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培育与教育改革实践分析

时间:2022-03-12 08:37:37

工匠精神培育与教育改革实践分析

[摘要]国民经济的新一轮发展中,高职院校迎来的新的机遇。而这一发展机遇也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匠精神集中反映了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念、道德素养、精神品质及情感修养,是高职教育建设的终极目标、具体形式和核心价值。高职教育应以工匠精神为突破口,对办学层次、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等进行全面提升,夯实发展基础。在这一探索中,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对工匠精神培养中在高职教育理念及方法层面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从内涵传承、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多个层面展开了多元化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教育改革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结构中的有效构成模块,以其独特专业的培养模式,有效实现了学校教育与职业岗位的预结合,为各行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技能型人才。就一定层面而言,高职教育的成果将直接决定未来各行业发展的根基。[1]近年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越发地被推崇,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精神内核。时代的发展中,中国想要完成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蜕变,需要众多“大国工匠”的支持和努力。高职教育应在这一背景下,对自身教育体系中的硬件设施、技能储备、人才队伍进行全新的锻造,实现高职教育理念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对这一策略的深入实践将最终为高职学校发挥其社会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职业培养视角下的工匠精神解读

(一)工匠精神的精髓是崇尚技术。工匠精神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指工匠在对行业先驱的敬畏和景仰中,不断完善自身的工艺技能,内化自己的职业操守,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使行业的精神得以固化和提升。而这一精神的传承始终是以对技艺的推崇为先决条件的。没有了高超的技术,精神也就自然失去了它的物质载体。因此,只有身怀技艺且技艺高超的人,才能在技艺和技术的产品呈现中实现对这一精神的诠释。[2]高职教育的本质与工匠的培养过程是一致的。高职教育目标的核心便是培养具有高超技术能力和卓越职业道德的新一代建设者。高职教育中也应从最初的“技术习得”中解脱出来,完成向“技艺习得”的转变,让高职学子在学习历程中所获得的不只是专业的技能,更是专业技能背后的“精神”追求。(二)工匠精神的精粹是追求完美。工匠精神本身是对技术的一种虔诚的追求,是在工作中不断地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而成就自己立行、立业之根基,这一对行业的完美追求、做到极致的态度,是工匠的崇高的价值理想。而这一尊重技术、尊重职业的态度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的核心目标是相同的。高职教育的初衷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造就一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行业基石。而行业的实践证明,在行业发展的进程中,其人才规模越发庞大、人才之中的大国工匠越发突出,行业的发展就越容易实现新的涅槃。(三)工匠精神的灵魂是执着创新。在工匠精神的传承中可以发现,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外化体现,也是其灵魂所在。工匠精神的技艺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在对某一技术的实施中,工匠不仅需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工作,更需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才能,在千锤百炼之中不断地总结和改进,并进行创造性地工作,以不断满足行业发展的新需求,并提升行业技艺的新高度。而这与高职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也是一脉形成的。[3]社会的发展有赖于行业的高度,而行业发展的高度是由从业者在一次次的创新和突破之中所不断标新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总有一天会落伍,甚至被淘汰。只有不断挑战自我、勇于创新,才能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而学校在学生身上培养的创新精神,将帮助他们在未来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实现自身价值。

二、工匠精神对高职教育的改革的启示

(一)工匠精神有助于高职教育改革核心目标的实现。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应将质量提升作为主题,以满足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各行业的建设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能的内涵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已从单一的专业术语延伸为专业技能、文化精髓,即工匠精神内涵发展的蕴意。这一技能在日常的工作岗位上表现为务实的工作态度、坚定的追求、积极的创新、不断的提升等。这与高职院校的价值内核是相通的。工匠精神的植入,将使得高职教育改革的目标更为明确,内涵更为丰富,有利于高职教育成果的全面体现。[4](二)工匠精神有助于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上档升级。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是从业者的一种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着他们的行为表现,是特定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影响下的职业态度、职业思维以及职业操守。工匠精神是更高级别的职业能力,工匠精神也是职业能力的显著标尺。工匠精神在统筹传统职业能力的同时,更为注重对从业者职业精神的塑造,特别是培养从业者的“精益求精”的精神。[5]高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的追求也应是一种永无止境的态度。这与工匠精神是不谋而合的。高职教师只有在“做得更好”的价值认同中,才能越发地展现出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职业品格。工匠精神的践行将在极大程度上提升高职教师队伍的能力,进而为高职教育的改革提供人才支点。(三)工匠精神有助于高职学子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工匠精神的培养实质就是对从业者的意志和追求的锻造,并在这一锻造中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高度汇聚。而这也正是高职教育所欠缺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高职教育过分地关注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获得,而忽视了学生在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上的终身成长,导致高职学子在就业中快速到达职业的“高原期”和“倦怠期”。工匠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技术,还要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高职教育中将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入使得学生对职业观念和职业价值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和追求。他们或是表现出不服输的干劲,或是表现出勇于创新的魄力等工匠精神。高职学子将在未来的工作中真正地爱上这份工作,而不是将它看成一个岗位,一种任务,以更为快乐、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6]

三、工匠精神在高职教育中的推行阻碍

(一)办学理念滞后。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过分地看重硬件的提升和技术的引进,这就导致高职教育在学生的人文关怀层面存有不足。一份对高职学子的跟踪调查显示,部分专业的高职学子在毕业之后,从事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人数占比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对高职教育的认知存在着一定的偏颇,忽视了学生在精神层面需求的满足和引领,导致学生对所从事的职业没有真正的热爱,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难以在技术和技艺上再获得。而这一现状也成为工匠精神在高职教育推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教师思维固化。在工匠精神的推广中,教师作为行动和精神的示范者和引领者,其对这一精神的推广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当下高职院校教师在这一方面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的。其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开始突出。各职业院校为扩大生源,巩固自身地位,展开了多维度的人才引进策略,一批具有较高学历的硕士、博士开始进入教师队伍。而这些新入职的教师并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多数技能型操作仍多由老教师完成,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人才短缺并未能在根本上有所好转。同时,缺乏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也导致高职学生在技艺和理论的学习中,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符号化,成为一种形而上的价值追求。

四、工匠精神背景下促进高职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内涵传承。高职教育的改革进程中,应注重对“工匠精神”在基本内涵、文化精髓等方面的传承,要让高职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可以领悟到工匠精神,更应能够在与教师、同学的互助性成长中得以受到工匠精神的文化熏陶。在日常学习中,在教师的言教、身教的影响下,学生所应获得的是技术,更是技术背后所承载的独特内涵。值得关注的是,工匠精神中的文化元素具有复杂、多元、隐性等特点,因此,在工匠精神文化培育上,必须有全方位的考虑。[7]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可通过多种形式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传播和弘扬,在高职校园文化的宣传阵地中有效地开发工匠精神的版面和内容,使院校的学子能够在文化的浸润中达成对这一精神更深层次的认同和践行。(二)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灵魂,任何脱离了教学设施基础的课堂改革无异于空中楼阁,而脱离了教师基本素养的课堂要求也无异于镜花水月。工匠精神的践行对教师职业素养中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师要能够认真地把握高职教育价值及理念,不断地运用新的方法和模式来完善教学活动,做不断创新的教师,并在多层次、多途径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同时,教师对“工匠精神”的践行也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职业成长的动力。因此,能创新的教师,必然能够更好地接受和应用新的教育科研理念,成为高职科研的践行者和领头羊。(三)深化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改革应以院校培养为载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新型的校企合作平台,从而为工匠精神的践行提供切入点。在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可逐步实现院校与企业招生与招工、入学与入厂的一体化的培养模式。院校招生方案应以企业需求为前提,而企业招工需求则以院校招生方案为保障。在人才的培养进程中,高职院校要着力实施“校企共管、人才共育、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育人模式。高职院校需承担学员相关专业系统的理论和技能学习,负责综合培养模式的理论环节;企业需承担岗位实践训练,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贯通综合培养方案的应用环节,从而让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展落到实处。[8](四)推动精神践行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传承的受益者必将是这些未来各行业的前端从业者。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中,高职院校应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将其纳入人才培养的计划,并就此建立起相应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同时,高职教育改革可有效实现工匠精神培养工作的前置,为学子的工匠精神的践行建设完善的素质拓展体系,如开展“工匠精神”专业技能竞赛、升级学术与技能交流、校园创新大赛,在“第二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技能。

综上所述,培养新时代的“大国工匠”在各行各业铸就工匠精神已经成为被广泛接受的国家意志和社会共识。而为国家新一轮发展培养高规格的大国工匠也将成为高职院校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高职院校的改革进程中对工匠精神的践行,将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的育人层次和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高职教育的改革中工匠精神的渗透在有力提升高职教育水平的同时,也使得高职学子在工匠精神的感召下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可通过重视内涵传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推动精神践行等策略,推动“工匠精神”融合中的高职教育改革进程,开创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彭楚钧.“互联网+”时代高职工匠人才培养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7(18).

[2]袁国瑞.任务驱动导向下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广东教育,2018(8).

[3]胡双双,王志娟.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8(20).

[4]张江,蔡敏.基于“依—集—定”模式探究营销工匠人才的培养[J].人力资源管理,2018(4).

[5]周焱.工匠精神与高职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J]才智,2018(6).

[6]郭巍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核心素养提升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6(12).

[7]张宏,涂玮,石莉,等.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7(34).

作者:王甜 单位: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