经有许多学者开始将纳米材料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4-8]。纳米材料借助其较小的粒径与分散性,能够均匀的分散在水泥混凝土中,同时部分纳米材料具有一定的活性,可以进行水化,水化产物具有一定的强度,也有部分纳米材料能够与水泥水化产物反应,进一步的生成强度更高、密实性更好得到水化物。无疑,部分纳米材料的添加是的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得到提升,也为水泥混凝土的相关研究工作打开了一条新的途径。水泥混凝土中最常见的纳米材料外加剂是纳米SiO2,相关研究表明,纳米SiO2的掺入可以有效地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其水化速度快,水化产物粒径小,能够很好的填充水泥混凝土的微小孔隙,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另外纳米Fe2O3的使用现在也十分常见,研究表明,当纳米Fe2O3掺入水泥混凝土后,其水化产物拥有很好抗折、抗磨及变形性能,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以及耐磨性能[9]。所以外纳米Fe2O3和纳米SiO2在相关工程中已经被分别使用了,并且取得了工程技术人员的一致肯定,工程应用效果良好。在房屋基础结构中,往往受到地下水分的侵蚀,加上自身的受力特点,要求基础结构所使用的混凝土需要拥有较好密实性、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总之对混凝土的要求较高,普通混凝土很难满足其相关要求,特别是一些高层建筑或重大工程,因此需要发明一种具有良好密实程度、且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变形性能良好的混凝土。在这种情况下,单一的纳米材料混凝土目前很难达到上述要求,于是科研技术人员便着手开展复合纳米材料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研究工作,试图通过纳米材料之间的互补性提升水泥混凝土的技术性能。但是受限于研究起步晚、学科交叉影响较大,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始终未能有较大的建树。同时,相关工程的应用更是鲜有报道,很多施工单位以研究成果不成熟,实体工程应用效果不清晰拒绝在其工程当中使用复合纳米材料水泥混凝土,由此可见,纳米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的研究、设计与应用已经得迫在眉睫[10]。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选择了纳米SiO2和纳米Fe2O3为原材料,开展两种材料对水泥混凝土的复合改性研究,研究两种纳米材料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合理掺量,提出纳米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材料设计方法,并进行技术性能的测试。最终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潍坊某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中进行了使用,检测并观察了其效果。

1纳米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材料配合比设计

本文选择纳米SiO2和纳米Fe2O3为原材料,并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试验过程中,为了对纳米SiO2和纳米Fe2O3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考虑试验工作量过大对研究造成的干扰,文章在试验设计阶段采取了正交试验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对多因素多水平下,利用正交点设计出能够体现差异性的试验设计,试验结果能够有效的描述各影响因素的作用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找出特征点,大大的减小了试验的总工作量。基于此,文章设计了正交试验。提出了以下工况进行了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共设计了6种工况,涵盖了多种不同的掺量。如表1所示。表1中所用的水泥为硅酸盐水泥,52.5级,砂为中砂,石为碎石。用水量按照坍落度65mm控制,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对上述各个工况的纳米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进行3d、7d、28d的抗压强度试验、抗折强度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最佳组分。

2纳米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技术性能

根据上文所提到的设计方案开展了水泥混泥土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以及抗折强度试验,试验结果具有显著的规律性,这也充分表现出了正交试验在多因素、多水平的复杂试验中的优越性及有效性。根据试验设计,对上述6种工况的纳米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进行3d、7d、28d的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汇总于图1中。图1显示,不同龄期纳米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不同,但无论哪种工况,其3d的抗压强度均接近或超过28d抗压强度的一半,均达到了早强型混凝土的基本要求,此外,各工况的纳米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着较大不同,这说明存在一种合理的组合使得纳米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这一结果在3d和7d的抗压强度始终不变。不难看出,在工况4处,纳米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说明工况4所代表的材料组合拥有最佳的抗压强度,即当纳米SiO2掺量为水泥质量的1.5%和纳米Fe2O3掺量为水泥质量的1.2%时,纳米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拥有最大的抗压强度。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归结到纳米材料自身的性能上,纳米SiO2的掺入对水泥熟料水化过程中的速度是有一定的助推作用的,能够强化其水化产物的质量,并借助其自身比表面积大的优势,所形成的水化产物拥有较小的尺寸,能够有效的填充水泥混凝土的中微小孔隙,从而提高水泥混凝土的密实程度。而纳米Fe2O3的掺入的改善原理与,纳米SiO2相仿,此外,其水化产物强度也是十分高的,这对于提高其混凝土的强度是非常有帮助的。根据上文所提到的设计方案,对上述6种工况的纳米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进行3d、7d、28d的抗折强度试验,试验结果汇总于图2中。从图2可以看出,各工况的抗折强度差异性是相对的,工况1-4的同龄期的(3d、7d以及28d)抗折强度基本相仿,而工况5-7则明显出现了下降。对比各组分的比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纳米Fe2O3对纳米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的抗折强度的提升是有着主导作用的,而纳米SiO2相较于纳米Fe2O3而言则显得小的多。对比工况1-4,还可以发现,当纳米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中纳米Fe2O3的掺量达到水泥质量的1.2%时,其对混凝土强度的提升作用便达到了顶峰,即便是工况1中纳米Fe2O3的掺量是工况4的2.5倍,但也并未在纳米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说明纳米Fe2O3的最佳掺量在水泥质量的1.2%左右。综合统计与分析试验过程中的各种试验结果与试验现象,结合经济因素,本文推荐工况4为纳米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的推荐配比,即纳米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中纳米SiO2的掺量为水泥质量的1.5%左右,纳米Fe2O3的掺量为水泥质量的1.2%左右。

3纳米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在房屋基础结构中的应用实例

上述研究成果表明,纳米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在力学性能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性能,这非常符合高层建筑基础结构对水泥混凝土的要求。为此,依托相关工程企业,在某高层建设过程中,使用了本研究成果,具体情况如下。本项目涉及的基础采用满堂基础,其受力面积大,受力均匀,其所采用的纳米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要求为C35等级,在浇筑过程中,选择了12处基础进行浇筑,同时与传统的水泥混凝土进行了对比,各种性能要求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该工程所采用的纳米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均满足相关要求,同时表现优良,从坍落度及现场泵送情况来看,其施工和易性良好,凝结硬化后未发现模板填充不实的现象,且与钢筋的握裹情况良好,得到了现场技术人员的肯定。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与传统的水泥混泥土的对比,发现,本文目前该工程已经竣工验收5年有余,从后续跟踪检测情况来看,文章所提出的纳米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无论是在施工和易性上、模板的填充情况上、与钢筋的握裹情况上均有着一定的程度的优势。此外,工程没有出现病害,其地面相关裂缝明显少于对比工程,这对于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十分有利的,裂缝的减小能够有效地阻止水分以及其他的有害物质的进入,对于延缓水泥混凝土的腐蚀、减小钢筋的锈蚀、提高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均具有一定的作用。上述现象说明纳米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在房屋基础工程使用效果良好,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4主要结论

房屋基础设计范文篇2

一、建筑物发生裂损,倾斜的原因分析

1、设计工作的失误

设计工作失误:许多设计人员对地基基础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常把复杂的地基问题简单化处理。据建设部1993~1996年的重大工程事故统计,由于设计工作失误导致建筑物发生质量事故的约占事故总数40%。

(1)建筑物基础设计时,没有掌握地基土性,缺乏认真方案比选、专家论证,采用的基础形式不当而发生事故。

(2)在深厚淤泥软土地基上,错误选用沉管灌注桩、沉管夯扩桩等基础形式,经常发生缩颈、离析、断桩和桩长达不到持力层等事故。

(3)在填土、软土或湿陷性黄土等厚薄不均地基上,采用条形或筏板等基础方案,导致建筑物倾斜。

(4)采用强夯处理地基时。由于夯击能量不足,影响深度达不到加固深度的要求,没有消除填土或黄土的湿陷性,如果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地基浸水,必然造成建筑物下沉、倾斜或裂损。

(5)对于欠固结的填土、淤泥等软土地基,地面大量回填堆载,采用桩基方案时,如忽视负摩擦力的作用与计算,常发生布桩数量不足,导致桩基过量沉降、断桩等严重事故,使建筑物开裂或倾斜。

(6)同一栋建筑物上选用两种以上基础形式或将基础置于刚度不同的地基土层上,易发生严重事故。

(7)对于软土地基或建筑物形体复杂、高度变化较大时,必须按照变形与强度双控条件进行设计,以确保建筑物的整体均匀沉降。如只做强度验算,将会使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或过量沉降。

(8)设计人员不熟悉或没有认真学习、掌握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等等。

2、施工方面的失误

(1)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低劣:施工部门偷工减料,弄虚作假,随便减少配筋,降低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劣质钢材乃至缩小基础尺寸,减少基础埋深,基础施工放线不准确等。

(2)地基处理方面的原因:目前地基处理手段多,这方面的问题也很多,如桩端未进到设计持力层;桩径未满足设计要求;强夯未达到有效的影响深度;振冲碎石桩未达到振密效果;检测手段不合理或未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等等。

(3)地下开挖引起地面建筑物的裂损:城市由于修建地铁、地下街等地下建筑物,或者矿区开挖采矿、采煤巷道引发地面沉降,造成地面建筑物的下沉、开裂、倾斜等损害。

(4)相邻深基坑施工引起建筑物的损坏:在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由于深基坑的开挖、支护、降水、止水、监测等技术措施不当,造成支护结构倒塌或过大变形,基坑大量漏水、涌土失稳,基坑周边地面塌陷,以及相邻建筑物基础工程的施工相互影响,都会对已建成或正在建造的相邻建筑物造成威胁与损坏,引发严重的事故。

3、工程勘察方面的失误

(1)如若勘测点布置过少,或只借鉴相邻建筑物的地质资料,对建筑场地没有进行认真勘察评价,提出的地质勘察报告不能真实反映场地条件,如岩溶土洞、墓穴等没有被发现,甚至旧的人防地下道也被忽视,使新建的建筑物发生严重下陷、倾斜或开裂。

(2)勘察资料不准确,结论不正确、建议不合理,给结构设计人员造成误导。

二、裂损,倾斜建筑物治理方案的制定

1、制定建筑物正式纠倾扶正和加固方案时,应当充分掌握并具备以下各项条件:业主的要求和建筑物重要程度;实际倾斜和开裂情况;建筑物纠倾时是否有人居住,周围环境条件;地基土质和新补充的勘探资料;基础的损坏情况;原建筑物发生倾斜原因的分析结论;原建筑物检验鉴定结果及纠倾可行性的报告;经现场试验验证的纠倾技术的可行性;与纠倾工程有关各方的协议书等。

2、制定纠倾扶正和防复倾加固技术方案,要在有经验的专家指导下,进行反复分析比选。承担纠倾工程的技术主管应当充分熟悉各种纠倾方法,并对其适用条件有正确判断。对于重要建筑物已确定的纠倾工程技术方案还应通过专家论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不断改进充实完善,尽可能避免疏忽漏洞。

3、在制定纠倾时,应按照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和高度条件,分别依据相关规范对其纠倾后允许残留值作出规定,以便确定纠倾工程。

三、建筑物纠倾加固的施工技术要点

根据纠倾工程设计方案应编制施工计划,并要注意以下内容:

1、对整体刚度较差的建筑物,纠倾施工前先进行破损部位或建筑物整体的加固施工,防止建筑物在施工时发生倒塌。

2、要考虑建筑物地基在纠倾施工时可能产生的附加沉降,并估计纠倾后建筑物地基可能持续的变形(即滞后的回倾量),在纠倾施工时及施工后要加强现场观测,并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3、施工前要对相邻建筑物及地下设施进行一次检查或测量,要与对方协商或签订协议,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4、对于纠倾后的复倾可能性,应根据防复倾加固设计,在纠倾施工前或施工后进行加固处理。

5、纠倾扶正施工前要进行现场试验性施工。以便选定施工参数,验证纠倾扶正的设计方案可行性,进行必要的调整与补充,使其更臻完善。

6、应当具体安排现场监测方式,监测点,监测内容和手段,布设回倾率的控制装置,以便通过监测,控制回倾速率,调整施工进度与施工方法,掌握纠倾复位结束的时机,预留滞后回倾量。密切观测建筑物裂缝变化情况,根据裂缝变化规律,调整纠倾速率或采用相应的辅助措施。

四、防复倾加固技术

为了防止纠倾后建筑物再度倾斜,应在纠倾施工前或施工后,进行防复倾的加固。防复倾加固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1、抬墙梁法:采用预的钢筋混凝土梁或钢梁,穿过原房屋基础下,置于基础两侧预先做好的钢筋混凝土桩上或支护墩上。

2、锚杆静压桩法:利用房屋自重,在原房屋基础两侧,凿压桩孔,埋入锚杆,借锚杆反力,通过千斤顶进行压入预制桩加固地基,该法适用于有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或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的建筑物加固。尤其对地下水位较高不便于开挖加固的地基更有效。如原为砖基时,应首先对砖基础进行外包钢筋混凝土套加固,为压桩创造条件。

房屋基础设计范文篇3

1.钢结构设计

(1)选择合适的钢材在钢结构房屋中,所选用的钢材应具备较好的伸长率、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且保证硫含量、冷弯试验合格。在进行钢结构焊接时,还应该保证含碳量合格。在地震区,除以上规定外,还应该具备较好的抗震性,保证钢结构冲击韧性合格。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对钢材抗拉强度的实测值、伸长率限值、屈服强度实测值以及可焊性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将这些资料记载到设计文件中。在选择钢材时,一定要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选择,保证结构的塑性变形特点。(2)楼面结构设计在建筑设计时,由于材料的性质有很大差异,钢结构房屋与混凝土房屋的温度伸缩缝长度也不同。如钢结构房屋温度伸缩缝长度一般为120m左右,而混凝土结构房屋一般在55m以下。在钢框架房屋楼板施工时,可以通过现浇混凝土方法进行。为了减轻或避免楼板出现裂缝,可根据混凝土结构来预留温度伸缩缝长度。在施工中,如果进行了后浇带施工,温度伸缩缝应适当增大。(3)网架结构计算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通常将网架与下部结构进行分开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假定网架支座的刚度是无限大的,且各支座刚度相等,将支座反力与下部结构相加即可得出网架结构的设计值。下部结构可能为梁,也可能是其他的形式,其刚度差异很大。因此,在这种假设下计算出来的网架、支座力与实际需要的刚度是不同的,将网架与下部分开计算并不合理。

2.地基结构设计

(1)基础设计在房屋基础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工程水文条件、地质条件、荷载大小、荷载分布情况、建筑功能及体型要求、施工材料、施工条件、相邻建筑基础、抗震强度等因素,以经济合理、技术可行为指导思想,选择最佳的基础类型。砌体结构应优先选择刚性条形基础类型,如混凝土毛石条形地基基础、四合土条形地基基础、灰土条形地基基础,如果基土宽度在2.5m以上时,可选择柔性基础。在多层内框架结构基础设计时,由于地基较差、荷载较大、无地下室,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现象,为了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应选用十字交叉条形地基基础。在选用了十字交叉条形地基基础后,如果地基基础的强度、变形能力仍然较低,则不能采用人工桩基或地基,可选择筏板基础。在框架结构基础设计时,由于防水要求较高,箱体结构对基础强度的要求也较高,加之柱网比较均匀,这时可选用箱形基础;如果柱网不均匀,则应选用筏板基础;如果防水要求较低,柱网荷载比较均匀,地基好,可选用独立柱基,在抗震性要求较高的区域,可选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或筏板基础;如果防水要求较低,柱网荷载大,地基差,可选择交叉条形基础,将地基基础和墙下条基连接起来,增强基础的整体性,经过这样的处理如果还不合格,则可选择筏板基础。对于剪力墙结构,地基好,防水要求不高的,可选择交叉条形基础,如果防水要求较高时,则可选择筏板基础或者箱形基础。(2)桩基深度在桩基深度设计方面,应选择硬岩石为桩端的持力层。在桩端进入到持力层时,应对其深度进行控制:以桩径(d)为标准,如果是粘性土,应大于2d;如果是强风化软质岩或砂土,应大于1.5d;如果是强风化硬质岩和碎石土,应大于1d,且应大于0.5m。在桩基进入到持力层时,桩断面进入到岩层的深度应大于0.5m,如果持力层为未风化的硬质岩或灰岩时,可适当减少其嵌岩深度,但也应在0.2m以上。(3)后浇带设计在地基调整初期,由于地基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应控制好后浇带带宽,一般应在800~1000mm之间。后浇带一般设置在各层的相同位置,自基础开始,直至房屋的顶板。在后浇带设计中,混凝土应比原构件高一级。在施工之后,后浇带梁板应支撑好,待后浇带完全封闭且混凝土强度合格后才能拆除支撑。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后浇带的作用在于解决混凝土施工期间出现收缩的问题,由于温度变化,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结构应力的集中效果会大大降低,混凝土会出现明显收缩现象。在后浇带部位,可通过钢筋将其连接起来,只需要在后浇带部位进行临时断开。但在某些情况下,后浇带是不允许的。这就需要在结构设计时,明确标明后浇带断面形式,如果地下水位高,则可在基础后浇带的下方设置一层防水板。

二、结语

房屋基础设计范文篇4

一、目的意义

目前我区既有房屋存量逐年增加,其中部分房屋由于建造时间较早,过度使用且年久失修,房屋及设施老化或毁损较为严重,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使用隐患,有少部分已成为严重损坏房屋及危险房屋,无法保证正常使用。为此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既有房屋安全普查,将准确掌握我区既有房屋安全情况,建立房屋安全使用档案,排查中发现存在严重房屋安全使用隐患的,进行房屋安全鉴定后提出实施改造和加固方案,督促产权人加以落实,及时排除安全使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住用安全,让群众住“放心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普查范围及目标

(一)普查工作范围。*区范围内*年6月30日以前建成已投入使用的既有房屋。以*年土地利用规划中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为准。普查后建立房屋安全使用档案,并将相关资料输入既有房屋安全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二)普查工作目标

1.查清我区范围内每幢房屋的权属、位置、结构、形式、高度、朝向、层数、建造年代等基本状况。查勘每幢房屋的落成使用、图纸资料、承重结构、设施设备、外檐墙面、地下室等现状;按幢确定房屋的健康等级评价;统计汇总区内各类房屋建筑面积等数据。

2.查清我区范围内每户房屋的权属、产别、设计用途、使用用途、拆改、成套等情况,准确掌握城镇房屋安全性能和基本住用情况。专项统计各类房屋使用情况。

3.查勘确认需要做进一步深度检测鉴定的房屋,实施房屋安全鉴定,登记房屋安全鉴定记录。

4.按幢到户建立我区房屋安全档案。

三、组织领导及分工

(一)成立我区房屋安全普查鉴定工作领导小组

为切实保障既有房屋安全普查和鉴定工作顺利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区既有房屋安全普查和鉴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总体工作的统筹安排、组织领导以及重大事项的决策。王宝安常务副区长任组长,石江局长任常务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区建管委、区统计局、区规划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普查办公室,负责我区房屋安全普查方案的制定和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办公室主任由主管局长孔淑英兼任,副主任为房管科科长李广茂、鉴定中心主任荆思强。成员包括办公室主任王云利、宣传科科长周萍、财务科科长田俊起、产权科科长张红梅、经营科科长边金恒、修缮科科长赵国博、公房所所长金德利和物业办副主任王志伟等。

(二)工作分工

我局将负责此次工作的整体组织和协调,分工如下:房管科负责总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既有房屋安全普查组织实施、安全档案建立和管理工作,做好普查数据的审核、录入、汇总、上报工作;办公室负责重要会议事项的安排及区内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宣传科负责协调新闻媒体宣传有关政策以及工作进展情况报道;鉴定中心负责既有房屋安全鉴定技术指导、实施、审查工作,落实普查鉴定方案,对房屋安全评估和鉴定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产权科负责配合将产权产籍相关数据导出、对接技术服务,对房屋安全档案建立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经营科负责区内直管公产房屋普查推动、监督和检查工作;各房管站及公房所普查人员调查各自掌管范围内既有房屋基本住用情况、房屋现状、安全情况,并认真填写普查表,及时上报区局普查办;修缮科负责协调普查房屋相关修缮事宜;物业办负责协调有关物业小区配合好普查工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确保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四、工作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年8月30日前完成)

1.在积极、认真参加市区局组织的各项培训学习基础上。组织我区各部门普查工作人员参加市国土房管局的相关培训。并组织区房管局各基层单位普查人员进行具体工作培训。

2.成立我局既有房屋安全普查鉴定领导小组和普查工作办公室。

3.确定既有房屋普查作业队伍。根据此次普查工作需要以及我局人员现状,安排如下:一是各房管站和公房所确定普查人员5名(管理站长带队、3名房管员、1名微机录入人员)。二是依据工作分工,各站按区局普查办下发的各自工作底图以及普查作业和录入阶段的工作安排,做好普查录入工作。三是各部门按管辖区域,齐心协力、各负其责;毗邻区域,协调配合;识大体、顾大局,按时高质完成普查任务。

4.区局普查办协调相关部门,准备好工作底图,确定好普查范围,将区域底图和统计报表发至各站及公房所(工作程序及操作方法按具体培训要求实施)。

5.组织有关媒体对普查鉴定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宣传。宣传科要将每周普查鉴定工作的进展情况、好人好事、社会反响等正面消息及时联系*有线、都市报道、今晚报等新闻媒体予以报道。

(二)普查作业和录入阶段(*年9月1日至12月31日)

1.整合产权产籍系统信息。产权科提供产权产籍5.0系统中已登记房屋的图形及相关属性数据,使用与产权产籍5.0系统相同的工作底图,以产权产籍5.0系统中的坐落、房地权证号、房屋面积、结构、建成年代、用途等字段信息为基础,增加房屋安全管理及普查字段信息,形成普查系统基础资料。

2.根据系统基础资料打印带有房屋图层的地形图,将打印出来的地形图拼接成一张完整的行政区域带有房屋图层的地形图。在拼接好的地形图上按街、道闭合划分地块,并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原则对地块进行编号,并对各地块内的房屋也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原则进行编号。查询各地块相应的房屋地号,按地号挂接产权产籍数据库字段信息,对应地图上的房屋进行甄别,将有效信息导入普查数据库,同时确定每幢房屋的户数,打印带有产权信息的普查表。对于图上有建筑物,产权产籍数据库中没有字段信息的房屋,普查作业人员持空白普查表到现场调查。

3.外业普查。在调查范围内开展现状调查,核查房屋基本住用情况、房屋现状和安全状况。地形图上有房屋,现场调查已拆除的,在图纸上予以标注。地形图上没有房屋,现场有房屋的,进行实地测量,并在图纸上予以标注。

4.将所有普查表填写完整后,组织录入人员将幢、户表信息录入到既有房屋管理系统。确保图与数据一一对应,普查的房屋不重不漏,最终实现全面掌握我区既有房屋底数、安全性和基本住用情况的普查目标。

(三)审核、汇总上报阶段(*年1月1日至4月30日)

根据内外业普查情况,对辖区内既有房屋进行审核、补充、分类、汇总统计,在*年4月20日前上报市局普查办。

(四)鉴定阶段

1.根据房屋安全评估结论,对于排查后发现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房屋,以及需要做进一步深度检测确认的房屋(一是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房屋;二是改变原设计用途的房屋;三是结构复杂,难以判断损害程度的房屋;四是危险房屋),列入需要鉴定房屋的范围,及时汇总后以正式书面文件上报市局普查办,上报时附带每幢房屋的普查表复印件和房屋照片资料。经市局普查办审核,上报市局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审议确认通过后,发文确认各区实施鉴定的房屋。

2.区局鉴定中心按照市局发文确定的范围,开展房屋安全鉴定工作,以鉴定报告作为技术基础支持,制定相应的解危修缮措施。

(五)验收阶段(*年3月1日至3月31日)

成立普查验收工作小组,采取自查、抽查与互查相结合的方式,复核、验收房屋安全普查结果。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此次城镇既有房屋安全普查鉴定是今年全市的重点工作,也是房管工作重点之一,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抽调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骨干人员参加,在人力物力上予以倾斜和支持,为顺利完成普查工作提供人员保障。

(二)全面培训,精心普查。要切实做好普查作业前的培训,保证每个普查作业人员准确了解普查内容事项,尽量减少工作的反复,提高普查工作效率。在普查过程中,如遇到特殊情况或把握不准的问题,各单位要及时收集、反馈给区局普查办,经研究或请示市局普查办后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进行处理,确保普查工作圆满顺利完成。

(三)加强排查,保证质量。此次普查要做到全而不漏,确保覆盖率100%,每一处房屋要按幢排查到位。不走过场,严格按照规定的检查内容,逐项认真检查,切实保证普查工作的质量。

(四)明确重点,认真鉴定。本次安全鉴定重点是排查后发现存在严重安全使用隐患的房屋,以及需要做进一步深度检测确认的房屋,要严格按照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程序,科学、准确地出具房屋安全鉴定报告,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鉴定任务。

房屋基础设计范文篇5

【关键词】建筑结构;房屋结构;应用方法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和住房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房屋的结构设计、外观设计、功能设计都要求其既有美观性又有舒适性。目前我国房屋的构建过程比较固定化,由于不能依赖工厂或机器对结构部件进行设计和加工,因此只能依赖于现场施工,从而对工期的计划、房屋的设计存在一定的限制性。按照如此现状,在进行房屋结构设计准备时期时,应优先考虑到建筑结构的优化方法,便于提高现场施工的效率性,并且增强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对此,笔者认为建筑结构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不容小觑。

1建筑结构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

全面优化建筑结构设计理念,有效实现对房屋建筑构造的优化作用,这一举措不仅能灵活的把控好建筑成本,还能增强房屋的实际使用价值以及美观度。从另一方面而言,建筑企业通常会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了房屋建设时对结构设计需要做到合理性、安全性、实效性,把建筑结构优化法的优势体现的淋漓尽致。相比传统的旧房结构设计,建筑结构优化方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对房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到首要保障;第二,对房屋内部所有的结构组织能够科学性的调整;第三,使材料的功能运用更加科学性;第四,使项目成本比起以往能够降低三分之一左右。

2建筑结构优化的具体实施

2.1提升建筑结构整体性的优化方法房屋结构设计优化的突破点首先是对房屋设计整体性的把握以及对房屋细节结构的优化设计。针对目前房屋的细节结构优化设计到多个方面,其中包括围栏、屋顶、门架等各个地方,这些地方不仅需要设计师颇心观察和巧妙设计,还要同时注重它们的实用价值和经济花费的平衡性。在优化设计过程中,对项目工程的实地勘察是必不可少的,依据实际情况酌情分析得出优化设计方案。当具有整体性的结构优化方法灵活应用到房屋结构设计中时,既保障了房屋的整体牢固性和安全性,在某些突发情况下,又可以预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把具体损失较低到最低。就算没有突发情况,建筑结构整体性的优化也应事先思量出各种情况,例如地震自然现象,那么对房屋钢筋结构的要求就十分重要,因此,在钢筋的选材和施工必须依照工程标准,如此一来才能使建筑实施设计做到整体性的优化。2.2提升建筑结构节能性的优化方法。节能性的结构优化方法是国家提出的构建健康绿色家园的口号,以经济效应性、优化环境性等条件作为设计理念,灵活优化房屋设计结构。优化方法主要有:第一,房屋的采光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房屋的结构设计全面吸收到阳光和采暖,首先要做到对实际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城市规划进行核查,在了解其现状情况后对其决定房屋的朝向,既保障了房屋能得到优质的采光,还形成了良好的通风系统;第二,为保持房屋外形设计的美观度,尽量避免房屋与寒风形成直角的对立状态,这样一来便能有效的减低热能量的散却速度,间接性的达到高效节能的效果;第三,后期对房屋的维护都应提前周详考虑,尤其是屋顶、门窗等结构就是关键表现,例如朝阳方向的窗户设计一定要区域够大,最大限度的保证阳光的充足性,背对阳光的一面要把控好窗户的数量设计,预防屋内热量的散发。对于房屋屋顶结构的要求一定要加装循环水管的设计,营造出冬暖夏凉的舒适感。2.3提升建筑结构选材的优化设计。从控制工程成本的研究调查中发现,高强度、高韧性的建筑选材对降低工程成本是非常有效的。因为高强度、高韧性的建筑材料对结构构建的截面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为其它结构的设计余留出更充足的空间。2.4提升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优化。在建筑结构的房屋设计优化过程中,基础建筑结构是房屋建设的主要单元,对其重视优化设计是尤为关键的。在房屋基础结构设计方案中,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按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深基础。在满足设计理念和相关标准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类型的排查,因地制宜选取不同的基础结构优化,这样既维护了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又有效的减短了项目预期工期,从而降低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3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有拙见的成效,不仅对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效益,还对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使更多的研究者、开发商、企业家重视房屋建筑结构实施设计优化的重要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作者:高太勇 单位: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后勤管理处工程管理科

房屋基础设计范文篇6

砌体的裂缝是质量问题最常见的现象,砌体的强度不足、变形、失稳、损伤和可能出现的局部倒塌等情况也可通过出现的裂缝形态来分析和辨别。现将砌体的裂缝类型及原因归纳如下:

1.1温度变形

1.1.1因日照及气温变化,不同材料及不同结构部位的变形不一致,同时又存在较强大的约束。

如平顶砖混结构顶层砖墙因日照及气温变化和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造成屋盖与砖墙变形不一致所产生的裂缝,位置多在两端顶层墙体上。

1.1.2温度或环境温差太大。

如房屋长度太长,又不设置伸缩缝,造成贯穿房屋全高的竖向裂缝,位置常在纵向中部。

1.1.3砖墙温度变形受地基约束。

如北方地区施工期不采暖,砖墙收缩受到地基约束而造成窗台及其以下砌体中产生斜向或竖向裂缝。

1.1.4砌体中的混凝土收缩(温度与干缩)较大。

如较长的现浇雨篷梁两端墙面产生的斜裂缝。

1.2地基不均匀沉降

1.2.1地基沉降差较大。

如长高比较大的砖混结构房屋中,中部地基沉降大于两端时产生八字裂缝;地基两端沉降大于中间时,产生倒八字裂缝;地基突变,一段沉降较大时,产生竖向裂缝。

1.2.2地基局部塌陷。

如位于防空洞古井上的砌体,因地基局部塌陷而裂缝。

1.2.3地基冻胀。

如北方地区房屋基础埋深不足,地基土又具有冻胀性,导致砌体裂缝。

1.2.4地基浸水。

如填土地基或湿陷黄土地基局部浸水后产生不均匀沉降使纵墙开裂。

1.2.5地下水位降低。

如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土地基,因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引起附加沉降导致砌体开裂。

1.2.6相邻建筑物影响。

如原有建筑物附近新建高大建筑物造成原有建筑产生附加沉降而裂缝。

1.3结构荷载过大或砌体截面过小

1.3.1抗压抗弯抗剪抗拉强度不足。

如中心受压砖注的竖向裂缝;砖砌平拱抗弯强度不足产生竖向或斜向裂缝;挡土墙抗剪强度不足而产生水平裂缝;砖砌水池池壁沿灰缝的裂缝。

1.3.2局部承压强度不足。

如大梁或梁垫下的斜向或竖向裂缝。

1.4设计构造不当

1.4.1沉降缝设置不当。

如沉降缝位置不设在沉降差最大处;沉降缝太窄,高层房屋沉降变形后,低层房屋随之下沉砌体受挤压而开裂。

1.4.2建筑结构整体性差,如混合结构,建筑中,楼梯间砖墙的钢筋混凝土圈梁不闭合而引起的裂缝。

1.4.3墙内留洞。

如住宅内外墙交接处留烟囱孔影响内外墙连接。使用后因温度变化而开裂。

1.4.4不同结构混合使用,无适当措施。如钢筋混凝土墙梁挠度过大引起墙体裂缝。

1.4.5新旧建筑连接不当。

如原有建筑扩建时,基础分离而新旧砖墙砌成整体,使结合处产生墙体裂缝。

1.4.6留大窗洞的墙体构造不当,如大窗台墙下,上宽下窄的竖向裂缝。

1.5材料质量不良

1.5.1砂浆体积不稳定。

如水泥安全性不合格,用硫含量超标的硫铁矿渣代砂引起砂浆开裂。

1.5.2砖体积不稳定。

如使用出厂不久的灰砂砖砌墙,因收缩不一致较易引起裂缝。

1.6施工质量低劣

1.6.1组砌方法不合理,漏放构造钢筋。

如内外墙不同时砌筑,又不留踏步式接茬,或不放拉接钢筋,导致内外墙连接处产生通长竖向裂缝。

1.6.2砌体用断砖,墙中通缝重逢较多。

如某单层厂房围护外墙因集中使用断砖而裂缝。

1.6.3留洞或留槽不当。

如某办公楼在500mm宽窗间墙留脚手眼,而导致砌体开裂缝。

1.7地震和工程振动

1.7.1地震。

如多层砖混结构宿舍在强烈地震下产生的斜向或交叉裂缝。

1.7.2无下弦人字木屋架。

如顶层人字木无下弦屋架,在地震时产生水平推力,顶部墙体出现纵向水平裂缝顶层墙角在地震时出现角部V形裂缝。

1.7.3不均匀震陷。

如楼盖有圈梁,地震时一侧震陷较大窗间墙出现斜裂缝。

1.7.4机械振动。

如某工程附近爆破所造成的裂缝。

2砌体强度不足

2.1设计截面太小,承载力不够;

2.2水电暖卫设备留洞留槽削弱墙截面太多;

2.3材料质量不合格,如砌体用砖和砂浆强度等级不符合设计要求,采用不符合标准的水泥和掺和料等;

2.4施工质量差,砂浆饱满度严重不足,施工时砖没有浸水,引起灰缝强度不足等。

3局部损伤或倒塌

3.1墙体由于施工或使用中的碰撞冲击而掉角穿洞甚至局部倒塌;

3.2墙体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酥碱腐蚀,使得部分墙体严重损伤;

3.3冬季采用冻结法施工,解冻期无适当措施,导致砌体墙倒塌。

4砌体错位、变形

4.1砌体墙高厚比过大导致使用阶段失稳变形。

4.2施工质量问题。

如墙体出现竖向偏斜,使用后受力而增加变形,甚至错动;

4.3施工顺序不当,如纵横墙不同时咬槎砌筑,导致新砌体墙平面外变形失稳;

4.4施工工艺不当,如砂灰砖砌筑,导致砌筑时失稳。

综上所述,设计不当、材料不良、施工低劣和地震及机械振动造成的裂缝比较容易观察和判断。砌体最常见的裂缝原因是温度变形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但也有因荷载过大或截面过小导致的裂缝,其危害性往往严重。

房屋基础设计范文篇7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屋建筑安全性、实用性、美观性与经济性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而房屋建筑构造作为影响房屋功能和质量的直接原因,对其设计实施优化则显得至关重要。在建筑建设时建筑构造方面的资金是投入相对大的部分,为了减少这部分的投入需要持续的优化结构设计。在保证建筑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对房屋建筑设计实施规划,拟定建设方案,科学的安排施工工程,控制施工的整体构造,使企业经济收益增加。

1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必要性

建筑构造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运用,可以完成对房屋建筑构造的优化设计。不但可以使房屋建筑项目的造价得到有效的控制,还可以满足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希望以最少的投资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一定要确保房屋建筑构造设计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合理性,这就需要对房屋结构设计实施优化。和陈旧房屋结构设计比较,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的优势在于:①确保房屋建筑构造的安全性;②科学协调房屋建筑构造内部的全部单位;③科学运用材料的功能;④使工程造价降低6%~35%。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经过使用建筑构造设计优化技术,能够在完成建筑的美学价值、现实应用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同时,保护施工现场和四周的生态环境,完成施工的绿色化,是新时代之下,对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动响应。

2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策略

2.1建筑结构的整体优化方法

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关键表现在房屋建筑的整体构造与房屋建筑的部分构造的设计优化。当对于建筑的部分优化有许多方面,比如优化屋顶,优化围护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不单单需要建筑设计者应用自己所学的精心设计,还得思考到适用功能与造价等问题。在设计优化的时候,一定要实施实地的考察,结合现实状况对建筑实施设计优化。对于建筑的整体性优化而言,优化好的建筑要保证整体牢固,假如出现突发情况,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或者没有,这样的建筑优化出来是最好的。所以在设计优化整体的时候,需要可以思考各类也许会发生的情况。在房屋构造的构建材料钢筋是降低地震破坏力的关键材料,所以对于钢筋和钢筋的接头间距要严格依照相关部门的规定构建,这样才可整体对建筑实施设计优化。

2.2结构模型的设计

(1)选择变量。设计师在实施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时,能够把所有影响设计方案的数值作为设计变量,比如项目目标控制参数与限制参数等。假如设计师选取影响原因少或者改变的幅度相对小的参数作为变量,将会使房屋建筑在结构设计、计算和编程等方面工作的难度降低,帮助设计师找到满足设计需求和目标的有关数据。(2)确定目标函数。在实施构造设计优化的时候,相关人员一定要找寻一组可以满足有关预定条件的截面相关几何尺寸、钢筋的截面积和相关的失效概率函数,达到项目造价最小化。(3)确定约束条件。对于房屋构造的设计优化而言,一定要保证结构的可靠度,对优化设计有关的约束条件实施相关的确定。设计优化的约束条件关键包含约束裂缝宽度、约束结构强度、约束尺寸、约束构件单元、约束应力、约束结构系统、约束可靠指标到约束确定性条件和从正常应用极限状态下的弹性约束到最后极限状态的弹塑性限制等约束条件。在实施构造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目标约束条件和现实的约束条件实施相关的对比和分析,再保证各个约束条件都一定要满足有关要求,以完成最好的设计。

2.3选择最优程序及统计分析

设计者完成上述模拟设计的工作后,依据现实条件选取最好的计算形式,选取最优设计流程,力求确保流程能够有最为齐全的用途、最为完善的作用、运转效率最为高效等。需要对上面分析的结论实施统计与研究,仔细的衡量、认真的比较,从不一样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忽视人事利益、经济利益、施工材料成本和每一个施工技术中间的关系,站在综合平衡的方面之上,在节约了成本的同时,对技术的改进不可以疏忽,防止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而疏忽了技术创新方面的每一项工作。

2.4基础结构设计优化

房屋基础结构直接影响到房屋构造的整体作用与稳定,所以在基础构造设计程序中要全面运用建筑构造设计优化方法。对地基地质、桩基种类、基础构造等方面的设计实施全面地控制,科学确定桩基项目的方式,掌握桩身长度与直径,优化基础构造的方案,对基础结构、施工技术与资金投入的平衡点进行确定。在全面实施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基础上,提高与确保房屋整体构造强度、结构稳定性。

2.5节能结构设计的优化

节能结构设计的优化需要以绿色建筑理念为基础,并主动运用设计学中的方法。主要内容:①为了使房屋具有优良的采光性,要结合项目所处的地理部位、气候条件和当地城市规划的现实状况和要求,实施针对性的选择建筑的朝向。这样房屋不但能够确保可以接受到更为合理的阳光照射,也为室内通风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硬件基础;②对于建筑的美观,尽量不要和寒风呈90°。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热量损耗,并且可得到高效节能的优良效果;③对于房屋建筑维护,其屋顶、门和窗户等设计是关键表现,在面对阳光一侧,窗户面积要尽可能扩大,也要尽可能的加多数量,这样来让房屋能够充分的收集到阳光;在背光一侧,窗户要尽量减少数量,目的是热量避免过度的散失。对于建筑顶棚的设计,可循环的水管能够加装,便于得到冬暖夏凉的应用效果。

3结束语

对房屋建筑结构实施设计优化的时候,不但要对建筑本身的作用给予保障,还要使工程投入的资金可以有效地控制好。开发商和建筑企业,不能对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带来的经济效益予以太多的关注,在寻求经济利益经过中绝对不能够经过降低质量规范,削弱技术功能和缩减建材等形式。

作者:罗建岗 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范国兴.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4,(8):23-25.

房屋基础设计范文篇8

关键词:扩建;加固;碳纤维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上海某旧住房综合改造项目,该项目原建于20世纪50年代,房屋为多层住宅楼。结构类型为六层混合混结构,纵横向承重体系。房屋各层均有圈梁,但未见构造柱。房屋北侧布置楼梯间和厨房、卫生间,南侧为卧室。原房型为合用厨房间、卫生间,部分独用卫生间,本次改造主要通过北扩的方式,原有楼梯拆除,新做单跑楼梯间,走道北移,保持原有的楼梯间样式及疏散方式不变,各室入户门至疏散楼梯间距离保持不变。根据建筑功能调整的需求,做部分扩建,扩建部分均为砖混结构,并对保留部分的结构进行加固处理。本次设计为“空心房”改造,在项目实施前,住户需把所有物品搬离房屋。改造完成后续使用年限为30年,原建筑保留部分满足承载力要求。

2房屋基础设计

经现场开挖检测,房屋承重墙和轴C、轴D处混凝土柱下的基础形式为混凝土条形基础,轴A和轴B处混凝土柱下的基础为混凝土独立基础。原有房屋的建造时间较长,房屋改造后荷载增加,因此对原有基础进行加固,采用筏板+桩。扩建部分基础采用筏板+桩,用以减少房屋的沉降量对原有房屋的影响。因本项目为加建电梯、扩建厨卫工程对振动、噪音、环境污染等控制要求严格,且施工场地狭小,在周围环境允许的条件下,桩型比选厚选择静压锚杆桩。基础底板厚为450,桩采用250X250锚杆静压桩,桩长8米,分4段,桩基持力层为2-3-2层土,单桩承载力设计值160KN,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锚杆静压桩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原房屋的自重,先在基础上凿出压桩孔和锚杆孔,然后埋设锚杆,锚杆反力架用千斤顶将桩逐节压入基础的压桩孔中,当压桩力达到设计承载力和满足设计桩长时,便可将桩与基础连接在一起,该桩便能承载上部荷载,从而减小基底土的压力,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桩基础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PKPM(2010版)建筑结构通用计算软件,按房屋现有使用条件,对房屋进行桩基结构验算。同时采用提高上部结构刚度的方法,对墙体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加固,增加构造柱等措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经验算,基础满足现有规范要求。

3保留部分结构的加固处理

现有房屋存在部分梁板开裂、裸筋、钢筋锈胀、平顶预制板拼缝等损坏现象。3.1板加固处理。3.1.1对板底只存在裂缝的情况处理方法为:先对裂缝进行灌浆处理,然后在裂缝两侧粘贴碳纤维进行补强加固。具体做法如图2所示:3.1.2对板底同时出现钢筋锈涨处理方法为:先凿除锈涨处酥松部分混凝土,对锈蚀钢筋采用除锈阻锈处理,然后用高强聚合物砂浆对破损处进行修补,再对板底存在裂缝处采用化学灌浆处理,最后在板底粘贴碳纤维进行补强。具体做法如图3所示:3.2露筋梁的修补。3.2.1梁裂缝较小。(裂缝宽度小于0.3mm时)可采用灌注环氧树脂封闭;3.2.2梁裂缝宽度大于。0.3mm小于10mm时采用粘粘碳纤维加固,具体做法如图4所示。3.3原有房屋为。六层混合混结构,原底层层高为4.0米,地面进行回填,层高改为3.15米,原梁、柱受力结构,现增加承重墙体,改为砖墙承重,原有受力梁、柱作为砖混结构的圈梁和构造柱。按上海地区7度抗震设防要求保留部分的结构增设构造柱、圈梁,所有楼屋面板均改为现浇楼屋面板,并拆除原有小梁薄板。根据建筑平面对原有墙体局部拆除后新砌,新老墙体联接处设置构造柱,墙拆除前应做好梁、板支撑工作。

4扩建部分房屋上部结构加固

上部结构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PKPM(2010版)建筑结构通用计算软件,按房屋现有使用条件,对房屋进行抗震及承载力结构验算。房屋抗震加固标准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防烈度7度,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后续使用年限30年。扩建部分房屋上部结构采取了一定的抗震加固措施。4.1增设构造柱、圈梁,所有楼屋面板均改为新浇楼屋面板。构造柱设置位置如下:a.电梯四角、楼梯间四角、楼梯斜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b.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c.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d.较大洞口两侧e.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f.内横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g.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根据施工情况适当增加。h.新、老墙交接处。4.2新、老墙体连接新、老墙体连接处需新增构造柱、圈梁。新构造柱与新砌墙连接处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水平钢筋和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拉结网片,每边伸入墙内1m,底部1/3楼层钢筋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后砌的非承重墙应沿墙高每500配置2φ6拉结筋,且与承重砖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长度不应少于500。构造柱应先砌墙后浇柱。

5结论

旧住房成套改造是一项惠民工程,技术性较强。通过在房屋一侧扩建,满足居民的使用要求。对原房屋结构保留部分,在保持原规模和结构体系下,通过对房屋已损坏或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构件进行加固、修缮,提高该房屋的抗震能力,保障居住安全和正常使用。扩建部分和原结构相连处的新、老墙体的连接构造需特别注意。设计后续使用年限为3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

[2]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702-2011).

[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

[4]上海市地基基础处理规范(DG/TJ08-40-2010).

[5]房屋修缮工程设计规程(DGJ08-207-2008).

房屋基础设计范文篇9

关键词:隔震技术;建筑设计;应用

1隔震技术现状

隔震设计指在房屋基础、底部或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由橡胶隔震支座和阻尼装置等部件组成具有整体复位功能的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减少输入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达到预期防震要求。这就是隔震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2隔震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本工程为山西省晋源区实验中学实验楼,建筑南北向总长13.4m,东西向总长59.5m,总建筑面积为2696.70m2,建筑总高度为16.7m,地上共四层,地下一层,功能为教学实验楼,结构体系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采用隔震技术,设置隔震层。2.1地基处理和基础形式。(1)由于基底在第二层素土层底,不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需清除基底素填土,采用砂石回填,压实系数0.97。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80kPa;地基属于中等液化场地,地基采用围封法进行液化处理。水泥搅拌桩(湿法):桩径500mm,桩总桩数为1872根。(2)本工程主楼采用梁板式筏基,筏板厚500mm双层双向。2.2隔震构件及隔震层的设计。设计分析软件:ETABS中文版,软件编制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2003年10月10通过建设部鉴定。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隔震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对每一个选定的地震波,分别计算三次:计算中震下隔震和不隔震时结构的层间剪力,根据层间剪力比确定降低烈度;进行罕遇地震下的隔震计算,确定罕遇地震下隔震层的位移。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中震加速度a=200gal,罕遇地震加速度a=400gal。

地震波:本工程计算时共选用了5条地震波,其中B01波、B02波、B03波为太原本地波,B04波为LosAngeles1935Sanfernado波,Bel波为埃而森特罗波(ELCentro)。所用地震波的波名与后面计算书的波名对应。计算结果:X方向层间剪力比=0.099,Y方向层间剪力比=0.102按规范上部结构可降低1.5度。故本工程上部结构可按Ⅶ度进行抗震计算。同时,罕遇地震,X方向隔震层位移=253mm,Y方向隔震层位移=227mm,满足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1]殷许鹏.隔震建筑设计、建造措施及后期维护管理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房屋基础设计范文篇10

第一条为加强县县城规划区个人建房规划管理,规范个人建房审批程序,有效制止个人违法建设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省城乡规划条例》《省乡村规划建设条例》《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转发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宅基地审批管理的通知》(陕农发〔2020〕23号)等法律法规及文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个人建房是指在我县县城规划区范围内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包括附属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活动。县城规划区范围:东至尧门河水库、东北至算子村(含)、北至前杨窑科村(含)、南至店子河村(不含)。

个人建房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含)的,按照本办法执行;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要严格履行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等法定建设程序,严禁未批先建。

第三条县城规划区内的个人建房,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保护生态原则。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线”,集约节约化利用建设用地,严禁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范围。

(二)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挖掘和吸纳特色文化,展现地域民居、生活特色,依托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民旅游,建设多业共融、开放互动的城乡集聚带。

(三)坚持统筹城乡原则。综合考虑我县地形条件和居民点分布特征,合理选择基础设施外延式和服务群体内聚式两种城乡建设模式。扩大城镇、景区、村组(社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覆盖半径,实现共建共享。

(四)坚持依法管控原则。不断规范、健全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体系,加大规划管理宣传,强化群众规划和法制意识,向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和强化基层自建自管的新模式发展。

第二章管理主体及职责范围

第四条明确规划管理主体及职责范围。

(一)县自然资源局职责范围。县自然资源局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负责县城规划区内个人建房活动的业务指导、督查检查、提供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负责对已经办理规划行政许可手续的,组织城管局、住建局、审批局、石堡镇进行个人建房放线、验线、规划核实测量等方面的服务;负责对违法、违章建筑进行认定和出具处置意见。

(二)县行政审批局职责范围。负责统筹协调县城个人建房活动的规划许可证核发工作,负责对县城规划区的个人建房的资料审核、方案初审;组织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城管局、石堡镇进行前期现场踏勘并出具现场踏勘意见;组织相关部门对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个人建房竣工验收工作;协调自然资源局召开规委会办公室会议。落实案卷归档管理制度,严格案卷管理。

(三)县城市管理执法局职责范围。根据自然资源部门认定出具的处置意见,负责对县城规划区内违法、违章建筑进行调查处理和行政处罚;对拟拆除的建筑,组织石堡镇等相关单位依法拆除。

(四)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职责范围。县住建局负责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征收,县城规划区范围内个人建房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五)石堡镇人民政府职责范围。石堡镇负责对县城规划区内的个人建房活动的日常监管及各类违章建筑及时制止或责令拆除,并向城市管理执法局及自然资源局报告;组织人员定期或者不定期实施巡查,督导被许可人按照规划许可批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建设。实行踏勘、放线、竣工验收“三到场”。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及时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第三章个人建房用地要求和标准

第五条县城规划区内,需申请新占农用地进行建房的,必须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坚持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原则和土地报批程序,要充分体现“严管、限建、安全、美观”的要求,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审批。原则上在满足个人建房需求的基础上,不予批准附属建房。城区个人建房既要节约用地,又要考虑建筑密度,原则上不超过两层,不能出现“独院无院”的现象,建筑密度一般不超过60%,特殊情况下(宅基地小、人口多)建筑密度不超过80%。

第六条严格控制个人住房建设标准,个人住房院落布局、建筑样式、色彩等必须符合该区域规划。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建筑设计方案由县规委会办公室会议审定;在主巷道的居民建房,要留足消防通道;建筑的附属设施(挑檐、台阶、烟囱、下水管道)、安装的设备等均不得超占红线,侵占公共空间。个人建房行为应征求四邻及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尤其是采光、出行方面的意见;个人建房毗邻主要路口、节点、主干道等位置的,构筑物后退距离应满足规划要求,一般不少于3m。其他情况可参照《省城乡规划技术管理规定》执行。

第七条鼓励城区个人建房设计方案选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制定的《省民居图集》,相关管理部门可以以《省民居图集》为基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另行编制图集。编制图集应当突出我县的建筑风格和当地文化传统特色,做到建筑风格式样、外立面、色彩等自然和谐、美观大方。

第八条对于在原房屋基础上加盖房屋的,应由第三方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房屋基础质量检测报告和加层的结构安全意见。凡是基础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拆除原有建筑新建。对于我县之前统一规划建设的居民点、单位统一规划自筹或自建住房,原则上不予审批新增加建筑;确因特殊情况,须出具危房危窑D级鉴定报告,重新申请建设,但不得超过原有建筑规模,保持建筑样式,色彩应与原有建筑一致。

第四章个人建房申请及报批

第九条个人申请建房须提交的资料(改扩建房):

(一)个人建房申请;

(二)不动产证明(或土地使用权属证明、房产证明)复印件(验看原件);

(三)家庭户口本复印件(验看原件);

(四)个人建房申报表,需载明房屋建设尺寸、样式等经四邻签字并按手印或加盖个人印鉴后,交由村(社区)、乡镇逐级审核,位于景区规划区内的个人建房,须附景区管理部门意见;

(五)社区或村委会盖章及负责人签名的公示情况报告;(六)建设图纸(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设计方案

选用《省民居图集》的,注明编号。

第十条县城规划区范围内个人建房报批程序:

报批流程:申请-公示-踏勘-报规委会办公室审查—批复结果公告—缴费办证—放线—验线—监管—验收。

(一)申请人到政务大厅或社区便民服务点申领建房审批表,窗口人员一次性告知要求和注意事项;

(二)申请人备齐材料后,经村委会、社区审核后,在村委会或建房户周边进行公示;

(三)公示无异议的,石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提交政务大厅受理;

(四)政务大厅受理,核验无误后,出具受理单;

(五)县行政审批局组织自然资源局、城管局、石堡镇进行前期现场踏勘,各部门根据工作职责要求,出具现场踏勘意见,形成报告,作为审查依据。根据规委会办公室会议纪要,做出规划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局通知建房户审批结果;

(六)申请人提前2个工作日向县自然资源局提出放线申请,县自然资源局、县城管局、住建局、审批局、石堡镇派工作人员与建房申请户及四邻现场验线,验线通过后,准予开工建设,社区加强监管;

(七)申请人房屋竣工后,提前2个工作日向县行政审批局申请验收,县行政审批局组织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城管局、石堡镇业务人员现场按照审批和验线要求开展竣工验收工作,出具验收结论。行政审批局根据实际情况,可集中对个人建房进行验收工作。验收结论作为办理不动产证件的依据。

第十一条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审批个人住房:

(一)不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旅游发展、移民(避灾)搬迁、传统村落保护等规划、各专项规划要求的区域;影响生态环境、文物保护、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公用设施的区域;

(二)位于高边坡、窄沟、地质灾害等有安全隐患的区域;

(三)土地权属来源不合法,或擅自扩大原土地使用权面积的;

(四)四邻有土地权属争议等影响规划审批的及纠纷未妥善解决的。

第五章规划许可

第十二条在县城规划区内国有建设用地上进行个人建房的,申请人应当向县自然资源局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人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一年内未开工,又未办理延期手续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自行失效。

第十三条在县城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上进行个人住宅建设的,申请人应当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申请人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两年内未开工,又未办理延期手续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十四条任何个人不得占用道路、广场、绿地和占压地下管线进行建设。

第六章违规处罚

第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