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论文(共10篇)

时间:2022-06-20 11:16:22

课程教学论文(共10篇)

第一篇:职业课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教学中面临的情况

1.实践性教学特点

现代职业教育适应现代科学生产发展,以增强岗位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为重点,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达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就需要围绕学生的技能培养,突出实践性教学的特点。

2.形象直观性教学需求

由于目前学历教育选拔机制存在的弊端,使得一些文化基础好、抽象思维强的学生选择报考学科院校,而职业院校招收的往往是文化程度偏低的学生,这种文化程度导致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方面偏爱于采用形象直观方式,而不善于采用抽象的逻辑推理方式进行学习。

3.学生的差异化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通过研究认为,人类智能是多元的,对于个体身上存在着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相联系有多种智能,有的偏重于逻辑、数理智能;有的偏重于言语、语言智能,或音乐、节奏智能,或视觉、空间智能,或身体、动觉智能等等。因此,每个人的认知和发展是有差异的。

二、职业教育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1.突出实践性教学

职业教育的教学不同于传统学历教育,其专业课程教学应当是明确地体现服务于实践技能的能力培养的目标,突出岗位职业特色。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以未来岗位需求为中心,围绕技术技能培养精选学习内容,紧扣能力生成,构建与岗位任职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将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有机融合。要着眼于职业教育特色,以培养学生岗位任职的实践能力和发展潜力为主要目标,而不刻意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学术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加强直观性教学

直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直观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条件,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相结合。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感官,利用实物、模型、图表、影像等多种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媒体,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减少认知过程中的困难,从而更准确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比如,课程概要部分,可通过录像视频、图片等增强总体感性认识。对于设备结构、工作原理较为简单的内容,可直接通过结构图和工作原理图进行讲授,以提高学生的识读和理解能力;对较为复杂的设备结构,可先通过三维模型讲解组成,通过三维动画讲解机械工作原理,在学生理解掌握了设备结构和机械原理的基础上,再结合三视图进行讲解,最后再通过三维动画进一步深化对机械图纸的理解。通过这样一个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再到直观形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增强其长远发展的动力。

3.采取差异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科体系的系统性、逻辑性和严密性,忽视了学生的智力类型和认知特点,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职业教学要使所有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培养社会所需的不同类型人才,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就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首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区分层次进行教学。对那些基础好、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可以突出理论素养和理论教学能力的培养;对那些基础较差、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对那些素质比较全面的学生,则可以突出知识应用、方法、组训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其次,在教学考核方式和标准上也要相应的加以改革,在要求全体学生达到基本标准和要求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其擅长的方面制定更高的标准,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达到自己的目标。在学生毕业时,可以将每名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写入档案,并针对每名学生提出人才应用的建议,供用人单位给学生分配岗位时作参考,以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并最终满足社会不同层面的工作需要。

作者:姜从群工作单位:第二炮兵工程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第二篇: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能力培养

一、不同投资者证券投资分析能力的差异分析

(一)专业证券分析师的投资分析能力不容乐观

“证券分析师荐股靠谱吗?”曾是2011年媒体、投资者对分析师提出的最有争议的话题。宾建成,昊俊(2012)发现证券分析师队伍中大部分是研究生学历,但高学历的背后,却被市场认为出具的报告不靠谱。市场中总存在这样、那样的研报门事件,2011年由媒体发起的关于券商研报门事件的讨论,可谓把券商研究所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从中国宝安“石墨门”到重庆啤酒“疫苗事件”,从“天价榨菜”再到“188元卫星价”,……一个接一个“研报门”事件,不仅令一些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也让投资者对券商研报的信任降至冰点【1】。关于券商研究员不靠谱的报告,其中不乏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获得者。我们不禁要问,高素质研究人员竟然写不出合格的分析报告吗?证券分析师真的不靠谱吗?于静、陈工孟、孙彬(2008)研究表明,最佳证券分析师荐股具有一个星期至三个月的投资价值,值得一提的是荐股一个月的投资价值尤其明显。而推进的六个月和十二个月,或者不能够战胜市场或者显著的弱于市场【2】。王伟峰、何镇福(2012)的研究表明,卖方分析师的研究报告能带来超额收益率,但是仅在事件窗口内具有显著效果,而且这种超额收益率是不可持续的【3】。杨大楷、王佳妮(2012)通过研究分析师的可信度与胜任能力表明,公众投资者认为证券分析师的投资建议只有40%-59%的可信水平,由于证券分析师的工作性质使他们常常陷人各种“利益旋涡”当中,他们所预测的股票并非都是“信得过产品”【4】。以上学者关于证券分析师研究能力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分析师荐股是否靠谱。从学者的研究结果来看,证券分析师研究能力和分析水平并不乐观,投资者应谨慎对待分析师推荐的投资标的,应着力注重提高自身的投资分析水平。

(二)普通投资者的投资分析能力较差

根据新浪网2012对投资者账户盈亏的调查显示:获利的投资者占比6.4%,持平的投资者占比4.4%,亏损的投资者占比89.2%,其中亏损超过50%以上的投资者占比45.1%。从以上数据来看,投资者获利的比例不足10%(见表一)。由此可见,投资者的投资分析能力较差。深交所的2012年度投资者结构和行为变化特征统计结果显示,市场交易行为总体上出现改善趋势,理性程度有所增加,但中小散户依然是股市生态结构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从投资者结构趋势变化情况看:一是投资者群体不断扩大,中小散户数量众多。2010~2012年,深市投资者累计开户总数从7625万户增加到8425万户,持股户数从1938万户稳步上升至2448万户。2012年月平均销户低于2011年水平。2007~2012年,个人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占比从60.4%降至42.8%,但个人投资者交易金额占比下降相对较缓,从87.4%略降至85.6%。总体来看,尽管机构持股占比逐年上升,但中国股市未来一段时期个人投资者仍然将占较大比重,交易结构有待改善。我国证券市场中,中小投资者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证券市场中的主要资金来自中小投资者,由于中小投资者对于证券投资的专业技能较弱,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拥有高等学历的人群仅占43%左右,投资经验不足等,使得自身投资的收益受损。【5】从上述情况来看,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投资者投资都是亏损的?笔者认为,主要是普通投资者的投资分析能力差,如对于市场环境变化、投资标的选择、投资标的买卖时机及相应的投资策略等没有做出较好的判断,从而导致亏损。因此,投资者的投资分析能力亟待提高。而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是学生获取投资分析能力的一个重要来源,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更加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投资分析能力。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欠完整,对后继持续学习能力的拓展不够

对于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不乏研究者,很多学者对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作出了有益的探讨。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蒋丽君(2004)认为: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证券业的激烈竞争,我国证券市场急需大批既懂专业、又懂实践,既有战略眼光、又有开拓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而高层次的人才来自高质量的教学,为此,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高职证券投资理论及实训教学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6】吴朝霞(2010)认为证券投资学是金融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目前财经类院校在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均设置了理论学习和实验学习两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的运作、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现代组合理论和资本市场理论、证券监管等内容。实验教学虽然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但是各高校根据其教学的特点和课时的安排,主要还是凭借世华财讯、CSMAR等金融教学实验系统,以理论教学中证券市场运作、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为基础,以证券的模拟操作为实验的主要内容,巩固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证券的模拟操作将证券投资分析理论与证券市场的操作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校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应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中心,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模拟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7】陈钧(2012)认为,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教学中最普遍的问题是流于知识性的介绍和理论性的概括,而缺乏实践深度;二是教学方法单一、教材内容相对陈旧。传统教学存在课堂讲授比重太大,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三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证券投资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应该设置一定数量的教学实践课,让学生能从投资者角度进入证券市场,感受证券市场的涨跌变化,培养学生的市场敏感性,磨炼心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8】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投资分析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与投资实践经历等。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具体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应值得进一步商榷。应进一步构建较为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使学生具有后继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重视“教”而忽视“学”

证券投资学教学离不开分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投资分析能力,尽可能的在回避风险的同时,获取收益。投资分析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投资的成败。故笔者认为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应该注重投资分析能力的培养。目前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重视“教”而忽视“学”这一问题较为突出,如过多侧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革新,对于学生如何“学”重视不够。赵玉娟(2008)认为,学生在学习该课程遇到的问题:第一,教学内容学生接受难。单纯从概念上看,学生记住相关概念并不难。但由于该课程不是一门纯粹的基础知识课程,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对学生的接受程度提出了高的要求,学生往往在学以致用阶段不断发现对前面所学的基础概念不理解了,要通过一定的反复,才能较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及运用。其次,理论和实践的差距。现实中的证券市场时时都在变化、发展,课堂上的理论和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证券投资学》课程理论性强,并且要求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这对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都是一个高要求。如何尽量缩短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是证券投资学教学中的一个大问题。【9】由上可见,证券投资学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很多都具有功利心理:如老师只要告诉我哪只股票好,什么时候买卖就好,其他的我都不想知道太多。所以在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畏难、浮躁情绪的现象比较普遍。重视“教”而忽视“学”这一问题理应得到进一步重视。

(三)缺乏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刘川(2012)指出,目前高校中讲授《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的教师,一般没有证券投资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这样的情况使得学生不能够通过老师直接获得证券交易的实际经验。对于这样的情况,高校应该给讲授《证券投资学》的教师提供实际证券交易的培训。【10】可以想象证券投资学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果授课教师自己没有投资交易经历,缺乏投资分析能力,即便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后盾,因为没有与实践结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作为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师,应该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投资分析水平,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提升学生投资分析能力的途径与对策

(一)构建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加强对学生后继持续学习能力的拓展

目前,多数学者已达成共识,认为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包括理论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有关学者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在理论教学方面,如张启智(2005)认为,应增加和强化西方证券投资理论在《证券投资学》体系中的教学内容,不断完善该课程的教学理论框架体系,加强对网络教学的建设,提升教学质量。【11】在实践教学方面,李国义(2009)认为,证券投资业务操作体系应该包括六部分内容:一是如何开户和如何委托投资;二是证券行情识读;三是证券投资软件操作;四是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五是证券投资技术分析中指标的应用,六是投资略策的应用。【12】笔者认为,应构建较为完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以便为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为其后续持续学习奠定基础。理论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证券市场与投资工具介绍,如介绍证券市场的运作、监管,投资工具的定义、特点、类型及其交易规则等;二是投资工具的估值,介绍投资工具的估值方法与应用;三是投资理论,介绍主要的投资理论,如证券组合管理、风险资产的定价与证券组合管理的应用、投资组合管理业绩评价模型等;四是投资分析,主要介绍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基本分析主要介绍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目的是找出好的投资标的,技术分析主要介绍K线理论、切线理论、形态理论、技术指标等,目的是为了选择较好的介入市场时机;五是风险控制与投资策略,这里主要介绍资金配置策略、买卖策略与市场策略等。实践教学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证券投资软件的学习、操作等;二是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学习与应用;三是投资策略与风险控制的应用;四是学会收集和获取证券市场的信息,发掘市场热点等方面的专题训练等。通过构建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使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即便脱离老师的指导,也具备一定的后继持续学习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投资分析水平。

(二)注重“教”“学”结合

要提高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投资分析能力必须注重“教”“学”结合。对于“教”的问题,多数学者基本达成共识: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方式达到目的。而对于如何“学”的问题,讨论的较少。如赵俊英(2010)认为,应坚持开放式学习,以启发学生思维为主,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针对一个问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讨论、辩论等,在此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终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创新。如针对印花税的出台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讨论。【13】笔者认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目的是有差异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调动各方面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坚持自主性学习。因为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实践项目课时毕竟是有限的,很多其他相关知识还需在以后的自学中不断扩充。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必须对证券投资有相当的兴趣,并坚持不断的专业学习与拓展,坚持对市场的长期跟踪,在学习———实践———反思这一模式的反复循环中,螺旋式地提升自己的投资分析水平。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提升自己的投资分析水平。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对专业理论的进一步学习,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在课程讲授当中适当地把新内容、前沿内容等加进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当前证券市场发展的动向,也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在课后去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沟通,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证券投资的秒处。第二,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证券市场风云变幻,新的投资工具,新事物、新政策层出不穷。作为教师,必须了解市场、熟悉市场,并具有较高的投资分析水平及其较佳的投资业绩,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使学生信服,提高教学效果。换句话说,教师不仅是理论大师,还应该是投资实践业绩优良的实践大师。

四、总结

鉴于我国专业投资分析师与普通投资者的投资分析水平都不高的情形下,高校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效果应该是使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且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学生在接受课程学习后,应该具备较为完整的理论知识结构和初步的投资分析能力,以及相应的后继持续学习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投资分析水平,做一名成功的投资者。

作者:张绍合工作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第三篇:课程教学创业能力的提升

一、学生创业能力的评估

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NFTE创业教育课程实际学期课时数为34学时。在创业课程教学中,为了解学生具备多少创业者的素质情况,在课程学习的第一节课及最后一节课上,分别对学生进行了“创业潜力分析”的同类测试。内容从动力(很强的冲劲)、毅力(坚持完成任务或达成目标)、承担风险能力(愿意冒险)、计划性(有序地安排工作和生活)、自信(对自己有信心)、善于说服他人(能使别人信服)、诚信(诚实守信)、竞争性(渴望成功)、适应能力(善于应付新环境)、理解(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自律(自我控制)、远景(能够将目标铭记在心)共12种指标,分别从1至10由低到高10个选项中,选择合适的数值给自己进行评估。通过对授课三年级班级103名学生的自我能力的两次评估,从图1学生自我能力评估、图2能力提升率中可以得出:

1.在第一次自我评估的能力指标中,指标值偏高的是诚信(8.69)与竞争性(8.04),指标值偏低的是计划性(6.44)、善于说服他人(6.45)、承担风险能力(6.46)。说明学生受过多年的教育,已具备诚信、竞争性的能力,在课程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计划性、善于说服他人、承担风险能力的培养。

2.在第二次自我评估的能力指标中,指标值偏高的仍是诚信(9.37)与竞争性(8.71),指标值偏低的仍然是计划性(7.78)、善于说服他人(7.83)、承担风险能力(7.83)。说明课程教学后,虽偏高或偏低的创业能力仍等同于第一次自我评估的能力,但学生第二次自我评估的能力各项指标值均比第一次自我评估的能力各项指标值高,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学习后,创业能力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提升。

3.对两次评估的提升率进行分析发现,提升率较高的指标为善于说服他人(21.4%)、承担风险能力(21.2%)、计划性(20.8%)、动力(20.6%),提升率较低的指标为诚信(7.8%)、竞争性(8.3%)。说明教学前需注意的能力培养,通过课程教学都得到了提升。

二、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NFTE创业课程主要从商业机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综合应用四大模块进行教学,涉及18个主题,23项活动。在商业机会模块中,学会寻找与分析商机,主要采用贸易游戏、期望树、头脑风暴(一支铅笔的用途)、组建公司、公司汇报、模拟案例分析等教学实践活动;在市场营销模块中,学会设计市场推广策略、销售与谈判,主要采用模拟市场调查、商品采购、销售实践活动、模拟谈判等教学实践活动;在财务管理模块中,能评估商业机会,做理性投资,主要采用假币思维游戏、制作水果沙拉等教学实践活动;在综合应用模块中,选择适合的经营与注册形式,承担社会责任,完成商业计划书,主要采用商业计划书展示活动。

1.采用参与式的教学安排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实践、辩论、分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教学方式,以生动有趣的参与式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以提高创业技能。通过商品贸易游戏,设计学生查看自己的商品、他人的商品、小组范围内交换商品、全班范围内交换商品四个环节,对每个过程进行满意度调查,学生都积极寻找自己满意的商品,说服他人进行商品的交换;通过假币思维游戏案例,让学生分析计算损失了多少钱,用自己的想法说服小组其他同学,最后形成小组意见进行汇报。这些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了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度,有效地促进学生善于说服他人、承担风险能力、动力等创业能力的提升。

2.开展拓展性的课后学习

拓展性学习不仅是对课本创业知识的补充,更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创业课程教学中,安排学生利用拜访、电话采访、社会实践,或者借阅图书、网络搜索等,从中了解一位创业者的创业故事,完成创业经历对自己的启示,并在全班进行分享与点评;安排学生组织成立模拟公司,根据商业机会的来源,从身边的问题中寻找商业机会,分析小组成员的兴趣、现有或潜在资源与条件,确定在近期或近一两年内可行的主营业务,以小组形式进行成立公司汇报与答辩。这些课程活动,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业品质,提高了学生对创业的认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动力、理解、竞争性等创业能力的提高。

3.组织实践性的创业活动

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更需创业实践,在创业实践中更能磨炼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训练创业技能。在创业课程教学中,安排了学生的销售实践活动,学生自行组建创业实践小组,自行筹集创业资金,根据校内学生需求选择商品,在批发市场、网络不同渠道进货,结合学校组织的“小商品集市”活动,进行商品销售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制订营销策略,制作商品海报,积极推销商品。这些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创业兴趣,培养了积极的心态、勇于开拓的心理素质,有效地促进了计划性、承担风险能力、善于说服他人、竞争性、诚信、自信等创业能力的提高。

4.进行多样化的课程评价

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创业课程教学中,由于成立模拟公司展示是小组合作项目,需学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涉及组织集体讨论、记录、收集资料、方案策划、制作海报、制作PPT、方案汇报、问题回答等方面。评价采用老师与每个小组学生根据评分标准共同评分的方法,以一定的比例确定出各小组成绩,之后对小组的学生根据参与程度分成三档(A档≤2人,B档不限,C档≥1人),确定出各档学生的成绩,最后按一定的比例确定出每个学生的成绩。这种集体项目的课程活动有效评价,参与的学生不再是小组个别学生,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自我的学习探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动力、计划性、诚信、竞争性等创业能力的提高。当然,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很难凭一门创业课程教学就能达成,需要学校各个课程教学、各项学生活动等多途径共同培育,还需要学校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让学生课堂学习创业知识与能力,搭建创业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真正的创业实践中形成创业者的素质与能力。

作者:胡翔环工作单位: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四篇: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1、旅游心理学课程的特点

旅游心理学在旅游学科体系中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在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研究其特点,从其特殊性出发,是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的起点。

1.1理论性:旅游心理学课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旅游心理学概念、理论和方法,作为旅游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其基本内容和任务是针对旅游业和旅游者的特点,以心理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结合旅游实践,深入分析、研究旅游者的心理活动规律;研究旅游企业管理中如何调节和控制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及领导行为,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优良心理素质,创建优质高效的企业形象,对旅游地居民心理进行系统的阐述。

1.2实践性: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中探讨的很多问题都是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旅游者消费心理、旅游服务心理、旅游工作者的心理健康与挫折心理、旅游活动中的人际关系、旅游业对旅游地居民心理影响等,是每一个旅游企业和旅游工作者以及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认识或掌握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旅游心理学中都进行了深入探讨,提供了有价值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1.3趣味性:为了让学生们理解旅游心理学理论,应该在教案中加上相关的旅游心理学有关的案例、心理实验、故事、图表。从感性到理性,从抽象到具象,案例和心理学效应穿插在课程中,会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具体,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2.1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实践。

2.1.1教学模式理念:搭建高水平的跨学科研究平台,利用旅游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创设师生平等参与、实践性强、创新性强、开放式、探索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独立思考,加工内化、知识重组、创新等方面的训练。

2.1.2情感化教育理念:旅游心理学倡导情感化教育,因为,在教育人、激励人时,有时情感的力量更大。旅游心理学的教学应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中不仅是知识、技能的讲解,更重要的情感熏陶、人格塑造。

2.1.3形成项目团队管理的理念:在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中,要加入项目管理的理念。师资队伍是保障教学质量体系的根本保证。课程教学需要一个教师团队来完成,团队在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协调合作上要合理、科学,形成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教师梯队。担任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的负责人,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并且具有较强的协作、沟通能力,能带领这一教学团队向着既定目标奋进。

2.1.4市场理念:旅游心理学课程是从研究旅游者消费心理人手,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又涉及到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旅游服务心理、旅游企业管理心理、旅游地居民心理等都与市场变化息息相关,所以,该门课程必须与市场对接,研究市场,从市场要素出发,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复合型旅游人才。

2.2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在教学范围上,从原有的旅游心理学框架出发,如旅游知觉、旅游动机、学习与旅游消费者行为概念、旅游态度、旅游者人格、旅游活动中的情绪情感、旅游审美心理、旅游服务心理的基础上,增加旅游活动中的人际关系旅游工作者的心理保健、旅游地居民心理概念在宽度上拓展了旅游心理学的教学范围。同时加大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教学力度,并开发相关的旅游心理学开放实验课程提升旅游心理学的理论高度和深度。

2.3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2.3.1案例教学法:对旅游心理学案例教学的具体方法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案例导人法:在每一章节前,引入一个与其章节内容相关的案例,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是案例例证法:在某些理论论述中,引用相关的典型案例论证、解释相关理论;三是案例讨论法:教师在案例分析中的角色既是导师,又是批判家。教师应在学生由案例的个别事件上升到普遍性意义时,加以指导。

2.3.2互动教学:互动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教学参与者之间通过教学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创造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知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相互沟通中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2.3.3读书指导法: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心灵发展史和学术发展史。阅读能力与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判断决策能力息息相关。只有借鉴前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展望未来,选择正确的方向,准确的定位。作为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以扩大学生旅游心理学专业知识面。

2.3.4演示法:运用演示法能使学生获得生动、直观的感性印象,对理解抽象的旅游心理学理论有较大帮助,在旅游心理学的教学中可采用的演示法如下:一是实物、标本、模型;二是图片、图画、图表;三是实验演示;四是电化演示:利用幻灯录音、影视法,放映与课程相关的影视资料开拓学生的眼界,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现实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旅游发展的需要,及时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更多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

作者:齐祖晟工作单位: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

第五篇:角色动作设计课程教学

一、动作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在动画专业课程体系中,解决动画角色运动的课程结构有运动规律、动画表演和动作设计三门。运动规律课程主要解决角色运动符合客观运动规律,合理、正常、自然、顺畅地运动。在动画中表现最多的是角色的动作,虽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有年龄、性别、体型等方面的差异,但其基本的规律是相似的,所以研究和掌握角色动作的一些基本规律也就十分重要。影视动画的表现力在于典型形象的艺术表现力。动画表演课程对于学生掌握动画表演艺术创作技能具有重要作用,在应用运动规律的同时要体现“技巧性表演”以及“个性化表演”,通过教学实践和训练掌握人物和事物的情绪表演方法和原理。在学生掌握角色客观的基本运动规律和动画表演的基础上,通过动作设计课程深入挖掘角色性格和情绪的表情特征、动作特点。这门课程是动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先修课程是运动规律和动画表演。动作设计是指对动画中角色的运动状态进行动态设计,其包含角色的性格、情绪、动作特征定位等。动作设计必须根据不同角色的体态、性格、情绪加以深入挖掘,分析研究其典型形象和典型动态,进行最具特征和表现力的运动过程设定,使每一角色的性格和情绪得以充分合理的体现。在动画生产制作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原画工作,该岗位的设计人员称为原画设计师。原画设计师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根据剧本和导演的要求,完成动画镜头中所有角色的动作设计,是动画片里每个角色动作的主要创作者。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动画动作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对角色的运动规律、表演、造型、时间等内容的掌握,以及在动画创作中技法的运用。通过对多所高校动画专业角色动作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查表明,目前各高校进行角色动作设计教学采用的是传统方法和教学手段。一是采用传统木质或现代液晶透光台和拷贝台,通过手绘的方法在标准动画纸上用铅笔绘制。然后将设计绘制完成动作的一套动画纸放在动画线拍仪器上拍摄。最后把每张画面通过特定软件在计算机上连续播放,检查动作设计的合理性和观赏性是否符合影片需要;二是根据本校学生层次选用市场主流教材,强调动画角色的造型画法,在原画动作设计之前先掌握好基本形体的画法,熟悉规定角色造型,从而在进行动作设计工作时有的放矢;三是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常规运动力学理论知识讲解,再结合教材的角色动作练习案例进行讲解。动作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制定主要依据早期传统二维手绘风格动画为市场主导和就业导向的学术环境。现代动画市场日新月益,广大观众审美情趣不断提升,现有动画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需求;四是每个知识点对应单一实例,缺少各知识点以及各门课程的衔接,缺乏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和解决实际动画项目问题的能力。

二、探索角色动作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国家人才培养战略,为实现高等教育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级实用型人才的目标,需要探索动画专业角色动作设计课程教学中的3种改革措施:重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手段、改变考核方法。

(一)重构教学内容

一是根据各高校招生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基本功和美术功底定位,不同高校生源层次情况在动作设计课程教学上要有所区别。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层次的教材。同时,还要配合动画制作流程中期环节设定的工作岗位设定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避免以偏概全,如二维动画中的原画师、动画师,三维动画中的三维动画师等。传统动作设计课程中以人物、动物、自然现象为主要内容,适合二维手绘传统动画就业市场需求。作为主流三维动画影片,自然现象表现的课程内容可在后期特效制作软件中得以实现。在有限的课时量标准下,适当偏重于角色本身内容的学习研究,包括角色常规运动状态、角色特殊运动状态、常规表情动作、特殊表情动作、性格化动作这5个方面;二是根据课程所学内容适当调整每一部分学时安排,针对不同学校生源层次制定授课计划,延长特殊运动状态、特殊表情动作和性格化动作3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合理安排时间。

(二)改变教学手段

1.临摹教学法

成就感是一个人渴望成功、在成功之后所获得的心理感受。基础教学前期重视临摹,在动画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对调动学生学习动画动作设计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从当下影院热映动画片、国内外动画大赛获奖影片、国际动画节、国内外大量经典优秀动画片中,截取、选用完整动作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临摹分析角色动作的设计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习了前人及当代动画大师的经验,又能保持自己的艺术表现个性。

2.兴趣驱动法

由于动画的造型艺术手段和工艺制作技术具有多样性,不同形式风格的动画影片中角色的动作设计不能拘泥于一种表现方法。二维手绘风格的动画可以采用纸上动画的方法;Flash风格的动画可以直接在软件中采用元件的方法进行动作设计;定格动画采用实物材料手工摆放角色姿势动作拍摄的方法;三维动画可以在MAX或MAYA等三维动画软件中实现。先对角色进行建模、骨骼绑定,然后通过关键帧设定的方法设计制作动作。这种方法对于动画行业反复修改调整的行业特点来说,具有修改方便、实时预览的优势。

3.案例引入法

在课程每个环节内容开始前,先将案例的设计制作过程按照流程顺序出现的问题逐一分析解决,引出相关理论再进行讲解,与常用的设问教学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案例引入法,学生主观有了解决问题的学习需求,更加有利于记忆。该种教学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案例展示──实例分析──环节制作──归纳总结──项目实践。经过实例演示后,学生基本能理解并灵活运用同类角色动作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4.表演教学法

在为角色设计动作时,先让学生想象角色动作的关键姿态和运动过程,然后本人进行实际表演练习,或者通过手绘、定格、Flash、三维等多种形式模拟演练体会角色动作特点。结合剧本中的剧情和对角色性格的定位,通过学生的表演对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想象和分析,设计出最适合剧情表达和典型角色形象性格情绪的动作表现。

5.项目教学法

高校在努力探索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引进公司实际生产项目。但由于商业项目周期短、要求高,以及学校学习课程安排的特点,校企合作面对着现实挑战。教师可以使用已经结项的实际商业项目或假定模拟项目进行教学,从指定项目中选择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环节,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辅导。在课程教学中也可以根据近期或过期比赛的要求进行明确项目需求的制作。通过项目实训学生会发现问题,进而通过自发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团队合作、教师指导等途径解决问题。其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任务分配。由教师、行业专家拟定任务内容,然后由教师进行任务分配。教师结合案例讲解、指导学生进行项目设计。根据设计内容量决定设计人员数量,组成一人以上的项目组,并任命组长负责项目整体进度与各成员的工作任务分配、监督实施等方面的工作。第二步资料搜集。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进行相关资料搜集,从剧本、分镜、角色造型到角色类别运动规律进行全面资料搜集汇总。第三步任务分析。汇总教师提供一份项目分析汇总表,讲解填写方法,指导学生对剧本、角色背景进行分析,总结角色性格特点、年龄特点、性别、体态特点并记录到汇总表上,对分镜头进行分析,总结角色的心情、身份、环境等因素并记录到汇总表上。教师指导学生再根据汇总表上的信息进行基本动作设计,进行表演并绘制草图。第四步设计制作。教师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解决学生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监督学生逐步完成骨骼搭建、模块设置、动画制作、灯光设置和渲染输出工作,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第五步评估项目。完成后采用行业标准评测、共性问题统一讲解、个别问题单独指导、成果展示进行总评。评价由学生评价、行业标准评价和老师评价构成。第六步总结项目,完成后个人进行总结。总结包括过程总结和技巧总结,过程总结要求学生按照角色动画设计过程总结得失,寻找最佳设计思路;技巧总结要求学生重视各个设计制作环节中遇到的难题解决方法的总结,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的精髓。

(三)考核方法改革

艺术类专业考核有其学科特点,角色动作设计课程考核应改变传统纸上绘画的单一考核形式,教学考核形式以考查学生作品为主,考题范围主要是角色情景动作设计作品,考核的形式多样化,既可包括二维手绘或Flash制作,也可以是定格拍摄或三维制作。教师可模拟企业招聘情景,根据公司具体岗位要求进行考核,制定考核内容、形式和评定标准,根据评定标准确定学生成绩。在教学过程当中,多种教学模式需要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共同推动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法,这些都丰富了影视动画角色动作设计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角色动作设计项目的突出特点是多样性和创新性,这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并且利用资源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法,继续推进角色动作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结合专业特点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更多实用知识和较好的学习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动画教学质量。

作者:翟继斌工作单位:北京城市学院

第六篇: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方法

一、项目教学法

(一)项目教学法。职业教育中的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能针对当前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它是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以实施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项目,来组织学生参加项目的设计、实施及管理,让学生从真实的项目体验中获得经验和技能。其目的是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1.项目教学法是以当前就业市场人才需求为依据,以所学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基于项目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相应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2.项目的完成是由全体成员的合理分工和通力协作进行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3.项目教学的结果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可以在分项目完成时评价,也可以在总项目完成后评价;可以在小组内相互评价,也可以在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可以由任课教师评价,还可以让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评价。正是由于项目教学法在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当前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和建设中,特别是在课程教学实施层面上,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三)基于项目教学法《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培养目标基于项目教学法,《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对象所需要培养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人沟通及团队合作的能力。一方面,为能准确地把握客户的需求,项目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与人沟通能力,主要是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学生组队合作开发项目,共同努力来完成任务,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可以使所有学生之间形成更积极的配合关系,有利于提高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2.职业技术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这是能力培养的核心所在。学生应能使用所掌握的技术,结合获得的信息,解决客户的问题。具体地讲:①网站的规划能力:学生应能够准确地分析项目内容,正确地理解项目要求;并能对项目进行合理地规划,撰写出网站建设方案。②网站的设计能力:学生应能熟悉主要工作环境,规划和设计网页布局;能掌握主要开发工具,使用网页元素,实现设计方案。③网站维护和更新能力:能按照专业规范操作,维护和更新网站。④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网页设计是一个具有活力的行业,创新、变化,富有挑战性。网页设计课程逐渐引领学生熟悉并掌握网页设计常用的方法和工具,并不断强化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学和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有用的信息,从容面对和解决职业中所遇到的问题。创新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思维,向着新的方向、有效的方面变化,这是从事网页设计职业所需具有的重要条件。通过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验到社会的岗位实践和学校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贴近了和社会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有益于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社会需要学习什么以及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

二、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

根据《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关键在于项目的合理选取与设计。项目的选取与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项目教学法实施后所能取得的效果。好的项目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完成项目所能获得的成就感。因此,要选择切实可行并且适于学生设计的项目。将课程分为多个教学模块、项目及单元,课程项目可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变化、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组合、动态调整。《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内容也要根据网页制作技术和手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一)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网站设计与制作的实际项目作为驱动,项目贯穿整个学期的整个教学过程。每次课程设计完成其中部分小项目,最后将其整合成一个较大的项目。通过这种基于项目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地、系统地、完整地掌握网页制作技术。具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静态网站学习阶段,确定的项目是中小型校园网站或企业网站。学生以开发分析、模仿为主,主要学习网页的外观设计,重点是各网页元素的设计、以及网页的布局、色彩的运用等。第二阶段,是动态网页的学习阶段,确定的项目是中小型电子商务网站。这时的学生已具备网页制作基础,主要是深入学习网站内部的代码、脚本以及数据库的链接等。各阶段的授课都以技能训练为主,详细设置技能训练项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或模仿、或独立、或互助,最终完成该部分实训内容。每次实训,教师应及时给出指导,评出成绩。对于实训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积极引导,鼓励其创新,积极参与实际的网站开发项目。例如可让学生参与到本院校网站的开发与维护项目中,以此作为该课程教学的拓展。

(二)教学实施。根据能力培养要求,结合教学规律,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教学可由简到难展开,分步进行。1.划分项目:课根据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项目,每个项目独立完整,但教学的侧重点、难点不同。2.分组:根据学生不同的特长和能力以及课程项目教学的需要,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3~5人。3.安排任务。指导教师根据需要对项目任务进行划分,并下发给相关学生。明确任务进度控制,明确任务的详细要求。4.实施项目。通过严格的进度控制及预案保证每个任务按时完成。允许学生在项目的基础上有创意、有突破、有改进。在教学中,对于项目中涉及技术问题、难点问题的,教师要及时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完成任务。5.提交项目。学生小组在完成项目后,要及时提交。指导教师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确认、验收学生的项目成果,并给出评价。

(三)考核评价。项目教学的课程设计贯穿于整个学期,先将项目化整为零,每次课完成部分网站的页面,最终再综合打造成一个完整的网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训学生要按阶段实训,过程按行业规范操作,每个实训结束后都要撰写项目实训报告,以总结项目实训过程中的收获、经验与不足。《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实操性强,学习效果即时可测。考评由平时成绩、课程实训等组成,具体比例可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我们通常的做法是:1.平时成绩占40%:包括学生日常的出勤、课堂的表现以及每一阶段实训项目的质量等等。2.课程实训占60%:包括本课程日常教学阶段中和后期项目实训阶段中所完善的页面等。若有条件,也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由企业参与到教学中,将真实的项目引入教学。项目结束后,由企业根据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项目组织和工作能力等具体的表现,给出综合评价。

三、结束语

实践证明,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以就业为导向,合理设计课程内容,通过对项目的教学实施,确定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质量控制意识、进度控制意识等方面,能取得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特别是通过校企合作,在实训教学中引入网站设计与维护的真实项目,使得项目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刘海鹏工作单位: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教学

一、重视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已经迈入信息化社会,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十分宽泛,已经远远超出教材和课堂范围。其中,网络信息因其表现形式多样、方便快捷、内容丰富、直观形象等特点而深受大学生的欢迎。鉴于网络信息的覆盖面及其个性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甚至要超过课堂教学。对网络信息资源的价值,中央也高度重视。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重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倡导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新手段,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然而,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源十分复杂。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中存取和信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控机制,许多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编辑审核,使得互联网充斥着各种不良和错误的信息。中央虽然认识到现代教育手段和网络教育资源对提高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但并未进一步指出如何抵制网络负面消息的不利影响。实际上,如何根本杜绝网上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这一思想阵地如果高校思政课教师不投入必要经历予以关注,贻害非浅。2013年6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称:“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网络中,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许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网民热议的话题。然而,许多内容多为一家之言,它们往往以新奇怪异、哗众取宠来吸引读者眼球,很多观点实际上经不起推敲,缺乏科学依据。许多史料被断章取义,对问题的认识也失之主观武断。面对杂乱纷呈的各种网络信息,青年大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强的主动学习精神,但却难以分辨良莠瑕瑜。但由于其新、奇的特点,对求知欲正旺盛的大学生朋友的影响尤为深刻,杀伤力尤大。一些大学生因缺乏基本的史学素养,对此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朋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对相关问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主动答疑解惑,加以科学引导,久而久之,大学生会对课堂里所学知识产生怀疑,并最终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事实上,近些年,因历史观的偏失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已经开始显现。2011年,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黑龙江方正县为日本开拓团立碑事件,以及安徽黄山景区开发的“皇军抢花姑娘”旅游项目,均反映出一部分国人对抗日战争史的漠视和无知。这应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敲响警钟。为尽量避免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切实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力军的重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正视此类问题,使《纲要》课程教学做到有的放矢。《纲要》任课教师应重视网络信息收集,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关注较多、思想较混乱的问题要及时澄清,不留尾巴。讲解时应侧重于最基本的史观和史论方法的介绍,力求使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网络上的负面新闻和不当话语要及时予以鲜明的态度批判,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曲直,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各课任教师可以建立专门数据库,并进行恰当的话语解释,以全面应对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

二、不回避历史敏感问题的讲述

所谓历史敏感问题,主要是指党和国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对现行社会稳定、制度安全构成危害,有较大争议的问题。大学生渴求知识,求知欲强烈,对于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领域中的一切,都会感到新奇,都想了解和探知究竟。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历史敏感问题,大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大,当在课堂中寻求不到满意答案时,往往会在课后通过各种手段寻求答案,而所获取的所谓答案,往往良莠不齐。笔者认为,在《纲要》课程教学中,没有必要回避历史敏感问题的讲述。因为依靠当今的技术条件,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小报小刊等渠道了解相关信息。而其从课堂外渠道接触到的信息,又往往鱼龙混杂,一些错误的、含有毒素的信息也被搜罗下来,会对大学生思想产生极大负面影响。正确的做法应是将相关问题拿到课堂上予以合理解释,积极引导。在此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之在课后遇到相似问题时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之。而且,此举也是改变因教材知识结构单一、内容陈旧而导致学生厌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比如,很多学生私底下认为,日本侵华战争帮助了中国共产党,给中共发展铺平了道路。一些书籍和网帖引用的话,称其曾亲口说过,“要感谢日本皇军”:“就是因为日本‘皇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别无出路,才觉悟起来,才武装起来进行斗争,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所以,日本军阀、垄断资本干了件好事,如果要感谢的话,我宁愿感谢日本军阀。”[1]对此类问题,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向学生解释清楚,任其在网络信息源中泛滥,影响十分恶劣,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建立的知识体系也最终会轰然坍塌。笔者认为,对此类问题,《纲要》课任教师应教育学生学会理性地看待历史问题,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科学方法,以便举一反三,防止日后出现类似的认识偏差。结合以上事例,应着重向大学生说明,认识历史问题,切忌不从历史情境出发,断章取义。要通过典型事例,告诫青年学生,学会用正确的历史观看待历史问题,形成自觉抵御网络虚假、错误信息的能力。对的这句话,应结合其前后语境,弄清前因后果,否则,极易曲解其本意。结合史实,讲此话的背景是,1960年10月,主张中日友好、“美帝国主义是日中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的日本社会党领导人浅沼稻次郎被日本右翼分子刺杀,中日友好事业受到沉重打击。在此背景下,日本社会党国会议员黑田寿男于1961年初访华,以此宣示其继承浅沼遗志,继续推进中日友好事业、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决心和信念。期间,接见了黑田寿男,针对二战后美军占据日本的情况,认为,一个国家要觉醒,必须要有外在的压力,美帝压迫日本人民,也可以使日本人民尽快觉醒。他以日本侵华为例,发表上述言论。实际上,1960年6月,在会见日本文学代表团时也曾讲过:日本侵华固然不好,但“另一面日本帮了我们中国的大忙。假如日本不占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不会觉醒起来。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感谢日本皇军。”[2]如果不是一些人有意曲解的本意,那么,不难理解讲这些话的真实意思,即:帝国主义的侵略会促成了一个国家人民的觉醒,壮大人民武装力量;日本侵华活动教育了中国人民,使中国人民觉醒起来,奋起抗争,奠定了革命胜利的基础。笔者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讲述历史敏感问题时,必须坚持几条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科学精神和党性原则相统一。丧失科学性,课堂讲授必然丧失说服力,学生以教师所言为非,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同时,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政治立场,对历史问题的分析不能站到党的对立面上。第二、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相结合的原则。中国近现代史内容体系庞大,每个教师自身知识体系有限,授课课时亦十分有限。面对这种矛盾,教师在对待敏感问题时,不应求全责备,而应结合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自身情况,选择有利于课程教学的内容。第三、坚持澄清史实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原则。对于学生密切关注的敏感问题,教师在立足于澄清相关问题的同时,应该趁势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不能无的放矢,否则就变成历史讲授课了。同时,要教育学生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

三、寓思政教育于历史事实的陈述中

现行高教版《纲要》教材由教育部组织专家统一编写,为保证内容的整体性,该教材将自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历史高度浓缩,总计29万字。笔者在与大学生的交谈中发现,许多学生都反映,《纲要》教材知识体系较为陈旧,很多内容早在初中甚至小学时就已经接触到,缺乏新意,政治说教味道太浓,激发不起学习兴趣。当然,这绝非教材本身存在大幅度修改的必要。作为一本全国通行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材,其观点不可能任由编者自由发挥,而必须与主流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另外,受篇幅限制,其内容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花大量篇幅对诸多问题展开解释。但是,教师在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应该有所采择,而不应死守教材内容范围。否则,必定丧失学生的兴趣,偏离教学目标。大学生是心智渐趋成熟的青年群体,对许多问题逐渐形成自己的辨别力。如果再像小学、初高中阶段那样,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事事贴上政治说教的标签,其教学效果会适得其反。笔者认为,为提高《纲要》课程的教学效果,《纲要》课应兼具思政课和历史课的双重特征,一种可行的做法,应该是寓思政教育于历史事实说理之中。作为历史课属性,《纲要》课程教学应向学生解释清楚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内在规律,应尊重历史客观事实,力求还原事实真相,不虚美,不隐恶,力求还中国近现代史以有血有肉的历史面貌,增强其可信度,赢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任感。在此基础上,再突出《纲要》的思政教育特征,分析自近代以来,历史和人民为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3]同样以抗战史为例,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倾向于这种观点: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最大赢家,共产党利用抗战有利时机,拼命扩张力量,结果在抗战胜利以后就具备了与国民党抗争的军事实力。历史选择共产党,乃是战后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决定的结果。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共产党的问题解答,是《纲要》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对此问题,我们应该客观理性地用历史事实予以反驳。我们应该承认,在抗战时期,中共掌握的武装力量有了较大的发展,这是适应抗战需要的结果。中共领导的正规军从1937年的9.2万人增加到1945年的131.8万人,[4]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共确实是赢家,这也是人民战争胜利的结果。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以为首的国民党力量同样获得巨大发展。抗战胜利后,个人威望空前提高,国民党内地方实力派在抗战时被严重削弱,国民党中央控制全国绝大部分工业生产。同时,日本投降时,200多万日伪军的装备作为战利品被国民政府接收,再依靠大量的美援,组织了400多万的装备精良的军队,拥有各种现代的武器装备,军事实力空前壮大。比较国共双方在战后的力量,只要不带政治偏见,任何人都能发现,国民党通过抗战所获取的集团利益丝毫不逊于中共,历史亦曾经为国民党提供过机会,而且这机会丝毫不比给予共产党的少。但由于违背民意,坚持独裁和内战方针,国民党集团腐败堕落,失去了民众支持,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潮流、合乎民心,所以赢得了最后胜利。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绝非简单的国共双方军事力量比拼的结果。历史实践已经证明,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中国共产党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以来,各项建设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期间虽然走过一些弯路,出现过许多失误,但允许失败,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乃是一个政党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从总体上看,建党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胜利经得起任何考辩的,客观实践验证了这一点。笔者相信,通过讲述客观事实,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达成《纲要》课的教学目标。

作者:李海涛工作单位:安徽工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第八篇:物联网安全课程教学方法

一、物联网安全课程教学内容

物联网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物联网安全也涉及到各种技术自身的安全和整个系统聚合应用的安全。对比互联网,物联网大致可以划分为

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感知层,负责信息的感知和采集。第二个层次是网络层,负责远距离信息的可靠传输。第三个层次是应用层,负责对信息的分析、处理和利用。应分层讨论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另外对于信息安全的一些共性技术,如数据加密技术、安全协议理论和技术、认证技术、隐私保护技术等,也是物联网安全的核心技术,也应该作为重点进行讲授。物联网安全课程的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1.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物联网安全是信息安全的一个特殊领域,掌握信息安全的一些核心技术,如数据加密技术、认证技术、安全协议理论和技术等,以及信息与网络安全的一些基本概念,是正确认识

和理解物联网安全的前提。其中重点在于数据加密技术,这不仅是信息安全研究的重点,也是保障物联网安全的核心技术,其他安全技术或理论大多都建立在数据加密技术的基础上。

2.感知层安全技术。感知层主要通过各类感知设备和技术,如传感器、RFID、二维码、GPS设备等,从终端节点感知和收集各类信息或标识物体,并可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完成一些复杂的操作。相应

的安全问题主要是终端设备的物理安全和短距离无线传输的安全。物联网中感知层的安全是最能体现物联网特性的部分。由于感知层终端设备一般都具有电源有限、存储空间有限和计算能力有限的特点

,传统信息安全中的解决方法不能直接用于解决感知层安全问题。如在RFID系统中,传统的安全协议就不能直接用在RFID标签和RFID读写器的通信中,并且传统的安全协议设计理论和模型也不适用于设

计RFID系统的安全协议。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充分体现物联网特性,并作为物联网安全课程的重点进行讲授。

3.网络层安全技术。物联网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传统的网络安全问题在物联网中仍然存在。这部分内容主要讲授传统网络安全问题,同时应兼顾物联网的特性。由于物联网系统中,大量终端节点

都接入网络,导致数据量激增,并且物联网呈现多元异构的特点,在这种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可用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可控性等安全属性会带来新的挑战。

4.应用层安全技术。应用层的安全主要是多种平台、多种业务类型、大规模物联网络的安全架构设计和建立的问题以及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问题。这部分讲授的重点应放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在物

联网时代,各类物体都连入网络,而这些物体都附属于某人或组织,如果没有有效的隐私保护措施,那么通过获取物体信息就可以获得物主的某些信息或实现对物主的追踪。

二、物联网安全课程教学方法

作为新的课程,物联网安全课程的教学方法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通过深入分析和广泛调研,认为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统筹考虑,突出特色。物联网安全涉及面比较广,内容杂,教学中应该统筹考虑,突出重点和特色。不同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应突出优势学科和特色行业,相应的物联网安全课程教学也

应突出院校的特殊行业安全需求。

2.理论与实践并重。必须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物联网安全技术人才。

3.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对物联网的各类攻击以及各种安全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将加深学生对物联网安全技术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

力。物联网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物联网未来能否在各个领域大规模应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物联网安全有区别于传统网络安全的特性,并且物联网安全问题更加复杂紧迫。探讨物联网安全人才的培养问题

,对我国物联网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淼磊刘宏月工作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第九篇: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反思

一、正确使用教程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能使学生在各类考试中考到高分,常常是死教书,完全做了教材的奴隶.新课程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要灵活的使用教材,不能做它的奴隶.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没有过分的强调知识的逻辑关系,而是更多的融合了探究活动的内容,突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彰显了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灵活的使用教材,组织好学生进行各种形成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得到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比如,在进行杠杆教学的时候,可以先利于多媒体,播放幼儿园里玩跷跷板的视频:小孩可以将爸爸这个大人压翘起来;然后可以请几个学生上来做表演:一根木棍抬重物,重物放在木棍的不同点上,让学生感受肩上受到力的变化.学生看到这些情境后,自然的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杠杆上所受的力与支点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关系.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可见,新课程教学不是由教师将教材上的物理知识全盘的告诉学生,而是教师灵活的利用教材,组织学生一起探究物理知识与规律,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是害怕,也不是渴望教师来告知,而是觉得很有探究的兴趣,很希望自己通过实践来获得其中的物理原理.教材只是一种教学的资源,真正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想到各种各样的方法,他们的思维远远超出了教材的束缚.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在进行新课程教学的时候,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设计,还应该创设让学生积极学习的环境,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重要.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的一切,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对某些问题即使有兴趣,但没有机会提出来,或者不敢提出来,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抑制.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帮助者,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要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认真听取学生的心声,这些得以实现的基础就是要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比如,在学习欧姆定律运用的时候,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可能精选了一些题目,很多是有关的计算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解答,教师希望通过这些题目,让学生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从而使他们在有关考试中能正确的解答题目,得到比较高的考分.但,这种解题忽视了学生的心内感受,学生对这些死解物理题的教学方法比较反感.假如,教师联系生活实际,比如,设计知识抢答器等,学生不仅一样能理解欧姆定律,而且学的有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优化教学设计

新课改重视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不仅要重视教学目标的达成,还要重视教学效率的提高.新课程教学不允许加班加点,而不能采用各种名目来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欲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只有在教学效率上做文章,因此,教学设计的优化显得十分的重要.比如,新课改大力提倡进行各种形式的探究式教学,提高探究教学的效率成为广大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效率呢?首先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比如,在探究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某人在地震中不幸被压在建筑物里,他欲发出声音进行呼救.请大家想想,他有哪些办法能发出声音呢?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这样的探究式教学的设计,简洁,但又给予学生极大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欲罢不能的进行探索,从而为探究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个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欲使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师一定要真正的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而设计教学,比如,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与担任相应的工作,从而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相互达到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作者:钱新民工作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周铁中学

第十篇:PLC课程教学项目设计实践

1引言

近些年,我国职业教育吸收了德国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项目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让学生自主完成给定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产品、任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协作完成项目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种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职业培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将项目式教学法在《PLC》课程中应用,可以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

2、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原则

项目式教学法中重点是教学项目的设计,只有好的教学项目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完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设计教学项目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2.1项目的内容应该与专业相关。确定的项目应根据不同的专业与学生的未来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相关。这样通过实施项目,学生可以把学过的知识具体应用,明确课程在未来岗位中的地位,这样学生可以增强课程学习的目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2项目的实施结果可展示。项目在实施时,实施的结果应该直观,看得见,摸得着。实施的过程、使用的工具与未来工作岗位中使用的工具和工作对象相同,避免空谈。避免演示性的成果,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难以理解程序的运行效果。

2.3项目的内容包含多学科知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既包括学过的旧知识还包含没有学过的新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巩固旧知识也有利于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4项目新颖有吸引力。设计的项目应该新颖,吸引学生,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5项目的数量。项目的数量不宜过多,通常以4到6个为宜。这样既保证教学的质量,也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3、《PLC》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

根据教学项目设计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设置了教学项目。

3.1《PLC》课程教学项目设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未来工作岗位中主要是以电机的控制为工作对象,通常是利用各种控制器完成电机的启动、停止、正反转。工作中电机又分为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普通电机和特种电机。为了保证项目实施中的安全性、可行性,项目中主要采用了24V的直流电机。设计的教学项目如下所示:项目1:利用PLC实现小车的自动往复控制。项目2:利用PLC实现电机转速的显示。项目3:利用PLC实现小车呼叫系统的控制。项目4:利用PLC实现自动化生产线产品的计数设置和显示。

3.2课程教学项目的涉及的知识。设计的4个教学项目涉及传感器技术、电机控制技术、电气施工工艺等知识,这四个教学项目的共有控制对象是小车。小车利用直流电机拖动实现正反转的控制、速度的显示,在此基础上完成呼叫系统的设计和计数统计。

3.3教学项目的难易程度。教学项目的难度是递增的,项目1主要学习PLC的基本知识、基本逻辑指令和典型程序的结构;项目2主要学习PLC的计数器指令;项目3主要学习PLC的功能指令;项目4主要学习PLC的人机接口设备通讯与编程。项目4的综合程度比较高。

3.4教学项目的组织与实施。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课程教学项目通过小组完成实施,小组可以由教师分派组成,也可以通过学生自由结组。小组由于学生自身水平有差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定教学项目。在项目实施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按照项目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大多数学生要求完成项目中的基础内容;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设置提高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4、《PLC》课程教学项目实施的效果

在教学项目实施的工程中,关键是小车的制作。学生协作完成了小车皮带轮、皮带轮支撑轴承、皮带。皮带轮由机械系学生实习时给予加工,这既促进了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也使同学们非常有成就感。在带轮安装过程中没有更小的轴承支撑,同学们利用轮滑轴承解决了问题。皮带的制作也是利用了废弃的行李打包带制作。在整个项目制作中,注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流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小车制作成功后,各组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都按照要求完成了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程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5、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在《PLC》课程中实施虽然取得了好的效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实训设备数量、种类不能满足课程需要,课程的教学成本比较高等问题。这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努力,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作者:罗振成张桂枝刘思琦工作单位: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