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复合型教师队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6-04 10:13:43

职业院校复合型教师队伍培养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当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经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复合型”教师队伍势在必行。当前“复合型”教师的培养存在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如研究理论与实践不足,培养成本高,缺少有效的鼓励机制等。对此,需要学校、政府、教师共同发力,以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知识学习迁移能力强,具备良好职业素质的“复合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职业院校;“复合型”教师;一专多能;培养途径

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存在多种说法,尚未有统一的界定与解释,例如广泛接受的“双证说”“双能说”等。在本文中,“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主要采用“双能说”,即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从事某一专业理论课教学,又能从事实践课教学的职业院校教师。“复合型”教师是结合了“双师型”教师与“复合型人才观”的优点衍生而来的,所谓“复合型”教师是指一专多能,即能从事专业教学或与该专业邻近科目的教学(包括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还能根据工作需要与要求快速适应其他课程教学,并积极参与学校工作和社会沟通的人才。“双师型”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过硬的实践基础,与“复合型”教师的一专多能,具备两门学科以上的知识有所相似,但从内涵上分析,两者其实是有一定的联系与区别。“双师型”教师通常在某一专业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强,既能教书育人,又能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实践指导;而“复合型”教师除了具备双师型教师应有的教学能力外,还应一专多能,具备跨学科知识与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并能善于与学生、同级、上级沟通。从二者的定义上看,“复合型”教师除了具备“双师型”教师深厚的理论基础与过硬的实践能力外,还需要具备比“双师型”教师更高的知识学习能力、职业素质与社会沟通交往能力。因此,“复合型”教师必定是“双师型”教师,而“双师型”教师不一定是“复合型”教师,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随着信息化时代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职业院校的“双师型”队伍已经不能满足职业院校的发展,为顺应时展趋势,培养一支理论知识广博、一专多能、知识学习迁移能力强、具备良好职业素质的“复合型”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一、“复合型”教师队伍培养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一)当前对当前对“复合型”教师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不足当前对于培养“复合型”教师的理论来源较少,例如,在概念上,尚未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一样的观点,有些学者从学科角度方面界定,认为“复合型”教师是一专多能的人才;有些学者在当代素质教育的主流下,更加强调“复合型”教师的职业素质。笔者以“复合型”教师为关键字在知网上搜索的文献共112篇,其中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上,大部分文章倾向于普通教育或高等教育,大多是根据21世纪以来提出的“复合型”人才观并根据某一学科进行研究。在所检索到的文章中对于职业教育的研究较少,其中,研究职业院校“复合型”教师队伍的文献仅有9篇,在这9篇文章当中,又有4篇是介绍职业院校“复合型”外语教师的培养,与“复合型”教师一专多能的研究不合。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理论的缺失,会使得在实践层面上更加寸步难行,需要边实践边完善理论层面。除此以外,中国个别高校,如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参考国外成功案例并结合自身学校特色,开始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注重培养“双师型”人才,但对于多学科多专业的“复合型”教师的培养研究较少。而当前针对职业院校在职教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方法尚在摸索阶段,尚无可参考的具体范例。

(二)““复合型”教师队伍培养成本高在当前提倡“终身学习”的时代,“复合型”教师不仅在入职前,需要投入充足经费学习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在入职后,还要与时俱进完善自身的多学科多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定期参加在岗培训与顶岗学习。相对于“双师型”教师专注于学习一个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可见培养“复合型”教师队伍的投入要比培养“双师型”队伍成本高得多。

(三)缺少有效的鼓励机制当前中国教师的岗位待遇较低,职教教师社会地位相对于普教教师较低,在部分职业学校常出现学生不尊重教师的现象,这是职业院校的教师易产生职业倦怠、缺乏幸福感的主要原因之一。再者,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能者多劳”这一观点,这个观点放到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也无可厚非。但我们也应结合现实反观这个问题,当前不少职校青年教师通过自身努力达到双师型教师标准,主动承担多门不属于自身所学专业知识的科目教学任务,拓宽多学科知识面,积极向“复合型”教师靠拢转变。但职业院校对于青年教师的主动学习与转型缺乏有效的鼓励机制,往往看作是“能者多劳”或是给年轻人多实践的机会,长此以往,会使得青年职校教师缺乏转型动力,加之职业倦怠与幸福感缺失等因素,不利于在职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型。因此,制定与实施有效的鼓励机制,是促使在职教师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在岗双师型教师数量与质量影响在岗双师型教师数量与质量影响“复合型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对于当前职业院校的在职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培养途径,完善在岗教师的知识理论体系,提升实践操作能力,逐步由双师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靠拢,从而扩充职业院校内“复合型”教师的人数比例。就目前情况来说,中国“双师型”教师队伍人数在职业院校中所占比例仍旧较低,从教质量也难以评估保证。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为紧跟国家政策步伐,通过发展自治区职业教育从而带动区内经济发展,自治区教育厅根据本地区的职教发展情况与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制定并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在该方案中明确指出:“到2017年,全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60%,到2020年,达到70%。”[1]广西壮族自治区从2016年起,陆续对不同地区各类中职院校进行“双师型”教师认定,认定标准主要满足“双证说”的要求,即在中职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兼职文化课的专业教师,具备从事职业教育相关的教师资格证与专业技术服务(任职资格证),满足一定在职任教年限,可认定为“双师型”教师。近两年认定情况如表1(其中2016年共开展了三批认定)。

截止到2017年,参加广西中职“双师型”教师认定总人数为8281人,通过认定的教师人数为4563人,总通过比例为55.1%。获得“双师型”教师认定的人数占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参与认定人员)总数的比例虽超过一半,但是还未达到文件标准,而且初级“双师型”教师认定的门槛要求较低,这也直接反映了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职业院校所占的人数比例与质量较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偏低,会影响到“复合型”教师的培养,职业院校在职教师转型依托于“双师型”教师的提升与发展,职业院校在引进“双师型”人才与培养在职青年教师方面应加大力度,除追求“双师型”人才的数量外,还应注重教师的多方面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提高在岗教师的质量。此外,当前“双师型”教师的认定门槛较低,只要达到一定任教年限与获取相关从业资格证即可认定为“双师型”教师,但仅仅有这些条件,还是难以满足“双师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的要求。“复合型”教师要求在职老师一专多能,对于人文学科知识与社会学科知识都要有所了解,因此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质量还有待提高[2]。

二、培养“复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观念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当前有不少在职教师满足于现状,一旦达到所任单位学位要求后,就一劳永逸,忽略继续学习和在岗提升,这也是当前中国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适用于每一位教师。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知识的更新也空前快速,作为一名“复合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涵养,是紧跟时展步伐,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3]。入职前学习应多加强理论知识层面能力,除精通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人文学科知识与社会学科知识,掌握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学科知识。入职后应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定期参加在职培训,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提高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顺应潮流发展。

(二)加强在职教师的在岗学习与顶岗学习为培养“复合型”教师,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转型,在职教师应每学期参加各种培训,培训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技能知识为辅,培训类型主要为学历进修与非学历进修,通过定期培训来提升在职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完善理论知识体系[4]。除了外出培训学习以外,在岗教师也可在校通过转岗学习或换岗学习,通过课堂直接授课,从而习得该专业科目的知识与能力,拓宽自身多学科知识层面。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在职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时间,下企业进行顶岗学习,通过在企业第一线动手操作,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理论知识完善补缺。教师通过顶岗学习,可以了解到当前企业的发展方向与最新技术成果,进而了解到专业生产与发展现状趋势,及时反馈给学校,便利学校跟上市场步伐,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5]。再者,教师通过下企业顶岗学习或者挂职,在教学时应用到在企业所学的新技术与新工艺,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直接了解企业的生产方式与流程。此外,教师通过顶岗学习,可以给企业带去先进的理论知识与科技成果,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职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双方互惠互利,共同进步发展[6]。

(三)推行辅导教师制所谓辅导教师制,是指让在校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刚入职或者入职不久需要学习的教师进行指导帮助,辅导教师可以亲自示范自身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能力与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让新入职教师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并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方便新入职教师更快地去适应职业院校环境并形成自身教学特色。辅导教师还可以与其他教师共享资源,对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多方面提供指导,为新入职教师指出教学中的错误并纠正,帮助新教师更快地融入新环境。辅导教师制在国外是一种正规的教师培养模式,目的是培养新入职教师的兴趣与从教乐趣,激发新教师的从教动力,促进其专业成长[7]。通过辅导教师的传帮带,青年教师可以从不同专业的教师身上获取不同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拓宽自身的学科知识领域,习得不同类型的授课技能,逐渐向“复合型”人才的一专多能靠拢。辅导教师制在中国是一种传统的教师传帮带行为,目前还没有一种明确的条文规定将它列入教师继续教育当中。但辅导教师制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能帮助新入职教师快速适应环境并形成自身教学特色,将自身在学校当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在职教师多年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8]。

(四)建立有利于建立有利于“复合型”教师队伍发展的有效机制职业院校应充分考虑本校特色与发展方向,明确“复合型”教师队伍的标准与要求,制定好“复合型”教师队伍的具体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拓宽教师引入渠道。积极引导教师沟通协调发展,紧跟国家顶层设计策略与步伐,密切联系当地政府,积极争取到当地政府、企业与社会机构的扶持帮助,以建立学校实习、实训基地。

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与地方经济发展优势,加深校企合作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将项目带进企业,企业将技术带入课堂,两者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保持教师队伍结构平衡稳定,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机制,提升在职教师转型内驱力,提高从教幸福感;通过有效管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9]。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就业形势的严峻,“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将难以适应全方面发展的人才观念,因此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知识学习迁移能力强、具备良好职业素质的“复合型”教师队伍是十分有必要的。有了良好的制度保障与鼓励机制,“复合型”教师队伍才能打造出优秀的职业人才,对职业院校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古翠凤 韦燕纳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