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推进教育教学管理创新

时间:2022-09-26 10:14:16

以人为本推进教育教学管理创新

摘要: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是推动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的保障。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顺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将其运用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对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作者以《以人为本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为课题,从开展以人为本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的原因入手,对其实现以人为本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原因;策略

一、开展以人为本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的原因

众所周知,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高校发展以及在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和谐、更有序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要实现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首先应该保证能够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并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要求。1.以人为本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根本诉求。以人为本的理念早已被提出,要想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达到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并且意识到为人服务、对人有利才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基本要求,还要保证所取得的发展成果能被人享有并且惠及全人类。高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并且能够开展系统性教育工作的机构,其目的就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保质保量的人才,以教育促进社会发展,也让社会的发展为教育提供教学指南。与社会上的企业相比,高校教育是一种为教书育人而设立的机构,其不以营利为目的,却对学生有一定的要求,要求他们能够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而高校的教育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等,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需要尽可能地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与学生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在高校领导、教职员工和学生这三个层级构成的群体中,人不仅是高校开展教育活动的主体,同样也是客体,人的双重身份使得教育管理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高等学校是对所有渴望获得知识的人开展高等教育的教育机构,是培养各个行业人才的重要场所。设立高校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别人才。为了能够使高校教育达到这一标准,必须保证师资力量,这样才能保证所培养出的学生符合高级别人才的需要。“教授”与“学习”都是一个很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劳动方式,既需要相对自由的学术氛围,又需要能够让教学环境有一定的宽容度,从而满足人文主义式的管理要求。2.以人为本才能满足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很多年以来,我国很多高校都致力于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要求,不断积极探索现代化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机制,并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总的来讲目前以人为本开展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并未从本质上使问题得到解决,人性缺失现象还较为突出。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教育教学管理目标不够完整。实际上,很多高校管理者经常讨论的话题不外乎是教学评估、如何升格、申请硕士博士以及争创名牌等,而教学管理的重点都放在了设备更新、维护、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和食堂、操场建设等问题上,而对“人”的问题关注的非常少。不可否认,这些问题都属于高校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与学生、教师这些主体而言,高校所开展的其他工作就显得相形见绌,还是应该放在“人”之后。以人为本的重点在于对人的尊重,学会换位思考和理解他人,才能依托于对人的全面管理来实现高校的稳步发展。二是,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行政化。高校是一个以教育为目的的场所,不是政府机关,在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时要认清这个问题,不能使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朝着行政化的方向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一直遵循着自上而下的直线式管理,强调的是上级领导下级,进行统一指挥,要求绝对服从,甚至存在以行政性管理替代学术性管理或者弱化学术性管理的趋势。基于当前高校的这种教育教学管理现状,使得教育教学管理不仅不能充分体现出各层级教学组织的价值和意义,而且也很难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热情。三是,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呈现僵化的特点。很多高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涉及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在改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到这些条条框框制度的影响,教师在真正想对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创新时会受到很多限制,不利于教育创新的实现。不仅如此,在这种约束下,还使教育教学活动展现不出活力,从而使整个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效果受到影响。

二、实现以人为本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要想真正地实现以人为本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的目标,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重要性,逐步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探寻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并且及时构建服务型的管理队伍,从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管理服务,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促进高校健康的发展。1.探寻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所要探寻的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模式,首先应该满足一定的要求:(1)弱化行政功能,强化学术功能。高校是开展教育的场所而不是办公的场所,所以应该有意识地淡化官本位和行政权力,坚持专业化的治校理念,始终维护教授在教学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核心作用,赋予他们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权利和相关权益,避免“外行人指挥内行人工作”情况的发生。(2)由独断专行向民主型转化。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体现出民主性,不能独断专行,要保证教师能够享有基本的教学自由来开展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从而改变当前教育现状,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环境。(3)能够由被动接受型转向激励型。管理分为被动接受型和激励型。激励属于更高级级别的管理方式,其取得的管理效果更好,同时对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要求也更高。这就要求高校能够尊重师生,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努力在原有的被动接受型管理方式上融入激励型管理因素,逐步实现由被动接受型管理向激励型管理的过渡。2.构建服务型的管理队伍。即使传统教育教学管理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是面对现代信息化管理还是存在一些过于烦琐、呆板的问题。身处信息化时代,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应该以现代化教学管理理论为导向,对传统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进行改革创新,向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不断靠近。管理并不意味着压迫和绝对服从,其更倾向于一种服务性质,是以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为目的的。这就要求管理队伍能够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处理问题时要做到热情、耐心和细致。当然,为了提高服务的质量,还应该不断地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感。与此同时,还应该构建并完善教学管理人员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激励并引导教育教学管理人员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在对师生进行管理的同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管理的功能。

三、结语

以人为本作为当代社会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其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运用到高校教育教学的管理中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由此可知,《以人为本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徐遥,陈志尚.准确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访中国人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陈志尚[J].党建,2006,(06).

[2]卜志国,李文芹,崔兴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高校教学管理新模式[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02).

作者:黄玫 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